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熱點掃描     熱點透視     李峰主持     錄製大事記         



兩岸共頌度儒家文化


  2002年9月27日星期五播出

  主持人李峰:曲阜是孔子的故鄉,這裡歷來有“十萬人家盡讀書”的説法,近日在那裏舉辦的首屆中華文化經典誦讀友誼賽就讓我們的記者切身感受到了濃厚的中華傳統文化的氛圍,更有意思的是參加這次比賽的選手都是三歲到十三歲的孩子,聽著這朗朗的童音誦讀著《大學》、《論語》、《中庸》、《孟子》,在場的評委、觀眾無不為之動容。

  孔氏方隊《論語》:為政以德,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克己復禮,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齊之以禮。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今年舉辦的孔子文化節已經是第十九屆了,這是山東曲阜每年都要舉辦的最隆重的活動,今年他們通過祭祖儀式、文藝晚會以及舉辦"中華文化經典誦讀友誼賽"等多種方式來追思先儒。來自香港、台灣以及北京、上海、廣州、廈門、長沙等不同地區的小朋友們組成了十九支代表隊進行經典誦讀友誼賽,他們不僅能流利地背誦這些中國傳統的經典著作,還把這些古詩文與歌唱、跳舞、小品甚至體育運動的方式結合起來,用豐富多彩的節目形式,表現古人智慧的結晶,台灣的小朋友們就以非常活潑的跳繩運動來表現《兵車行》的浩蕩之勢。

  他們不僅是跳得好,背得也一點不差,當記者來到後臺時,他們似乎還沒有過足表演的癮呢。

  台灣學生: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爺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雲點行頻。這是戰爭的時候士兵出征的時候,家人對他的關心吧。

  台灣基隆東信國小老師劉木蘭:我們讀經差不多是從四年級剛一開始,每一班都是從四年級開始,我們就一直這樣推廣下去,一個是讀經,好像《弟子規》,《大學》那些,還有就是唐詩新唱,就是兩種我們就同時並進,小朋友蠻有興趣的,我覺得我們這些經典的東西,裏面都是教我們忠、孝、禮、義呀,像這些的話,他們從學習當中慢慢地就會去體會,體會這些道理,所以我們才會把這些經典的東西,把它變成舞呀、變成歌呀,變成像遊戲呀。慢慢地讓他去領會它,接觸它,我覺得第一步要接觸它,如果你不願意接觸它的話,沒有興趣,那一切都是空的。

  除了帶來《兵車行》的節目外,他們還用歌唱的方式來背誦《三字經》,也贏得了在場觀眾的陣陣掌聲,據説這些優美的旋律都是出自台灣導演柳松柏先生之手,他是大家都很熟悉的電影《媽媽再愛我一次》的編劇,如今柳導在台灣主要從事的工作就是推廣唐詩新唱。

  台灣唐詩新唱推創人柳松柏: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一唱出來以後,小朋友他很樂意接受,他就會唱,我那時候想説,我們的小朋友需要這個東西,我相信天底下的父母親都需要這個東西,因為學校都會做這個教學,那麼我們就極力來做這個推廣,包括海外,海外像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加(拿大)都在唐詩新唱,到處都在唐詩新唱,為什麼呢?因為華僑、中國人在海外為什麼一直念著中國,念著自己的國家,就是因為有這個孔孟思想在,我們這個是一個中心,真的是一個紐帶,我跟你講,這個根是拔不掉的。

  在後臺化粧的這些小朋友都來自長沙諾貝爾搖籃幼兒園,他們年齡不過三、四歲,可是個個都能背誦幾十篇古文,一看到攝像機鏡頭,他們立即落落大方地背誦起來。

  長沙諾貝爾搖籃幼兒園小朋友表演《笠翁對韻》:牛女二星河左右,參商兩曜都西東。十月塞邊,颯颯寒霜驚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漁翁。

  記者:你們今天來比賽想不想拿第一呀?

  小朋友:想。

  記者:能不能拿第一呀?

  小朋友:能。

  看來不止在台下背得流利,這些小朋友們在臺上的表演更是出色,一點也不緊張。老師們説開始的時候,讓他們記住一篇文章,需要重復五十到八十遍,練習了兩年之後,現在基本三十遍就能流利地背誦了。老師們説,這項功課除了使孩子的記憶能力和識字能力得到練習之外,更為重要的是,對這些看似艱澀難懂的四書五經、詩詞歌賦中的思想,他們已經有了幾分自己的見解了。

  西安西北工業大學幼兒園老師楊臘梅:我們有一次在上語言課,《小公雞學吹喇叭》這個的故事的時候,我們的孩子當時就説到一個小公雞為什麼三次學吹喇叭都學不會呢?後來有的孩子就講了,是因為它不專心,就是學習東西三心二意。突然有一個小朋友就説,就是我們《大學》裏面所講的就是"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孔融讓梨》這個故事小孩子也能體會。因為什麼,有一次我就記得,小孩子到幼兒園不是要搬椅子自己坐位子嘛,有時候椅子新舊不太一樣啊,有個小孩就想搶新的,有個朋友他也想搶,之後他就告訴(小朋友)呀,新的讓給你,我去坐那個(舊的),實際上凳子是一樣的,他就知道,新的別人想坐,我就讓給他,這個也是現實生活中,我們通過讀了《三字經》以後,在孩子的現實生活中反映出來的,我們認為背誦這個經典文化,比他現在做一道數學題,或者認識幾個生字我們感覺重要得多。

  來自台灣的評委、著名的幼教專家謝啟大女士説,他們在小的時候就被要求要背誦《三字經》、《千字文》,到了高中以後,四書五經的背誦也是國文課程中重要的部分。所以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使小孩子從小就對中國文化有一份非常濃厚的感情,但可惜最近一段時間,這種傳統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損害。

  台灣知名人士謝啟大:儒家的文化在台灣地區前面幾十年裏面,其實是被完整地保存著,可是非常遺憾的,近十年來,因為我們當時政治上的一些變更,造成了現在的一些領導開始有一個"台獨"的傾向,甚至他又提出了所謂的"本土化",而"本土化"事實上就是"台獨"化,就是日本"皇民化",同時最重要就是"去中國化",在這樣的過程之中,慢慢地四書五經唐詩宋詞的背誦,把它傳遞下去的這個工作,因為執政者的不支持,民間做起來就很辛苦。

  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博士程方平:大陸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這個學術界和教育界都非常活躍,包括我們這次2002年的高考,我們裏面就加重了一些傳統文化的內容,而且比如説在我們的小學裏邊,古詩就有50多首,在初中的、高中的教材裏面,像《論語》《孟子》都有一些片斷,包括《古文觀止》裏面那些名篇都有,這些都是一個很好的基礎,但是怎麼讓我們的新一代了解傳統文化的價值,這就需要我們各個方面,全社會來製造一種輿論的環境,來讓他們真正知道我們的根就在傳統文化,而沒有根的現代化是不能長久的。

  台灣台中師範大學教授王財貴:由於我是中國人,中國人對中國的文化現在都忘記了,這不行的,一個民族忘了自己的文化會亡國的。所以為了文化的繼承,中國文化流傳這麼久,不能斷葬在我們手裏,所以我們一定要讓它繼承下去。所以這就是一個兩岸共同的事業,這個事業是文化事業,是人性事業,是為我們的祖先負責任,是為我們的歷史負責任,台灣要做,也應該做這個事,大陸要做,也就要做這個事。將來是在文化的範圍當中來互相交流,然後大家有共同的理想,大家走向繁榮的未來。

  孔子是中國公元前6世紀到5世紀時著名的思想家,他所創立的儒家學派對中國乃至世界文化都産生了相當深遠的影響,作為這位傑出人物的故鄉,曲阜因此而聲名遠揚,曲阜城中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與孔子有著説不盡、道不完的聯絡,這些遠道而來的小朋友們從參觀曲阜的孔廟、孔府和孔林中更多地了解了孔子,也了解了中國的傳統文化。

  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山東曲阜),生於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終年73歲,他創立了中國的儒家學派,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台灣知名人士謝啟大:在台灣的部分,我們對孔子是非常尊敬的,我們是稱他為"至聖先師",每一個學校幾乎都有孔子的像,而且我們在孔子誕辰的那一天定為我們的教師節,在這個部分台灣對於孔子的尊崇,孔孟學説,包括四書五經的這種保存,甚至發揚光大是不遺餘力,我們每個學校一進門,都有一個孔子的塑像,然後我們上面寫著"至聖先師",我們認為他是我們所有老師中的老師,是所有教育則裏面的最高的教育的指導原則。

  導遊先生告訴小朋友們,孔廟、孔府、孔林這三處古跡早在1984年就被列入了世界古文化遺産,而小朋友們對眼前這矗立了兩千多年的孔宅也充滿了好奇與嚮往,他們説以前只是從文章中了解孔子的思想、德行,而今天他們希望從參觀這些古跡中更多地了解這位被世人譽為"至聖先師"的孔子。走進這預示著孔子思想博大精深的城門,眼前一重又一重的石牌坊,讓人從心底裏生出對這位思想家的崇敬。您很難想象,眼前的這座孔廟的原形不過是孔子死後留下的三間茅草屋,後人為了紀念孔子,不斷翻修、擴建,成了今天這樣前後共九進院落,佔地三百多畝,南北長超過一公里的規模。孔廟以孔子的故居為廟,完全依照皇宮的規格而建,是與北京故宮,河北承德避暑山莊齊名的我國三大古建築群之一。人們在孔子當年講學的地方建造起了杏壇,取這個名字是因為據史料記載,孔子講學是在一棵杏樹之下,培養了弟子三千,賢人七十。現在人們都傳説這孔廟中常年棲息的幾千隻白鷺就是孔子弟子們的化身。孔廟的主殿就是這座大成殿,為了突出孔子的崇高地位,大成殿的一切設施都是最高級別的,尤其是殿前的這十根大理石柱子,每根上都雕刻著兩條戲珠的飛龍,雕藝精湛、栩栩如生,堪稱一絕。據説當年乾隆皇帝來到這裡時,這些龍柱都被黃色的綾緞包起來,怕的就是皇上看到這些超過了皇宮的龍柱,心生怪罪。走到第五進院落的時候,就會發現這裡立著13座碑亭,兩座金代的,兩座是元代的,還有九座是清代的,這些石牌上的文字都是當年皇帝和大臣祭祀孔子修建孔廟的記錄,共57塊,還有記載孔子話語的論語碑苑,這是由512個著名的書法家撰寫,將《論語》中的512句刻在了512塊碑上,不僅可以欣賞書法技藝,也可細細品味孔子博大精深的思想,在參觀的過程中,來自大陸的這些研究孔子文化與思想的專家教授們不失時機地向孩子們解釋儒家文化的精髓所在。

  中華孔子學會副會長郭齊家:像中國傳統文化特別講究仁愛,單立人,一個二,仕愛,他就説仁愛是什麼呢?就是我尊重你,同情你,關懷你,把你當人對待,同樣你也這樣尊重我,同情我,關懷我,把我當人對待,這就改善了我們人和人的關係,人和人的關係一種平等的、互相關懷的、互相尊重的關係,所以孔子講"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立就是站起來,我自己站起來,有了我的社會地位,有了我的社會價值,我也幫著你站起來,讓你也得到社會的承認,得到社會的價值。這叫"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呢,我自己的通達了,明白了,明白了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我幫著你通達明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一路走,一路講,從孔廟的東門出來就是孔府的大門,據説孔府是中國最古老的貴族府邸,是孔子歷代子孫居住的官署和私宅,前半部分是官衙、後半部分是內宅,樓堂廳閣共計463間,到了明朝的時候它就已經基本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樣子了。一齣這扇門,立刻可以看到這塊巨大的太湖石,據説孔子在這裡豎起這塊石頭是為了説明做人應該如這石頭一樣表裏如一,而"開門見山"的成語典故也正是由此而來。"千里禮樂歸東魯,萬古衣冠拜素王"。來到埋葬孔子及其後裔的墓地孔林時,已經是下午五點鐘了。這也將是孩子們在曲阜參觀的最後一站,孔林也叫至聖林,是中國最大、也是最古老的墓地,兩千多年來從未中斷過,到今天為止,孔林已經埋葬了七十多代的孔氏傳人。這裡喬幹巨木、古樹參天,有數十種樹木10萬餘株,四週圍墻達七公里長,面積三千多畝。孩子們在孔子的墓前虔誠地鞠躬,向世人景仰的孔子,也向流傳了千年的儒家文化。

  中華孔子學會副會長郭齊家:所以海峽兩岸的學者,完全都是一致,覺得我們這個文化,東方的文化太好了,如果我們把它當垃圾扔掉,我們對不起後代,也對不起前人,現在我們要對得起列祖列宗,那就是要把他的事業繼承下去,所以張載講"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中國的文化就是"為萬世開太平"的文化,我們要把這個文化繼承下去,所以我們兩岸的統一,全國的統一要靠傳統文化,我們人類的未來,人類的進步也靠我們傳統文化不斷地推進,這樣我們人類才有前途,才有光明的一天。

  主持人:其實儒家的道理非常簡單,一個對社會有責任感的人就是儒家,一個疼愛孩子的父母就是儒家,一個孝順長輩的孩子就是儒家,所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禮儀、廉恥"這就是儒家,也許當我們今天面臨問題一籌莫展的時候,回過頭去,就會發現我們智慧的祖先早已為我們提供了解決的方法。(編導:柴玉潞)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