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熱點掃描     熱點透視     李峰主持     錄製大事記         



專家談兩岸入世經貿合作前景


  2001年9月25日20:30分,四套播出。

  主持人李峰:9月17日,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所有法律文件在日內瓦獲得通過,這標誌著長達14年零6個月的中國入世申請歷程已經告結束。就在第二天,也就是18日晚上,台灣的入世文件實質審查也已結束了,可以説兩岸正式入世都已是指日可待了。那麼加入WTO之後,兩岸各自將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呢?對於兩岸經貿關係將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就這一話題,今天我們演播室裏請到了兩位經濟專家,這位是中國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的所長樊剛教授,歡迎您,這位是清華大學台灣研究所的所長劉震濤先生,歡迎您。

  9月17日,瑞士日內瓦中國工作組第18次會議通過了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各項法律文件,歷時十四年零六個月的世貿組織中國工作組也完成了歷史使命。世貿組織的前身是成立於1947年的關稅與貿易總協定。中國是關貿總協定的創始國之一。1986年7月11日,中國正式照會關貿總協定秘書長,要求恢復中國的關貿總協定席位。中國政府從此踏上了“復關”之路,1995年1月1日世貿組織正式成立,並在一年的過渡期後完全取代關貿總協定,中國“復關”工作組更名為“入世”工作組;1999年11月,中美兩國在北京簽署雙邊協議;2000 年5月,中國與歐盟代表在北京簽署了雙邊協議;2001年6月,美國與中歐之間又就中國入世的遺留問題達成全面共識;2001年9月13日,中國和墨西哥簽署了雙邊協議。至此這標誌著中國與所有世貿組織成員的雙邊市場準入談判全部結束。

  1986年7月11日,中國正式照會關貿總協定秘書長,要求恢復中國的關貿總協定席位;1995年1月1日世貿組織正式成立;1999年11月,中美兩國在北京簽署雙邊協議;2000 年5月,中國與歐盟代表在北京簽署了雙邊協議;2001年6月,美國與中歐之間又分別就中國入世的遺留問題達成全面共識;2001年9月13日,中國和墨西哥簽署了雙邊協議。

  主持人:首先請教一下樊剛教授,就是談到WTO問題,可以説是兩岸民眾都非常關心的問題,而且期待已久,現在大家終於有一種感覺,這一天真的來到了,那麼對大陸而言,對大陸的民眾而言,中國入世究竟意味著什麼?

  中國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剛:首先從短期來講,就意味著,我們可以進入更大的國際市場,那麼中國産品過去畢竟還有很多限制,因為沒有加入國際組織,因為我們沒有承諾一些東西,因此包括一些貿易限制、一些配額啊等等一些東西,那麼加入WTO呢,逐步逐步這些會消失;另一方面呢,我覺得非常重要的是對外國投資者,對中國市場的信心會進一步增加,因為中國加入WTO,實際上表明中國進一步要改革開放,那這樣外國投資者會更加看好中國的投資市場。所以我們最近已經看到,從去年開始,中國加入WTO這件事已經基本有眉目了,外資在迅猛地增長,另一方面,我想對中國影響最大的一件事情就是這確實是推動中國進一步在改革開放的路上走下去,很多改革的事情,體制改革的事情到了一定程度需要一些外力的推動,我想WTO對中國的整個經濟體制都會有非常大的推動。對於中國來講就是,我們也參與到下一輪WTO的規則的制定過程當中去,把我們的利益、把我們的要求、這樣把我們在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領域裏面所處的地位和利益也都能反映進去,我想這個對我們中國來講也都是非常好的事情。

  主持人:用老百姓的話説就是説,大陸進入了一個國際遊戲的空間當中。

  樊剛:對,加入遊戲規則的同時,也是國際的空間、一個全球化的空間,全球化有人説是別人制定的遊戲規則,可能一開始是別人制定的遊戲規則,但是你不參加進去,從中你就獲得不到好處,而且你不參加進去,你還起不到影響規則的作用。

  主持人:我們知道台灣也將隨大陸入世之後正式加入世貿組織,那麼對台灣來説,它到底面臨著哪些機遇和挑戰?

  清華大學台灣研究所所長劉震濤:台灣加入WTO之後同樣也面臨著很多的機遇和挑戰,那麼我想首先一點就是台灣的農業會有很大衝擊、台灣的水果在世界上是最貴的,蔬菜也比較缺,今後如果兩岸很好地談的話,那麼大陸的蔬菜、水果進入台灣市場的話,那我想對台灣人民是一個很大的好處,因為比較便宜,質量也很好,而且距離近,保鮮各方面都比較好,這是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台灣有些産業的影響也會蠻大的,比如説汽車,這個汽車面對韓國可能都競爭不過,可能這種情況。那麼加入後,台灣和大陸能不能在汽車工業上有更好的合作,這也是一個發展機遇。

  樊剛:台灣畢竟從60年代開始經濟起飛,那麼它的經濟發展階段的程度高一點,人均GDP水平高一點,然後它的教育水平高一點等等,因此它在加入WTO以後,競爭力相對強一點,而它現在面臨的問題正是怎麼進入到下一個發展階段,在更大的空間範圍內整合更多的資源,所以加入WTO本身就為它提供了一個更加廣闊的空間了,而這裡面很大一塊,應該説它也最有優勢的、比較熟悉的就是大陸這塊市場,大陸的投資環境等等。

  劉震濤:它對於世界各國的經貿的開放,它是已經做了準備了,但是在這幾年裏,大家都知道,它對大陸一直是進行限制或者是禁止這樣一個經貿政策,所以兩岸處於一個很不正常的經濟交往的狀況,那麼WTO的衝擊對它首先過去的所謂“戒急用忍”政策是一個很大的衝擊了,WTO規則不允許這樣做。

  樊剛:加入WTO以後,不是説它一定要提高它發展的水平,而是它已經到了這個階段,它一定要進入下一個階段,一定要在更大的空間範圍內來體現這個階段。

  主持人:那麼加入WTO之後,對於現有的兩岸經貿往來會産生什麼樣的影響呢?

  劉震濤:我覺得可以從這麼幾方面來看,一個可能在營銷方面,過去台灣的企業在大陸基本上都是外銷為主,因為它從台灣接單,然後大陸生産,然後出去了,那麼這種狀況在WTO以後,內外銷比例取消了,這一點內銷上肯定會有很大的變化;另外在合作的形態上,最早兩岸是合資比較多,以後因為一些矛盾産生以後,慢慢就變成獨資比較多,那麼今後我想為了企業的發展和競爭的話,我相信還是合作、合資的機會更多,那麼另外一點可能在産品的生産定位上,現在比較多是“代工”的定位,也就是從海外接了單子,到大陸 生産,所以加工貿易形式比較多,今後我想不一定是這種形式了,它利用現在形成的這種零部件廠的密集優勢,它可以自己打品牌,特別中國市場這麼大,它只要在中國市場、國內市場、大陸市場上能夠打到一定的知名度以後,再走向國際就比較方便了。所以我想臺商在大陸投資是會有很多比較明顯的變化。

  主持人:特別是在勞動密集型産業或者説在高附加值産業方面兩岸實行這種分工合作,這樣的話是不是更加有利於台灣的産業升級?

  劉震濤:這個問題提得很好,現在是知識經濟的時代,高科技的人才將要成為企業競爭力的核心的一個東西,事實上大陸的人才不論從量、或者是質的某些方面都要超過台灣,我們的基礎科技的力量還是蠻強的,但是我們在某些方面,缺一些這種,特別是企業管理方面的人才。

  樊剛:那麼面對更強大的、更激烈的國際競爭、面對我們現在全球化、越來越激烈的國際市場的競爭,最重要的是大家怎麼來提升自己的競爭力,怎麼通過優勢互補來提高大家的競爭力,那麼最基本的關係,台灣跟大陸的經濟有很多互補的東西,這些互補的東西如果能夠結合到一起,就會使我們的競爭力大大提高,哪些互補呢?比如台灣它有很強的管理能力,他們叫資源整合的能力,他們市場的運做等等這些東西,他們確實在國際市場上也運做了很多年,而且他們比較熟悉這些東西,同時有一定的資本、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大陸這邊有科研能力,有比較低成本的勞動力,然後有廣大的市場,有一些資源等等。

  劉震濤:所以我想就是説,剛才講到就是説,在由勞動密集型走向技術密集型産業發展的過程中間,互補性很強,而且我們這方面佔有很大的優勢。

  樊剛:大陸的市場現在加入WTO以後就越來越是國際市場的一個組成部分,所以説打開大陸市場,把大陸市場開發地更好,不僅對於外國人來講這是一塊市場,對我們中國人來講這就是一塊國際市場,這就是國際市場的一個組成部分,而我們大陸的廠家和台灣的廠家因為我們都是中國人,語言、文化、歷史背景,什麼都是一樣,對這塊市場有我們特殊的優勢,是我們所謂的本土市場,做好這塊本土市場就是做好了一塊國際市場。

  主持人:國際上也公認,大陸是一個尚待開發的、最大的市場。

  樊剛:增長潛力最大的,全世界都垂涎三尺的市場,而在這個市場上,我們所有華人在這塊市場上相當於我們的本土市場,那麼大家在這塊市場上把它做得更好,把它開發做大,把它增長的部分我們佔領地更多,那麼對大家來講,這個競爭力,在這塊市場上的競爭力比別人更大。談到競爭力,因為競爭力就是比較你的成本,比人家高或是低的問題了。現在兩邊比較大的一個成本,還不太低的,降低成本還有問題的一個因素就是“三通”這個因素,WTO不是非得要談“三通”的問題,但是WTO面對更加激烈的國際市場,我們必須得思考這個問題。

  主持人:我們注意到有專家是有這樣一個分析他認為就是説,在WTO的框架下,航運業作為服務貿易的一部分,也是整個國際貿易的重要組成,所以“三通”問題是非談不可,特別是對台灣方面來説,“三通”問題是他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問題。對這個問題,樊教授,您怎麼看?

  樊剛:沒有“三通”,大家的企業都加大一塊成本,交通成本現在是非常重要的一塊成本,最近的技術革命、通信技術革命不就是降低這塊成本嗎?那如果這塊降不下來,我們相對來講,在國際市場上,就沒有充分發揮我們的競爭力。

  主持人:有專家就提出來,入世後,兩岸的經貿會形成一個優勢互補,産業分工合作的局面,是這樣的情況嗎?

  樊剛:我覺得在大陸跟台灣未來的經濟發展當中,“分工合作”這個詞已經恐怕已經不太適用了,真正將來的發展趨勢就是“融為一體”,只不過可能在一開始組合的時候,資源組合的時候,有的資源是從那兒來的,有的資源是從這兒來的,可能是最初的來源不一樣,但是最後實際上都融為一體了,這個我覺得這也是在全球化的經濟下面的一個大的趨勢,而我們兩邊融為一體更容易,因為剛才説過了,語言文字這方面沒有障礙,這個太容易了,文化背景都一樣,風俗習慣都一樣,這個交流起來非常容易,就融合起來更加天衣無縫,所以我説將來兩邊整個發展趨勢就是資源重組、優勢互補、自然融合。

  主持人:好,我想入世的話題是個大話題,以後我們有機會還接著聊。謝謝二位嘉賓的光臨。謝謝,謝謝。對於入世後的兩岸而言,都面臨著機遇與挑戰共存的狀況,如何按照一中原則解決兩岸關係,謀求一個更好的合作平臺,攜手迎接挑戰、把握機遇、共同發展是此刻我們應該共同思考的問題了。(編導:柴璐)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