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熱點掃描     熱點透視     李峰主持     錄製大事記         



台灣女作家團金秋訪青島


  2000年10月24日 20:30分 四套播出

  據最近的台灣資料顯示,目前活躍于台灣文壇的作家已有近1500人,其中女性作家的人數超過了三分之一,而且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女性作家、女性文學。10月下旬,一支由台灣唯一的女性寫作組織——台灣婦女寫作協會組織的女作家訪問團飛抵青島,在那裏和大陸的同行們進行文學交流。這是到目前為止兩岸文學交流中,台灣知名的女作家最為集中的一次訪問活動。

  10月16號的天氣並不晴朗,下午四點三十分,台灣女作家訪問團乘坐港龍公司的飛機降落在青島國際機場,這次活動是由台灣婦女寫作協會發起組織、與青島華夏文化傳播中心共同籌辦的。這個協會是目前島內最具影響力的女性寫作組織,他們為了增進兩岸作家的彼此了解、作品的交流,組織了一批台灣文學界目前頗有代表性的知名作家訪問青島,其中包括著名作家陳若曦、曹又方、廖輝英等人。

  台灣婦女寫作協會秘書長應平書:因為沿海的口岸跟台灣一些經濟發展的現況有點相近,我們就想來看一下他們當地的經濟發展現況,另外就是看他們當地文學的發展走向,還有寫作的人士是不是跟我們台灣互相會有些可以借鑒的地方。

  青島位於山東半島,它既是一座剛過百年的年輕城市,又是一座有著豐厚歷史文化積澱的城市。它以其城市建築風格的多樣而聞名。從空中望去,青島的道路、樓群都依山傍海、一派田園化的城市風格。然而吸引台灣女作家們的還並不僅是這秀麗的自然風光,還有一份懷鄉之情、故土之思。

  台灣作家曹又方:我爸爸媽媽都是遼寧人,他們當時住在青島,跟我姐姐,可是那時侯我還沒出生。可是我們到了台灣以後,我媽每天早上都跟我説她前一天晚上夢到什麼,她每次都告訴我,她又夢到青島了。所以我從小青島就在我的印象裏面,所以我覺得青島跟我很親。

  這次兩岸作家共聚青島,交流探討的主題是兩岸女性文學的發展。著名作家廖輝英女士曾以《油麻菜籽》和《不歸路》兩本小説蟬聯台灣暢銷書的榜首,她所做的發言題為《台灣女性小説》。

  台灣作家廖輝英:台灣女性文學大體上來講,我覺得有一個最重要的指標跟痕跡來看,台灣的女性文學其實是女性成長的一個歷程,這是個蠻大膽的一個講法,女性文學的成長其實是跟台灣整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教育整個歷程其實是蠻吻合的。

  青年作家鐘文音女士剛剛獲得時報文學獎,此前她已獲得了多個台灣文學獎項,是目前在島內旅行文學方面人氣直升的年輕作家。

  台灣作家鐘文音:如果你們到台灣的書店參觀的話,你會發現有個現象就是,有個區有特別多人,哪個就是旅行書。因為台灣是個島嶼,島嶼的性格就是你會想出去,因為太小了,競爭力又太大,我想過去那個封閉的年代,我們沒有辦法出去,可是海洋的人應該是時時會想出航的。那我想90年代以後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

  著名作家陳若曦女士六十年代曾在大陸生活過,後來又輾轉到台灣、美國,最後回到台灣定居,她是台灣文壇老一輩作家中頗具影響力的一位。在研討會上,她從女性的使命感出發,介紹了台灣那八、九十年代情色文學的興起和發展,在談到兩岸文學各自的特點時,陳女士説:台灣地比較小,作家的生活經驗就比較狹窄,所以他可能往內心發掘,所以會有描寫心理的層次、心理小説、這種意識流會比較多。因為中國大陸題材比較廣泛嘛,所以你看光是鄉土題材,台灣沒法比,所以我相信將來甚至台灣的會逐漸跨海過來寫起大陸來了,那麼現在有些作家到過台灣,慢慢對台灣有興趣,所以我覺得將來可能就是,其實是那個海峽是很小的,可以説在時空上跨一步就過去了,對不對。

  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蔣朗朗:那麼我個人覺得這次來訪的作家代表團,從他們組成的作家來看,還是在台灣文學界、特別是台灣的女性文學作家群裏面地位和影響以及她們的創作實績都非常有影響的一些作家,由這些作家來構成。那麼從文化交流的層面上來説,女性作家之間、女性文學之間,進行這樣一種很好的溝通,對於兩岸文學的整合,對於促進整個中華文學的發展,我想也是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的。

  所謂女性文學,通行説法是女性作家創作的文學作品。目前兩岸女性文學共同的特徵是,女作家們都開始在自己的作品裏更多地去關注女性在現代社會中的處境,反映出她們的心態。

  台灣女性文學的主要特點是:一逐漸擺脫女性文學柔性的特點,走向與女性主義相結合的方向,二更強調女性獨立、自尊和社會地位,三藝術表現手法上更富有現代化的特點。

  大陸女性文學的主要特點:一逐漸擺脫歷史使命感,題材更貼近個人體驗,二創作技巧呈現多元化趨勢,三綜合展示女性對自身的體驗、對世界的想象和對現實的把握。

  既然到了青島,作家們自然想去嶗山看看,嶗山自秦漢以來就被稱為“神仙窟室”,是佛、道競相建寺、觀,進行修煉的聖地。這裡常年香火繚繞、香客不絕,這不鐘文音女士也在三宮殿上為自己拜上了一柱姻緣香。

  趕緊記下這石碑、壁刻、牌匾和導遊小夥子口中滔滔不絕的典故,誰又會知道這嶗山之行的收穫又會在這些台灣作家的筆下幻化出多少動人的故事。

  據説這個亭子是當年蒲松齡老先生寫《聊齋志異》的地方,在這裡坐上一坐就能長十年的文功,雖然不知真假,但看來大家還是寧信其有,不信其無,在小小亭中“擠擠”一堂了。

  對台灣作家們而言,青島之行的重要一站是參觀名人故居,在老舍、沈從文、洪深等人的故居前,台灣作家們高興地合影留念。當他們看到這些生銹的鐵門、殘破的石階時,也許思緒也回到了七十年前。三十年代中期,在青島曾有一批著名的現代文學作家都在這裡居住、創作,留下了大量很有影響力的作品。聞一多、老舍、沈從文、蕭軍蕭紅、弘一大師、臧克家、王統照。

  這裡就是黃縣路12號,一座普普通通的院落,老舍先生一家在這裡住了整整三年,這三年除了教書寫作之外,他對人生的思考也變得更加成熟、深刻,在這裡,老舍寫下了他成為職業作家後的第一部作品《駱駝祥子》。

  臧克家老先生當年曾是原國立山東大學的第一批學生,他説他在青島找到了自己的詩,生活的烙印已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上。他用這樣的詩句來表白:唯有這是真實,為了生活的掙扎,留在你心上的沉痛,它會教你從棘針尖上去認識人生。

  王統照少年時曾參加過興中會,1921年他和茅盾、葉聖陶、冰心等人成立了現代文學史上的第一個文學社團——文學研究會,他主張“為人生”的文學,同時寫下了大量的文學作品,成為當時著名的文學家。

  三十年代在青島旅居創作過的作家還有很多很多,雖然歷史已經過去,但歷史的價值就在於它能反映出我們今天的生命和意義。由歷史到現在,談起中國文學的現況,諾貝爾文學獎是一個台灣作家團裏的團員們,都十分關心的話題,曹又方女士對此有著自己的看法。

  台灣作家曹又方:我覺得我們不用説用西洋人給的一個獎,一個發明炸藥的人給的一個獎,只因為那個金額稍微多一點,也不過一百萬美金吧,那有什麼了不起,所以我們把那個獎看得太大了,那個不是一個文學成就的指標,因為世界上有十幾億人都在講中文,我們還怕什麼,而且我們的作家寫的東西從以前到現在,我們有我們的文學尺度可以來批判它,我們並不用通過諾貝爾獎來肯定我們寫得好不好。

  三天的青島之行很快就要結束了,台灣女作家們將從上海返回台灣,臨行前陳女士回憶起了20年前和大陸作家的交往,仍然年年不忘。

  台灣作家陳若曦:1980年艾青、王蒙應邀到美國參加愛和華大學的作家訪,以後蕭軍、茹志鵑、王安憶他們都陸續來過。都經過美國,那我每次就在我們家,台灣的、香港的、大陸的還有美國本地的華文作家都在我們家交流。

  雖然這次訪問已經來不及安排去北京的行程,但在記者的多方努力下,還是為這對二十年的老朋友架起了一道空中電波。

  儒學中曾説:文章乃經國之大事也。正是文字、語言的交流讓人們之間彼此熟悉和了解,讓我們祝願在兩岸作家的共同努力下,開創出一片中國文學的燦爛天空。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