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熱點掃描     熱點透視     李峰主持     錄製大事記         



兩岸情緣隔不斷


  2002年12月27日星期五播出

  日前,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和中央電視臺聯合舉辦的《兩岸情緣》徵文頒獎晚會在北京隆重舉行,會上宣佈了獲獎者名單,並向獲獎者頒獎。

  晚會主持人 明亮: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晚會主持人 朱迅:中央電視臺。

  12月22日晚,中央電視臺第九演播大廳裏張燈結綵、掌聲陣陣,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和中央電視臺聯合舉辦的《兩岸情緣》徵文頒獎晚會正在舉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光英、全國政協副主席萬國權,國家廣電總局副局長胡佔凡,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臺長楊波、國臺辦新聞局局長張銘清、中央電視臺副臺長張長明等領導出席了頒獎晚會。這次《兩岸情緣》徵文活動共評選出四篇一等獎作品、九篇二等獎作品,及22篇三等獎和優秀獎作品,來自台灣和大陸的11位獲獎者代表參加了頒獎晚會。

  頒獎主持人 齊英:下面我來宣佈獲得本次《兩岸情緣》徵文頒獎活動三等獎獲獎者代表的名單。《我對祖國商界領袖的印象》的作者、來自台灣的郭強生先生。《思念,來自黃浦江畔》的作者、上海的張玉龍先生。《遊記》的作者、來自台灣的黃亮才先生。

  獲得三等獎的張玉龍先生是上海某媒體的一名記者,他在徵文中記述了對台灣知名企業家林雅築女士的追憶。這篇悼文起因於今年5月25日的“華航”空難。

  海峽之聲廣播電臺 上海記者站 站長 張玉龍:我看了鳳凰衛視晚上11點對這件事情的追蹤報道,看到她的大幅照片,她的家人在呼喚她的名字,這個時候我下意識地感到是不是我採訪過的林雅築。第二天,我電話打到公司,證實是。所以當時我的心情是非常沉痛,怎麼會呢?沒幾天時間之前還在一起採訪、一起吃飯、一起聊天,大家都非常好,怎麼一下子説沒了就沒了。

  張先生同林雅築的結緣要追述到2001年3月的一起偶然事件。當時,林雅築在上海的分公司剛剛成立不久,她不慎將50萬元現金以及信用卡、證件、手提電腦等遺忘在出租車上。根據在台灣的經驗,林雅築對遺失的財物已經不抱任何希望,但是,當地臺辦知道這個消息後,千方百計幫助她尋找,並在9個小時之後“完璧歸趙”。

  海峽之聲廣播電臺 上海記者站 站長 張玉龍:這件事情發生以後,我作為在上海的一個記者,找到他們公司和臺辦的同志,這樣的話有了第一次的採訪交往,就認識了她。

  據張先生介紹,林雅築女士是台灣知名的企業家,20世紀80年代末,她將調整型內衣引進台灣,獲得極大成功。近幾年,林雅築逐漸把事業的重心移到大陸,分別在上海、廣州等地設立了分支機構,也因此,她幾乎成了空中飛人,每週都要往返于兩岸之間。在今年的“525”台灣“華航”空難中,她不幸罹難。張玉龍先生説,他寫這篇悼文是為了表達大陸一名普通記者對遇難臺胞的懷念之情。

  頒獎主持人 齊英:在頒獎晚會上,來自台灣的林俊華、黃美智以及來自福建廈門的張一騏一起,代表二等獎作者領獎。

  林俊華女士是台灣一所大學的老師,她的作品《情係祖國母親》記述了她自己的一段親身經歷。2000年年底,林女士偶然得知中國社會科學院在實施一個叫做“扶貧經濟合作社”的小額信貸扶貧項目,給大陸一些貧困地區的農戶提供貸款,並幫助家境困難的學生。林女士立即設法與當時的項目負責人杜曉山取得聯絡。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 副所長 杜曉山:突然收到了一封來自台灣的信,也就是林女士的信,表示願意為這個項目、扶貧項目做一些她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們看了之後很感動,立刻給她回了一封信。

  從那個時候開始一直到現在,通過“扶貧合作社”,林女士向河北省易縣總共捐出23000多美元。

  中國社會科學院貧困問題研究中心 副秘書長 李誼青:一部分用在貸款戶身上,大概是59戶,還有一部分用在困難的學生中間,其中有7名是特困生,失學兒童。

  正是有了像林俊華女士這樣的熱心人,那些得到貸款的農戶有的做起了小買賣,有的開始經營養殖業,有的辦起了小型加工廠,有的開辦了診所,他們的生活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得到捐款的學校翻修了校舍,失學的兒童重新背起書包上學堂。然而,林俊華女士卻並不是一個富裕的人,她的捐款都是從工資裏省下來的。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 副所長 杜曉山:她自己省吃儉用下來,她自己到大陸來住,是住在幾個人一間的那種房子裏,是為了節約下來那點錢。所以這使我非常感動。

  到目前為止,林俊華還沒有跟她資助的學生見過面,只是每年收到他們的成績單。她説,對這些孩子,她是既想見、又怕見。

  台灣大同大學 教師 林俊華:要不要看那些小孩子,我本身也是有一種蠻矛盾的感情,因為情牽得太重的話,怕會載不動,所以想見又不敢見。可是我想,明年暑假,有機會的話會去看看那些小孩子,因為有幾個小孩子明年念到初三畢業,不知道他們往後求學、工作情況方面是怎麼樣子。

  林俊華説,她把這段經歷記錄下來,是為了鼓勵自己,扶貧助學這條路,她會盡她的能力一直走下去,也希望會有更多的人參與進來。

  頒獎主持人 齊英:聽眾朋友、觀眾朋友,今天晚上最激動人心的時刻就要到了,我們要頒出今天晚會的大獎,一等獎。《永恒的情懷》,作者是台灣的艾忠華先生。《美國夢遊記》,同樣是來自台灣的阿磊先生。第三位是《梅子,我未曾謀面的戀人》,作者是來自山東的高偉先生。祝賀所有的獲獎者,希望他們能夠再為我們譜寫更精彩的兩岸情緣。

  筆名阿磊的作者是來自台灣的林家亨,他的獲獎作品《美國夢遊記》開頭是這樣寫的:“小時候,我以為祖先從美國來,要不然,為什麼大人們總是説要去美國,稍大後,我識字,一次清明掃墓時,我看到祖墳石碑最上頭刻著福建龍溪,爸爸説那裏就是我們開基祖先來的地方,那刻起,我知道,長大後應該回祖先來的地方……。

  林家亨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從小被灌輸的觀念就是好好讀書,長大以後到美國留學、拿美國綠卡。但是,等到真的有機會踏上美國的土地,他才深切地感覺到自己骨子裏依然是中國人,美國只不過是一個虛幻的夢。今年9月,林家亨考取了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的碩士研究生,由於工作繁忙,他辦完入學手續以後就回台灣了,要等到明年才能有集中的時間來脫産學習,這一次是利用領獎的機會回到學校。接過嶄新的學生證,戴上黃燦燦的校徽,聽一堂老師的輔導課,親手觸摸到在台灣難得一見的皚皚白雪,虔誠地參拜受到兩岸中國人共同敬仰的聖人孔子,林家亨的心中不僅感慨萬千。

  台灣廣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法務部經理 林家亨:希望有朝一日清明節能夠尋得源頭,回祖墳上香、掃墓,真正在祖先來的地方掃墓。

  記者:你現在回到祖先的地方上學來了。

  台灣廣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法務部經理 林家亨:對。祖先保祐吧。

  説到這裡,林家亨有些激動,過了好一陣子才慢慢平靜下來。

  台灣廣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法務部經理 林家亨:在我們這一代青年人,過去一切的一切都是講美國,過去大陸這邊的訊息是封閉的。但是當我們有機會到這邊來的時候,卻覺得一切都很熟悉,一切都適應得很快,畢竟講同樣的語言。所以,那就是那篇文章的主要含義。

  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對台灣廣播中心舉辦的《兩岸情緣》徵文活動,從2002年3月份開始到6月份結束,3個月的時間裏共收到應徵作品400多篇,其中來自台灣的作品有100多篇。這些作品中,有的真實地記述了發生在海峽兩岸的生動、感人的故事,有的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感悟祖國山河的壯美以及兩岸之間血濃于水、相依相存的淵源關係,有的則平實地描述了兩岸現實的交流交往,闡發了對祖國統一的期盼。正如對台灣廣播中心主任韓長江所説的,每一篇徵文都是作者心中真情的流露。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對台灣廣播中心 主任 韓長江:這個《兩岸情緣》的徵文與其説是用文字寫的,倒不如説是心來寫、用情來寫,所以每一篇都洋溢著同胞之間的親情,也抒發了這些作者渴望祖國統一的願望。

  頒獎晚會上演出的廣播劇《未曾謀面的戀人》,是根據一等獎作品《梅子,我未曾謀面的戀人》改編而成,講述了一名大陸的年輕醫生高欣和台灣一位身患絕症的女孩兒林雨平,因為廣播而結緣、進而相戀,卻終於沒能見面,造成終身遺憾的故事。因為現實中兩岸之間不可逾越的障礙,高欣不能前往台灣看望林雨平,而林雨平也由於病情突然惡化,在兩人約定於北京見面的那一天早上病逝。高欣從電話中知道了這個噩耗。

  劇中人 高欣:不,不可能!怎麼會?5天前,她電話裏的笑聲還是那麼地響亮。她説,她要和我去登泰山,她還説,她能夠把我背上去。

  旁白 明亮:雨平的母親告訴高欣,雨平彌留之際一直重復説著他們相見的時間、地點。在這個時間到來之前,雨平怎麼也不肯讓自己撒手而去,最後,雨平用盡了全身最後一絲力氣,對母親説。

  劇中人 林雨平:媽媽,高欣是個好人。告訴他,對不起!

  旁白 明亮:未曾謀面的戀人再也不可能見面了,但是,這段海峽的戀情卻永遠不會在時空中消失。那些有幸擁有了愛情的人們,會在每天晚上海峽潮落的時候,聽到這樣一個聲音。

  劇中人 高欣:雨平,我愛你!

  劇中人 林雨平:高欣,我愛你!

  劇中人 高欣 林雨平:我愛你!

  《梅子,我未曾謀面的戀人》的作者是來自山東的高偉先生,他也是廣播劇中男主人公高欣的原型,談到寫這篇文章的初衷時,他説。

  山東省稅務學校 校醫 高偉:這實際上是一個很可悲的悲劇,除了地域因素造成的以外,這裡邊很多的是政治因素,因為兩岸不能自由來往,特別是我不能到那邊去。希望有一天我們兩岸真正實現了和平統一,到那個時候我們才有真正的友情、親情和愛情。

  我在這一邊,你在那一邊,我們的心卻緊緊相連。不管身在何方,不管能否團圓,對祖國的嚮往和愛戀,永遠是中國人心靈深處不變的情懷。(編導:汪朝暉)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