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熱點掃描     熱點透視     李峰主持     錄製大事記         



台灣興起上海熱的秘密——思考篇


  2001年11月8日播出

  主持人 李峰:台灣流行著一句新民謠“如果不想受shanghai(傷害),就趕快去shanghai(上海) ”。這句詼諧幽默的民謠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台灣同胞對上海的關注。中央電視臺《海峽兩岸》從十月中旬起陸續播出了系列報道《台灣興起上海熱的秘密》,不少觀眾朋友來電話反映,看過之後對上海熱的情況有了更深一層次的了解,而透過系列報道中許多台灣朋友投資上海的奮鬥歷程,又會引起人們冷靜的思考。那麼上海熱到底有什麼深層次的原因和背景呢,上海熱又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啟示呢?

  “到上海去發展事業,到上海去購買房産,把家搬到上海去”,上海已經成為了台灣民眾的熱門話題,上海的熱度在台灣漫延著。到2001年6月底,落戶上海的台資企業已經達到4027個,據了解,而且這個數字還在繼續增加。記者在上海採訪時,先後到了上海附近的昆山、吳江等城市,發現這些地方的熱度並不亞於上海市區。昆山,距上海市50公里。在這個人口僅有59萬、面積不過920平方公里的縣級市裏,已經有1137家台資企業落戶。在台灣排名前100位的大企業,如台灣玻璃、鴻海電子、統一食品等等都紛紛落戶昆山。台灣十大筆記本電腦公司已有5家落戶昆山,生産能力可達1000萬台,這使昆山成為祖國大陸筆記本電腦的重要生産基地。在吳江、在蘇州、在杭州、在寧波,在上海周圍幾百公里範圍內的台資企業都是一片興旺。上海熱,帶動了上海周邊地區的發展,上海熱,是大上海熱。

  上海浦東台灣經濟研究中心副秘書長 盛九元:上海熱,它的概念其實並不是一個行政區劃概念,上海現在被演變為一個整個經濟區的概念,它不僅是涵蓋了上海附近而且包括上海附近的蘇(州)、(無)錫、常(州)地區,包括從這邊到杭州、寧波這一帶都在內。在臺商心目中的概念是一個大上海的概念。

  南方的珠江三角洲早已是臺商投資的熱點,地處北部的北京,目前已累計批准台資項目1755家,合同投資金額13.52億美元。台資企業如今已成為北京經濟建設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西南的四川省,投資上千萬美元的台資企業及上市公司已有30多家。目前已形成以臺商為主並初具規模的3個科技産業園。即使在最西部的新疆,也有台資企業在這裡落戶,在這裡我們也能看到台灣統一集團等大型台資企業。在祖國東北部的大連、瀋陽、長春地區,台資企業同樣在蓬蓬勃勃地發展。上海熱,不僅僅熱在了上海,熱到了長江三角洲地區,也熱到了整個中國大陸。上海熱是大陸熱的縮影。到2001年10月,台灣530家上市公司中已有305家在大陸投資。目前在大陸的台資企業已達到5萬多家,總投資額約450多億美元。而且投資的結構也正在不斷發生變化,越來越多的臺商開始從勞動密集型轉向技術密集型的生産領域。

  台灣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 溫世仁:把生産移到中國大陸,移到中國大陸,一方面是可以降低成本,然後開發中國大陸的市場,臺商把這些廠移到中國大陸是使他已經爭取到的市場份額能夠紮根。

  臺商在祖國大陸投資嘗到了甜頭,企業的股票也因為是“大陸概念股”而成為台灣股市大熱門,幾乎所有列為“大陸概念股”的公司股票都受到了股民的追捧。子公司在大陸B股掛牌的燦坤公司,在台北股市的股價漲幅超過了50%;寶成工業、櫻花等“大陸概念股”也一度大幅飚漲。“大陸概念股”成為台灣的“資金避風港”,這已是台北股市的共識。臺商投資大陸熱已是一股阻擋不住的潮流。隨著內地整個的發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臺商投資還將有進一步發展,我們相信“重慶熱”、“武漢熱”等等,必將相繼出現。

  美國未來趨勢集團總裁 華讚:從長期的角度,上海熱的前身是中國大陸熱,中國大陸的經濟和商業的機會提供給臺商一個新的階段,所以應該把全國放在裏面,包括二級城市、內地城市、中小城市。

  對於台灣企業界來説,到大陸投資成了一種潮流,更是一種難以阻擋的趨勢。因為在這裡,他們找到了企業生存和發展所需要的良好環境。成立於台灣,發展于香港的湯臣集團,從1992年開始投資大陸,他們以房地産開發為主,兼營工業和服務業。當初湯臣集團積聚了6.5億人民幣全部投資大陸,就是看中了大陸這個市場能給企業帶來“第二春”。當湯臣集團把投資重點都放在上海時,不少台灣朋友曾發出這樣的疑問,把一籃子的雞蛋放在了上海,難道不怕打碎嗎?而如今湯臣集團在上海的成功投資已經讓同行刮目相看,當初的6.5億資金已經翻了好幾番。湯臣高爾夫上海有限公司的總經理莊傑真先生説,這筆資金如果放在台灣,可能已經大大縮水了。

  湯臣高爾夫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 莊傑真:就是你不要説滾動了,等於原來的6.5億(人民幣)到現在在台灣大概只能剩下兩個億,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整個港臺到現在房地産一直往下走,包括就像台幣也好,台幣現在貶值,光是這種凈值的空間就差太多了,今天我們在這裡又有錢,又有未來,又看好,所以我想前途未可限量。

  許多投資大陸的台資企業自身不僅有了長足發展,而且也為台灣經濟做出了貢獻。從1992年起,台灣對大陸的順差開始超過了台灣對全球的順差,累計1991年到2000年,台灣從大陸賺取了1200億美元的順差,而這個數字超過了台灣的外匯存底。在採訪中不少臺商認為,台灣經濟若想走出困境,就應該加強與中國大陸的經濟合作,否則台灣的企業就不能抓住經濟全球化的機遇和迎接其帶來的嚴峻挑戰。改革開放以來的20多年間,中國大陸經濟保持著年均8%左右的增長速度。中國已經連續8年成為外商直接投資最多的發展中國家,平均每年都有400億美元以上的國際資金流入中國。另一方面祖國大陸還存在著巨大的商機。北京申奧成功後,北京將總投資2500億元人民幣進行城市發展和奧運設施建設,同時中國的西部大開發又將是一個巨大的投資契機。

  台灣威盛電子集團總經理 陳文琦:現在也還是在沿海這邊初步地發展,事實上,開發大西部是政府的決心,事實上在這方面我們相信,在未來,我們也一定會去參與,我們現在已經在做這方面的一些評估,所以我們覺得還有蠻多的這種發展空間。

  中國入世後,將為外資進入中國提供更加有利的外部環境。特別是大陸將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領域,有步驟地開放金融、保險、電信、外貿、商業、旅遊等服務業,這將對外商、臺商以及跨國公司帶來更大的吸引力。

  台灣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 溫世仁:在未來五年,中國大陸可能也會變成世界上數一數二的PC的市場。

  台灣威盛電子集團總經理 陳文琦:在中國大陸現在的發展上面,它會變成全世界的一個生産中心,可以是説全世界的工廠。

  從兩岸經貿關係發展上看,新世紀台灣經濟的持續發展更加離不開祖國大陸市場。自八十年代末,兩岸經貿關係迅速發展以來,中國大陸市場逐漸成為海島型台灣經濟發展的重要市場空間,現在已是台灣經濟增長十分重要的動力。另外,台灣産業結構的再升級也需要依靠大陸市場。大陸是台灣企業的腹地。

  臺商 王冉之 :在這邊看得到明天,看得到未來,整個經濟景氣比較蓬勃發展。

  一些在大陸摸爬滾打幾十年的臺商這樣告訴記者,台灣人在大陸投資一定要有長遠的規劃,穩紮穩打,不能抱著投機的態度,只顧短期利益。

  臺商 何裏臣:我個人覺得在中國大陸投資不能急功近利,你必須要有一個長久的規劃才可以,才能夠在上海站得更穩健,才能夠看得更遠,我覺得要投機在上海比較辛苦。

  台灣湯臣集團是台資企業在大陸投資成功的典型事例,對於湯臣的成功,莊傑真總經理先生這樣告訴我們。

  湯臣高爾夫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 莊傑真:第一個就是長線投資,第二個就是你要做好通路,第三點特別是我的經驗,一定要融入本土文化,如果不融入本土文化,過去台資企業也好,臺商朋友在上海“陣亡”的因素很多是沒有融入。

  臺商之所以選擇在上海投資,關鍵是上海市切實改善投資環境、完善法制環境、加快硬體建設和提高辦事效率。上海的經驗給了各地啟示,看完《台灣興起上海熱》節目後,陜西省寶雞市市長吳登昌先生打來電話。

  陜西省寶雞市市長 吳登昌:寶雞現在有一些台資企業,特別是前些年呢應該説台灣同胞來了不少,但是現在看來成功的不多,給我感覺深刻的就是在這個招商引資過程當中,促進我們轉變觀念和改善投資環境的服務。

  轉變觀念、完善法制環境、改善硬體設施、提高辦事效率,這是上海熱給吳市長留下的啟示。可以説上海建設國際經濟中心城市的過程,就是不斷擴大開放度和提高國際化的過程。上海市突破傳統體制和觀念的羈絆,真正改善投資環境,進行大規模城市改造,以“引進來”為主題的對外開放不僅疏通了城市發展的血脈,而且在上海與世界之間構築起了資金、人才、信息、商品、技術流動的橋梁造就了世界水平的大舞臺。

  上海市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 張志群:上海之所以能夠吸引台灣高新技術産業來上海發展自己的企業,這裡面應該説最主要因素是上海的法制比較健全和完備,同時在這過程當中我們更強調是軟環境,

  主持人:上海熱折射出的是大陸熱,從這一波一波的投資熱潮當中,我們感受到的是臺商在大陸找到了企業發展的春天。從中我們仿佛也看到了台灣經濟的春天。(編導:賀亞莉)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