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熱點掃描     熱點透視     李峰主持     錄製大事記         



祭祀軒轅黃帝 期盼祖國統一


  2001年4月9日20:30分,四套播出。

  主持人:4月5日,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祭祀祖先、緬懷先輩的傳統日子。今年的清明節,在陜西省黃陵縣的橋山腳下,沮水河畔,來自海峽兩岸的同胞和旅居海外的華人華僑近萬人懷著對始祖軒轅黃帝的虔誠之心在軒轅廟前參加了2001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的典禮。

  在隆隆的34聲禮炮和樂曲《軒轅頌》中,2001年1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拉開了帷幕。34聲禮炮代表著中國大地3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特別行政區全體華夏兒女的共同心聲。《軒轅頌》是清明公祭軒轅黃帝的專用樂曲,這首樂曲以唐宋時的古老樂種長安鼓樂為素材創作而成,樂曲古樸莊嚴表達了華夏兒女對始祖軒轅黃帝的緬懷之情。伴隨著莊嚴的音樂,全國人大常委會、全國政協、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代表敬獻了花籃。台灣知名人士許文彬先生和莊柏林先生代表台灣同胞敬獻了花籃。

  黃帝,姓公孫,名軒轅,生活在新石器時代,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相傳5000多年前,黃帝聯合炎帝,戰勝蚩尤,統一中原部落後,融合黃河中下游直至長江流域的眾多部落,建立了中華民族的前身華夏族。黃帝率領先民創造文字,開墾荒地,種植糧食,捕魚狩獵,建造房屋,紡紗織布,製作陶器,縫製衣服,使我們這個古老的東方民族,以黃帝的時代為分界,結束了荒蠻混沌,進入了文明的階段,開創了中華古國悠久的歷史文明。

  您現在看到的是祭品儀式。今年的祭品由四盤面花和四盤時果組成,這些面花表達了華夏兒女對軒轅黃帝的崇敬和期盼之情,期盼黃帝能保祐天下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保祐世上的萬物生靈平安幸福。

  走在進貢面花隊伍最前列的這位老人叫王蘭香,她今年已74歲高齡。這些形態各異、充滿濃郁民俗風味的面花就出自這位老人之手。王蘭香老人從12歲起就跟自己的母親學做面花,到今年她已經做了62年,特別是最近這些年,公祭黃帝的面花都是王蘭香老人一手製作的。製作面花是一門傳統的手工藝,首先要把染了顏色的面捏出各種造型,然後再上鍋蒸熟,最後是插上各種小的飾物。往年老人家都是做一對龍、一對虎、一對獅子,今年人們又讓她再捏了一條大蛇,老人家説今年的任務比往年重。在祭祀典禮上,陜西省省長程安東宣讀祭文,並率眾向軒轅黃帝三鞠躬。

  陜西省省長程安東:華夏兒女、兄弟情長,橋山龍脈,神係八方,回首一顧兮,港澳既歸,隔海相望兮,寶島盼回,同文同種兮,何忍匡世分離,惟我中華,國運日昌,西部開發,再繪歷史華章,願我炎黃子孫攜手共襄。

  在祭祀典禮上宣讀祭文古已有之。魏晉南北朝時期曹植所作的《黃帝頌》、宋朝范仲淹的《祭黃陵》、張三丰的《橋山祁仙臺》等都是讚頌黃帝功德的傳世名作。在軒轅廟裏,我們今天還能看到孫中山先生所作的祭陵詞和1937年毛澤東親筆撰寫的祭文兩塊石碑。

  中華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自古傳。在歷史上祭祀黃帝的活動可以説從未間斷過。幾千年來,黃帝陵留下了歷代君王、知名人士及海外僑胞祭祀的足跡。香港實業家葉嘉星先生,組織海外華人華僑參加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今年已經是第十二年了, 拜謁團的成員們,大多來自東南亞地區,他們有的不但多次參加公祭活動,而且還為黃帝陵的整修工程積極捐款。在軒轅廟裏就樹有一塊整修黃帝陵捐獻資金功德碑,其中就有不少海外華人華僑的姓名。

  香港必發集團董事長葉嘉星:我們希望祖國早日統一,我們可能還會組織更大的團,全面地來看看我們祖國的新面貌,我們海外炎黃子孫,我們能夠盡一點責任,好像李瑞環主席所説,我們盡一點孝心。

  台灣知名人士許文彬先生和莊柏林先生率領的台灣同胞祭祀團,懷著虔誠之心走進軒轅廟,拜謁華夏始祖。

  台灣知名人士許文彬:我們海峽兩岸的同胞都是炎黃子孫,情同手足,而且我們都認同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孝道文化,所以參加這個活動,祝願海峽兩岸人民通過這樣的文化交流,增進彼此深入的了解,然後可以攜手合作,為了民族的振興,大家共同來努力。

  許文彬先生到大陸已來過12次,但是參加祭祀軒轅黃帝還是頭一回,這一次許先生帶著他的姐姐、妹妹、女兒以及妹夫一家七人前來祭陵,這在台灣同胞祭祖團裏算得上是最大的家庭了。許先生率全家在軒轅廟前焚香祭祖,為的是表達對祖先的一片赤誠之心。台灣知名人士莊柏林先生十幾年前曾到過西安,這次到大陸來是專程尋根祭祖的。

  台灣知名人士莊柏林:我們最早的祖先是從這裡出發的,我想台灣同胞,他也是從這裡出發才對。

  臺胞王博明先生攙扶著他76歲高齡的母親王楊瑞香老人向軒轅廟走去。老人來大陸已經有四次,這次祭陵她把兒子也帶來了,王先生這次是第一次到大陸。據老人家介紹,在台灣從南到北,每個縣市都有黃帝廟,每逢清明節或者是重陽節,台灣同胞也要拜謁黃帝、祭祀祖先。王博明先生説,他的祖先是福建泉州人,幾百年前越過海峽來到台灣,到他這一代已是第34代,每到清明節,他們全家都要隔海祭拜海峽對岸的先輩。

  台灣同胞王博明:軒轅黃帝這些歷史記載,我們小學的時候課本就有了,所以覺得很遙遠,但是今天來到這個地方,我們覺得很親切感,特別有意義,

  記者:在台灣祭的祖先也是黃帝嗎?

  台灣同胞王博明:對,一般清明節是自己掃祖先的墓,另外黃帝我們有軒轅廟,在台灣有黃帝軒轅廟。 在台北市有,各個縣市都有。共同的祖先,所以我們特意來尋根祭祖。

  台灣同胞:(在台灣)還是祭他,祭黃帝陵,也是在廟裏燒香,禱告他呀。

  台灣同胞莊拍林:在台灣今天都會下雨的,下雨的話,大家祭祖先也是跟這裡一樣,都是燒銀紙啊,拜像啊等等,這些習慣都是完全一樣的,沒有什麼兩樣,也可以從這裡看到,華夏民族同樣的系統。

  在軒轅廟的院內,樹有香港回歸紀念碑和澳門回歸紀念碑。這兩塊紀念碑是全體華夏兒女雪洗百年恥辱,振奮民族精神的歷史見證。台灣同胞們紛紛在此合影留念。臺胞李正富在回歸紀念碑前留影時,特意把台灣同胞敬獻給軒轅黃帝的花籃擺在了兩塊紀念碑的中間,他説他多麼希望下次再來祭祖時,能夠看到一塊祖國統一紀念碑,以告慰始祖的在天之靈。

  台灣同胞李正富:這是澳門回歸碑,這邊是香港,假如台灣也有一個碑,那實在是更好了。

  台灣同胞:我想我們都是炎黃子孫,海內外同胞應該團結一心,完成神聖的統一大業,我想是海內外同胞一心的想法。

  清明公祭軒轅黃帝每年都舉辦,今年的清明節公祭軒轅黃帝活動與往年相比突出了兩個特點,一個是突出宣傳西部大開發戰略,以告慰始祖他所生活的地方正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另一個就是突出一國兩制、和平統一的時代主題。海峽兩岸人民同是華夏兒女,沒有任何理由讓血脈相連的同胞再分離下去。

  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王富卿:我們是共同的祖先,血濃于水,兩岸同胞都很希望我們的祖國儘快統一,我想這是我們全體炎黃子孫共同的心願,這一天總會要實現的,大家都希望能夠儘快地實現。

  在清明節公祭軒轅黃帝之前,4月2日,黃陵縣四鄰八鄉的鄉親們也在黃帝陵前舉辦了民間祭祖活動。按照現在已經形成的祭祖慣例,每年的清明節海內外華夏兒女匯聚到軒轅廟祭祀黃帝,這叫做公祭,而當地百姓聚集到黃帝陵前的祭祖則稱為民祭。黃帝陵在橋山之巔,軒轅廟則在橋山腳下,廟與陵遙相對應。黃帝陵所在黃陵縣,南距古城西安171公里,北距革命聖地延安162公里,1961年國務院公佈黃帝陵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列古墓類第一號,素有中華第一陵之稱。黃帝陵墓冢高3.6米,周長48米,用磚砌花墻護圍。冢前有一石碑,上刻“橋山龍馭”四字,為明朝嘉靖年間所立。再前有一座祭亭,亭中豎一高大石碑,上書“黃帝陵”三個大字,為郭沫若先生於1958年敬題。祭亭前有祭祀廣場,民間祭祀活動就在這裡舉行。民間祭祖都要奏樂、表演、供祭品、上香、鳴鐘,最後逆時針繞陵一週,寓意時光倒流,追溯始祖足跡,緬懷祖先功績。在黃帝陵前,很多來祭祀的人脖子上都係著黃絲帶,上至老者,下至幼兒,隨處可見。

  記者:你知道係黃飄帶是什麼意思嗎?

  當地民眾:一個是紀念黃帝,因為它是黃顏色的,第二個是人們乞求一生平安,祝福和平安的意思。

  古柏千叢迎赤子,心香一柱祭黃陵。黃帝作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得到了海內外華夏兒女的崇拜和祭奠,海內外的華人無論走到哪,都是黃帝的後代。

  主持人:當海內外的華夏兒女在陜西黃帝陵前拜謁祖先的時候,台灣同胞也在島內的軒轅廟裏焚香祭祖。據參加公祭黃帝典禮的台灣同胞講,每年到清明節時,台灣各縣市的軒轅廟裏,也是人潮涌動,香火不斷,海峽兩岸的人民本來就是同宗同祖,同根同源,淺淺的海峽又怎能割斷兩岸人民相連的血脈呢。海峽兩岸的人民都盼望著祖國的早日統一,以告慰始祖的在天之靈。(央視國際網絡)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