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熱點掃描     熱點透視     李峰主持     錄製大事記         



專家評説台灣當前社會經濟狀況


  2002年10月14日星期一播出

  主持人李峰:前不久,在台灣所謂的“立法院”開議當天,大門前就擠滿了抗議的人群,這些人群包括抗議高失業率的“中高齡就業促進聯盟”,抗議全民健康醫療保險費用調漲的“反健保調漲大聯盟”等團體,而此前台灣近10萬名教師大遊行以及3萬名勞工抗議活動的聲浪也在不斷高漲,有專家認為,民眾自發的抗議活動,反映的是台灣經濟景氣低迷,財政情況惡化,已經使民眾的利益明顯受損。那麼我們應該如何來看待台灣當前的社會經濟狀況呢?就這一話題,今天我們演播室邀請到了兩位嘉賓,他們是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綜合室的副主任毛仲偉先生和經濟室的朱磊先生。

  台灣“行政院衛生署”宣佈從9月1日起調漲健康保險費率及部分費用。健保費調漲後,民眾每一個月的保費要多交41元新台幣,如果要到醫院看病,基本負擔最多漲60元新台幣,另外還有300元新台幣的檢查費和藥品費。如果一個月固定到醫學中心看病一次,健保費再加上漲價的部分負擔,一個月要多繳401元新台幣,雖然漲的是小錢,但是卻讓民間團體十分不滿,認為“衛生署”為了彌補健保的虧損,而加重全民的負擔。

  台灣消基保健委員李丞華:去看大病的話,部分負擔會到25.6%,去看小病的話,部分負擔會到60%,這個明顯超過法定20%的上限。這個是明顯違法。

  在此之前台灣多個勞動者團體走上街頭向當局表達強烈不滿,遊行人數達到3萬多人。

  如今台灣的健保費調漲已經滿一個月,據台灣國民黨公佈的民調顯示,近50%受訪民眾認為健保費調漲已經造成經濟負擔,有61%的受訪民眾認為健保調漲實施滿一個月,卻不見當局對醫療浪費做出改善。

  主持人:由於這個健保費用的調高,引發了民眾的抗議活動,關於健保費到底是怎麼回事?

  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綜合室副主任毛仲偉:台灣這個全民健保實際上是研議時間很長,大概前前後後有將近10年到11年的時間,在1994年的7月,“立法院”三讀通過的。1995年3月正式實施。這個政策,應該説是一個福利政策,一個社會保障的體系,因為當時政黨、朝野競爭之中,在當時就有這麼一種説法,認為這個是國民黨屬於政策賄選。用這樣一個給全民的一個福利政策賄選,民進黨分贓放水,因為這裡面,對普通百姓,確實有一定好處,全民納入健保體系。你的這個生命安全性,醫療保障性更高。應該説這個健保它對於很多原來不是受薪階層,沒有參加這個醫療保障體系的。應該説益大、利多,是一個非常好的,大概有將近900萬人,納入到這個醫療保障體系。這個全民健保的範圍更大,醫療保障範圍更大,可以説這是一個社會福利,用這種杠桿去調節貧富差距,建構社會保障體系一個政策。

  主持人:那為什麼還會引發這種民眾的抗議活動?

  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綜合室副主任毛仲偉:這樣一種很高度的這個福利政策,它具有一個什麼特點,就是説需要錢,需要各方都要出錢,勞工出一點,資方出一點。當局出一點,甚至説醫療單位也要承擔一部分,這樣一個東西,所以一開始,能不能執行下去,貫徹下去,有兩條,一個就是你財政的支持能力。再一個就是你的管理能力,就是在使用過程中,如何把它最有效實現管理,那麼這個實施這麼多年之後,現在出現一個什麼問題,據台灣一些學者分析研判,一個是出現大概200億醫藥的黑洞,再有一個一些地方政府,它的財政困難,或者因為什麼因素。它需要給投入大概300億補助這個健保款,交不出去。這樣造成了一個什麼問題,你這個健保體系,雖然是一個很好又理想化一個全民健保的一個保障體系,但是它實施不下去,超過了你實際的應付能力。那麼在當前台灣目前出現這種狀況。它一個是財政收入降低,稅收減少,那麼需要,比如説當年估算,每年為這個事情,政府拿出2500億左右。那麼個人都加在這裡面,現在這筆錢拿起就困難了,拿起困難怎麼辦,開源節流又沒有辦法,所以只能在全民身上考慮,全民增加一點,拿這個作為開源的一個思路。

  主持人:那麼也就是説追溯這個健保事件發生的原因,是因為政府拿不出這筆錢,而把這筆錢轉嫁到普通民眾身上,所以看到台灣媒體有報道説,由於健保費率調高之後,有27%的民眾是不敢到醫院去看病的。

  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綜合室副主任毛仲偉:這個實際上一個是除了調漲這個交健保費率之外呢,還有一部分門診費用的增加。到特定的醫院這個增加一些費用,因此這裡面,民眾的這個感受,就是在這種特定的情況下,他因為這個費用增加所以感受非常強烈,就像你説的不敢去看病了,因為他現在工資薪金本來不高,然後他就業很困難。那麼他都是這個需要錢的問題,這時候加上一點,那顯然就很困難,所以從表面比例上看,並不大,但是它在一個特定背景下説,寒冬臘月飲冰水,點滴在心頭。他為什麼這樣,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有雪上加霜的感覺。你的各種希望都沒有,然後增加也沒有,然後突然又增加一項額外的負擔,他心裏肯定非常不滿,這種不滿,也包含著對執政能力的置疑。因為它確實是拿不出這麼多錢支用這個,又買導彈,又買這個,又買那個健保這方面又要花錢,所以有點拆東墻補西墻。

  主持人:捉襟見肘了。

  除了台灣勞工團體抗議健保費漲價大遊行,9月28日台灣"教師節"當天,島內近10萬名教師走上街頭,抗議台灣當局教育改革政策搖擺,損害了教師的權益和尊嚴,遊行隊伍長達3公里。由台灣教師會發起而得到全台灣教師響應的這場遊行,提出了"團結、尊嚴、協商、工會"等訴求。台灣當局在2002年8月26日通過"所得稅修正案",決定取消原來對小學及初中教師免稅的優惠。雖然當局聲稱將有對教師課稅後的配套措施,但計劃中的稅後配套措施無法讓教師保持原有收入水平。此事引起廣大中小學教師的擔心。此外,由於台灣一向不允許教師組織工會,教師們則希望爭取組建教師界工會,以便保障教師的工作和福利權利。

  主持人:我們再來看看這個教師遊行的問題,在9月28號,有10萬教師上街去遊行,這號稱是台灣教育史上第一次,那麼作為為人師表的這個教師,能夠放下身段,到街上去參與這種遊行,肯定有深層次的原因,毛教授怎麼來看這個問題?

  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綜合室副主任毛仲偉:這個教師遊行,確實是令人非常吃驚。但是從總體上看,它又有一定的社會原因背景在裏面,教師遊行,首先它涉及到這一段時間,台灣當局一些政策上的一些東西,比如教師的薪資的收稅問題,這也是一個福利性的東西,因為以前台灣是“軍公教”。薪資不加稅,是一個福利導向。對這三類受薪人員,它採取導向性的一種支持,現在把教師的薪資,收稅提出來,這是一個原因之一了。為什麼把教師的薪資收稅提出來之後它引起教師極大的反感,甚至説這種抗議呢,我覺得還有一個因素,就是説在台灣目前,整體上就業環境,或者整體上社會經濟出現低迷的情況下,不同的社會團體,他們之間的感受是不一樣。那麼有一種説法,就説,台灣當局它把教師作為它加稅,作為它開源的一個著力點的話,有轉移其它社會團體注意力的這樣一個因素。因為有些失業了,教師沒有失業問題。有些其它行業,它上班它有一個交稅的問題,教師沒有這個,而且有寒暑假。就是社會團體之間的一種,包括族群的分裂,由於一種階層,或者社會,工作不同産生一種,所以教師在這裡面,他的感受是非常的,既受額外增加稅收,同時還受到社會上一種特殊的看法,你看事情出來之後,家長跟教師的看法就不一樣,有家長説你課教好沒教好,工人説,我可能今天有工作,明天沒有了。屬於一種社會矛盾的轉嫁,所以教師在這裡面,他提出了包括教改的指揮,教改的進度,安排的問題,包括跟他的協商的問題,包括教師待遇問題。所以這裡面,我覺得確實有些像有的一個教授分析就是説,好像把教師,像一群惡犬一樣,趕到一個峽谷裏面,讓各社會團體互相爭鬥。

  主持人:剛才毛教授分析了,現在台灣社會出現的一些社會現象,包括教師遊行、勞工遊行等等,實際上有台灣的專家就分析,認為這些現象的背後,實際上反映的是台灣整體經濟的這種不景氣、財政情況非常惡化,使普通百姓的利益都受到了損害,朱教授你怎麼來看,目前台灣整個經濟的景氣情況是怎麼樣的?

  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經濟室 朱磊:台灣現在經濟狀況不好,並不是一個短期的現象,應該説它是一個持續了相當長一段時期的一個問題,你看從2000年4個季度,它是一次降下來,經濟增長率由8%一直降到4%,平均2000年是6%的經濟增長率。到了去年,乾脆整個經濟,就開始進行衰退,這個在以前幾十年,台灣經濟是沒有這種情況。

  主持人:首次達到了負增長。

  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經濟室朱磊:對,負增長。它除了第一季度是正增長以外,後三個季度都是負增長。平均去年年增長率是負的2%。這個情況是非常罕見的,在台灣經濟發展史上,那到今年1到7月份,它的經濟增長雖然達到了3%的正增長,但是是因為去年的經濟增長水平過低,基數低的話,這個經濟增長率很容易上來。所以實際上,整體來看,還是復蘇乏力,那麼整個經濟狀況不好。就會導致各種問題,雖然台灣當局一再説是拼經濟,但是現在看起來,民眾可以感受到,周圍有很多的他們能夠感覺到的問題都沒有解決,最直接的,我想有三個問題,一個投資在下降,失業在上升。還有一個通貨在緊縮,那麼這個都是他們能夠,真切感覺到經濟狀況不佳的情況。

  據大陸對臺權威研究機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主辦的對臺評論雜誌《台灣週刊》報道,台灣中小企業去年整體經濟指標下滑,因全球經濟不景氣,去年島內中小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經營困境,獲利明顯縮水。由於經濟繼續低迷,台灣走向了一個高失業率、低報酬率的年代,而島內媒體日前公佈的一項調查顯示,隨著所得降低、銀行利率下調和股市的走低,有65%的民眾開始産生貧窮危機感。 據媒體分析,産生危機感的原因,分別是投資效益變差、獎金紅利縮水、物價膨脹、薪資減少,以及家中出現失業人口等。上半年有63%的民眾感覺到薪資水平正在向下調整。過去台灣最強勁的消費力,如今面臨改變。有80%的民眾開始轉變他們的消費水平。老百姓開始節衣縮食,增加儲蓄,壓縮奢侈品消費,減少聚會、看電影,長途旅行等非必要性的消費,並延遲消費,等待降價的機會。

  主持人:除了我們剛才分析的一些大的經濟背景情況下,我想普通民眾的感受,也是非常深刻,因為普遍的民眾都有感受,他們的薪金在不斷減少,他們的消費能力在不斷下降。

  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綜合室副主任毛仲偉:這個消費能力下降確實是這樣。因為台灣以前,我記得90年代的時候,就講到這個台灣人,因為有錢了,所以他出外旅遊的人特別多,每年大概有四分之一以上,大概四五百萬人次出外旅遊,那麼現在這個數量也大為下降,很多旅行社都關門了,因為它組織不了客源到外面去旅遊。可以説,每一個細小的地方都可以看到,台灣現在有一元店,台灣的一元店,進去之後,可能有人買很多,這都是在刺激消費,因為消費指數現在不斷下降,那麼消費意願低,投資意願低。整體上經濟上就看不到一個很好的前景。

  主持人:我們還看到台灣當局,它自己公佈的就是2001年這個債務負擔是達到了2734億新台幣,那麼這麼高的負債是怎麼一回事呢?

  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經濟室朱磊:台灣現在經常是財政支出很大,但是稅收又在不斷減少,為什麼,因為執政黨在上臺之前它們先給選民很多的承諾,就是這方面不加稅那方面也不加稅。就包括現在台灣領導人,他當初都説過,我上臺後絕對不加稅,這種話既然説了。當初確實有討好選民的這種作用,但是你到真正在開始執政的時候,財政支出非常大,然後你的稅收不能上來。你就只好靠借債,這樣的話,它的公債增長會很快。

  主持人:除了您剛才談到,他承諾不向民眾收稅之外,連去年自己制訂的稅收標準,也沒有達到,據説已經短缺了1000億元新台幣的這種稅收。

  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經濟室朱磊:對,這還有一個另外因素,就是説它不但沒有加稅,反而在大量地進行免稅。為什麼呢?因為整個經濟景氣不佳,投資不斷地在下降,投資你看在去年整個下降了30%,島內投資,就是外部資金對於島內的投資,今年1到7月份又下降了將近50%。這不斷在下降的話,整個經濟形勢不好,它就想辦法吸引投資,吸引投資,它就給各種的優惠條件,包括免稅,那這個一免稅的話,財政收入又受到影響。就是這樣。

  主持人:我們據這個台灣“經建會”公佈的一份最新的數字也顯示,就是説,截止到今年8月底,台灣整個經濟景氣指數是下降了1.5%,接近於這個景氣衰退區。

  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經濟室朱磊:從具體一些情況來分析,的確很不樂觀,比如説這個失業率。失業率它前年好像是還有3%,那麼去年增長到4%,今年就是5%,現在最新達到5.4%,這個基本上是台灣這幾十年最高的一個程度,失業率在不斷上升,這個很難説是經濟會復蘇。

  主持人:我們注意到台灣社會現在還有一個很奇特的現象。就是一些民眾,熱衷去購買一種叫“美國的死亡保單”。就是花5000塊錢。去買一份艾滋病患者,或者癌症患者的這種保單之後,可能會獲得15%到40%多的這種報酬,作為一種投資比較高的一種回報,怎麼來看這個現象?朱先生?

  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經濟室朱磊:這個現象很有意思。我覺得,是不是可以理解成他對於這個島內的投資,沒有比較好的選擇。然後就去島外找這麼一些比較容易操作的一些投資項目,這個從根本上來説,還是整個宏觀經濟形勢不佳造成的這麼一種情況。島內居民可能對於未來的經濟發展狀況,感覺到不明朗,認為如果投資島內,或者是説很大的消費開支,都會影響他以後的生活,不穩定。那麼他可能就會採取一些很保守的做法。這樣的話,實際上會加劇台灣的經濟不景氣,因為你投資和消費都減少了的話,總需求就更加不足了。整個經濟形勢就更加惡化。

  主持人:在此我們非常真心地希望,台灣的經濟能夠儘快地復蘇,民眾過上好日子。台灣島內頻繁遊行抗議活動,進一步凸顯了台灣社會各階層民眾的憂慮在加深,台灣親民黨人士指出,這些抗議活動是“火山爆發的前兆”。看來要改變台灣經濟空前低谷的狀況。台灣當局應該拿出切實的措施,真正按照經濟規律來辦事。(編導:賀亞莉)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