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熱點掃描     熱點透視     李峰主持     錄製大事記         



馬其頓與台灣“斷交”始末


  2001年6月18日20:30分,四套播出。

  主持人:當地時間6月12日,馬其頓政府正式宣佈,將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邦交。這意味著馬其頓將自動斷絕與台灣維持了2年的所謂“外交關係”。使得台灣當局推行的“金元外交”再度遭受重大打擊。就這一話題今天我們的演播室請到了,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楚樹龍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修春萍女士,歡迎二位。那麼,關於馬其頓的有關情況,我們一起來通過一個短片,先了解一下有關情況。

  馬其頓共和國是巴爾幹半島上的一個國家,面積只有2.57萬平方公里,位於巴爾幹半島南部,東鄰保加利亞,南界希臘,西接阿爾巴尼亞,北傍南斯拉伕聯盟共和國,是個多山的以農業為主的國家,人口只有200多萬,主要民族是馬其頓族,其次是阿爾巴尼亞族和其他一些少數民族。居民大多信奉東正教,少數信奉伊斯蘭教。

  馬其頓是1993年從前南斯拉伕獨立出來的。獨立不久就與中國建立起正式外交關係。那時的馬其頓經濟面臨巨大難題,特別需要大量的外資。當時的台灣領導人李登輝正是瞅準了這個機會,開始用銀元作誘餌,引誘馬其頓,許諾只要馬其頓與台灣建立所謂“邦交關係”,台灣會立即援助馬其頓政府3億美元現金,另外還將在馬其頓建立工業園,長期投資將達到10億美元。最後雙方于1999年2月9日建立了所謂的“外交關係”。

  台灣和馬其頓“建交”本身就沒有牢固的基礎,因為雙方宣佈建立所謂“外交關係”時,馬國內部意見並不統一。所以,馬國一直拒絕接受台灣所謂“大使”遞交的所謂“國書”。據悉,台灣當初向馬其頓作出的許諾並沒有完全兌現。迄今為止,只向馬其頓直接投資了2000萬美元。而台灣許諾在馬其頓首都斯科普裏附近修建的“自由貿易區”,面積倒是不小,但直到今天,裏面只有幾座只蓋了一半的大樓。馬其頓政府所得到的,與台灣當局當初的10億美元許諾相差懸殊。

  6月初,馬其頓即將與臺斷交的消息傳開以後,台灣當局新領導人正在中美洲洋洋得意地大過所謂“總統訪問”癮,所以聽到這個消息時,他受到的打擊可想而知。可是,直到這個時候,台灣當局領導人仍相信金錢的作用,所以他並未公開對這條消息進行評論,而是悄悄地採取行動,希望再以金錢換回與馬其頓的所謂“外交關係”。據了解,籌碼是打算在馬其頓投入二百萬到一千萬美元,設置一個和平基金,協助馬國解決因內戰帶來的問題。 此時,正在保加利亞訪問的馬其頓總統特拉伊科夫斯基再度明確表示:“雖然台灣在馬其頓有很多投資,但是馬其頓希望融入歐洲這個大家庭,也希望與中國重建雙邊關係。”他説,馬其頓的對臺政策將與“歐盟的對臺政策”保持一致。

  6月12日馬其頓政府新聞發言人米特雷瓦,在馬其頓首都斯科普裏再次發表公開聲明説:“馬其頓政府目前正積極與中國政府進行磋商,討論儘快恢復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外交關係。兩年前與台灣‘建交’本身就是一個錯誤。” 到目前為止世界上只有28個小國承認台灣政權,它們大部分分佈在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以及非洲。

  主持人:馬其頓事件發生在台灣當局領導人出訪中南美洲期間,當時的情況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楚樹龍:事情出現在這期間,但是台灣和馬其頓所謂“邦交”的風雨飄搖,已經不是這幾天了。台灣方面早有傳聞,台灣一直在這方面加以工作。這樣的一種“邦交”在馬其頓這樣的國家,這兩年來變數很大,所以加強所謂“固交”,穩固所謂“邦交”。這種事件在馬其頓也好,在其它國家與台灣的“邦交”中都不是一天發生的。

  主持人:看來看似是一個偶然的事件,實際上有必然的關係。

  修春萍:我們從台灣對外關係來看,他的這些邦交國人口只有一萬人,多一點也就幾萬人,只有幾十平方公里。比如像非洲的一些國家它的人均GDP是200美元。對這些國家來講生存是他第一需要,如果生存都保不住就更談不上其它的戰略考慮了。台灣主要是抓住了這一點,用金錢來搞一些所謂“邦交”。像與馬其頓的問題,他就認為是他的錢沒有到位。因為當時瘋傳承諾馬其頓10億美金援助。那麼,這些年來到現在為止台灣方面公佈的數字是1、2億美元,差距還是很大的。

  楚樹龍:這個事情就説明台灣與馬其頓的“邦交”所謂“外交史”就是不穩固的,就存在變數,因為它主要靠金錢,用金錢買來的。中國人的老話,“酒肉朋友不長會久”那這種金錢買賣就難以長久。

  主持人:在馬其頓的這個事件我們就可以感受到,像這種曇花一現的所謂“邦交”,在台灣所謂“外交史”上在反反復復出現,這種現象説明什麼?

  楚樹龍:這個問題,包括台灣當局包括台灣領導人應該好好思考,因為這十幾年來,包括二十幾年來,台灣一直是去努力這麼做,想盡一切辦法想搞“務實外交”,拓展國際空間。但這二十幾年,包括李登輝在位的時候屢屢失敗,經常出現變動。這些説明什麼,我想值得台灣當局認真考慮。考慮什麼呢?金錢等其它手段去建立和維持“邦交”是不是對台灣同胞有利,是不是可以拓展台灣的國際空間。違背根本利益去用金錢去維護、去建立是不能長久的。通過與馬其頓的關係,説明這樣一個道理。這個道理值得台灣當局去反思。

  修春萍:台灣當局為什麼一直在搞“金錢外交”,他其實想證明他自己還是一個國家。誰都知道如果你説你是一個主權國家,你一個邦交國都沒有,他自己都覺得他不算一個主權國家。但是,有一點也是一個事實,在1949年以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就已經取代了中華民國成為代表中國的惟一的合法政府,那你所有的努力可能都達不到你想要做的目的。

  主持人:所以台灣的評論就認為,台灣當局這種做法是“只要面子、不要裏子”,沒有實質意義的。

  楚樹龍:最後的面子也維持不下去。台灣當局的努力就想突破“一個中國”,就想造成“兩個中國”。但“一個中國”是事實,不是台灣當局花一些錢和一些小國建“邦交”就可以改變的。因為你維持了十幾年,無非還是這麼二十幾個,而且經常有變動因素。

  主持人:台灣當局在馬其頓得不到實質性的意義,所以他馬上宣佈要撤回他在馬其頓的十一項投資,對這一問題修教授怎麼看?

  修春萍:馬其頓在台灣是進軍歐洲的“橋頭堡”,而且他(台灣)確實也花了很多心思。但其實一開始“邦交”就很不穩定,他在“建交”第二天,馬其頓總統就對事件本身加以否認,台灣評論講是開了一個“國際玩笑”,這次在馬其頓的事情對台灣當局來講,他也認為打擊很大,所以惱羞成怒不光撤回所有的援助,而且要追討,追討兩千萬回來,也是挺可笑的。

  楚樹龍:這是他多年的一個模式,一旦收買不成或一旦有變故,立刻就威脅。用金錢收買、用金錢威脅,是這樣的一個模式用了十幾年,但是台灣當局用的並不成功。

  修春萍:所以台灣當局“國際聲譽”真的是挺糟糕的。在什麼地方有了動亂,什麼地方有了災荒的時候,什麼地方就有台灣的“外交”,一直在尋找機會。

  楚樹龍:一種機會主義,一種功利主義、金錢之上的行為,在國際上是違反國際關係原則的,也是行不通的。

  主持人:我想他這種做法也是貫穿他執政理念,而且這種“外交”也會一直持續下去,是嗎?

  楚樹龍:這次台灣所謂“務實外交”的失敗,並不能引起台灣當局改變他錯誤的做法。過去幾年,台灣當局在南非也好、在中南美洲也好,多有失敗。每次台灣島內都有一些批評、一些指責,但是台灣當局無論是李登輝,還是現在的領導人還是在繼續沿著這條路走下去。

  修春萍:我也相信他會一直走下去,而且手法還會不斷更新,但是我想他所面臨的壓力,他自己心裏一定會很清楚。因為“金元外交”在島內已經遭到越來越多的反對,最近民意調查,有63%的民眾是反對“金錢外交”。儘管他還會做下去,但是也一定是越來越難。

  主持人:台灣民眾發展經濟、文化交流,他也有這種需要,這種“國際空間”的訴求。但是台灣當局卻利用百姓的需求宣講他的理念。

  楚樹龍:台灣民眾在全球化,相互交流的社會中,台灣商人需要做生意,台灣的民眾要到國際去旅行、留學、訪問、探親訪友,溝通交往走出去。這方面的空間是正當的,是可以理解的。祖國大陸也一直沒有異議,是不反對的。甚至我們也願意看到台灣在國際上的經貿往來、人員往來能夠發展。但是台灣當局搞的所謂“國際空間”,搞的所謂“金錢外交”“務實外交”主要還不是在這裡,他們要搞的是政治上的獨立、分裂,想以一個主權國家的身份出現,建立更多“邦交國”,得到國際承認,堅持台獨“分裂”的路線,所以他要造成事實上的“台獨”的“國際空間”。這是我們堅決反對也是沒有前途的。

  主持人:那台灣民眾的國際尊嚴與在一個中國下的國際空間是不是矛盾的呢?

  修春萍:台灣自己説與120多個國家有經貿往來,台灣每年有超過500萬的人次到海外去旅行,這都足以説明,台灣民眾、老百姓的“國際空間”從來沒有被打壓過。

  主持人:我們非常理解台灣民眾為發展經濟、開展國際旅遊的需要,也樂見台灣在國際社會中進行經貿和文化往來。我們真誠希望台灣同胞和祖國大陸一道,共同享有中國在國際社會的主權和尊嚴。(編導:安倍含)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