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熱點掃描     熱點透視     李峰主持     錄製大事記         



兩岸記者在甘肅


  2001年12月6日播出

  主持人 李峰:海峽兩岸記者“西北行”聯合採訪團的記者們,在結束了對青海省採訪活動之後,將要參訪甘肅省省會蘭州,和敦煌莫高窟。那麼讓我們下面一起來看一看,在甘肅的兩天的時間裏,海峽兩岸的記者,又是怎樣度過的?

  9月22日,海峽兩岸記者,由西寧乘坐汽車,行程214公里,前往甘肅省省會蘭州。甘肅省位於祖國西部,總面積45.44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543萬。從土地面積上講,甘肅省面積相當於12個台灣島。甘肅省屬於乾旱、半乾旱地區,全省年均降雨400毫米,還不到台灣降雨量的六分之一。在前往蘭州途中,兩岸記者都明顯地感覺到,黃土高原植被稀疏,氣候乾旱。沿途這麼荒涼,那麼蘭州會是什麼樣呢?兩岸記者在蘭州市,僅有一天參訪時間。為了觀看蘭州市貌,兩岸記者首先來到了,位於城市北部的徐家山。登高遠眺,蘭州市的市容盡收眼底,市區高大建築,都掩映在綠色山谷中,呈現出一派現代都市的景色,去年曾經來過蘭州的台灣記者們看到這些很有感觸。

  台灣電視公司記者 莊濟維:去年我來的時候,剛好他們一些山頭,都是在做綠化工作,那時候了解到,他們做綠化引水,把黃河水引到山頭來,然後噴水、造林,那種工程是非常困難的。而且他們每一個單位,都要認養一個區,每一個人,都要認養一棵樹,每隔一段時間,都要上山去灌溉,那現在來看呢,現在是綠油油的一片。

  沒有來過蘭州的台灣記者就更興奮了,因為西北,在他們的印象中,怎麼也不應該是這種景象。這不,台灣三立電視臺的記者正在進行現場報道。

  台灣三立電視臺記者 蔣靜宜:綠化的問題,在台灣和大陸的西北一樣,面臨著嚴峻的考驗。你可以看到,我的背後這一座山,是蘭州的山地,它原本是一座荒涼土地,不過在經過人工積極的灌溉之下,現在已經轉化為綠化的城市。

  為什麼蘭州市的綠化,會引起記者們有這種感覺,那麼以前的蘭州市是什麼樣的呢?二十年前,蘭州市實際保存的林木面積,只有1.3萬畝。綠化覆蓋率低,山是黃土山、地是黃土地,處在河谷地帶的蘭州市,空氣流通也差,城市環境就可想而知了。在西部大開發中,蘭州市市委、市政府把生態環境建設,作為西部大開發中的切入點,提出“全省綠化看蘭州,蘭州綠化看南北兩山”的號召,一方面投鉅資,建成高揚程,水利工程118處,控制灌溉面積21.82萬畝。另一方面用政策調動全市各單位,造林綠化的積極性,特別在南北兩山實行“誰承包、誰投資、誰綠化、誰受益”的政策,加快南北兩山綠化建設,使目前兩山林木覆蓋率提高到了 32.3%。實際上,海峽兩岸的記者們,看到的僅僅是蘭州市綠化,初見成效的一部分,按照蘭州市綠化規劃實現的目標,1999年到2002年,3年時間,這裡將會完成造林綠化33萬畝。這一目標實現後,南北兩山的綠化面積,將達到47萬畝,綠化區域,森林覆蓋率將達到74.7%。市區的綠化建設也深受到了市民歡迎,每逢節假日,綠色公園都成為市民休閒、健身和娛樂的首選之地。在我們參觀訪問時候,就正好碰到了幾位遊客在即興高唱。

  記者:師傅,每天到這兒來唱歌嗎?

  當地居民:我們經常來。

  記者:就是約好了,大家一塊來?

  當地居民:一起來。

  記者:每一次多少人?

  當地居民:大約六、七人。

  記者:為什麼要選擇這個地方呢?

  當地居民:這裡原來是黃河灘,現在通過政府的重視,開闢了黃河風景線。這樣的話,有草、有樹、有花,白土和黃土不見天,綠化搞得比較好。

  記者:那麼除了你們以外,是不是其他的居民,也經常到這裡來呢?

  當地居民:他們經常來聽我們的歌曲,有的嗓子好,也好,差也好,都想唱,都很高興。一看風景這麼好,綠化搞得這麼多,大家心情非常愉快。

  記者:那麼原來是個什麼樣呢?

  當地居民:原來是個荒灘,是個石頭。

  記者:那你給我講一下,你們荒山綠化,是怎麼一個過程呢?

  當地居民:造林經過五十年,都比較困難的。過去是背冰上山,現在現代化了,跟過去不一樣了,先水先上去,然後樹苗再上去。有水就有樹,有水樹就能活。專門有一支隊伍安寨紮營,有人上去住下來,這個隊伍比較強大。

  參觀了蘭州市容,甘肅省政協領導,向海峽兩岸記者們,介紹了台資企業,在甘肅的發展情況之後,兩岸記者又來到甘肅省最大的一家台資企業,蘭州正林食品有限公司採訪。 蘭州正林食品有限公司,是1988年成立的企業,公司董事長林墾先生,在投資之初,可沒有今天這麼氣派。1985年他曾在台灣經營受挫,一氣之下,東湊西借,帶了70萬人民幣,提著方便麵、礦泉水,挾著衛生紙來到蘭州。收購甘肅省的特産打瓜子,運往台灣倒賣。為了騰出更多的週轉資金,林先生住在農民家,吃在農民家,雇了一個臨時工前後跑腿,自己一天到晚守在地頭,軟磨硬泡跟賣主講價錢。1988年林墾先生用500萬元,初創正林食品有限公司。13年過去了,甘肅發生了變化,林先生的小廠,也發生了變化,今天甘肅工業生産總值由1988年的191.84億上升到1100億;林先生的小廠,也由當初500萬,變成了今天1.5億。正林食品成為在世界許多國家和祖國各地,有70個營銷分公司,員工 2000人的企業集團,台灣記者了解了林先生在甘肅的發展很有感觸。

  台灣廣播電臺 王永隆:正林瓜子,我覺得這是一個台資企業,而且是在台資企業相當早來大陸投資的台資企業當中,我覺得以台資企業在甘肅來講的話,它發展得是相當令我驚訝,因為它發展的是利用當地甘肅,這邊當地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所孕育出來的一些農産品。所以他做了這樣的發展,我覺得可以提供,如果説有興趣到甘肅或者到大陸西北來投資的臺商,他們一個借鑒,其實如果説順著當地的地理環境、當地的一些狀況來發展的話,或許會比較好一些。

  晚上,個別記者還遊覽了蘭州的夜景,近年來蘭州不僅進行了大規模的綠化,而且進行了美化、凈化、亮化綜合整治工程。濱河40公里風情旅遊線,成為絲綢之路上,一條亮麗的風景線。甘肅省地形,像一個玉如意,呈狹長分佈,自古以來,就是人們西去東來的重要通道。因此,在甘肅這塊土地上,遺留下了許多歷史古跡和文化遺産,而敦煌莫高窟就是這些古跡中,震驚世界的藝術寶藏。在海峽兩岸記者到蘭州之前,就從吐魯番乘坐火車到敦煌參觀莫高窟,兩岸記者對參觀莫高窟都抱有極大的興趣,他們很想知道從古到今,為什麼莫高窟會吸引那麼多國內外人士紛紛至沓來?為什麼在敦煌藝術基礎上産生的繪畫、音樂、舞蹈、服飾等,能在國際上掀起一次又一次的熱潮?莫高窟之所以有吸引力,首先應該説它有眾多的文化遺産,這些文化遺産分佈在,位於敦煌市東南25公里,鳴沙山的峭壁上。在南北長1680米的崖壁上,有著公元4世紀到14世紀,開鑿的492個洞窟, 2400余身彩塑, 45000余平方米壁畫,唐宋木構架建築5座。兩岸記者參觀莫高窟時,就仿佛進入了一個神奇的藝術世界,洞窟裏古人創作的一尊尊的彩塑、一幅幅壁畫,都以它的神情、它的情節,它的文化底蘊,感染著參觀的人。兩岸記者通過這些富有內涵的藝術作品,猶如有了一把開啟歷史的鑰匙,用這把鑰匙打開了1000多年來,每個朝代的大門,通過這些大門兩岸記者又看到了來往于絲綢之路的駝隊和中西方文化交流,民族與民族之間交流的鮮活場面。敦煌藝術達到了空前絕後的地步,這也是敦煌獨具魅力的重要因素,兩岸記者在參觀第 45窟中的敦煌飛天時,看到只憑幾根絲綢飄帶就飛得那麼輕盈自在的飛天,而西方繪畫中的小天使是身上長著翅膀,吃力地飛來飛去,這不能不説是敦煌藝術的創造者,以高超的畫技,産生的神韻了。一代畫師張大千就是汲取了莫高窟壁畫的精華,畫風為之一變,人物畫、水墨畫走向了頂峰。兩岸記者還了解到,現存的敦煌文物,既是文物精品,又是孤品。如今人們憑古籍記載來推想的唐畫,不僅在莫高窟可以看到,而且還可以了解到,當時不同畫派的畫風。參觀了莫高窟,兩岸記者對國內外,為什麼會出現“敦煌熱”有了答案。當敦煌研究院院長樊錦詩得知海峽兩岸記者,到敦煌參觀莫高窟時,這位曾經兩次組團,和台灣進行文化交流的敦煌研究專家非常高興,她熱情地向我們介紹了敦煌的歷史與成因,當我們問到敦煌文物,在台灣展出的情況時,樊錦詩院長告訴我們。

  敦煌研究院院長 樊錦詩:(展出)反應很強烈,第一次排長隊,我看到照片,因為我自己沒去,第二次在台中,就是1998年展了半年,據我知道四十四萬人,反映強烈。

  記者:展覽規模有多大?

  敦煌研究院院長 樊錦詩:整個台中自然科學博物館大概1000多平方米吧,相當大,我們有模型,有壁畫的臨本,就是洞窟原大模型,然後有塑像的摹本,有壁畫的摹本,也有一些文物,所以反應很強烈。

  臨別時,樊錦詩院長又告訴大家,莫高窟經過多年的保護,現在仍是世界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石窟寺,聽到這些兩岸記者都感到十分的高興。

  台灣電視公司記者 劉善群:有部分我上一次也看過,那今天還是有幾個特殊的洞,看得真的是非常感動,尤其是中國老祖先的一些文明,經過現代人非常、非常仔細地保存下來,把這些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一些文物流傳到今天。過去只能在書本上看到一些印刷品,今天親眼看到這邊,真的心裏有一番感動。

  甘肅是這次海峽兩岸記者“西北行” 聯合採訪的最後一站,在完成了這次甘肅省的採訪活動後,來自海峽兩岸的記者們,就要各奔東西了。在海峽兩岸記者“西北行”12天的聯合採訪中,兩岸記者朝夕相處,共同採訪,相互交流,彼此結下了深厚友誼。

  海峽兩岸記者“西北行”聯合採訪團秘書長楊毅:這次組織兩岸記者西北行聯合採訪活動,至少有兩個主要方面的收穫,第一點就是説架起了一座橋,在兩岸新聞界之間架起了一座橋。通過這次採訪的話,我們的台灣的新聞媒體的記者,不僅跟北京的,中央新聞單位記者之間,同時跟西部的一些媒體,也進行了廣泛的聯絡,為今後進一步的接觸,打下了一個好的基礎。第二點所謂收穫,是讓台灣同胞,包括港澳同胞,以及國外的一些同胞、僑胞,能夠真實地了解西部的情況。現在中央政府,正在推行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通過新聞記者的筆,通過攝像機能夠告訴更多的人,來知道這些情況。通過這次採訪,我想達到一個很大的一個主要的收穫。

  主持人:兩岸記者,在祖國西部採訪活動結束了。12天雖然很短暫,但我們相信,大西北給兩岸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永遠難以忘卻的。(編導:國盾)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