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熱點掃描     熱點透視     李峰主持     錄製大事記         



“一國兩制”與台灣 ——統一後 台灣的外匯會落入大陸口袋嗎?


  2001年10月8日20:30分,四套播出。

  主持人 李峰: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看《海峽兩岸》系列節目《“一國兩制”與台灣》。有的台灣民眾擔心,兩岸統一之後,台灣的外匯存底會不會落入大陸的口袋?台灣是不是仍然擁有獨立的外匯支配權?本期節目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演播室請到的嘉賓是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的張冠華先生。張先生,歡迎您!首先請問張先生,我們來弄清楚一個概念,什麼叫外匯存底呢?

  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 經濟室主任 張冠華:外匯存底,又叫外匯儲備。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定義,它包括四個部分,一個是政府持有的黃金,第二部分是政府持有的可兌換外幣,第三個就是國際基金的準備頭寸,第四個是特別提款權。當然,台灣不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成員,所以它不存在特別提款權的問題。實際上現在台灣的外匯儲備就是指它“中央銀行”持有的外幣額度。

  主持人:目前台灣的外匯儲備達到多少?

  張冠華:最新的統計是到6月份,台灣的外匯儲備是1060多億美元。

  主持人:1000多億美元的外匯存底是什麼樣一個數字概念?

  張冠華:實際上是台灣整個GDP總額的30—40%,這是非常龐大的數字。

  主持人:台灣這種外匯存底在整個世界的經濟格局中是什麼樣的位置呢?

  張冠華:台灣的外匯存底在整個國際上排位是比較靠前的,在九十年代一度居第二位,目前台灣是排名第四,在日本、大陸、香港之後。實際上台灣的外匯儲備有一個過程,在六十年代的時候,台灣的外匯儲備是非常少的,1965年只有2.45億美元左右,直到1980年也不過就22億美元。但是從八十年代以後,台灣的外匯儲備大幅度增加。

  主持人:經濟快速增長的一個時期。

  張冠華:當時主要是從八十年代上半期開始,台灣的對外貿易順差巨幅增加。有一個數字是從1980年到1987年,台灣的外匯儲備是從22億美元迅速增加到760多億美元,在7年之間增長了35倍多,這個速度是相當驚人的。

  主持人:是什麼原因促使它這麼大幅度地增加呢?

  張冠華:主要是對外貿易的鉅額順差導致的。當時台灣對外匯管制比較嚴格,一般居民或者企業的資金匯出、入受到嚴格控制,外匯的用途也受到嚴格控制,所以,當時大量的外貿順差實際上都以外匯存底的形式交付給“中央銀行”。這種對外匯的嚴格管制和外匯存底的大量增加,當時給台灣也帶來泡沫經濟,因為美元存進去以後要有相應的台幣釋放出來,當時造成台灣島內貨幣供給額大幅度增加,1987年的增長率在30%以上。在這種形勢下,台灣當局被迫在外匯管制方面做了大幅度的放鬆,允許台灣企業或者個人每年匯出或者匯入的金額擴大到500萬美元。在這以後,台灣的傳統産業也大量往外投資,這樣就減緩了外匯存底巨幅增加的幅度。到九十年代,台灣外匯存底的增長就比較平穩了,基本是在800億美元到1100億美元左右。

  主持人:是不是台灣中小型企業的迅速發展也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呢?

  張冠華:對。實際上,台灣外匯存底的增加主要是來源於它的對外貿易順差。在1987年以前,基本上台灣貿易順差主要來自美國市場,因為當時台灣的産品主要出口到美國。從1987年以後到現在,台灣貿易順差最主要就是來自於中國大陸。根據台灣官方“陸委會”統計的數字,過去10年,就是九十年代以來,台灣對大陸的貿易順差累計額是1467億美元,同期台灣整個對外貿易的順差是900多億美元,就是説對大陸的順差超過它的對外貿易總順差500多億美元。如果沒有這個數字的話,台灣目前這個1100億左右的外匯儲備或者外匯存底就有可能降低一半,降低500多億美元。

  主持人:經常會聽到島內有一種説法,反對臺商到大陸來投資,他們認為臺商大量進入大陸之後,會使台灣的經濟被掏空,台灣的血給流光了。對這種説法您怎麼看?

  張冠華:我是不敢茍同的。我想,這種説法的背景無非有兩個原因,一個方面恐怕是一種誤解,另一個方面是屬於某種政治動機吧,一種別有用心。我最近看到一篇文章,是台灣“經建會”的前副主任委員葉萬安先生針對這種説法,在《聯合報》上給台灣的呂秀蓮發了一封公開信,他裏面舉了幾項數字是很有説服力的,而且這些數字主要也是來自官方的。葉先生指出,因為對大陸出超不斷增加,擴大了對外需求,使台灣過去10年的經濟成長率每年增加0.5個百分點,如果沒有這0.5個百分點的話,台灣過去10年的平均增長率將由6.2%降到5.7%,這是一個數字。還有一項,出口的大幅擴張也為台灣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根據去年台灣對大陸出超250億美元計算,等於是為台灣創造了60萬個就業機會。如果沒有這些就業機會的話,他們的失業率恐怕會增加到10%以上。

  主持人:有的台灣民眾會有這樣一種疑慮,他認為統一之後大陸會不會動用台灣的外匯存底呢?

  張冠華:如果要是説對大陸的“一國兩制、和平統一”這個方針政策有一個基本了解的話,應該不會有這種疑慮。實際上,和平統一以後,在“一國兩制”架構下,台灣現有的社會、經濟制度,老百姓的生活方式,台灣與外國的經貿關係或者是經濟聯絡,以及外商在台灣的投資,一切都保持不變。台灣目前的貨幣制度、金融體制、外匯制度、匯率制度、外匯管理體制,包括它的交易市場、資本市場,都不會發生任何變動,相關的一些法規完全由台灣人自己決定、自己管理,而且他自己有支配權利。

  主持人:統一之後台幣會不會被取消呢?

  張冠華:不存在這個問題,它作為台灣法定的流通貨幣應該是不會發生任何影響的,因為錢副總理説得很清楚,可以繼續使用台幣。實際上,從發展的眼光來看,現在台幣在整個國際貨幣市場上的地位還是不高的。但是未來統一以後,台灣有可能借助中國大陸豐富的資源和廣大的市場,充分發揮它作為臺商資金調動中心的作用,而且它可以把整個大陸作為它的金融腹地,它建成金融中心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其實,中國大陸目前迅猛的發展勢頭,在未來也需要像香港、上海包括台灣這樣的功能不同的金融中心發揮作用。如果台灣以後發揮區域性金融中心的作用提高以後,勢必也會抬高台幣在國際貨幣市場的位置。

  主持人:您剛才介紹了目前台灣的外匯儲備還是比較高的,居世界第四位,那麼統一之後,依您的判斷,它這種外匯存底是會減少呢,還是會增加?

  張冠華:統一以後,台灣對大陸的貿易順差應該不會有現在這麼大,因為現在兩岸經貿處於一種不正常的狀態,台灣對大陸的貿易順差是超常的。統一以後,兩岸的貿易關係會處於一種比較均衡的狀態,台灣對大陸的貿易順差會減少。但是,在貿易順差減少的同時,兩岸經濟一體化速度肯定會加快,相互之間資本的游動速度也會加快,臺商的資金回流肯定會增加,大陸的資金到島內也會增加。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外資到台灣的投資也會大量增加,因為從台灣目前經濟發展階段來看,許多外資是希望借用台灣獨有的地理位置,台灣在生産技術上的仲介位置,借用它、通過與臺商進行策略聯盟的方式來進軍大陸。就目前來看,因為台灣當局實行“戒急用忍”政策,兩岸處於間接狀態,外資的投資步伐就會相應減弱。未來統一以後,台灣會成為外資進入中國大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橋頭堡,它吸引的外資會大量增加。所以統一以後它對大陸的貿易順差可能會減少,但是在資本帳上、資本流動上它的資金肯定會大量增加,所以對它的外匯儲備影響不會很大。

  主持人:而且有了這種兩岸關係的穩定,政治上穩定的保障,會對它的外匯儲備的增加起到非常好的作用。在談到這些問題的時候我們通常會想到和香港進行類比,雖然台灣的情況和香港確實是不一樣的,但是因為香港的成功實踐可以給我們提供一個借鑒的作用。

  張冠華:香港是“一國兩制”非常成功的示範,發揮了非常好的示範作用。1997年回歸以後,1997年夏天就碰上一次亞洲金融風暴,當時國際金融投機分子大舉進攻香港,但是香港政府採取斷然措施,維護了它自己國際金融中心、貿易中心和航運中心的地位,這一方面要歸功於香港政府的政策得當,各個部門之間配合得力,實際上還有另一層意思就是,當時有中國大陸中央政府龐大的外匯儲備做一個強大的後盾,這種強大的後盾實際上也是給國際金融投機分子一個很大的震懾作用。未來統一以後,以目前大陸、香港、台灣掌握的外匯存底,中國以後會在國際貨幣市場上應該會發揮比較重要的作用。而且越來越講究經濟全球化以後,越來越講究經濟安全的條件下,如果大陸跟臺、港、澳三地能夠加強合作,在加強國際經濟安全、抵禦國際金融市場的波動甚至危機方面應該會發揮更好的作用。

  主持人:大陸有一句俗話叫“實踐出真知”,香港的例子擺在我們面前,是一個非常好的説明。好,非常謝謝張先生給我們做的分析。謝謝!台灣是一個以外貿為主的地區,鉅額的外匯存底一直是台灣經濟的有力支柱。用“一國兩制”模式實現兩岸統一之後,作為單獨關稅區的台灣,現有的外匯管理制度以及外匯支配權都不會受到任何影響,台灣民眾完全可以放心。(編導:汪朝暉)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