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熱點掃描     熱點透視     李峰主持     錄製大事記         



大陸人員進入台灣採訪新規定


  2000年11月24日20:30分 四套播出

  主持人:從四年前,祖國大陸有關部門開始批准台灣輪派記者到大陸採訪以來,已有7家台灣新聞機構獲准,不間斷地輪派記者來大陸採訪。來大陸採訪的台灣記者已經超過了5000人次。相比之下,大陸新聞單位至今還沒有1家新聞機構獲准輪派記者赴臺採訪,赴臺採訪的大陸新聞記者也只有大約200人次。可見兩岸新聞交流嚴重失衡。不久前,台灣的有關部門宣佈開放“大陸新聞人員赴臺駐點採訪”的相關規定,那麼,這個規定的出臺是否減少了大陸記者赴臺採訪的諸多不合理的限制?是否推開了兩岸新聞交流的大門呢?就這一話題今天我們的演播室請到了國務院臺辦新聞局新聞處楊毅處長。人民日報高級記者翟象乾先生,經濟日報港臺部主任趙茲先生。首先我想請問一下楊先生,剛才我已經談到了就是目前兩岸新聞交流處於這種嚴重失衡的一種局面,那麼造成這種失衡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呢?

  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新聞局新聞處處長楊毅:我想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是正如中國記協有關部門負責人在前兩天接受採訪的時候講到的,主要原因是台灣方面的一些不合理的,人為的限制,我想這裡可以簡單的回顧一下兩岸新聞交流這幾年的發展歷程,可能有助於我們理解這個問題。第一批來大陸採訪的台灣記者是1988年,自立報社的李永得、徐露,當時台灣當局是不允許台灣記者到大陸採訪的,事後他們還表示要追究這兩個人的責任,當時這邊是非常歡迎的態度,並帶他們到祖國大陸各地去看了看。這對兩岸來講,這個事情是很有意義的。

  主持人:而且在兩岸這個新聞界交流史上也是影響非常深遠的。

  楊毅處長:大陸記者第一次到台灣去採訪是新華社通訊社兩個記者,當時是因為發生了721事件,當時台灣也是剛開始不同意我們記者去採訪,而是這邊經過反復交涉,克服了很多困難,最後使第一批兩個大陸記者順利的赴臺採訪。我想這兩個事情本身説明了,大陸方面推動兩岸新聞交流方面確實是有很大的誠意。我想除了這兩個事情以外,大概92年組織了大陸媒體的第一批組團赴臺採訪。包括後來組織的兩岸記者聯合採訪三峽工程和今年的西藏採訪,這都是大陸方面主動採取的一些措施,對促進兩岸新聞界的交流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主持人:翟先生他們都是92年9月第一批赴臺的大陸記者參訪團的團員之一,翟先生還是這個團的團長,那麼當時赴臺採訪是不是很順利呢,需要辦理哪些手續?

  人民日報高級記者翟象乾:我們92年到台灣去採訪以前,經過了大概9個多月的時間的準備,主要就是,當時台灣當局對大陸記者赴臺採訪,做了很多不合理的規定,我們當時呢,就是為了要,使得我們能夠順利到台灣採訪,給台灣當局反復做了很多的磋商,最後把一些不合理的規定修正了,所以我們得以成行。

  經濟日報港臺部趙茲:比如説台灣方面當時提出來就是,代表團團員中的中共黨籍、黨員的問題,實際上這個問題提的很不合理,因為那麼多台灣記者到大陸來採訪,從來沒有過問過他們的黨籍問題,另外台灣提出來,大陸記者到台灣採訪需要挂一種採訪證,這個採訪證上有很多政治性的語言,而台灣記者來大陸採訪,只需要到中國記協,領一個蓋有中國記協圖章的採訪證就可以了。所以這些方面都是不盡合理的。

  主持人:您的意思就是説,應該採取一個大家都能夠認可的,比較合理的,都方便的一種方法,因為我們的目的主要是推動兩岸的新聞交流,如果設了很多不方便的東西,那就是對新聞採訪沒有好處的,給記者也帶來很多困擾,你不是聲稱你要推動兩岸的新聞交流嗎,那你就跟大陸這邊商量,究竟改掉哪些不合理的,更有利於兩岸新聞交流,這才是正途我覺得。那麼,台灣媒體也談到這麼一個問題,就是台灣當局提出所謂台灣安全和台灣記者對等的這種關係。

  翟象乾:不必要擔心大陸記者去了以後呢,就像我剛才講的,報道不客觀了,或者歪曲了,我們可以從剛才講的,我們92年以後對台灣情況的報道,我覺得應該講是比較公正的,比較客觀的,只有對促進兩岸關係有好處,所以不必要在這方面有很多的顧慮。

  主持人:楊先生能不能給我們介紹一下,目前祖國大陸對於台灣記者來採訪到底有哪些規定,或者説他們來採訪需要辦理哪些手續呢?

  楊毅處長:台灣記者來大陸採訪的話,非常簡單,就一張表格傳過來就可以了,非常簡單,我想兩岸交流要務實,不要給對方造成不方便的地方,剛才趙主任講了,台灣記者在大陸的採訪,可以説是足跡遍及大江南北,到處都有。就“蹲點”採訪而言的話,除了北京以外,上海、福建都有台灣媒體的“蹲點”。

  主持人:為了幫助觀眾朋友了解出臺的新規定,我們一起來看看我們的節目。

  近日台灣有關部門頒布的大陸地區新聞人員進入台灣地區採訪規定細則,主要內從有:大陸地區新聞人員,進入台灣地區採訪,應有台灣地區,新聞事業單位或相關團體,擔任邀請單位,來臺之日一個月前,由邀請單位代向境管局提出申請。

  大陸地區新聞人員,申請進入台灣地區採訪,應具備旅行證申請書,採訪計劃及行程表等諸多文件。

  大陸地區新聞人員應于入境後十五天內,向居住地警察分駐(派出)所辦理登記手續,並要與邀請單位保持密切聯絡。

  要按照採訪計劃及行程表從事採訪活動,不得擅自變更,採訪計劃及行程表有變更者,要向台灣新聞局報核,並送境管局備查。大陸地區新聞人員應于入境後,三天內憑旅行證,向新聞局領取記者證等等。

  主持人:剛才呢,二位都談到了新規定,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那麼我也注意到中國記協的談話當中也提到這麼一個問題,那麼這個不合理的問題,是參照台灣記者,到大陸採訪的相關規定而言的,那麼您們認為它不合理的地方在哪呢?

  翟象乾:台灣當局規定呢,到台灣採訪,新聞單位只限于四個單位,通訊社、報社、電視、廣播,四個單位每個單位只能去兩個人,最多只能有8個人去,那麼大家知道,我們至少在北京吧,主要的新聞單位是幾十家,比如説我們92年去的時候,第一次去,就有17個單位,18個記者去,而且當時還有很多記者,都希望去沒能成功。

  主持人:那麼,目前大陸新聞機構和新聞從來人員到底有多少呢?

  趙茲:據統計,好像全國現在有五十多萬新聞從業人員。有這麼多新聞從業人中,大家都願意,期望著兩岸新聞交流能更好地開展下去。

  楊毅處長:這個我念一段台灣報紙的資料,它講的是,相對大陸近兩千家報紙,近三百家廣播電臺,五百六十多家電視臺,五十五余萬新聞從業人員而言,豈止是僧多粥少。

  翟象乾:我們也知道我們媒體去採訪的話,有新聞性,新聞是突發事件,突發事件一來以後,我們也想去,必須一個月以後,那麼新聞就變成舊聞了,就不叫新聞記者了,那麼再一個就是規定在台灣逗留時間只能夠1個月,我覺得作為一個新聞記者的話,他有他的工作要求,你限制那麼多,就感覺到沒有什麼新聞自由活動,那麼,我們報道的工作顯然是困難太多。

  主持人:事實上我們已經有先例了,在去年那個921大地震的報道當中,就是因為這種限制,沒有能讓我們大陸記者,及時的到台灣去採訪有關的災情,那趙先生您的體會呢?

  趙茲:我現在感覺台灣記者到大陸來採訪,他們基本足跡遍及大江南北,他們採訪的領域遍及各個領域,政治、經濟、文化、各個領域他們都可以去採訪,比如像我直接參與跟他們一起,我們和台灣記者曾經到過,浙江省離台灣最近的一個小島,一個島嶼,過去都是軍事區的,我們跟很多台灣記者,到那裏搞中秋聯誼會,非常好,大家很能高興在那個地方,我們今年前兩個月又和台灣記者,一起到西藏去採訪,西藏很多珍貴的文物,過去都不對任何外人開放的,都對台灣記者開放,讓他們看,讓他們拍照,就是説,我覺得大陸方面,對台灣記者採訪,很有誠意的都是,希望他們在這邊採訪方便,盡可能給他們提供方便,而且還有很多變通跟彈性,所以反過來呢,台灣方面提出很多,我覺得規定過於苛刻。

  主持人:那麼楊先生,你是如何來看待這個新規定的呢?

  楊毅處長:台灣的政策在兩岸交流方面的政策有很大特點,就是説,政策總是跟在事實的後面,跟著事在實跑,事實已經走的很長一段了,他政策才姍姍來遲的跟上,這個規定也是如此,早就該做的,他現在做,當然是有比沒有好,但是就像剛才兩位講到的,有很多不合理的限制。

  主持人:那麼這次出臺的新規定是否有所放寬呢,下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在京的台灣記者他們的看法。

  台灣中國時報大陸新聞中心新聞組組長徐尚禮:比如説有很多,事先要一個月前提採訪,然後你不能擅自變更採訪題目,我們知道新聞嘛就叫新聞,1個月前提採訪內容的話,那個叫新聞嗎?這個不叫新聞,所以就我們同行自己,我們站在自己記者立場來講,我們也是希望儘快能再擴大開放一點,然後限制少一點,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兩岸新聞交流,它才有實質的效益。

  台灣TVBS無線衛星電視臺大陸新聞中心記者于慧堅:我們有時候,如果很趕辦這些東西的話,有時候可能1天的時間就有了,就可以拿得到證件了,那麼我們來也不需要去,跟公安機關做一個報備,對我們來説,我們可以直接跟國臺辦申請,不需要説,你中央臺來幫我們做保啊,或什麼。

  主持人:那麼台灣呢是在1995年,曾經提出過開放大陸記者,赴臺採訪的這麼一個規劃,但是後來卻沒有落實,那麼您認為是什麼原因,在事隔這麼多年之後,台灣當局在這個時候,推出了他這個新規定呢?

  楊毅處長:台灣方面是有什麼特殊的考慮,我想我不便在此胡亂猜測,但是有一點,是很重要要強調的,就是台灣方面在這個時候,採取這麼個措施,完全是兩岸新聞界同仁,長期努力的結果,前面已經講到了,交流嚴重失衡,兩岸媒體,兩岸記者都有很大的意見,這幾年一直不斷在提這個意見,我想的話,台灣當局是迫於這個壓力而採取這個措施的。

  主持人:剛才啊,大家都談到這個新規定,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那麼既然有這麼多不合理的地方,我們還決定去不去,決定什麼時候去。

  楊毅處長:我想去不去,應該還是問我們新聞單位的老總們,他們有決定權,我想去還是要去的,我們爭取了這麼多年,去還是要去,不過我想,大家共同的一個想法就是説,這個問題既然有不合理的,包括兩岸媒體都認為不合理的地方,就應該從善如流,把它改掉,然後讓大陸早一點過去,新聞交流是兩岸交流的組成部分,但是在兩岸交流中有不同的地方,它有放大的作用。我們兩岸的同胞私下見面,可以講影響的是對方,但是如果新聞媒體的報道,它影響的是幾萬,上百萬的人,那麼這個放大作用,應該發揮這種作用。在兩岸交流的過程中,新聞交流在促進兩岸關係發展過程中,起到它應該起的作用。

  主持人:我想開放兩岸的新聞交流,是合乎民意,合乎潮流的一種務實的做法。正如,台灣大學生哲學系教授,王曉波先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所説的,害怕兩岸的民眾增加下互了解,害怕見到兩岸人民關係密切,害怕兩岸的統一會水到渠成,是目前台灣當局不開放大陸記者,駐臺採訪的主要原因,如果台灣當局能夠傾聽,兩岸新聞工作者的聲音和要求,尊重新聞規律,尊重傳媒工作的特點,務實地推動兩岸新聞交流和良性互動,相信會對改善兩岸關係起到更加積極的作用。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