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熱點掃描     熱點透視     李峰主持     錄製大事記         



台灣高山族同胞海南省親


  2002年12月16日星期一播出

  主持人 李峰:逢年過節,中國人喜歡走親戚、串門兒,最近,在第三屆海南島歡樂節期間,80多位台灣高山族同胞來到海南,進行了為期一週的省親活動。高山族同胞為什麼要到海南來省親?他們在海南有著怎樣的經歷和感受呢?

  2002年11月22日,第三屆海南島歡樂節在海南省海口市開幕。熱鬧的人群中,一批身著鮮艷服裝、戴著醒目頭飾的男女老少吸引了眾多的目光,他們是來自台灣的少數民族歌舞團,應邀參加歡樂節開幕式的表演。

  台灣少數民族歌舞團表演的《豐年祭》是阿美族的傳統舞蹈,表現了百姓們歡慶豐收的喜悅心情,以及對神靈和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激。演出開始之前,記者在舞臺後面的休息室裏見到了一位正在化粧的男青年,他叫吳俊偉,在大學攻讀美術工藝,業餘從事舞蹈表演。看到記者對他的服飾感興趣,吳俊偉介紹説,這是台灣阿美族的節日盛裝,平時是不穿的。

  台灣省親團團員 吳俊偉:豐收的時候,祭祖呀,感謝上蒼給我們今年非常好的豐收,才會穿這種衣服,平常是不戴這種頭飾的,只有神聖的日子才會戴。所以我們也很高興來參加這次海南島的歡樂節。

  歡樂節上的演出只是吳俊偉在海南的眾多活動中的一項,在接下來的一週時間裏,他將同其他80多位台灣高山族同胞一起,參加由海南省臺辦和海南省民族宗教事務廳共同主辦的台灣少數民族海南省親活動。在這些高山族同胞當中,既有專家學者,也有公司職員,既有大中院校的學生,也有普通的家庭主婦,他們大部分都是第一次來到海南。

  台灣省親團團員:第一次來海南島。

  台灣省親團團員:非常高興,太棒了,好像回到自己家。

  台灣省親團團員:就是回來而已,回來玩玩。

  接受採訪的高山族同胞説,他們之所以對海南感到親切,之所以把這次活動叫做省親,是因為這裡居住著跟他們非常相似的少數民族——黎族。台灣省親團的領隊林春德先生説。

  台灣省親團領隊 林春德:十幾年前,在大陸改革開放之後,我就很喜歡帶著我們台灣的原住民,到大陸去做一些少數民族的各項交流活動,結果還是到海南省,發現我們跟黎族同胞相似點太多了。

  據林先生介紹,去年11月,也是在海南,近50名台灣高山族代表參加了瓊臺少數民族交流周活動。經過研討和實地考察,他們發現,台灣的高山族與海南的黎族之間在語言、服飾、生産和生活方式、人文習俗等方面有著驚人的一致性,由此他們認定,台灣的高山族與海南的黎族有著相同的族源,是真正的一家人。所以,高山族同胞到海南來就是回家探親。一直致力於推動兩島少數民族交流的海南省臺辦主任徐剛説。

  海南省臺辦主任 徐剛:這一次之所以叫台灣少數民族到海南來省親活動,就是在過去交流的基礎上,彼此得到了認同。過去是一些感情的交流,彼此熟悉的過程,現在是親情的交流,就是兄弟間串親戚。

  解説:沐浴著冬日的陽光,台灣高山族同胞來到保亭縣的黎家村寨,實地感受黎族同胞的風土人情。好客的主人在檳榔園中擺出美酒佳肴,奏響歡樂的樂曲,盛情款待來自遠方的兄弟姐妹。台灣高山族同胞驚喜地發現,這裡有許多自己生活的影子。

  記者:這個是什麼東西呀?

  台灣省親團團員:小米酒。

  記者:台灣有這個東西嗎?

  台灣省親團團員:有,也有。

  記者:怎麼做呀?

  台灣省親團團員:也是用釀的。只是他們是用這種方式來過濾,台灣不一樣。

  記者:你們怎麼過濾?

  台灣省親團團員:我們用沉澱法。

  解説:腌魚是海南黎族同胞的傳統美食,台灣高山族同胞品嘗以後,感到很驚奇。

  台灣省親團團員:難以置信,跟台灣的泰雅族所腌的腌魚幾乎是一模一樣。

  解説:吃到高山族同胞從台灣帶來的腌魚、腌肉,黎族同胞也是讚不絕口。

  黎族青年:好吃好吃,非常好吃,很棒很棒。

  記者:這是台灣的?

  黎族青年:是台灣的,這是台灣的。

  記者:跟黎家的味道怎麼樣呀?

  黎族青年:都是一樣啊,我們黎家也是這樣搞的。

  記者:這是怎麼做的?

  台灣省親團團員:用適量的鹽先悶個兩天,要裝罐的時候,先把飯放下去做底,然後魚放一層,然後飯再放一層,然後再放一層魚,再放一層(飯),然後等它發酵。一般看氣候,冬天的話、比較冷的話,差不多兩個禮拜,夏天的話,一個禮拜就可以吃了。

  記者:黎族是怎麼做法?

  黎族青年:我們是先把魚洗乾淨,把它腌住,把幹飯跟它腌在一起,等它發酵起來就可以吃了。

  椰子汁的甘甜、竹筒飯的清香,都是高山族同胞熟悉的味道,相似的服飾、一樣的習俗,讓台灣來的客人找到了回家的感覺。台灣省親團副領隊林正二先生不失時機地比較起高山族和黎族的方言來。

  台灣省親團副領隊 林正二:有些單字的部分,可能是某一個音節很類似,或者是全部都很相同。像我們剛才講“六”,幾乎是一樣。

  記者:林先生,你第一次到海南的黎寨?

  台灣省親團副領隊 林正二:對。

  記者:你第一眼看見黎族是什麼樣的感覺?

  台灣省親團副領隊 林正二:看到我們自己人怎麼會在這裡生存,或者奇怪,台灣原住民怎麼有人在這裡活起來了,有這種感覺。用竹材做的桌子、椅子,我們阿美族的生活習性也是用這種方式來進行;用香蕉葉子來包裝的東西,跟部分的原住民族是一樣的,也是用香蕉葉來包裝,我覺得這個部分跟我們原住民族的習俗、生活的部分完全是一致的。

  酒正酣、情更濃,歡歌笑語回蕩在檳榔園。兩島的少數民族同胞把酒言歡、暢敘親情。

  黎族同胞:我們是兄妹。

  台灣省親團團員:異父異母、失散40年的兄妹,不同的爸爸,不同的媽媽。

  記者:為什麼叫兄妹呢?

  台灣省親團團員:因為我們同姓周,我們長得很像呀。你看這個下巴。一樣的。你看這個部分,一樣的。越看越像,越看越像。

  這一邊是黎族同胞和高山族同胞兄妹相認,這一邊則是高山族婦女和黎族婦女姐妹相親。

  黎族同胞:同名不同姓,我們剛好對面。

  台灣省親團團員:再碰一次,我幫你斟酒,滿滿的。乾杯!找到自己的姐姐和妹妹。哪個是姐姐,哪個是妹妹?

  黎族同胞:我們大陸是你的家,海南也是你的家。

  台灣省親團團員:好,我們都是一家人。

  台灣島和海南島分別是中國的第一和第二大島,台灣的面積比海南大2000平方公里,人口則比海南多出近2倍。在台灣的中、東部地區,集中居住著台灣的少數民族——高山族。高山族是一個統稱,包括阿美、泰雅等9個族群,現有人口40多萬,不到台灣總人口的2%。黎族是海南最早的居民,現有人口120多萬,佔海南總人口的15%,主要分佈在海南中部地區。研究表明,高山族和黎族之間有著許多相同的民族特質。在這次省親活動中,兩岸專家學者就兩個民族的族源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海南大學的周偉民教授認為,要搞清楚兩個民族是否同源,可以從三個方面著手。

  海南大學教授 周偉民:一個是文獻跟考古的互相印證,一個是語言,一個是生活習俗,這幾個方面如果説相同的因素比較多,那我們可以確定這個民族的族源是相同的或者相近的。

  周教授經過研究以後發現,大約三千年前,海南的黎族使用過一種工具叫做石拍,用它來拍打一些植物的樹皮,可以做成樹皮布。在現在的台灣,還可以看到用樹皮布製作的衣物。

  海南大學教授 周偉民:我在台灣,“台灣原住民委員會”的副主任委員蒲忠誠先生,送給我一頂樹皮布的帽子,就證明樹皮布從大陸的海南島傳到台灣,台灣一直延續到現在,他們還仍然用這個樹皮布。

  在海南省民族博物館裏,可以看到黎族先民們使用過的農耕工具,狩獵、捕撈用的竹木器具,漂渡用的獨木舟,用藤、竹、草類編織的各種器物,黎錦、服飾以及貝殼製作的工藝品,獨特的樂器和宗教道具等等。看到這些,台灣省親團的團員們感到熟悉而親切。

  台灣傳統藝術研究所 教授 阮昌銳:很多東西是一樣,比方這個船,這裡有獨木舟,我們台灣日月潭的邵族(用的)是獨木舟,那麼這裡用的農具,這裡用木頭作農具,台灣早先用竹子作農具,那麼這種早期使用自然的材料來製造工具,這也是我們瓊臺兩個少數民族,他們特有的一些技巧、技術。

  博物館的大廳裏懸挂著六幅大型黎錦壁挂,這些壁挂集黎族各種傳統的織錦花紋圖案為一體,設計新穎,結構嚴謹,織制工藝精湛,藝術風格古樸典雅,色彩絢麗和諧,表現了狩獵、喜慶、祭祀、圖騰等黎族的風土人情,令人賞心悅目。台灣高山族同胞看著這些壁挂,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台灣省親團團員 田哲益:這個好像是三個人在一起的形象,像這個中間的部分,如果説在我們台灣原住民的圖案的話,它可能是象徵男的,這兩個大概是女的。排灣族、魯凱族,還有阿美族,他們都有非常類似的圖案、圖形,也會把一些器物放在我們的織布裏面,那麼這些器物在台灣原住民來説是跟生活息息相關的。也許有一些動物,因為動物是屬於狩獵、打獵,也非常重要。

  文面是一種對身體的毀飾,根據不同的文面圖案可以區分不同的氏族。在海南省保亭縣,台灣省親團的田貴實先生看到文面的黎族婦女後喜出望外。

  台灣省親團團員 田貴實:我是在台灣專門研究我們的文面,泰雅族也有文面,所以今天我看到這些老媽媽就想到我們的族人,你看看我們的文面就是這樣子,這一個額紋,這個頰紋,都是這樣。我看到她們就像看到我的祖先一樣。

  田貴實先生説,黎族和泰雅族的文面有三個相同的目的,一個是得到祖先的承認,一個是族群識別,還有就是辟邪。田先生説,他尋訪過的很多泰雅族文面老人都已經去世了,看到這些黎族的文面阿婆身體還很健康,他感到很欣慰。田先生把自己拍攝的泰雅族文面老人照片給這些阿婆看,還和她們一起合影留念。在為期一週的省親活動中,台灣高山族同胞從海口到瓊海、三亞,再到五指山,每到一處,除了參觀遊覽之外,他們還同當地的黎族同胞進行了聯歡。別出心裁的高山族和黎族服裝展示,使人們看到這些服裝在款式、做工等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在高山族同胞表演的《休閒古歌》中,可以看到黎族同胞日常勞作時織布和舂米的情景。跳竹竿是黎族人民的一種傳統體育活動,看到黎族青年跳得輕鬆有趣,高山族同胞也忍不住上場一試身手。雖然因為不太熟練而常常被竹竿夾住腿腳,但他們卻興致勃勃地反復嘗試,很快就能夠在黎族青年的帶領下順利過關了。像這樣歡樂、融洽的情景,在整個省親活動中隨處可見,而被即興改動了歌詞的《我們都是一家人》,也伴隨著省親活動的始終。

  你的家鄉在海南島,我的家鄉在台灣島,從前的時候是一家人,現在還是一家人。手牽著手,肩並著肩,輕輕地唱出我們的歌聲。團結起來,相親相愛,因為我們都是一家人,現在還是一家人。

  主持人:到海南島來省親的台灣高山族同胞説,這次活動之所以叫做省親,是因為台灣的高山族和海南島的黎族有著相同的族源,他們到海南是來走親戚來了。既然是親戚,就要越走動才越親近。所以,今後海南和台灣少數民族之間的交流會更加頻繁,經貿和文化方面的合作也會上一個新的臺階。(編導:汪朝暉)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