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熱點掃描     熱點透視     李峰主持     錄製大事記         



兩岸農業優勢互補


  2002年11月28日星期四播出

  主持人 李峰:中國大陸和台灣先後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為兩岸農業的交流與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機,如何加強兩岸的農業的合作,提升的農業的競爭力,已經成為兩岸農業界人士關心的話題。近日兩岸農業高級論壇在北京舉行,兩岸農業界的同仁們匯聚北京,就兩岸農業的合作前景等問題開展了討論,那麼兩岸農業如何優勢互補、如何開創雙贏局面呢?今天我們演播室邀請到了兩位嘉賓,他們是台灣財團法人農村發展基金會執行長涂勳先生和中國人民大學農業經濟係程漱蘭教授。

  此次海峽兩岸農業高級論壇研討會是規模、層次較高的一次,來自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中國農業科學院、台灣財團法人農村發展基金會等單位的農業與農村經濟發展方面的專家100余人,參加了本次研討會。研討會中專家們圍繞兩岸農業的産業合作、農業的管理體制改革、農業科研與推廣等七個主題展開了討論。來自台灣農村發展基金會的董事長王友釗先生説,他們此次組團來北京,是希望和大陸的農業專家們共同分析兩岸農業在過去一年中遇到的問題,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案。

  台灣財團法人農村發展基金會 董事長 王友釗:我們最重要的農業的基礎是千家萬戶,大概兩三億的農戶,他們生産力怎麼提升,生産力提升了之後,整體農業的競爭力才能夠強大,這是我比較關切的問題。

  主持人:現在兩岸已經先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了,我們一提到這個入世以後,大家都會用機遇與挑戰並存四個字來形容現在這種狀態,當我們提到關於挑戰的問題時,我們首當其衝就會想到農業問題,因為可能對於兩岸來説,農業面臨的衝擊是首當其衝的。

  台灣財團法人農村發展基金會 執行長 涂勳:兩岸先後已經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因為兩岸農業的經營形態,也就是説以農民的成本來看,都是一個小農經營,就是千家萬戶的農民在經營農業,那這個國際上方面的一個農産品的貿易,主要就是一個大農制國家的産品,所以等於是,有一點,我們小農制的這種農家的産品要去跟大農制農家的産品競爭,當然很多人就感覺認為説,這是一個危機,事實上我認為,危機事實上也是一個轉機,因為面臨衝擊之後,你自然而然會尋求一個活路。

  主持人:對於大陸來説農業面臨的衝擊形勢也是非常嚴峻的,程教授能給我們介紹一下大陸農業面臨的問題嗎?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經濟係 教授 程漱蘭:從大陸來講,在入世前夕這種預料,事實上並沒有發生,我們一到九月,大陸農産品的出口是增長了11%,進口反而下降了,就是同比,也就是説,我們可以説,入世恰恰是釋放了大陸的農業的增長的潛力,也就是説以往有許多不適應農業生産和經營的,不適應的那些規章制度,整體環境由於我們入世,我們規範了自己的行為,規範了我們的市場經濟制度,一個統一的、開放的、有續的、競爭的,一個市場環境更好地出現,對我們大陸農産品的出口是非常有利的。

  主持人:應該説目前的這種形勢還是比較樂觀的,但是業界都普遍持有危機感,來應對一些問題,那麼對於兩岸來説,特別是對於大陸來説,現在農業面臨入世以後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經濟係 教授 程漱蘭:我覺得大陸農業面對的最大的挑戰,還是我們的品質,就是我們自己的農産品的品質,流通,市場網絡,這方面是非常欠缺的。因為從我們自己本身來講,勞動力非常便宜,而且我們的勞動力的便宜,不僅是一般的便宜,而是“價廉物美”,也就是説我們都是有基本的素質的,也就是體力素質,智力素質,就是説進取心也非常強,非常願意上進,又便宜,又上進,“價廉物美”的勞動力,同時相對而言,在整個東亞地區,大陸幅員遼闊,自然資源多樣性,非常突出,所以土地資源也是有優勢,另外大陸來講,有很大的內需市場,對我們受市場約束的農業生産,也是一個很好的一個有利條件,而且大陸的基礎設施,總體的宏觀經濟環境,社會的穩定,這些整體性的條件都是比較好的。但是在這個整體性環境比較好的同時,我們也看到,我們的品質,我們的國際市場網絡,都是很不夠的,也就是説我們大陸的農産品從品質來講,和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從市場來講,到國際市場的差距,這兩個差距都是比較大的。

  主持人:應該説大陸農業,它的優勢是非常明顯的,但是它同時存在的這種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特別是大陸目前農業存在的問題,台灣方面是不是可以做到這種優勢互補?

  台灣財團法人農村發展基金會 執行長 涂勳:是這樣的,兩邊雖然都是小農經營的這種農業形態,可是大陸來講,它本身的農産品的生産成本就比較低,工資低,自然資源豐富等等,所以生産出來的農産品價格比較低,台灣因為工資已經相當高,土地的成本又相當高,農地價格高的關係,所以整個來講,農産品的價格也就偏高,在這種情況底下,事實上種植同樣的産品,舉例來講,玉米,同樣的産品,在台灣的生産的成本跟在大陸生産的成本差好幾倍,所以這種,在大陸具有競爭性,現在加入WTO了,市場開始開放了,可是在大陸來講,這個産品仍然具有競爭性,我跟國際上的價格可以作一個接軌,可是以台灣來看的話,我們雖然也有種玉米,可是加入WTO之後,我們曉得,我們的生産成本比國際價格多好幾倍,所以這個産品根本沒有生産的價值,所以加入WTO之後,政府部門就把這些不具有競爭性的産品,統統把它從這個生産面把它消除掉,也就是説放棄生産,等於是不要求農民再生産這方面的産品,所以像類似玉米,大豆,高粱,甘蔗等等,很多産品經過評估,我們就放棄了。

  主持人:那麼這方面大陸的優勢確實是非常突出?

  台灣財團法人農村發展基金會 執行長 涂勳:存在,所以這一點來講,對臺商是相當有利的,這也是兩岸産生的一種互補,洋菇、蘆筍、鳳梨、蔗糖,糖的出口都是很大,香蕉也是的,可是目前,現在都不行了,像洋菇、蘆筍,完全是退出市場,這些産品幾乎全部都轉移到大陸來生産。

  活動中與會專家認為,兩岸均屬小農經營形態,經濟發展雖然程度不同,但農業發展具有很強的互補性,面對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國際農産品競爭的嚴峻挑戰以及産業轉型升級的共同任務,兩岸應發揮各自的優勢,實現農業資源的合理配置和要素的自由流動。

  農業部常務副部長 韓長賦:農業的資源的多樣性、農村勞動力、宏觀經濟環境、包括農産品的市場這方面大陸有明顯的優勢,台灣方面它的農業技術、特別是農業種子方面、在農業勞動力的素質方面,在農産品的營銷渠道和市場體系方面,它有它的特點和優勢,實現優勢互補,對兩岸農業的發展會有雙贏的這樣一個結果。

  自1988年海峽兩岸農業界建立聯絡至今,海峽兩岸農業協會共接待台灣農業訪問團累計達200多個,2000多人次。臺商在農業領域的投資,多是農場式的大規模經營,據調查,員工在200人以上的企業佔了80%以上,臺商投資地區相對集中,主要分佈在福建、海南、山東、東北等地區,據報道,截止2001年3月底,福建省引進台資農業企業1432家,合同利用台資15億美元,僅福州、漳州、泉州就有臺商農業企業1010家。

  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會長 萬寶瑞:在這15年當中合作是一直很順利的,主要是採取3方面進行合作,一方面雙方互派專家和學者進行考察,另一方面就是雙方的專家學者,對農業和農村經濟共同感興趣的問題進行研討,像這次研討就是其中之一,第三方面主要是對於一些人員,特別在技術方面,在管理方面進行培訓。

  主持人:那麼程教授,據您的了解,目前大陸的農産品當中,哪些産品是最具有優勢進入台灣島內市場的?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經濟係 教授 程漱蘭:現在1到9月份的數據,大陸進入台灣島內的農産品,食品裏面百分之四十多是水産品,還有百分之三十多是蔬菜,穀物是5%,像取消了以往要收的那個鐵路建設基金,這樣就把運輸的成本,因為本來穀物、大豆農産品運輸成本,在總成本當中佔的比例就比較高,基本上佔10%到15%,那麼它運費呢?就下降40%到50%,那麼整個穀物的成本就是價格可以下降,不到10%,這樣的話,競爭力的提高都是實實在在的。

  主持人:我問過很多到過台灣的朋友,就是説他們到台灣以後,感受這個市場的價格,首當其衝是對於水果的價格,因為剛才雖然我們談到了台灣的水果具有很高的品質,但是它的價格也是不菲的,所以他們非常期待,就是説台灣能不能買到這種價廉物美的這樣一些水果,那麼從這個領域來説,您認為合作的機會和可能性有多大?

  台灣財團法人農村發展基金會 執行長 涂勳:在大陸,溫帶性的水果産品,我認為品質都非常好,可以銷售到台灣的,台灣是生産一些熱帶、亞熱帶的産品,可以銷售到大陸,所以貿易的行為上面,從農産品的種類,本身就可以産生一些互補的作用,這種互補的作用未來一定會越來越厲害,例如香梨,大陸非常有名的香梨,台灣根本一棵都沒有,大陸可以拓展台灣的市場,種香梨是一種高品質的這種水果産品,台灣消費者一定很喜歡的。

  主持人:那麼關於稻米,我們知道台灣現在稻米的價格過高,而且它的産量跟大陸相比確實懸殊比較大,據説産量只達到大陸的1%左右,那麼關於稻米在兩岸之間的合作的可能性,目前程教授,您怎麼來看?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經濟係 教授 程漱蘭:我們一般認為,就是我們現在,糧食的生産能力,已經穩定地達到了5億噸這麼一個水平,那麼5億噸裏面,這個40%是稻米,剩下來的是一半一半的玉米和小麥,我們稻米的價格一向是稍低於國際市場的價格,玉米國際市場的價格,通常是800美元一噸。

  主持人:我們剛才探討兩岸合作的這種方式,有這種人員交流,包括這種商業合作,我想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合作方式,就是兩岸農業合作示範區,是這樣的嗎?程教授?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經濟係 教授 程漱蘭:是的,臺商的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是臺商的農業食品投資密集區,那麼設立這個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以後,一般的當地政府都加快了,加大了當地的基礎設施的投資,搞好了總體規劃,為臺商的農業食品加工企業,在當地落戶,提供了長期的、一個保障的、盈利的預期,所以這個臺商,從一開始來講,本身就有投資的基礎,那麼設立這個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以後,有更多的臺商到我們這個試驗區來落戶。

  主持人:應該説海峽兩岸農業合作示範區為廣大台灣的農業企業投資提供了一個很重要的基地。是的。

  自1997年起,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農業部、與外經貿部先後聯合批准在福建省、海南省、山東省、黑龍江省和陜西省建立了“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開創了兩岸農業合作的新模式。其中福州海峽兩岸農業試驗區主要以發展優質高效農業為主,即發展水果、蔬菜、花卉、糧食、畜禽、等八大産業。山東平度海峽兩岸農業試驗區以農副産品的加工、種植、養殖為主,劃分為七大合作生産區,即優質葡萄、綠色食品花生、名優水果合作生産區等。黑龍江海峽兩岸農業試驗區,是重要的商品糧、畜牧業與林業的生産基地,為具備資金與技術優勢的臺商提供了開發的條件。海南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是惟一以全省為範圍的試驗區,主要發展蔬菜種苗基地、芒果種植基地和甘蔗種植區。陜西楊淩海峽兩岸農業試驗區是中國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有雄厚的農業科研力量,在未來西部開發中對於促進乾旱半乾旱地區農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主持人:剛才我們探討了很多兩岸農業的互補性,那麼是不是就意味著如果兩岸加強農業方面的合作,會減緩這種加入世貿以後,對農業的這種衝擊問題呢?

  台灣財團法人農村發展基金會 執行長 涂勳:以台灣的觀點來講,事實上,因為台灣的經濟是屬於淺盤式的經濟,所以對於外面的這種反應會特別靈敏,因為你市場小!所以你的量只要進口一點,它馬上就會産生價格的動蕩,那大陸本身來講,市場相當大,你量進來,2%,3%,甚至5%的量進來之後,對大消費市場的衝擊力會比較和緩,台灣不是,它是一個市場比較小,所以你量稍微一多,它馬上就會産生價格的一個變化,所以兩邊事實上是不太一樣,反應會不太一樣。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經濟係 教授 程漱蘭:我要補充的就是,以往比較多的是,食品加工企業,農業企業,食品加工企業,都是屬於規模比較大的企業,那麼我們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還有一個功能,就是説,我們可以接納更多的島內的小農,就是普通的農民,讓他們在我們的試驗區,就是搞家庭經營,一般的小農,他們自己説,我們在台灣是農民,到這兒來,你們叫我們臺商,但是它如果平移過來,就在這兒,他是駕輕就熟,是他施展的領地,所以他們如魚得水,馬上就可以又重新有他的一片新的天地。

  主持人:海峽兩岸農業界自1988年建立聯絡至今,已經走過了15個年頭,這期間兩岸農業合作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是有關專家也指出,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於兩岸農業來説,機遇與挑戰並存,大陸有廣闊的市場和豐富的資源,台灣在資金、技術方面,佔有一定的優勢,如果兩岸農業能夠取長補短,共同迎接挑戰,則會降低對兩岸農業的衝擊。(編導:翟鈺)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