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熱點掃描     熱點透視     李峰主持     錄製大事記         



台灣校友慶祝廈大建校八十年


  2001年4月16日20:30分,四套播出。

  主持人:著名愛國華僑陳嘉庚先生在八十年前創辦了廈門大學,今年4月6號廈門大學培養的學生們從世界各地返回母校,慶祝母校的八十歲生日,這其中有一個來自台灣的校友團,他們為母校今天的發展倍感欣慰,因為自己是廈大的一員而感到十分的自豪,請看記者來自廈門的報道。

  4月的廈門,春暖花開,氣候宜人,蜚聲海內外的廈門大學迎來了她建校80年的喜慶日子,這一天分佈在世界各地廈門大學的新老校友,匯集廈門大學,來自台灣的廈門大學校友們也和其它校友們一樣在廈門大學師生的迎候中來到了廈門。

  台灣老校友:八十週年了,這個不簡單呢。

  記者:咱們廈門大學的校友在台灣有多少。

  台灣老校友:最多的時候有五百多,後來有很多到外國去了,現在留下的只有一百六十幾個。我們今年的校慶為了到母校來,所以提早在台灣,提早開慶祝校慶,3月26號就舉行了廈大校慶。

  記者:當時共去了有多少人。

  台灣老校友:因為現在很多有的走不動了,有的80多歲了,還有100歲的,有100歲廈大第一屆畢業的,在台中,那麼這一次參加開會的只有50左右。

  台灣老校友:這次台灣校友回來有多少,總共17位,17位作代表。

  4月6日早上,來自台灣的廈門大學校友和各地的廈門大學校友一道,參加了校慶大會,在慶祝大會上福建省省委書記宋德福向廈門大學全體師生及校友宣讀了江澤民主席給廈門大學的賀信。

  慶祝大會結束後,緊接著就是為嘉庚樓群剪綵。嘉庚樓群是廈門大學新世紀、新起點的一座標誌性建築,也是旅居海外的華僑以及臺、港、澳同胞稟承陳嘉庚先生遺願的佐證,這座由華僑及臺、港、澳同胞出資捐贈的建築,成為廈門大學師生們理想的學習、研究場所。廈門大學從建校至今,一直受到愛國華僑和臺、港、澳同胞的關心、資助。如果説沒有他們的支持,廈門大學就不會成為今天這個樣子。

  台灣老校友林鶴齡:這一次來有什麼感觸呢?感觸變化很大,我們老校友到這邊來,好像劉姥姥進大觀園,認不出來了。

  説到台灣同胞對廈門大學的關愛,有著它的歷史淵源,因為廈門大學本身就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由華僑創辦的大學。它的創辦者陳嘉庚是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新加坡最有實力的實業家之一。雖然他經營實業,但他始終懷有一顆報國之心。當他看到當時先進的歐美國家文盲不到百分之六七,而相比之下當時的中國文盲卻高達百分之九十以上時,陳嘉庚奔走世界各地華僑之間,呼籲教育救國,率先傾資助學,在背山面海,當年鄭成功收復台灣,澎湖列島訓練將士的演武場辦起了廈門大學。創辦初期的廈門大學,為了提高教學水平,重金禮聘知名教授,很快組成了一支力量雄厚的師資隊伍,形成了濃郁的學習風氣,成為近在咫尺的臺胞子女求學,十分青睞的高等院校。説到當時台灣校友對大陸求學的情況,台灣廈門大學校友會會長金世添這樣告訴我們。

  廈門大學台灣校友會會長金世添:在日本佔領期間,台灣來的同學在廈門大學唸書,可是他們一般不稱他是台灣人,稱他是閩南人,因為台灣是日本佔領。

  廈門大學也不負眾望,將這些台灣學子,培養成為各學科的專門人才。因此,廈門大學被台灣同胞稱之為自己的學校。在我們和台灣校友的接觸中,我們發現每當説起他們在廈門上學時的情景,他們總是難以忘懷。

  廈門大學台灣校友會會長金世添:長汀的時代,沒有一個不欽佩薩本棟校長,凡是他請不到的老師,他自己想辦法來教,因為那個時候,抗戰時候什麼都難,他自己編教科書,一個是微積分、一個是教電工原理、一個是交流電路,這些呢,都是他親自一個字一個字編的,編完以後再印給同學,當作教科書,在那個時候,這個教科書應該算是權威的教科書,他在教書過程中,他身體已經就不好了,我們的同學遠遠看他駝著背,一步步地到學校來,所以每提到他,我們就很激動。

  抗日戰爭打了八年,廈門大學在長汀艱苦奮鬥了八年,在這八年裏她所培養出的學生在1940至1941年當時的國民政府教育部舉行的首屆及第二屆全國大學生學業競試中均名列第一。而讓這些台灣校友們敬佩的薩本棟校長卻英年早逝,去世的時候,年僅46歲。

  廈門大學台灣校友會會長金世添:是薩本棟的精神使我們很努力,我們這些人沒有背景,沒有後臺,都是靠學校傳給我們的精神,努力工作,從基層做起,大部分都到了,他的機構的首長,好比,電信總局長、郵政總局長、電力公司總經理、公路局長、交通處長,那麼在教育上也有貢獻,好比校長、教育廳長。可以這樣説,台灣五十多年來的經濟發展,假定沒有廈門大學同學的參與,我們不相信會有今天這麼好的結果。在這些年來有幾樁事情我值得提一下,第一樁事情,台灣的教育,有一個很重要的階段,就是九年義務教育,就是從小學義務教育變成到初中,這個主意是誰提的,是我們廈門大學的第一任校長鄧萃英先生,這位先生在那個時候,一直在建議、爭取,當然有人反對,最後還是實現了。第二個我們覺得非常有貢獻的是一位同學,大家曉得,新竹科學園區對台灣經濟的貢獻非常之大,現在幾乎所有高科技的發展都是在園區,但是這個主意、籌劃、建設、以至於執行的第一屆的管理局長,就是我們的校友何宜慈。

  台灣廈門大學校友會會長金世添談到的何宜慈,也是這次從台灣來參加廈門校慶的校友之一,在何宜慈先生走訪校友的間隙,我們採訪了他。

  台灣新竹科技園區創始人廈門大學台灣校友會校友何宜慈:我四年都在長汀,我想可以代表長汀那個時候的同學一種觀感,我們總覺得,最主要的是薩先生的,薩本棟校長的這種鞠躬盡瘁、無我的、奉獻這種精神,這也使得我們將來在做事的時候,總覺得有一個責務,如何盡責把它做好,把我們自己放在第二位,所以在這個所謂,所得了,在這個工作上是不是可以取巧了什麼,這個就不會進入我們的腦子裏。

  像薩本棟校長這樣的人,廈門大學還有很多、很多,廈門大學就是在這樣一批善於培養人才、發現人才的前輩們努力下發展起來的。王亞南校長以及廈門大學對陳景潤的培養、造就,至今還讓陳景潤的家人難以忘懷。

  已故著名數學家陳景潤妻子由昆:就是我先生經常講的一句話,就是説沒有廈大,就沒有我陳景潤,可以這樣講,因為我先生他不是太善言辭的人,就是説他能夠用短短的一句話概括他對廈門大學的無限眷戀和感激之情,也可以證明這一點,我想就是説,在我們這塊黃土地上自己完全可以培養出世界一流的科學家,而且也就是説,在我們這塊黃土地上我們炎黃子孫照樣可以取得世界一流的科技成果。

  正像陳景潤家人們所説的那樣,陳景潤是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的研究員,他簡明、準確地證明了1+2這個在幾個世紀中,成千上萬名數學家都不能證明的哥德巴赫猜想難題。成為距離摘取數學皇冠最近的人,他所證明這個猜想的定理也被世界各國命名為“陳氏定理”。

  陳景潤是廈門大學學子中的一個表率,在廈門大學培養出的14萬名各類人才中,走出了我們國家的第一位會計學博士、審計學博士、財政學博士、高等教育學博士和海洋學博士。廈門大學也由建校初期的師範部、商學部,發展成學科門類齊全的綜合性大學。雖然時代發生了變化,但廈門大學面向台灣同胞的傳統辦學特色並沒有變,早在1980年,廈門大學就成立了廈門大學台灣研究所,而現在廈大台灣研究所已發展成,面向全國研究台灣學者們開放的祖國研究台灣的權威機構。

  廈門大學臺研所副所長鄧孔昭:我們廈大台灣研究所,能夠在全國對臺研究機構裏頭,有一席之地,一個是歷史久、規模大,處於內部的一些因素來講,我們所是一個有多學科的這些優勢,再有一點,就是比較活潑的學術氛圍。

  在長達幾天的校慶中,台灣校友們先後參加了校友懇談會、著名專家講座、參觀舊校址、文藝彙報演出、參觀廈門大學科技成果展覽、陳嘉庚先生事跡展覽、校園觀光等一系列活動。在整個活動中,廈門大學新校址奠基儀式把活動推向了高潮。廈門大學新校址選擇在與廈門大學隔海相望直線距離5公里的漳州開發區,新校址的擴建面積150公頃,略大於老校址面積。從地形、地貌上看,新老校址相差無幾,按照廈門大學的發展規劃不出兩年新的廈門大學,將在這裡誕生。

  廈門大學校長陳傳鴻:這裡是漳州的風水寶地,我們要準備按照高標準、高起點進行規劃,主要是進一步適應福建省跟廈門市以及漳州地區教育發展的需要,以及我們高等教育結構調整的需要,準備在今後的五年裏面,漳州地區的學生規模達一萬人,今後十年裏,達二萬人。

  幾天的校慶就要結束了,這些從台灣來的校友們,也要離開廈門大學回到台灣去了。從這些老校友和我們的交流中,我們感覺出了他們對母校的留戀。

  記者:希望九十年校慶的時候大家還都能來。

  台灣老校友:希望、希望,謝謝你,希望九十年校慶的時候我們再來一次。我們這一批校友,死掉了三分之一,四百多人死掉一百多了。

  我們衷心地希望,他們能夠健康長壽,九十年校慶、百年校慶、甚至年年校慶都能相聚在一起,不要因為一條窄窄的海峽,就隔斷了這些老校友與母校之間的情結。

  主持人:在八十週年校慶的活動中,院方將廈門大學的新院址和未來的規劃展現給來自世界各地的校友們。陳家庚先生倡導的,傳承了八十年校訓“自強不息,止于至善”將激勵著廈門大學,朝著世界一流的大學目標邁進。(央視國際網絡)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