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熱點掃描     熱點透視     李峰主持     錄製大事記         



書畫藝術之鄉--詔安縣


  2000年11月7日 20:30分 四套播出

  主持人:福建省漳州市詔安縣被稱為福建南大門,素有中國書畫之鄉的美譽,台灣島內有八十多萬人的祖籍地在詔安,作為眾多台灣同胞的故鄉,詔安倍受台灣同胞的關注,近期,詔安縣慶祝建縣470週年暨首屆書畫藝術節開幕。

  新聞背景:詔安地處閩粵邊界,位於汕頭廈門兩個特區之間,是福建省最南部的一個縣,與台灣相隔一百多海裏,素有福建南大門和漳南第一關之稱,縣城佔地1247、24平方公里,人口有553087人,雖然詔安只是福建的一個縣城,但寬闊的街道、現代化的建成區、依山臨海的居住環境,展現著福建南大門的風采。9月28號,記者應邀來到福建省詔安縣,參加了紀念建縣470週年暨首屆書畫藝術節活動,在縣委各級領導的邀請下,中國書畫界人士及來自海內外的詔安籍鄉親參加了本次活動,熱情的詔安人把帶有民族特色的表演獻給了各方來賓。

  詔安的書畫藝術,源遠流長,唐代開元年間,被民間稱為“書畫之鳳閣”的鐘紹京被貶為淮恩縣尉,於是開創了詔安書畫風氣的先河,470年來,書畫藝術長盛不衰,名人輩出,1993年,詔安縣被文化部命名為“書畫藝術之鄉”。

  詔安縣縣委書記 黃浦江:明清以後特別是到清代形成詔安畫派,在福建廣東一帶乃至到台灣,都是相當有影響的,像我們中國美協的沈柔堅先生,沈福文先生,還有曾經擔任過全國書協副會長的林林先生,在國內都是很有知名度的大學者大專家。詔安畫派的代表人物謝樵在四十幾歲的時候多次到台灣講學,台灣現代著名的畫家沈耀初是書畫界引起很大凡響的一名老年畫家。

  正是因為從詔安走出了許多書畫界的知名人士,所以在國外及港澳臺地區,詔安畫派被人們所熟知,1998年12月17日,應台灣“沈春池文教基金會”的邀請,詔安縣書畫代表團一行8人前往台灣舉辦畫展,當時參加開幕式的有台灣政界、商界、藝術界的人士250多人。詔安6位書畫家現場揮毫作畫。前來觀看及拜師學藝的鄉親將會場圍的水泄不通。每當提到這次畫展,詔安畫家們總是異常興奮。

  詔安書畫藝術家 沈榮添:有一次到台灣博物館去參觀,我看到的自己也感到很驕傲,博物館佈置四張畫。詔安佔三張,兩張謝樵的,一張古松的。

  詔安書畫藝術家 高繼文:我們幾個除帶我們詔安歷代的一百多張作品展出以外,我們幾個還搞一個小型的畫展,後來這些作品都給他們買去了。

  詔安書畫藝術家 沈洪升:當時我們詔安要到台灣舉辦展覽,為了反映閩臺文化交流的特色,所以我當時創作這幅畫的意圖是以和睦一家來創作這幅畫,主題就是説老虎雖猛更惜子,我們跟台灣都是龍的子孫,我們要像一家人一樣和睦,以這個作為主題創作這幅畫,在台灣明清的時候已經有好多畫家到台灣去,有一個淵源,所以詔安畫派在台灣得到承認。

  畫展的成功舉辦,表明了在台灣以謝樵、沈耀初為代表的詔安畫派在台灣佔有一席之地。

  沈耀初是台灣著名的書畫家,祖籍詔安。1948年前往台灣,1983年沈耀初與張大千並列被評選為台灣十大美術家。先後赴日本、美國、韓國、菲律賓等國家舉辦畫展。1993年沈耀初回到詔安,當年病故于家鄉。如今在詔安建立了沈耀初美術館,揭牌儀式在本界藝術界舉行。能在家鄉建立自己的美術館,是沈先生生前的願望。

  沈耀初兒子 沈秋農:我爸爸他到晚年去哪呢,本來有幾個地方要去,他的乾兒子請他到美國去,他的朋友在新加坡泰國也請他去,台灣的葉榮嘉留他在台灣,他的建築師事務所有一座樓,一層樓可以收藏他的字畫,讓他留在台灣不要回來了,(沈耀初)還是感到家鄉好,1989年回來一次以後,決定要葉落歸根,要回到家鄉。

  詔安之所以被稱為書畫藝術之鄉,不僅僅因為從這裡走出了許多書畫界名人,更重要的是書畫藝術已經溶入到百姓的生活之中。採訪中記者發現,無論是政府部門的辦公室,還是飯店賓館,甚至每家每戶的墻壁上都挂著詔安人自己的書畫作品。有的家庭甚至祖孫三代都是書畫藝術愛好者。大量的書畫作品在當地書畫愛好者手中誕生,於是許多詔安人就地取材,做起了書畫生意。

  博雅齋有十幾年的歷史了,主要經營字畫和文房四寶。博雅齋的三樓是本界藝術節的小展廳。這裡收藏了國內十幾位畫家的作品。老闆沈欽明告訴記者,近幾年博雅齋的生意越來越紅火了。

  博雅齋總經理 沈欽名:台灣新加坡這些畫廊比較早就向咱們中國大陸收購一些當時名家的作品,當時名家的作品價格很便宜,他們早期買回去的作品流回大陸來,現在這幾年,咱們大陸的藝術品市場開放以後,藝術品升值很厲害,他們把早年收的作品流回大陸來,咱們把這些他們早年收的大陸名家的作品買回來,把咱們當地清朝明朝時期的字畫家的作品賣給他們,也算是一種交流,互通有無的一種交流。

  詔安與台灣兩地的書畫往來非常密切,在此次書畫藝術界的拍賣會上,我們見到了遠道而來的香港、台灣書畫界人士。提到詔安與台灣的關係,不僅僅是因為書畫方面的往來,更重要的是詔安縣是80幾萬台灣同胞的祖籍地。

  詔安縣臺辦主任吳建辰:從明末開始就有詔安的鄉親隨同鄭成功前往台灣,後來在清朝以及20世紀40年代末期,又去了一批人,據不完全統計,在台灣的詔安籍人士包括他們的後裔有八九十萬人,姓氏達到四十多個姓氏。

  在台灣的大多數的詔安同鄉,是四五十年代到台灣的。當年他們離開詔安時,詔安的百姓過的是“衣不遮體、食不果腹”的生活。許多詔安的鄉親都記得,當年詔安有個遠近聞名的乞丐村--橋園村。村民們過著乞討的生活,民間流傳著“好女不嫁橋園村”的説法。記者在採訪時遇到了幾位當年被稱為乞丐王的長者。

  橋園村村民:我們橋園村以前就是乞丐村,給人家抬死人,這是我們橋園村的事,人家演戲時用的很大的木桶,裏面裝著鑼鼓,我們橋園村的人專門給人家抬那種東西,都是苦活。四幾年的時候,我們村莊被沖掉一大半。台灣有一個老鄉,他回來最高興的就是我們建了一個大梯田,防汛的,他説我們在台灣一直擔心我們這裡一發洪水會遭水災,會淹下來,回來一看,我感到很放心,整個堤岸都修的那麼大,這樣我就放心了。

  老人們樸實無華的語言,道出了橋園村的變化。從當年的破草房到如今連成片的住宅區,村民們走上了富裕的道路。往日的乞丐村如今被稱為明星村。在村幹部的帶領下,記者來到村頭的橋園市場。這個市場主要經營海産品,佔地四十多畝,每天在這裡經營海産品的人有五、六百人。

  採訪市場村民:這種蝦多少錢一斤?行情好是二十多塊。一般到你這裡來買海産品的是哪些客商?都是廣東人。一天最高的收入能達到多少錢?最高一千多塊。像你這種收入在咱們這個市場是比較普遍的還是説比較高的?比較普遍。

  在這裡經營海産品的方式分為零售和批發兩種,現場記者看到了許多輛廣東廈門的運貨車,據了解廣東廈門許多大飯店賓館的海産品都是從橋園市場購進的。別看這僅僅是一個小市場,村民的收入都在千元以上。除了橋園市場,橋園村村民還與外地合資建起了七個養鰻廠,兩個甲魚廠和一百多畝的魚塘。村民們告別了貧窮走上了富裕的道路。橋園村的變化只是詔安縣變化的一個縮影,如今經濟的快速發展,成為詔安人的驕傲。

  詔安縣縣委書記 黃浦江:我們建設了青梅、歐鰻養殖、水禽養殖還有荔枝龍眼還有八仙茶,一共七大農業産業化的生産基地,跨世紀的發展我們要加強招商引資的力度,我們建立了好幾片的工業小區,在城關跟廣東交界的閩粵邊界開發區和閩粵邊貿旅遊區,將近有十平方公里的範圍內我們實行了特優惠的政策,實行了無稅區的政策,也就是説海內外客商來這而投資,我們在這個範圍內取消一切行政性、事業性收費。

  佑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劉啟禎:我是1990年到詔安投資的。高科技EM微生物群,到這裡來辦了一個培訓班,叫做詔安富裕EM科技培訓班,同時也在辦美術館,民俗館,我在這裡辦美術館的時候,我又想民俗館説不定更好,大家已經不用的,過去的農器具,舊床,冬天用的取暖用的東西,煮飯的東西,很多蓋新房都丟掉了,我認為太可惜了,但是我現在還不滿足,還需要再充實。

  詔安縣從最早的破土城已發展到擁有5.6平方公里的新城區,街道、供水、綠化等基礎建設初具規模。尤其是新建的公路寬闊平坦,嶄新的居民小區展現著詔安風采。很多回詔安探親的鄉親告訴記者,如果不是看到這些保存完好的牌坊,和這整條街的騎樓,他們已經認不出這就是家鄉詔安縣了。

  如今的詔安縣以聞名全國的書畫藝術,飛速發展的經濟吸引著八方來客,近幾年來許多台灣鄉親紛紛返回詔安旅遊或者探親,他們告訴記者,家鄉發生的變化是值得每一個詔安人為之自豪的。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