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熱點掃描     熱點透視     李峰主持     錄製大事記         



兩岸如何實現人力資源建設的雙贏局面


  2001年10月23日20:30分,四套播出

  主持人 李峰:在剛剛結束的2001年APEC上海會議發表的《領導人宣言》當中,旨在加強能力建設、開發人力資源,推動新經濟發展的《北京倡議》得到了APEC成員一致通過,由此關於人才的問題,成為大家關注的熱門話題。

  2000年11月在文萊召開的亞太經合組織第8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江澤民主席宣佈“中國和文萊2001年將在中國聯合主辦亞太經合組織人力資源能力建設高峰會議,共同探討面向新世紀的亞太經合組織人力資源能力建設問題”。

  2001年5月15日亞太經合組織人力資源能力建設高峰會議在中國北京召開。會議的主題為:新經濟、新戰略:合作創新,開發能力,共促繁榮。會議圍繞這一主題,深入討論了如何在全球化和新技術革命條件下,加強亞太經合組織人力資源能力建設問題,並探討政府、工商企業界、教育學術界三方在人力資源能力建設領域開展合作的途徑和方式。會上通過了《北京倡議》,為APEC人力資源能力建設提供了一整套政策建議,並將會議成果提交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10月21日,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宣讀了亞太經合組織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發表的《領導人宣言》。《宣言》中再次強調,為了使本地區所有人都能從全球化和新經濟帶來的機遇中受益。經濟技術合作和能力建設是實現這個目標的重要途徑。

  人事部國際交流與合作司 司長 黃曉初:這次在上海召開的APEC領導人會議,其中的一個重要議題就是人力資源能力建設,5月份在北京召開的“人力資源能力建設高峰會議”就是一個重要的準備工作,會議提出的《北京倡議》應該講具有很重要的參考作用,為了落實好這個倡議,為了響應亞太經合組織人力資源能力建設高峰會議所提出的倡議,中國政府&&發動,和有關成員的政府以及工商企業界和教育學術界共同合作,現在已經開發了一個“亞太經合組織人力資源能力建設促進項目”,這個項目是一個為期三年的項目,主要內容是開發一個“亞太經合組織人力資源能力建設平臺”。

  主持人:今天我們的演播室邀請到了兩位嘉賓,這位是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的副主任朱麗蘭女士,歡迎您朱主任。這位是來自台灣玉山科技協會的理事長劉兆玄先生,歡迎劉先生,今天我們談論的是關於人才開發的一個話題,首先請問朱主任,目前大陸最緊俏的人才是哪一類呢?

  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 副主任 朱麗蘭:那就是看你從什麼樣視角上來説,如果要説最緊俏的人才從全方位地説,創新人才為什麼呢?你不管是搞科技的,不管是搞經濟的,不管是搞企業的,都要有創新的思想,我覺得是個創新人才,那麼你要從專業分工的這個角度上來説呢,我覺得現在最俏的人才應該是科技型企業家,這是我的看法。

  主持人:經濟的發展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這種高科技人才的這種涌現,那目前大陸在高科技人才方面的這種狀況是怎麼樣的?有多少?

  朱麗蘭:高科技人才從科研的角度來説,我覺得我們大陸這個人才整個的數量來説也還是比較多的,當然從人均也不見得在世界上就一定佔有很大優勢從總體的科技人才來説,我們現在大概科技人員有兩千多萬啊,你怎麼樣能夠把高技術變成了一种經濟的競爭力,這個方面呢,這種人才我覺得就比較缺乏。

  主持人:台灣在高科技人才方面的情況是怎麼樣的。

  台灣玉山科技協會 理事長 劉兆玄:台灣發展科技,可能跟大陸比較的話,科技産業方面起步的比較早一點,所以也許平均量説起來的話,從人均算起來的話,很可能是有一點優勢,不過我還是覺得不夠,因為這幾年的這個科技産業發展得太快。

  主持人:那麼能不能分別給我們論述一下目前就是從海峽兩岸現狀來看,就是我們兩方面的人才方面的優勢,各自體現在哪呢?

  朱麗蘭:我想正是從這個方面來説,我們更覺得要加強兩岸的合作,因為有高度的互補性,因為從事科研人員來説,我覺得大陸要比台灣的不管是從(數)量,從包括學科的門類齊全,和各個方面的人才都是有優勢,但是正好就是在把技術怎麼樣變成産品,去打市場,變成産業一種優勢來説,那麼它就需要這种經營的人才,市場開拓的人才,和包括怎麼樣能夠把技術集成的人才,因為有些時候,科技要變成生産力,它這種要有這種駕馭系統的能力。工程化這種能力,這些方面我覺得就像剛才劉先生説的那個樣子,因為他們尤其是在IC産業這個方面,台灣還是相當成功的,所以它有一個很好的團隊。

  劉兆玄:動態的培訓人才的這個體系,恐怕我們過去有些經驗,在傳統的教育體系當中培養的這個人才好像永遠跟這個科技事業的實際需要有一定的落差,尤其是在最近這幾年科技事業變化非常快,在大學裏面訓練一個本科學生要四年,四年當中不知道變化有多少,所以在台灣我們過去試驗的一些系統,我覺得蠻機動的,某一學門人才需要量突然增加的時候,我們就會動員各種教育的體系跟培訓的系統,讓大學畢業生即使不是這個本行的,在短期內能夠把他轉成那行需要的人才,我覺得這是永遠是非常需要的一件事情,從這個觀點來看,一種機動性培養人才,我覺得這個體系,我們過去有相當不錯的經驗。

  主持人:那麼朱主能不能給我們較為全面地介紹一下目前兩岸之間在高科技人才交流方面,現在進行的一種基本的狀態?

  朱麗蘭:過去這些方面,研討會啊,相互你訪問我,我訪問你啊,或者是我們有些學者到台灣去工作一段時間,這種都有。

  主持人:次數還是不少。

  朱麗蘭:但是一説從人才這個培訓和更有效地開發這種人力資源這個角度上來説,我説這個意識還不夠強。

  劉兆玄:我們覺得不太夠的原因,就是兩岸其實現在在科技的事業上,已經有這麼多的,比如説我們今天看昆山這個情況,這麼多臺商在這裡創業,我的感覺像這個人才的交流應該比現在還更活絡,當然這個有待大家努力了。科技的切入的話,都是比較容易來推動的,我們看到朱主任過去在當科技部長的時候,恐怕是第一位部長級人士訪問台灣吧?

  主持人:我知道您提出一種觀念,提出一種理念,就是叫全球華人知識經濟的體系的建立,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概念,給我們能不能概述一下?

  劉兆玄:我們要談到知識經濟的話,人才最重要、人的交往、資訊的交往、來乃至於所帶動的,將來物流交往跟金融的交往、交流,我想這個都是後面跟著會上來的,所以我覺得如果能夠把這種力量結合在一起,也從這裡作一個切入點,能夠推動這樣的一個所謂的全球華人的知識經濟的共同體。

  主持人:有沒有一個具體的目標?

  劉兆玄:這個組織最主要的目的是什麼呢,在這裡面的會員包括高科技的廠商,創業投資,就是這邊講的風險投資。另外就是研發的單位的主要的人,再一個就是跟高科技企業相關的法律方面的,以及財務管理方面的。換句話説,這是一個高科技産業要迅速發展的話,它需要周邊所有的配合。這些人都變成我們協會裏面的成員,所以在這裡面我們不斷地舉辦活動的時候,就造成了各種各樣的機會,形成這種創新的機會,基本上我們是希望讓有志於創業的,跟這個原來有的中小企業它必須要轉型的,對這種企業或者是個人,我們提供一個平臺,縮短他們成功的途徑,

  主持人:朱主任對這種創業或者這種思路你怎麼看?

  朱麗蘭:我很欣賞,剛才我們説的兩岸人才的互補方面,這個互補實質上説是個靜態,那麼從總體上高科技的發展和各方面的需求來説,就像劉先生説的你不管是有優勢,但你還是有落差在那裏,因此我們要從動態的怎麼去培養,擴大這個隊伍,提高這個層次和提高他們的各方面的能力。我覺得就這個題本身作為合作的項目內容,就有很多。

  主持人:那是不是就説人才交流,應該是全方位的或是一種非常深入地一種交流,這種交流會對提升兩岸經貿的一種合作它會有一定的幫助作用吧。

  朱麗蘭:那當然了,因為合作的實質上還是一個人的問題,是最主要的。

  劉兆玄:人才交流會帶來新的idea,新的創意,它不是説只交流完了就算了,每一次交流都會産生新的構想,新的創意,如果這裡面有一部分能夠實現的話,那就是可能往前推了一大步。

  主持人:除了這種對産業整個的提升作用之外,它會不會使兩岸分工合作這種特點更加明確化?

  朱麗蘭:是,像IT産業的合作,就不是就個別的項目談,而是從IT産業本身的發展從用全球的眼光來看,兩岸的合作怎麼能夠協同作戰,更為有效,相互更能互補,互補得更好,而且更能發揮,就是説這些方面的作用。

  主持人:那麼就這樣形成了這樣一種非常明確的這種兩岸産業分工的合作,這種形式會不會對台灣的經濟産生一定的好處?

  劉兆玄:對雙方都會有好處,就是所謂合作,怎麼樣情況之下才能合作的好呢,一定是一加一要大於二,互補的情況之下,大家找到一個合作的題目或者合作得一個方式,使得原來各自的方面都可以加強。

  主持人:那麼從你剛才的分析,我是不是可以這樣去理解,你並不贊成有人提出來,台灣的高科技企業投資大陸會使台灣産業空洞化?

  劉兆玄:我們看過去幾年數字顯示,在台灣的這些産業,它做得很成功的這些産業,其實它一方面是在把它的一部分製造或者是説這種技術轉移到這裡來,利用這裡的優勢創造更大的一個局面,另外一方面他並不見得減少對台灣本地的投資,這事情不能劃等號,説是這個産業就是説從甲地轉到乙地去投資甲地就一定空洞。我想這個是很望文生義的一個看法。事實上我們看得太多實際的例子,其實不是這樣子。

  主持人:朱主任有一種觀點就是説不僅要實現一種雙贏,而且應該實現多贏。

  朱麗蘭:大家都在為整個世界經濟本身的這種前景在擔憂,那麼我想我們本身海峽兩岸合作能夠使得經濟産生更大的活力,你説這是不是對世界也是一個貢獻。同時另外一方面因為現在大家也知道就是在中國都願意到中國來投資,同時另外一方面,中國市場潛在,我們要擴大內需,為什麼要擴大內需,就是中國市場的潛力很大。那麼我想這個對於整個世界經濟比較快地能夠走向,使得大家有信心方面也是一個好處,所以我是覺得説互聯網時代因為萬維網,不是WWW嘛,所以我就把它理解成win win win ,三win,多贏。

  主持人:非常形象,好非常高興請到二位嘉賓聊了這麼多的話題,謝謝。一位成功的企業家曾經這樣説過,企業最大的財富是人才的積聚,尤其是我們今天面對的是知識經濟的時代,人才呢更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根本。隨著兩岸人才交流和合作的不斷深入,將會創造出更好的兩岸雙贏的局面。(編導:王海濤、賀亞莉、汪朝暉)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