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熱點掃描     熱點透視     李峰主持     錄製大事記         



兩岸體育界人士共話奧運


  2000年10月2日 20:30 分四套播出

  在悉尼燃燒了16天的奧運聖火已經熄滅了,但是不屈不撓拼搏向上的奧運精神卻激勵著全世界的人民。在我們為祖國大陸兒女獲得金牌喝采的時候,也不禁為我國台灣的體育代表團在這屆奧運會上的出色表現而感到興奮。台灣有哪些項目具有特長兩岸的體育交流交往會有什麼樣的進展?以及項目上會有發展與合作呢?今天我們的演播室請到了原中國奧委會主席,現為中國射擊協會會長,體育界知名人士伍紹祖先生。歡迎您。這次獎牌數不論祖國大陸的還是台北的,他們的獎牌數都超過了往屆,給我們介紹一下具體的情況。

  伍紹祖:我感覺比上次我帶隊去亞特蘭大更加精彩,特別是像孔令輝最後那塊金牌。先贏兩局,又輸了兩局,最後把他又戰勝了這樣一個非常令人尊敬的值得我們很好學習的瑞典老將瓦特德內爾。他表現也很突出。你比如説兩個年輕的小將,張軍和高崚打得非常出色,名不見經傳就靠奮勇拼搏打敗了一系列的老將,最後站到了最高的領獎臺上。

  主持人:中國台北隊這次表現也不錯?

  伍紹祖:台北應該説有了很大的進步。過去好像我的印象當中,每次奧運會,他參加過,有的時候拿不到,有的時候拿一塊。這一次他們的目標是五塊,也順利的完成了任務。就是説應該説比原來的有很大的長足的進步了。所以,整個來講,中國人儘管現在還是兩個隊,但是我們中國人在國際大賽的賽場上,取得了輝煌的成績,是值得我們熱烈地祝賀他們,對我們也是極大鼓舞的行為。

  主持人:從我們一個觀眾的角度來看,比如説在一些項目當中,海峽兩岸的選手都有一種共同的優勢,比如説女子舉重,比如説乒乓球,這方面的情況您有沒有這樣相同的看法?

  伍紹祖:這個有它共同的優勢的一面,因為大家都是中國人。

  主持人:您認為中國體育有哪方面的優勢?

  伍紹祖: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認為技巧性比較強的有優勢,像乒乓球、羽毛球、體操、跳水、射擊,舉重,柔道,我想將來像拳擊、摔跤,我們也是有希望的,它也有級別的,但是大級別我們會差一些。

  主持人:剛才談到體能方面的優勢也體現在台灣方面了。

  伍紹祖:對,台灣方面現在他們拿到了乒乓球,拿到了跆拳道,他們拿到了舉重,女子舉重他們拿到了,這和中國都差不多。這次奧運會可惜沒有設高爾夫、保齡球、檯球,對他們可能是一個損失。

  主持人:非常高興的是,我們與台灣舉重選手淩鋒英接通了電話,請看我們記者的電話採訪。

  記者:淩鋒英小姐您好,恭喜您這次在奧運會取得的成績。可不可以這樣説,您取得的成績和您多年在大陸訓練這樣的基礎有直接的關係呢?

  林鋒英:應該有吧,如果説在大陸沒有接受到這個運動的話,我想在台灣也不可能。我以前是在大陸出生長大的,而且是在大陸練習舉重,然後過來這邊。那也是蠻可惜大陸那邊的,因為我從那邊長大,練舉重,那邊的教練也是教我們也是蠻辛苦的,他也要花很多的心力,真是蠻感謝他們的。

  記者:為什麼後來到台灣去呢?

  林鋒英:後來是因為嫁過來這邊。

  記者:聽説您的愛人也是您的教練是嗎?

  林鋒英:對,因為他以前是舉重,也是舉重選手。

  記者:他在您舉重的鍛鍊過程的當中,你們之間的這種相互的影響是什麼樣的呢?

  林鋒英:就是互動比較好,因為都是舉重選手,就説比較了解,有什麼話都可以講,有些訓練方面的經驗都可以交談,還有比賽的經驗。

  記者:很多觀眾都比較關心,您和您的愛人是怎樣相識的?這個過程您能大概給我們講一講嗎?

  林鋒英:我們在93年亞洲盃在廣州認識的,然後一直有通信來往,他有時候回大陸看我,那也是蠻親的,就是經常來大陸看我。然後是95年,95年我就退下來了沒有練,95年11月份結婚的。

  記者:現在經常回大陸來探親嗎?

  林鋒英:有,經常兩三個月回來一趟。

  記者:你下一步有什麼打算嗎?

  林鋒英:我現在可能唸書吧。

  記者:您對兩岸體育界的交流是怎麼來看的?

  林鋒英:如果説有這種機會,我當然願意。

  回演播室。

  主持人:聽説您本人就去過好幾次台灣?

  伍紹祖:沒有好幾次,我是去過兩次。一次是1997年的3月份,本來是應該96年就去的,帶著我們在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獲得金牌的運動員,因為他們有這個要求。那次去嘛,情緒是非常的熱烈。

  主持人:我們知道到現在這種影響都還有?

  伍紹祖:大家感覺就是情同手足,親如一家,真正體會到血濃于水的這樣一種感情。

  主持人:那次有多少個運動員?

  伍紹祖:所有的運動員都去了,有三個人沒去。一個人是葛菲、顧俊是女子雙打的羽毛球運動員由於在外頭比賽,不在國內。再一個就是李小雙不幸受傷了,腿的一根筋拉斷了,沒去,其他人都去了,包括教練員。像李永波當時不在國內,他是在歐洲趕過來和我們匯合也去了。

  主持人:這個活動對台灣的體育界和整個台灣的社會影響非常大?

  伍紹祖:台灣省也這麼説,整個我們呆了一個星期,當時報道就是二百多篇。滿版滿板都是,祖國大陸和台灣就是一個國家嗎。

  主持人:還有什麼細節至今讓你難以忘懷的?

  伍紹祖:這種細節多得很,台灣有一個親戚,過去都不知道,後來我們在台中去參觀一個博物館,他就一直等了我兩個小時,因為過去兩岸對立比較厲害,就怕有這種親戚關係對我有什麼影響,對他也有什麼影響,現在由於兩岸的交流比較多了,他也敢於直接找我。

  主持人:聽説在這次奧運會之前,集訓的時候,有不少的台灣的選手到大陸來集訓是不是這樣的?

  伍紹祖:這個我還不是很清楚,具體作為我們體育總局和中國奧委會都沒有管得那麼具體。我們也聽説有個別運動員通過一些老鄉關係,台灣和大陸本來就是一家人嘛,他們聯絡他們來了這個可能性很大的,我們都採取了很寬容的態度。

  主持人:以前有沒有這樣的例子?

  伍紹祖:以前不可能交往,現在交往就多了,我們也有教練也有被請到台灣去幫助他們訓練運動員。

  主持人:在兩岸都比較相似的特長方面的體育項目上,您認為是不是應該展開一些長久的合作呢?

  伍紹祖:那當然是了,八十年代末期,87年他們就有運動員過來,以探親的身份。到了1989年兩岸的奧委會進行協商,按照奧運模式,所謂奧運模式就是承認一個中國的原則,台灣可以作為一個地區來參加奧運會活動,但是他要改名改歌改旗。從89年他們第一個,我記得好像是青年體操的比賽,亞洲的青年體操選手他們過來,然後就是1990年亞運會,以後嘛就經常在通常情況下來往。互相的交往也很多,合作也很多。

  主持人:體育交流實際上是來自人民,發自人民內心的迫切的一種願望,很難被這種政治因素所阻擋的。

  伍紹祖:所以我想,將來新的世紀還繼續應該加強合作和交流。但是我們想將來把這種交流規範化起來,都通過兩岸的奧運會來搞,教練除外,這樣可能規範一些。

  主持人:我們再來回述一下,剛才我們已經談到兩岸體育交流的情況,應該説我們兩岸的體育交流最早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伍紹祖:如果説是單項的交流吧,我剛才説1987年,當時台灣的蔣經國先生放寬了台灣的民眾回祖國大陸探親的這樣一個政策,有一些運動員就借這個機會以探親的名義來到祖國大陸。大規模就是1989年我剛才説亞洲青年體操錦標賽他們是派團來了,以後亞運會來的就上萬人次。1996年兩岸的奧委會,商定每年互訪,就是一年一家互訪一次,比如1995年他們來了,1996年我們過去,1997年他們過來了,1998年我們再過去,我剛才説了,我97年去,是應該96年去,但是沒有安排好,那麼就97年年初去的。97年他們又來了,98年我又過去,98年我又過去,我是率領中國奧委會的官員。

  主持人:作為一個老的體育工作者,您認為兩岸的體育交流,今後應該怎麼樣去做?

  伍紹祖:我總的看法就是應該繼續往前走,在原來的基礎上繼續往前走,而且越走越寬廣。本來就是一家人,本來就是一個國家的事,這種過去交往太少了,也是太晚了,開始的太晚了,在新的世紀應更多一些,更廣闊一些。

  主持人:謝謝,非常感謝您光臨我們的演播室,使我們有一段精彩的談話。在這屆奧運會上充分的顯示了中國人在國際體育上的重要地位,如果兩岸能夠攜起手來,加強體育事業的交流交往,將會更好促進中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對國際體育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