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熱點掃描     熱點透視     李峰主持     錄製大事記         



從《徽州女人》兩岸熱演談起


  2002年12月5日星期四播出

  主持人李峰:日前,黃梅戲《徽州女人》在北京長安大戲院,舉行了第一百場演出,反響強烈。《徽州女人》不僅受到了大陸民眾的歡迎,兩年間在島內的三場演出,同樣引起了不小的轟動。那麼是什麼原因,使得黃梅戲《徽州女人》在兩岸産生如此強烈的反響?兩岸在戲曲文化方面的交流現狀又是怎樣的呢?今天《熱點透視》節目就此邀請到兩位嘉賓,他們是文化部台灣處李建民處長和《徽州女人》的主演韓再芬女士,與大家一起談談這些問題。

  黃梅戲《徽州女人》,是安慶黃梅劇團的重點劇目。先後在北京、台北等地上演了100場。尤其是在台灣地區的演出,反響強烈。

  徽州女人15歲出嫁,但是把她背進門的卻是她的小叔子。他的丈夫外出求功名,一走就是35年。35年中,徽州女人為公婆養老送終,領養了小叔子的孩子。她守身如玉、賢惠勤勞,嘗盡了人世間的酸 甜 苦 辣。徽州女人的內心從未平靜過,每時每刻都盼望丈夫的歸來。幻想著為他洗衣做飯、生兒育女。

  徽州女人的內心充滿了焦慮無奈,偶有風吹草動、人聲犬吠,她都要伸頭張望,尤其是聽到喜悅的嗩吶聲。

  在婉轉而悲愴的音樂聲中,徽州女人的形象被塑造的淋漓盡致。再現了那個時代徽州女人的忠貞,女人的悲哀。這部黃梅戲是傳統黃梅戲和歌劇、話劇的有機結合。舞臺、燈光、道具都非常講究。尤其是,劇中的對白非常精彩。這是她與養子的一段對話:“伢子你聽娘的話嗎?你好好讀書,等你書讀成了也到外面去求功名。等你功成名就了,把娘也接出去,娘想出去。跟著你見見世面,娘可那要等到什麼時候?能,娘能等到能等到。”

  在希望與絕望中,她度過了35年。當她紅顏老去的時候,丈夫帶著在外面娶的妻子回到了徽州。讓人痛心的是,他竟然不知道,這個等了她35年的女人,究竟是誰?

  黃梅戲《徽州女人》片段:你究竟是誰?我是,你伢子的姑姑。

  觀眾:實在太冤了,太委屈了。

  記者:有哪些片段是你印象最深的?

  觀眾:我覺得最後一個鏡頭,她説我是你伢子的姑姑,我覺得特別感動。

  觀眾:她(想象)丈夫回來的時候,她那種善良,特別善良還給他熬了薑湯,我覺得特別感人。

  觀眾:臺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一點都不假。

  主持人:我想一部好戲它不僅會感動觀眾,對於演員來説全身心地投入,對戲的理解,可能是這個戲劇能夠達到很好效果的,一種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那麼韓小姐,您對《徽州女人》這部戲,您的理解是什麼呢?

  《徽州女人》主演 韓再芬:包括到北京演出,到各地演出,它為什麼能演到一百場?我想這個跟文化有很大關係的。就是那個年代的女人,她們生活在那樣一個環境裏,然而她們從精神上邊來講她們是那麼高尚、那麼寬容。所以,《徽州女人》常常我在臺上演了一百場。但是,每一次演,雖然我們這種感覺,讓人家感覺這是一種很重復的行為,但是在我來講,我覺得它不是一種重復。我每天演,每天都會體會到一種不同的感覺。

  主持人:那麼,能不能給我們現場哼唱一下?

  《徽州女人》主演 韓再芬:《徽州女人》裏面有一段比較典型的,就是怎麼看待這個男人,描繪出這個男人的形象。就這麼一段唱:“煙雨濛濛,一把傘哪,傘下書生,悟書卷哎。”是一個讀書人。“高高的身材 ,寬寬的肩哪,一條烏黑的長辮,肩頭上飄哎。”就是把這個女孩子的這種,對一個男人的描述寫得特別到位。

  主持人:對於普通民眾來説,一提起黃梅戲大家就覺得,它唱腔非常優美而且是朗朗上口,可以做到雅俗共賞。那我想問問韓女士,你是當時在2001年的時候,去台灣是第一次去台灣嗎?

  《徽州女人》主演 韓再芬:我那是第一次。我們去了以後,第一場演完以後一下就熱起來了。後來我們演到第三場的時候,票就已經不夠了,到處開始有人找(主辦單位)要票。可是,像這種演出不可能延長了,第四天我們要走的時候,大家都懷著一種非常遺憾的這種心理,就覺得真是應該多留幾天。

  主持人:那您認為故事當中,哪些情節對於台灣觀眾來説,它能夠産生強烈共鳴呢?

  《徽州女人》主演 韓再芬:尤其是到最後,男人説“落葉歸根”。

  主持人:那麼李處長,像一齣這樣的劇目,能夠連續上演100場,可能也是非常不錯的一個成績。

  文化部台灣處 處長 李建民:當然,黃梅戲起源於安徽和湖北交界的那一帶地區,經過長期演變發展,它由一個山歌小調成為一個在全中國廣為人知的劇種。這個有它特殊的文化氛圍、歷史的條件。我知道安徽的安慶地區是一個人文薈萃、人傑地靈的地方。那裏曾經是京劇的發祥地之一,最早的黃梅戲藝術家嚴鳳英就是那裏産生(培養)的。

  主持人:據您了解,目前台灣它有沒有像安徽的黃梅戲戲種?

  文化部台灣處 處長 李建民:在台灣的自身的發展,台灣本身沒有黃梅戲劇團,也沒有能夠從事這方面演出演唱。

  《徽州女人》主演 韓再芬:但是,喜歡它的戲迷非常多。因為台灣及東南亞一帶,早在50年代,它那個黃梅調特別風靡。鄧麗君成名作,應該講就是黃梅調給唱出來的。

  主持人:那麼,像黃梅戲這樣的交流我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目前有多少個這樣的,像大陸的這種優秀的黃梅劇種,到台灣進行了演出呢?

  文化部台灣處 處長 李建民:黃梅戲在兩岸戲劇交流當中,是一個比較受歡迎的地方戲曲。1995年,馬蘭曾經率團,安徽省黃梅劇團到島內進行演出,當時也受到了熱烈歡迎。像韓再芬去年去演過了《徽州女人》,今年安慶的黃梅戲二團,又二度去演出了傳統戲《女駙馬》。(安徽)省黃梅劇團,馬蘭劇團演出過黃梅戲《紅樓夢》。

  主持人:那麼,除了黃梅戲之外,戲迷們對哪些劇種,他們是比較感興趣的呢?

  文化部台灣處 處長 李建民:我從事工作這個角度了解,像我們的國粹京劇,每年至少都有四、五個團到島內去演出。像中國京劇院、天津京劇團、上海京劇院、北京京劇院這些團每年都要有一輪演出。另外崑曲,我知道崑曲是在台灣最受歡迎的。崑曲是一個古老的劇種,在去年又被聯合國評為,“口傳的文化遺産”,那又比如在人才方面,我們知道,有很多台灣的戲迷,比如説特別喜歡京劇的,他就到大陸來學習京劇。

  主持人:那麼在未來的這種人才的互相培養方面,能不能有所作為呢?

  文化部台灣處 處長 李建民:兩岸隔絕的藩籬,剛剛被打破的時候,就有很多在台灣,蠻有知名度的京劇演員,到大陸這邊來拜師學藝,像台灣著名的京劇演員是唱花臉的叫王海波,他當時就到北京來拜師學藝,後來又有著名的花旦唱青衣的魏海敏,是拜梅葆玖為師,那麼兩岸的這種交流當中,拜師學藝本身就是人才的培養,藝術傳承離不開培養人才在兩岸的文化交流中,戲劇界的交流與合作非常熱絡,像大陸有名的京劇團,豫劇團、黃梅戲團等等,常常被邀請到台灣演出。

  據不完全統計,每年到台灣演出的團體,有30幾個,台灣的藝術家們,也常常到大陸來拜師學藝,談到大陸的劇團,到台灣的演出情況,台灣著名越劇演員,高瑾女士告訴記者非常難忘,1992年,與浙江小百花劇團的合作,當時她曾與何賽飛,同臺演出了越劇《紅樓夢》。越劇是抒情優美的年輕劇種,在表演方面側重人物內心,細膩感情的挖掘,音樂方面伴奏與唱腔,都力求柔和優美的風格,高瑾女士告訴記者,為了潛心學好越劇,1991年她曾經多次前往上海越劇院,拜范瑞鵑老師為師。京劇藝術在台灣,也同樣得到了百姓的認可,京劇的表演非常講究,使用二胡、京胡等樂器分成許多流派,其中梅派京劇是最具特點的。魏海敏是台灣著名的京劇表演藝術家,主攻梅派京劇,她多次獲得了海峽兩岸京劇界的大獎。也成就了兩岸京劇藝術家,合作的一段佳話,1991年,她拜梅葆玖老師為師,學習梅派京劇。

  台灣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 魏海敏:我記得老師,好像1988年的時候,就曾經説要拜老師,老師也聽我唱過,他就答應了。但那個時候,因為兩岸還不相通,所以我沒有辦法到北京來,於是在1991年的時候,我就專程到北京來拜師,舉行了一個很盛大的拜師典禮,當時所有的前輩們、先進們他們都到了現場,我覺得是非常光榮的一件事情。

  主持人:我也聽到一位老華僑講,他説每當我聽到京胡的弦兒聲一響的時候,我就心潮澎湃。我想這種戲曲的這種對於溝通,兩岸民眾心靈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文化部台灣處 處長 李建民:我有一個台灣朋友,他是台灣大學教授,也是台灣戲劇方面的專家,可以説是泰斗級的了,台灣現在搞戲劇研究的幾乎都是他的學生。他就談了一個他對中國戲曲 戲劇的看法,他説戲曲是我們中國文化當中最具體、最綜合性的藝術。它活生生地表現了我們的生活,是最能使人愉悅,使人與人之間親近的一個東西。我覺得他很透徹地把戲曲對我們人的影響、關係講明白了,而正是我的朋友,他們這麼一批台灣戲劇界人士,出於對我們傳統戲劇的熱愛,深入地理解。同時努力地在做兩岸戲曲文化交流。

  主持人:我想戲曲是相通的雖然曲種有所不同,唱腔有所不同,但是它內在的聯絡是相通的,那您認為未來兩岸戲曲界的合作前景,你怎麼來看?

  《徽州女人》主演 韓再芬:演出商其實也跟我談過,説是能不能跟他們做一些合作,來做一個什麼劇目,這樣把兩岸能不能通過一種形式,把它合到一起,來做一些什麼樣的事情。我覺得這可能都是有可能的,因為文化是相通的,沒有什麼界限。一方面需要劇種不斷提高自己與時代相結合,同時也要培養大量的這種觀眾群。

  主持人:通過黃梅戲及中國傳統戲曲,在台灣的演出情況來看,台灣百姓對大陸的傳統戲曲、傳統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們希望大陸的團體能夠多到台灣去演出,聽聽原汁原味的戲曲,看看大陸豐富多彩的文化演出。(編導:翟鈺、安倍含)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