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熱點掃描     熱點透視     李峰主持     錄製大事記         



紀念張學良誕辰101週年


  2001年6月5日20:30分,四套播出。

  主持人:1936年12月12日,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張學良和楊虎城兩位將軍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 “西安事變”對制止內戰,促成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實現全國抗戰,産生了積極作用,也改變了20世紀的中國歷史。今年6月3日,張學良先生在美國夏威夷度過了他101歲華誕,為了讓大家對這位當年的少帥,今天的世紀老人有一個更加深入的了解,今天我們演播室請到了中國人民大學臺港澳研究中心主任張同新教授,張教授您好,歡迎您來到我們演播室,那麼我們今天談的是張學良先生,首先來看記者編輯的一個片子。

  這首描寫20世紀30年代初,中國東北淪陷在日本侵略者鐵蹄下,東北人民在流亡中思念家鄉的歌,曾感動過無數中華兒女,每當聽到這熟悉的歌聲,旅居美國夏威夷的一位中國老人都會任思緒飛向萬里之外,那白山黑水的故鄉,他,就是走過波瀾坎坷百年人生的張學良。

  1901年6月,張作霖的夫人趙氏生下一個兒子,取名張學良,意思是學習西漢開國元勳張良,後來因“張良乃漢朝大臣,臣者,卿也”,於是取別號為漢卿。張作霖被日本關東軍炸死後,張學良成為東北的統治者,為了國家的統一,張學良從大局出發,就在他就職的當天,便通電蔣介石等人,明確表示自己愛國、愛鄉,決不會賣身投靠日本人,後幾經談判,決定於1928年12月29日宣佈東北易幟,服從國民政府號令。

  1931年9月18日,日軍炮擊瀋陽北大營,引發“九一八事變”。由於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使日軍很快佔領了瀋陽,不久東北全境淪喪,3000萬同胞處於日寇的鐵蹄下,“東北王”張學良背上了“不抵抗將軍”的黑鍋。

  1934年,張學良被蔣介石派往陜北“剿共”。東北軍背負著國破、家亡,不抵抗的恥辱,在與紅軍的戰鬥中連續失利,動搖了張學良“剿共”的決心,他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多次苦諫,勸説蔣介石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均遭拒絕,為了達到停止內戰,“逼蔣抗日”的目的, 1936年12月12日清晨,張學良、楊虎城經過週密策劃,派兵前往臨潼華清池,扣留了蔣介石,實行兵諫,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他向全國發出通電,解釋事變原因,提出抗日救國八項主張,在錯綜複雜的局勢中,以周恩來、葉劍英等組成的中國共産黨代表團應邀前往西安參加談判,並最終促成“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1936年12月25日,張學良不顧眾人反對,親自送蔣介石返回南京,以維護蔣的領袖威信,可是等待這位忠義將軍的卻是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囚禁。

  主持人:其實剛才片子仲介紹的這段歷史,我們都非常熟悉,那麼,我們了解到張學良先生年輕時做過很多大事,比如1928年宣佈東北易幟,以及後來通過武裝調停,助蔣統一等等,那麼,您從歷史角度來看,張學良先生為什麼要做這些事情呢?

  中國人民大學臺港澳研究中心主任張同新:張將軍一生他做了很多驚天動地的事情,東北易幟呢,他是從保證東北軍集團的利益,維護國家的統一這個角度來出發的,當時他面臨著日本帝國主義在東北嚴重的挑釁,為了保證東北的主權一直是中國的一部分,不至於被日本帝國主義分割出去,在張學良看來,必須要依靠全國的力量,那麼當時的全國政府呢是南京政府,所以他換旗,我認為在客觀上,對於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的完整,是有進步意義的。

  主持人:“九一八事變”爆發以後,張學良先生從“東北王”變成了一位“不抵抗將軍”,對此,您是怎麼評價的?

  張同新: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在東北連續進行挑釁,有發動事變前兆的時候,張學良多次請示南京政府,那麼當時南京政府呢,實際上是蔣介石執政,南京政府正在幹什麼呢,正在進行內哄和“剿共”,所以他一再指示張學良,“攘外必先安內”就是要不抵抗,用當時蔣介石的話來説,“公理戰勝強權,訴諸國聯,讓國聯來制裁日本”,所以他就聽從了中央的安排和命令,沒有抵抗,應該説“不抵抗政策”根子不在張學良。

  主持人:那“九一八事變”是不是也促成了後來他和楊虎城將軍發動“西安事變”的一些基礎呢?

  張同新:這個呢也有一個思想變化的過程,“九一八”之後,張學良的思想壓力非常大,特別是東北的父老鄉親,很多攜家帶口逃避到關內,到北平找張學良,張學良心裏非常難過,應該説張學良是一個熱血青年,“九一八”的時候,他剛剛三十一歲啊,他何嘗不希望自己能夠做一個民族英雄,所以他就産生一種念頭,如果能夠説服蔣委員長,放棄“剿共”政策,實現中華民族團結,共同抗日,這應該説是對全中國人民是有利的,所以張學良對蔣介石多次進諫勸説,先是苦諫,蔣介石非常頑固,苦諫不行,他又哭諫,多次到臨潼去,給蔣先生下跪,哭訴救亡的重要意義,不應該再和共産黨打仗了,這個都無效,再加上有進步思想的楊虎城將軍跟他有同樣的想法,這一切正常的手段我都用盡了,作為委員長,他還不同意停止內戰,進行抗日,怎麼辦,他就想出了這個主意,就是我把你抓起來,我再跟你談,我看你同意不同意,就有了這麼一個舉動。

  主持人:那麼,現在“西安事變”已經過去60多年了,我們今天怎麼來客觀、公正的來評價“西安事變”,它對中國歷史有什麼影響?

  張同新:我想,張將軍在做這個舉動的時候,他並沒有更多的考慮,他的目的很單純,就是要求蔣介石能夠同意停止“剿共”,全民族共同起來抗日,至於事變的後果,個人的進退,他並沒有考慮,所以他能敢一人做事一人當,我沒有其它私心,我光明磊落,所以我能夠把委員長親自送回南京去,我感到這種品質是值得讚揚的,那麼這個事情發生以後,張學良從此失去了自由,當時張學良剛剛三十六歲啊,正是大有作為的時候,他自己幾乎等於大半生的自由喪失了,但是換來了什麼呢,換來了蔣介石同意停止內戰,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最終的完成。

  主持人:您剛才也談到了“西安事變”以後,張學良將軍的一些遭遇,我們記者也專門為此編了一個片子,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段歷史。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變”爆發,中國進入全面抗戰時期,而此時年輕的少帥身陷囹圄,不能親赴前線,1946年11月2日,張學良經重慶被秘密押往台灣,新中國成立前夕,“西安事變”的另一位主人公楊虎城將軍被秘密殺害。

  自從被囚禁後,張學良一直居無定所,經常“轉移”。1980年10月,張學良在蔣經國的安排下去金門參觀,回到台北後,在給親友的信中,他引用了國民黨元老于右任先生《望大陸》詩句的前兩句“葬我于高山之顛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其思鄉之情溢於言表。

  1990年6月1日,張學良被囚禁半個多世紀後重新獲得自由,1995年,張學良夫婦定居美國夏威夷,晚年的張學良更是對離別多年的東北老家唸唸不忘,他説:“雖然想回去,但就怕感情上的衝擊使我受不了”。

  2000年6月3日,張學良百歲華誕,6月1日,國家主席江澤民致電並贈送花籃,祝賀老人百歲華誕,江主席在電文中遙祝老人“善自珍重,頤養天年”。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也給張學良和夫人趙一荻發了賀信並送了花籃。

  晚年的張學良非常希望祖國統一,他接受美國之音記者採訪時説,“我衷心希望兩岸能夠和平統一,我非常反對分裂,這是我最大的希望。”

  主持人:看了這一段片子,我想我們都感慨良多,張學良先生一生可謂波瀾坎坷,那麼您作為研究張學良先生的專家,您是怎麼來評價他的一生的?

  張同新:張學良之所以能夠成為愛國將領的一個典型代表,據我觀察,這個人是愛國的,愛家的,尊重長者,講義氣,這是他一生中的特點,因此我感到張學良一生最可取的地方就是他從集團利益,家庭利益,能昇華到全民族的利益,為了全民族的利益,不惜犧牲自己的寶貴年華,換來了全民族的大團結,這種精神是寶貴的財富。

  主持人:的確如此,就像您剛才談到的,從三十六歲一直身陷囹圄,那麼,時至今日,您是怎麼評價張學良先生一生對我們中華民族的影響?

  張同新:從張學良的一生當中,也給我們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啟示,就是凡是為了中華民族的振興,加強民族團結,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完整的中華兒女,都是受到人們的尊重的,他們在歷史上都會留下自己應有的地位,張將軍這種精神如果被兩岸同胞所共識,能夠朝這個方向去努力,把他的精神財富化為我們今天兩岸同胞共同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行動,這對我們教育是良多的。

  主持人:非常感謝張教授今天光臨演播室,接受我們的採訪,謝謝您。縱觀張學良的一生,他為了探索救國圖強的真理,走過了漫長曲折的道路,為了國家的統一和富強,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像這樣一位中國現代史上愛國主義者的傑出代表,永遠值得我們全體中華兒女敬仰。時值張學良先生101歲華誕,我們也再次衷心地祝願他,健康長壽。(編導:王海濤)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