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熱點掃描     熱點透視     李峰主持     錄製大事記         



台灣兩大龍頭企業台塑、臺積電宣佈赴大陸投資


  2001年9月14日播出

  主持人李峰:最近,台灣台塑董事長王永慶先生和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先生,向媒體公佈了近期赴大陸投資的計劃。這一舉動在島內引起了強烈反響,工商界支持他們明智地行動。而李登輝、呂秀蓮等人卻説是“媚共”行為,他們的行為將使台灣的經濟“空洞化”,是落入了大陸以經貿手段“併吞”台灣的圈套。就這一話題,我們今天展開討論。今天演播室邀請到的兩位嘉賓是,清華大學台灣研究所的殷存毅教授,歡迎您。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經濟研究室的主任張冠華先生,歡迎您。

  近年來,到大陸投資設廠,已經成為台灣島內的主流民意。臺商到大陸的投資方向也逐漸由傳統中、小型企業,向高科技大型企業發展。在這股高科技産業大陸投資熱中,不僅是對電腦及附屬設備的投資迅速增加,許多知名的筆記本電腦廠商,如:宏基、華宇等都已來到大陸投資。另外移動電話、數位相機與光電、信息家電等産業也加速向大陸轉移。其中,被譽為台灣“半導體之父”的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日前向媒體表示,世界半導體産業的中心將轉移到大陸,對大陸投資應該要提早全面開放”。否則,“台灣企業的生機將被扼殺”。

  台灣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就是蠻簡單的啦,我想一開始的時候是,就只有幾個人,我們內部會派一個相當高層的人去。不止一個我想是,恐怕是二、三個相當高層的。因為我們這個也是預備做,開始做相當積極的,行銷的一個辦事處。

  記者:大概哪個月去?

  張忠謀:我想在一、兩個月以內。

  與張忠謀一樣在島內被譽為“經營之神”的傳統産業龍頭,台塑集團董事長王永慶也表示,除在北京等地投資醫院外,台塑也有意到大陸投資大型煉鋼廠。王永慶説:“臺商不赴大陸投資,哪有生存機會?在當前環境下赴大陸投資,至少還有生存的機會。”同時他還以萬言書的形式,勸告台灣民眾分清時勢,抓住機會。

  台灣台塑集團董事長王永慶:台灣以後要走什麼方向,今天台灣經濟相當衰退,今天衰退以後方向要走得對,走得對主要原因,就是最近大家,朝、野各方面大家都有共識。

  雖然越來越多的臺商到大陸投資已是大勢所趨,但一些“台獨”分子仍然不甘寂寞,對臺商到大陸投資的行為橫加指責,並以“産業空洞化”來恫嚇島內民眾,以“根留台灣”束縛島內企業。明確反對在現階段調整“戒急用忍”政策,並點名批“台塑”董事長王永慶不顧台灣的公共工程,跑到大陸設立電廠,根本是“媚共”行為。但事實證明,這些人為的做法只能是一廂情願。祖國大陸經濟加速增長對臺商所形成的吸引力並非“台獨”言論所能遏制,所謂避免産業空洞化的做法,到頭來只是扼殺了島內産業升級的良機與生機。

  主持人:我們都知道王永慶、張忠謀,他們是台灣工商界的巨子,那麼具體來説,他們和他們的企業,在台灣島內整體的經濟格局當中,它們處於一種什麼樣的地位?

  清華大學台灣研究所教授殷存毅:王永慶先生和張忠謀先生他們兩個,在台灣島內工商界的地位和影響應該説兩岸都皆知,都是赫赫有名的大企業的企業家。而且,剛好兩個人,我覺得是代表了兩代的企業家。王永慶先生,他的企業他的産業總體來説,是屬於相對來説傳統一些的製造業。他主要是石化工業方面的。那麼,張忠謀先生的企業是台灣最大的IT企業了,而且這個IT企業在世界上都是佔有一定地位的。那麼,他們兩個人,對兩岸經貿關係的這種看法,他們的言論和行動都對台灣工商界有著風向標性質的,這麼一種影響。

  主持人:張忠謀先生最近向媒體説,未來十年半導體的重心將是在大陸。因此他加快了在大陸的佈局,但是我們也注意到台灣的很多的企業,包括半導體的這種企業,早已通過別的途徑在大陸投資經營多年了。那麼,張先生直到今天才邁出這一步是為什麼呢?

  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經濟室主任張冠華:作為一個在國際芯片生産方面的龍頭産業之一,他也要重新考慮他的全球佈局。到大陸來投資,是他重要考慮之一,因為很顯然,最近公佈的一個數字,大陸現在手機擁有量已經超過1.2億了,這麼龐大的數字,它需要多少芯片?還有一個,張忠謀的臺積電在台灣是一個龍頭。那麼,他還有一個強硬的競爭對手,那麼就是聯電。聯電實際上已經開始在大陸,開始了它的佈局。而且最近聯電宣佈要與鴻海,在北京建一個手機廠,專門生産手機的這個機板,它已經跨出一步了。作為他的競爭對手做出這一步,他如果不走出這一步,在未來的競爭中,臺積電恐怕會處於一種不利的位置。這也是為什麼,在過去經發會開之前張忠謀遲遲不表態,但是經發會一開完以後,他馬上就表態。這説明他對投資大陸的一些看法或者他對前景的一些估計,他已經是早就胸有成竹,只是等待時機而已。

  主持人:所以張忠謀先生,過去雖然他多次表示説要“根留台灣”,但是現在為了大勢的需要,企業發展的需要,甚至我們可以説是,為台灣整體經濟發展的需要,他現在大舉的在大陸去發展。但是,台灣島內也有人批評他們這種做法是“媚共”,是在“往火坑裏跳”,那麼對這個問題殷教授您怎麼看?

  殷存毅:他們的思考出發點和落腳點,跟廣大民眾的思考點和出發點、落腳點,顯然是不是一致的。就從感性上來看一看,這個話都是非常荒謬的。你比如説這麼多年來,這麼多臺商到大陸來發展,而且一波接一波的,規模不斷發展、壯大。那麼,我想有多少台灣商人,在大陸的發展過程中發財了。比如説,我在東莞做調查的時候,七月份,那東莞三千多家臺商企業,尤其有一些小老闆,應該説如果當年繼續留在台灣,那他現在什麼都不是。他跟我開玩笑,他説:“我可能就淪為勞工了。”就從老闆,淪為勞工。我們叫臺勞。另外一個,你看看這麼多的臺商來,臺商的家眷來、子女來,這麼多的這些人來。你説,如果是一個火坑的話,這些人都是傻子啊,往火坑裏跳。

  主持人:又一種言論就認為説,大陸積極發展兩岸經貿政策, 是要通過這种經濟(手段)來“併吞”台灣?對這個問題張教授您的看法。

  張冠華:經濟交往或者經濟交流,這本身是互惠雙贏的,不存在誰吞併誰的問題。當然,如果兩岸經貿關係快速發展,會對兩岸的政治關係會起一種穩定的作用。至少通過兩岸經貿關係的發展,增加兩岸人民的共同利益。共同利益增多了,相對來説過去存在一些誤解或者是互相不信任,會減輕一些。這對營造一種比較好的政治氣氛,這是有它的好處的。

  殷存毅:用平常心看這個問題,我覺得,第一不存在誰被誰吞併掉,第二也不存在過分的依賴,你就會怎麼樣。這麼多年來,台灣經濟對美國、對日本市場依賴程度也很大,也沒見説它被它“吞併”掉了。

  張冠華:其實在這裡面,還是一種市場行為問題。實際上臺商到大陸投資,尤其是IT産業到大陸來投資,實際上跨國公司,在這裡面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因為,中國大陸市場非常大。那麼,跨國公司現在一種新的管理運行方式,就是供應鏈,供應鏈管理。供應鏈管理比如説,他要求就近交貨,時間很短。你比如説康柏公司,它就有一個“九五五”,95%的産品要在5天之內送到用戶手裏。那麼,對用戶産品交貨時間非常嚴格。兩岸不能“三通”,跨國公司要接近大陸市場,産品在台灣生産的話,很難在5天之內,或者在他要求之內,甚至有時急迫的話,24小時之內到達用戶手裏,所以它這樣的話就是説,它就要你到大陸來設廠。就近供應我的市場。實際上很多都是這樣過來的。像戴爾,因為戴爾現在是台灣,最大的筆記本大客戶。很明顯它直接就跟它下游的供應廠商,幾家台灣大的筆記本電腦廠商説,有多少萬台的産量要在大陸生産。所以,最近連著幾家台灣大的筆記本電腦,都開始在大陸來設廠。

  主持人:但是島內的學術界還有一種爭論,對於臺商投資大陸,他有不同的一些看法,有人認為就是,投資大陸會使台灣經濟得以繁榮,得以復蘇,那另一種説法是剛才説的,它會使島內經濟會産生“空洞化”,對於這個問題,您認為呢?

  殷存毅:台灣有幾個很有名的學者,就曾經發表過文章,就説“空洞化”這個説法,純粹是台灣當局自己扎了一個稻草人,自己在嚇自己。那麼,就説從這十多年來的發展,它的高科技産業也不斷過來,IT産業,它的代工很多在大陸完成。而且,不但是沒有它的“空洞化”,還形成了初具規模的,兩岸的産業分工。就是説經濟活動,它都是互利的。如果單方面有哪一方面吃虧,這個活動是進行不下去的。

  張冠華:它實際上,無非就是驗證兩個標準。第一個産業“空洞化”,就是指製造業是否會發生絕對的衰退;第二個因為製造業出現絕對的衰退,導致競爭力下降,會影響出口,會出現大量的貿易赤字。連帶會影響大量的失業,實際上過去在台灣九十年代初,在台灣傳統産業大量轉移向大陸的時候,確實是有過這種聲音。但是後來經過九十年代中期以後,通過兩岸經貿關係的發展,那麼,台灣把傳統産業釋出以後,集中力量發展它的高新産業,實際上它完成了産業升級。從目前來看,台灣應該要創新研發,往這方面走。那麼,還有另一個要往下游,增加具有很高附加價值的服務來服務。那麼,製造業資源你應該釋出來了。但是,這兩點都要有一個“腹地”。就是説,上遊的創新研發也是為産品的出來,也要依靠製造基地。製造基地毫無疑問,以後是在大陸。服務的對象,下游服務的對象也在大陸,所以這就牽涉到以後,台灣經濟發展戰略,産業升級的方向如何調整?調整完以後,又有什麼樣的相應配套措施。

  主持人:關於台灣經濟依託點到底在大陸還是在別的地方,島內現在出現另一種觀點。比如(高雄市長)謝長廷先生,剛剛從歐洲回來,他説不少的歐美企業還是有興趣在台灣投資的。於是,有一種觀點就認為,挽救台灣經濟,它的出路不一定在大陸。對這個問題二位教授怎麼看?

  張冠華:實際上據我了解,很多的一些跨國公司,它之所以選擇台灣,一個是台灣過去有比較好的製造優勢,它製造業的基礎比較好,還有一個就是看中台灣跟大陸的關係。因為,從經濟發展層次來看,台灣是處於比較中間的一個層次,它是先於大陸經濟發展起來的。它跟歐美國家在企業文化上,在管理制度上相對來説,更要接軌一些。跨國公司跟他們打交道,可能更順暢一些,通過借助於他們,然後到大陸來投資,對很多跨國企業來説,是比較願意選擇的一種機會。

  殷存毅:假如它把它未來的經濟設計成一種研發的重鎮,或者中心,這個研發的成果,或者為誰研發,這個服務對象,既有大陸的,肯定還有很多是跨國公司的,但至於跨國公司利用它的研發成果是在哪開發?在哪生産?那倒很有可能還是在大陸生産,因為就近嘛,市場就近的原則。

  主持人:據台灣媒體報道,臺商到大陸投資十年以來,每年從大陸賺回了200億美元,十年間共賺回了數千億美元,這讓台灣經濟“空洞化”了嗎?台灣數十萬人在大陸有了工廠、有了別墅,過上了安定、富裕的生活,這難道是往火坑裏跳嗎?(編導:安倍含、李剛)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