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熱點掃描     熱點透視     李峰主持     錄製大事記         



兩岸學者聚會北京 共商中醫藥發展大計


  2001年11月22日播出

  主持人:提起中醫中藥海峽兩岸的觀眾朋友和全世界的華人、華僑幾乎盡人皆知。那麼,中醫中藥到底有多大功效?當代中醫藥學有哪些新的發展?它在世界上又有多大影響呢?首先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美籍華人,美國紐約州執照針灸中醫師楊偉林先生講述的一段故事。

  紐約州執照針灸中醫師 楊偉林:有一個美國人,在心臟搭橋手術的時候産生一個意外事故,把這個橫隔膜的神經切斷,因此病人必須要依靠這個呼吸器來幫助他呼吸。那麼這個病人已經在病院裏面有半年,而且每三天就要換一次血,那麼醫院跟家屬就邀請我到醫院裏面去急救,希望改善這個病者的生活品質,把這個問題解決掉。在美國臨床上也是第一次,針灸師能有與西醫相同的地位來給病人做一個治療。那麼很神奇的,這個病人在經過大概六個月的治療以後呢,完全脫離了這個呼吸器。就自行可以行走了。那麼,最明顯一個例子,一個大腸癌的病人,在做完手術以後,每天還繼續有六天我們講大便,基本上他的身體非常消瘦,已經不成人形了。那麼來到診所裏的時候,我大概三天功夫就把這個病人腸胃的症狀改善了,(現在)這個病人已經完全康復了,那麼這些病症的例子,就是説在慢性功能性的病人來講,中醫的效果是受到肯定的。

  觀眾朋友剛剛看到的是11月15日,楊偉林先生在“2001年海峽兩岸中醫藥學術大會”上接受記者採訪的片段。這次會議是由中國中醫研究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院主辦的。來自美國和香港、台灣地區以及大陸代表200人聚會北京,其中台灣代表有61人。楊偉林先生在台灣時本是主修國際貿易,但因中醫療法治愈了他的心律不齊以後,開始學習中醫,並於1986年在美國通過了中醫針灸執照考試。取得伯靈頓大學的博士學位。先後發表了《中西整合自然治療與癌症治療》等多篇論文。基於多年的中醫針灸教學及實踐經驗,楊偉林先生的心得是若病人有心腦血管疾病發作,要到醫院的急診中心去治療,但假如病人是慢性病痛,要找中醫針灸師。

  台灣中華中醫診所協會 會長 陳神發:我們固有的國粹中國醫藥,在這個地方把它共同探討,把它發揚光大,所以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具有兩千年多年悠久歷史的中國中醫藥學,是中醫藥理論指導下的中醫學科,它的特點是用藥來自天然植物、礦物及少部分動物。它的學科包含了中醫的藥物療法,比如中醫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五官科、皮膚科。它的治療方法有中藥內服或外用,還有一些非藥物療法,比如針灸、推拿等。它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保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合作司 司長 沈志祥:現在,除了這個看病、治病方面,貿易方面以外,很重要一條就是各個國家加強了對中醫中藥的科學研究和立法上的管理和支持。使中醫中藥在世界各地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在當今崇尚自然,回歸自然的趨勢中,中醫中藥也在更多的西方國家受到尊重。與會的專家學者介紹説如今以老年疾病為主的疑難病症越來越多,西醫對此束手無策,從而向中醫、中藥尋求治療開始成為西方人追求的新趨向。近10年,世界範圍內服用中草藥的人在快速遞增,目前30%的美國人,60%的荷蘭人、比利時人,74%的英國人服用過草藥或接受過中醫治療。在倫敦一個城市,僅中醫診所就有2000多家;據世界13個國家的26次調查表明,當地癌症患者接受中醫治療的人數達31.4;而在舊金山美國人開的診所裏,隨處可以看到扶正、清熱、祛邪、解表的中成藥製劑,它們因為副作用小而備受歡迎。

  中華自然療法世界總會 主任委員 何永慶:跟西醫不太同。西醫是長腫瘤(以後)用刀割掉,那中醫不是,中醫是為什麼長成這個腫瘤,把造成腫瘤的那個惡因惡原把它去掉。一去掉以後腫瘤就不見了,沒有因何來果之有呢。所以從《易經》開始,從我們《河圖洛書》,從中國《易經》乃至到《黃帝內經》,並沒有教你怎麼去治病。是教你怎麼不病,中國醫學就是上工治未病,不發生病,就是我們現在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

  隨著中醫藥國際認知程度的不斷提高,西方國家對中藥制藥也開始日益重視起來。國際上以中草藥為主的傳統藥物,年銷售額現已超過一百五十億美元,並仍在以每年百分之十的速度增長。但是令人遺憾的是,據調查我國近年來陸續丟失的中藥方子已經有200多個。我國清代名方“補陽還五湯”,經過外國人的整改便有新藥"龍心"問世;中國的傳統方子“六神丸”,一夜之間就變成了別國的“活心丹”。我國著名的中醫專家學者們對此看得很明白,外國人不過是減一味藥、加兩味藥,可謂“換湯不換藥”。同樣,盛産于中國的銀杏,是千百年來中醫藥中活血化瘀的常用藥。但是進入90年代,有關銀杏提取物的全部專利都被外國人鎖定。還有,儘管針灸在美國已經被普遍接納,但是,無論是商店還是診所裏,針灸針都是日本和韓國生産的,小小銀針卻為別國打開了市場。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合作司 司長 沈志祥:加入WTO以後,當然也有一些困難和競爭了,最大的競爭可能還是知識産權方面的競爭、專利方面的、標準方面的競爭。那麼這一方面的競爭呢,當然我們兩岸應該共同攜手利用各自的優勢在這一方面多做工作。使得我們中醫中藥這樣一個祖國的傳統醫學知識産權,在發展中保護好。

  中國現有植物藥材1萬多種;祖上流傳的經典方子有30萬個。對此來自海峽兩岸的中醫藥學者普遍認為,從傳統中醫衍生出來的治療方法是有益於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必須受到專利的強大保護。通過交流大家還意識到,兩岸應加強科技合作,共同促進中醫藥現代化,並加強兩岸中藥企業的合作,建立世界上有影響的大型中藥企業。共同面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激烈競爭。

  山東濟寧老年血管病醫院 院長 王保平:台灣的優勢主要是他有資本的優勢,他們還有一個長期接受西方(醫學)思想教育的優勢。(另外)他們從骨頭裏又有我們共同的思想、共同的根源,我們血濃于水這種思想。這是台灣的優勢。我們大陸的優勢呢,就是我們有廣闊的病源,我們有很豐富的臨床經驗,我們又有很寬鬆的中醫存在的環境,這個環境是非常寬鬆的,沒有歧視。而且我們有很廣闊的基礎的科研隊伍。這是雙方的優勢,這個優勢呢應該是很好地把它有所組合,有所協調的共同發展。把台灣的資本優勢和管理優勢現代化的中藥優勢比如它最早的進入顆粒狀,把中藥進行顆粒化。它這個生産工藝很先進的,而我們大陸就晚了一步。但是我們的臨床經驗,我們豐富的專家隊伍,我們廣闊的科研成果,可以非常豐富的結合起來,是大有可為的。

  目前海峽兩岸都是以中國傳統的中醫理論為指導開展中醫藥科研、教學、醫療和中藥的開發、生産,在繼承的基礎上開創中醫藥的現代化、國際化。大陸現有100個以上床位的中醫院2654所,從業人員50萬人;中醫所84個,中醫藥高校30所,中藥廠1059個。另外,大陸的中藥種植面積達580萬畝,中藥商業機構有17360個。在台灣也擁有一定的中醫藥發展基礎,台灣的中醫診所有1904個,中醫師2559人,中藥廠有257個。據了解,出於對祖國傳統中醫學的熱愛和嚮往,每年都有不少台灣的學生來大陸求學。以中國最早建立的規模較大的高等中醫學府之一,上海中醫藥大學為例,每年都會有幾十名台灣學生來這裡就讀。

  上海中醫藥大學 台灣學生 陳瀅宇:大陸這邊的醫院有中(西)醫合併,在台灣目前現在是沒有,然後在這邊合併了以後,我們學校,在學校唸書就可以學到滿多東西。因為我們都有臨床見習、還有實習,看的病人就會比較多,像在龍華醫院,就是很大的醫院,你就可以在每個病區看到很多不同的病,然後老師會在旁邊指導你,因為老師本身就是中醫師。他有西醫的資格也有中醫的資格,然後去教你如何去判斷一個病,這種機會就比較多。台灣可能實習要去醫院實習,可能就沒有中醫實習的東西,很多都是西醫方面的,沒有中醫。因為(台灣)目前沒有中(西)醫合併。所以在這邊學習,我覺得會學得比在台灣念中醫學院的學生,還要(學到)多得多的東西。

  其實在上海中醫藥大學學習的除了台灣學生,還有不少外國留學生。據了解,全世界範圍內只有中國大陸還保留著傳統醫學的完整體系。有關資料統計,近年,外國在中國的自然科學留學生中,中醫藥專業一直排在第一位,約3000人左右。

  台灣中華中醫診所協會 會長 陳神發:兩岸應該透過這個不管是合作或者是學術交流,還是各種方面的交流,來共同提升這個中醫藥的水平。尤其是像台灣,這幾年的中醫也非常的進步,但是因為受到種種的限制,有很多很好的研究報告,都沒有辦法真正的發展出來,所以説我們兩岸如果能夠攜手合作的話,我們肯定中國醫藥應該在世界上發揚光大。

  在“2001年海峽兩岸中醫藥學術大會”現場記者了解到,海峽兩岸的中醫藥交流發展很快。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海峽兩岸在中醫藥的管理方面進行了廣泛交流,包括中醫藥開發的標準、中醫院校的教學管理和醫生在註冊方面存在的問題等等。兩岸中醫藥學術交流,也由早期的相互了解發展到對一些疑難病的治療、技術理念和藥物研發方面的經驗探討。這些交流成果為今後兩岸中醫藥領域的合作奠定了基礎。

  主持人:中醫中藥要進入國際市場,拿到國際市場的通行證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例如:要保護中藥的知識産權;增強生産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並適應市場等等。面對國際市場的競爭,海峽兩岸中醫藥界同仁還有很多工作要做。(編導:安倍含、李剛)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