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熱點掃描     熱點透視     李峰主持     錄製大事記         



台灣興起上海熱的秘密——上海高科技魅力大


  2001年11月1日播出

  主持人 李峰:上海是中國大陸的老工業基地,但是隨著上海工業實力的增長以及對外開放程度的加深,上海的高科技産業已經是異軍突起,在海內外的影響也是越來越大。目前在臺商投資上海的各項産業當中,高科技産業的增長幅度是最大的。

  記者:上海人買電腦,十之八九會到徐家匯來,因為這裡聚集了百腦匯資訊廣場、太平洋電腦市場等大型專業市場。海內外的電腦廠商如果想把産品打入上海,進而佔領大陸市場的話,徐家匯往往是它們的第一站。

  百腦匯資訊廣場幾乎囊括了信息産業的所有消費産品,從普通的臺式電腦到高檔的筆記本電腦,從流行的電腦軟體到先進的通訊産品,可以説這裡應有盡有,而這些産品中,有不少就是在上海的台資企業生産的。

  上海是中國大陸的經濟、貿易、金融中心,也是大陸重要的科技産業基地之一。自17年前上海出現首家臺商投資企業之後,臺商在上海的投資便走上了快速路,投資金額從少到多、企業規模由小到大。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臺商到上海辦的企業,已不再滿足於昔日投資興辦鞋子、箱包、玩具、服裝等技術含量低的勞動密集型企業,而是逐步轉向興辦電腦、芯片、軟體等高新技術企業。近年來,上海已涌現出英葉達、大霸電子、金寶電子、好易通電子、宏基軟體、中達斯米克等一大批台資高新技術企業。這都説明了臺商在上海的投資已朝著高新技術産業的方向發展,上海吸引臺商投入高科技産業的各項優惠政策正在逐漸發揮作用。

  “栽得梧桐樹,引得鳳凰來”。上海的高科技園區吸引了眾多海內外高科技廠商前來投資,這其中也包括了很多台資企業。上海的張江高科技園區便是臺商投資微電子産業較為集中的園區之一。

  張江高科技園區位於浦東張江鎮,距浦東國際機場只有10公里,規劃面積為25平方公里。1998年上海市制定了“聚焦張江”的戰略決策,確定以張江高科技園區為重點的科技園區發展目標。

  上海市張江高科技園區開發公司招商中心副經理 殷宏:張江整個外資企業的數目大概有五、六十家,這裡頭大概有50%以上都是台資企業,在台資企業裏更多的是在高科技的半導體和軟體産業方面,其中像半導體方面的台資企業投資可能將近有二、三十億美元。

  今年開局的第一天,張江高科技園便打下了新世紀的第一樁——投資4億美元的集成電路封裝、測試工程動工興建,現在的張江幾乎每天都有外商前來洽談投資,形成了“聚焦張江”的喜人形勢。在今後的5年間,上海重點建設的浦東張江集成電路産業基地,計劃吸引投資100億美元,形成10條以上的集成電路設計、封裝、測試生産線和上百家製造企業,目前已有兩條生産線動工興建,吸引外資達到35億美元。

  上海市臺辦主任 張志群:近一兩年內,台灣的IC産業非常鍾情于上海,現在中信集團、宏利集團都已經在上海浦東新區的張江高科技園區開始了自己的事業。當然,我們希望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從IC産業的發展來説能夠有一個最後的生産鏈規模的形成。

  上海市張江高科技園區開發公司招商中心副經理 殷宏:我們用5到10年時間要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園區,所以上海市制定了一個“聚焦張江”的戰略決策,所以在這個方面政府制定了相當優惠的財稅政策,把政府相關的審批部門全部下放到張江,張江在很大的程度上,簡化了建築的審批,包括項目的審批這些方面,極大地方便投資者在張江高科技園區的投資。

  為了給海內外的高新技術企業提供良好的投資環境,1998年4月5日,國家科技部批准上海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為“一區六園”,即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張江高科技園區、上海大學科技園區、中國紡織國際科技産業城、金橋現代科技園和嘉定民營科技密集區,截止到2000年底,上海市高新區已完成開發建設面積達到22.13平方公里,入駐企業3500家。2000年上海批准的234家台資企業中,電子信息類企業達到23家,軟體公司有9家,這些都表明臺商對投資上海高新技術産業的信心正在日益增強。

  台資高科技企業進駐上海,原因是多方面的,好易通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大本先生對記者講,好易通來上海看中的就是高科技産品在上海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好易通電子詞典每個月的銷售額都在500萬元以上,價錢在1000元到2000元之間的機型很受歡迎。

  好易通科技有限公司副 總經理 趙大本:以整個市場的未來前瞻性來講,應該是上海比較大,因為在台灣來講,每一年的成長已經到達一個限度。

  電子詞典是一種學習、交流方面的工具性産品,應用範圍很廣。趙大本先生説,大陸的市場有多大,看看學校裏的學生就知道了。大陸的大、中、小學生加起來一共有4億多,他們在學習英語的時候,往往離不開英語詞典,好易通電子詞典不但詞彙量豐富,而且能夠發聲,攜帶也非常方便。趙大本先生説,這4億多的學生就是他們最大的市場。

  好易通科技有限公司副 總經理 趙大本:目前在上海地區的新華書店,大概90%都有我們的産品,因為它跟書店最接近的,是教育産品,透過這些管道在上海地區銷售。

  好易通來上海看中的是巨大的市場潛力,而台灣大霸來上海則看中的是上海的人才優勢。上海大霸實業有限公司是1993年建廠的,主要生産手機和無繩電話,上海這個廠佔地70畝,有員工2800多人,目前上海大霸每年的手機産量可以達到1000多萬部,無繩電話可以達到700多萬部,是在全世界最大的一個大霸公司的生産基地。

  大霸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副總經理 彭新淼:上海最大的産業優勢跟我們當初選上海的原因,設計人力資源跟技術人力資源在全國跟北京一樣都是最好的地方。事實上對高科技工業而言,勞力不是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技術人才和研發人力,這部分是我們能夠在幾年之內每年都有非常大的成長、發展的基本因素,所以當時我們在1993年、1994年決心在上海的決定現在看起來是非常非常正確的。

  上海是大陸高科技人才最為密集的城市之一。目前上海擁有專業技術人員近百萬,兩院院士佔全國的11.6%,首席科學家佔全國總數的八分之一。就拿徐匯區來説,就集中了上海交通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上海師範大學等10余所全日制院校,有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以及上海科學院等各類科研機構113家,僅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就有80多名。而上海大霸有限公司就是充分利用了上海的人才優勢,在公司的2800多名員工中,技術人才就佔到了四分之一,這其中包括研發人才、製造人才和管理人才等等。

  大霸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副總經理 彭新淼:我們有一個計劃,希望在上海的研發人才、研發團隊可以在一年之內擴充到將近500位,現在有100位,我們希望每個月增加100位、80位的速度來增加。這個部分是我們最滿意的地方,像在台灣的話不可能達到這個速度,因為大陸是人才庫,基數非常大。不管是上海也好,或者剛才講的在成都、在安徽合肥、在西安甚至在北京我們都可以找到不錯的技術人才。

  彭先生説,像他們這樣的高科技企業,廠房和設備的投資相當大,這方面談不到什麼競爭優勢,如果有優勢的話,就在於大陸的人力成本相對的低廉。

  大霸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副總經理 彭新淼:大陸人力的成本是台灣的四分之一,就是説在台灣請一位相當的技術人員或研發人才可以在大陸請4位,所以在成本部分佔有相當大的優勢。

  上海浦東台灣經濟研究中心 秘書長 盛九元:各種技術人才都能提供,只要你外商到上海來,你需要哪方面的人才上海都可以提供,各類人才都是經過長期培養出來的。這樣的一個結果使得它的投資環境、或者整個工業的經濟發展環境很完備。

  目前台灣當局財政窘困,地方預算吃緊,對高科技廠商給予大量的現金補貼已不太可能,同時台灣當局縮減了高科技産業的稅收優惠範圍。對台灣高科技企業來説,一方面島內經濟環境日益惡化,另一方面上海的高科技産業佈局已見規模,臺商紛紛來上海發展也就不足為怪了。

  上海浦東台灣經濟研究中心秘書長 盛九元:惟一可以帶動整個台灣經濟發展的就是大陸,因此他們把大陸作為他們投資的一個點,希望能夠借助整個大陸經濟的發展來帶動自身企業的擴張、發展,這是他們所選擇大陸以上海為切入點的一個最基本的想法。

  在過去的5年裏,高新技術大量注入上海傳統工業和支柱産業,上海工業為此創造了年均16%的增長速度,以佔全國工業十六分之一的固定資産創造了全國九分之一的工業利潤。

  今後的5年,信息産業的發展重點主要對高清晰度電視、高性能移動電訊、高速寬帶網絡和集成電路芯片設計技術開展攻關,信息産業保持年均25%以上的增長速度,使上海的信息化建設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和現代化。到2005年上海的綜合競爭力將躍升到一個全新水平,第一大支柱産業電子信息産業的産值將從1150億元提升到約4000億元,信息化的整體水平達到發達國家中心城市水準,信息技術産業、現代生物醫藥産業、新材料産業三大高技術産業和汽車六大支柱工業的産值將實現新的騰飛。

  臺盟上海市委員會 副秘書長 鳳懋倫:我們在跟臺商的接觸當中,他們很多的談到,現在是因為國際的跨國公司都跑到上海來投資了,他們的産業就轉移到上海進行生産,很多臺商都是配合他們這個産業發展起來的,所以跨國公司到了上海就使得臺商,他為了節約成本,必須要跑到大陸來,繼續和這些跨國公司合作,所以這個某種意義上是台灣這一波跑出來,電子産業比較多、高科技産業比較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上海市市長 徐匡迪:上海要努力提升科技創新,除了發展金融業以外,上海的産業也要脫胎換骨,過去六大支柱産業,鋼鐵、石化、汽車、發電設備、成套設備等等,今後重點要發展信息産業、生命科學延伸出來的生物醫藥工程産業和新材料,這些要集聚我們創新的能力,要形成一套創新的機制。

  主持人:市場大、人才多、前景廣,這些都是臺商看好上海高科技産業的重要因素。我們的記者在上海採訪時,不少臺商説,要想開拓大陸市場,一個好的途徑就是首先進入上海的市場,而進入上海以搶佔高科技産業最具有前瞻性。(編導:高輝)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