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熱點掃描     熱點透視     李峰主持     錄製大事記         



台灣為何興起報考大陸研究生熱


  2002年2月1日星期五播出

  主持人 李峰: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看今天的《海峽兩岸》節目。每年的12月1日到31日是台灣學生來大陸攻讀研究生的報考期,統計結果表明,2002年報考的台灣學生總數較上一年度增加近兩倍。那麼,台灣學生為什麼熱衷到大陸來報考研究生呢?大陸高校吸引台灣學生來繼續深造的原因有哪些?請看記者的相關報道。

  王冠璽是北京大學法學院博士二年級的學生,來自台北,他是在台灣東吳大學法律系讀完本科,又考入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攻讀碩士的。1999年,為了完成自己的碩士論文,他來到了北京大學,在法學院吳志攀教授的指導下,深入研究了大陸對侵害名譽權者的判決情況。在北大三個月的時間裏,王冠璽不僅喜歡上了北大優美的學習環境,更被北大在民商法學研究方面所達到的國際水平,以及北大教授嚴謹的治學態度而深深吸引。結束了碩士的學業之後,王冠璽于2000年9月考入了北京大學法學院攻讀民商法的博士,目前已經以優等的成績通過了博士資格考試,當記者問起他當初為什麼要報考北大時,他説。

  北京大學法學院學生 王冠璽:大陸法律方面、社會科學這方面,在海外要了解的話其實有它的困難性,你必須在這個地方生活,在這個地方學習,認識這個地方的人,才能對這個地方社會學科掌握得比較精確。

  王冠璽的父母是1949年去台灣的,由於年事已高他們不能常回大陸,雖然王冠璽也有機會在台灣較好的大學繼續深造,但是他們更支持兒子來北大讀書,當記者問王冠璽在北大最大的收穫是什麼,王冠璽説。

  北京大學法學院學生 王冠璽: 這幾年,大陸和台灣的互動關係非常密切,非常需要有人深刻了解大陸的具體的社會背景,包括法令、法規,還有它的生活方式,人與人交往相處的模式,都需要有人做一個仲介的角色,或許我們學社會學科的,在這方面可能可以會發揮到一些效果。

  王冠璽所在的北京大學現在有攻讀研究生的台灣學生近百人,作為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北京大學也是近幾年吸引台灣學生來攻讀研究生最多的大陸高校之一,這所享譽海內外的大學,擁有雄厚的師資力量,教授、博士生導師、兩院院士以及國家重點學科和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數量均居全國高校之首。談起北大能夠吸引廣大台灣學生來深造的優勢,主管港澳臺學生工作的劉然玲老師這樣告訴我們。

  北京大學港澳臺辦公室高級項目主管 劉然玲:我覺得第一個就是北京大學名牌效應吧,北京大學作為大陸一流的高等學府不僅是吸引著咱們大陸學生嚮往的地方,同時也是海內外學子都想到這兒來學習的一個很好的環境,北京大學總的藏書量是600多萬冊,在亞洲地區屬於藏書量方面是第一位;第二個就是學科優勢,它作為一個綜合性的大學,它不僅是學科齊全,尤其是在文科方面,北京大學的文史哲有很強優勢,法學院和管理學在世界上目前也就屬於即將朝著世界一流的方向發展;另外一個他在這兒能遇到一個一流的學生,一流的對手,這樣就産生一種壓力,也就激發他這種創造力,能夠進一步學到更好的東西。

  其實大陸從1985年起就已經與台灣在教育領域開始了交流與合作,在包括廈門大學在內的7所著名大學招收台灣學生。由於台灣島距離廈門僅130公里,兩地同胞語言相通,習俗相同,民風相近,廈門大學也因此成為台灣學生來大陸深造首選的高校,廈門大學也為台灣學生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幫助,不少的台灣學生在廈門大學讀完本科甚至是預科之後又考上了本校的研究生。同時作為改革開放以來全國經濟特區中惟一的一所教育部直屬的重點大學,廈門大學也成為台灣學生了解祖國大陸經濟發展的一扇窗口。

  在廈門大學人文學院學習的台灣學生黃珊珊,非常喜歡中國歷史,1990年8月,黃珊珊跟隨她在大陸投資的叔叔從家鄉金門來到廈門,考入了廈大歷史系讀本科,在廈門大學讀完本科之後,她先回台灣工作了幾年,2000年她重返廈大,考入了歷史系攻讀碩士,主要研究中國經濟史,通過在大陸的學習,她不但對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而且對兩岸經濟發展狀況也有了自己的見解。

  廈門大學人文學院學生 黃珊珊:我覺得大陸經濟它有一個非常好的優點,就是説因為這二十年來剛好是所謂的開發國家已經發展到一定的成熟度了,所以當我們要借鑒的時候,我們可以直接選擇別人最好的一部分選擇來用,可以避免人家已經失敗過的一個經驗,就眼前來看的話,台灣的經濟目前是處於走下坡的階段,問題慢慢浮現出來,就像一個人,以前只看到外面光鮮靚麗,不知道他裏頭全身都是病,現在一個一個拿出來開刀,那就看能不能治愈沉疴了,我覺得大陸現在是一個,就是大家來講的,全世界最大的單一市場,未來的前景當然是非常可觀的。

  黃姍姍還告訴我們,在廈門的每一個日子她都過得很充實,她已經深深地愛上了這個城市。她心中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自己的家鄉金門變得和廈門一樣的美麗。

  目前像王冠璽和黃珊珊一樣在大陸攻讀研究生的台灣學生有800人左右,他們主要分佈在大陸的30多所高校,從事法學、經濟學、文學和中醫藥學等學科的學習,而現在招收台灣學生攻讀研究生的大陸高校已達到146所,其中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廈門大學和中山大學等20所高校還設立了獎學金,獲教育部獎學金的研究生除了免交學費之外,還會另外發給獎學金博士生每月每人750元人民幣,碩士生每月每人650元人民幣,僅2002年吸引來報名的台灣學生總數就達到了1369人,比上年增長了71.5%,其中大約有60%是已經取得了一定工作職位的社會人士,報考學校達到60多所,報考的專業主要集中在法學類、政治學類和商學類等學科。那麼為什麼會有越來越多的台灣學生熱衷於報考大陸高校的研究生呢?

  教育部港澳臺事務辦公室 副主任 張棟:他們到祖國大陸高校來就讀,可以通過他們這種切身的體會和感受,來了解祖國大陸解放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二十餘年以來祖國大陸在各個領域所取得的巨大的變化,特別是教育領域所發生的變化。他們在這邊學習幾年以後,可以學到真才實學,將來學成以後,回到島內或者是在其它的一些國家和地區服務,都會給他們帶來很大的幫助。

  清華大學台灣研究所 教授 殷存毅:我認為青年人來這兒求學,也表明了對大陸這個社會的某種的認可,你試想一下,如果説這個社會一直像台灣某些人宣傳的那種妖魔化的一種概念的話,他青年人怎麼會、哪能會來?

  殷存毅教授認為,台灣學生來大陸高校求學,也表明了他們對大陸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認可。近幾年大陸經濟在快速地成長,社會在不斷地進步,而近一、兩年來,台灣島內經濟很不景氣,失業率高,一般民眾可支配的收入相對縮水,從經濟角度考慮,台灣學生來大陸高校深造比較划算。

  清華大學台灣研究所 教授 殷存毅:我們做過調查,一個台灣學生來到大陸讀書,他每年的包括學費,完全是自費的話,他每年的開支大概就是四、五萬人民幣,但是據他們反映,如果同樣的要在台灣完成這個學業,乘以3,每年是差不多15萬人民幣。

  殷存毅教授還認為,台灣學生來大陸高校深造更重要的是著眼于未來,他們通過大陸這幾年的發展變化,看到了大陸廣闊的就業前景,這也是台灣學生報考大陸高校研究生熱不可忽視的原因。

  清華大學台灣研究所 教授 殷存毅:就業前景在哪呢?一個是這麼多的外資和台資企業來大陸投資,而且隨著大陸加入WTO以後,這種勢頭還會發展得更猛;第二,有些他就可能希望在大陸的這些國際跨國公司去謀求職位,因為現在明擺著的來大陸的國際跨國公司肯定遠遠多於到台灣的國際跨國公司。

  據了解,2001年11月,國務院臺辦新聞發言人已經明確表示,只要台灣學生符合就業的相關條件,加上用人單位願意接受,赴大陸就學畢業的台灣學生可在大陸國家機關或國有企業任職,一般民間企業也將全面開放,並且在符合相關條件的前提之下,所有大陸醫類科目的專業醫師資格考試,將於2002年全面開放,允許台灣學生參加,近期內,也將進一步開放包括律師以及會計師的資格考試,提供台灣學生畢業後在大陸就業的機會,這一切都給希望在大陸就業的台灣學生提供了政策保證。台灣夏潮聯合會的秘書長、身兼“中國統一聯盟”文宣部部長的陳福裕先生在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對此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台灣夏潮聯合會秘書長 “中國統一聯盟”文宣部部長 陳福裕:兩岸通過十多年的經貿往來,特別是臺商在大陸的穩定的、長期的投資,也為台灣學生打開了一個就業的渠道,加上台灣目前因為高度的經濟衰退和失業,所以使得台灣青年也必須以上海或北京作為他未來的職業的管道。更積極的部分是兩岸加入WTO之後,雖然現在在兩岸政治上台灣當局仍然有一定程度的限制和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但是大家認為在這個架構底下,未來兩岸更進一步的經濟政策是必然的趨勢,他們更希望在這個學習過程裏面能夠扮演更積極的角色。

  陳福裕先生還説,他很關注台灣學生來大陸高校攻讀研究生這件事情,據他了解,很多台灣學生對目前還沒有在台灣直接設立報名點,並且考生要到報名點考試這樣的情況感到非常的麻煩,這使得很多台灣學生都很難實現自己想來大陸高校深造的願望。

  教育部港澳臺事務辦公室 副主任 張棟:目前的障礙主要是在台灣當局,它是不鼓勵台灣學生到祖國大陸高等學校來就讀,另外,對他們到祖國大陸高等學校來就讀也是有一些歧視性的限制,比如説年滿18歲的青年如果要是沒有先服過兵役以後,它是不能讓他直接到大陸高等學校來就讀,可是這些學生如果到其它國家去就讀,它就沒有這個限制。第二,就是台灣當局到目前為止還不承認祖國大陸高等學校的學歷。

  北京清華大學的楊慧珠教授,原來執教于台灣大學力學研究所,1991年,她回到大陸定居,應聘于北京清華大學。當時離開台灣大學時,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她只能藉口説自己要去美國工作,她説時至今日更不應該讓兩岸的教育交流成為政治的犧牲品,台灣當局應該以開闊的心胸來接納這種交流的形式。

  北京清華大學 教授 楊慧珠:我想全世界這是一個趨勢,就是學術上面是需要交流的,所以既然有我們的學生到國外去,國外的學生也過來,那作為同樣是海峽兩岸的中國人,台灣的學生想到內地、到大陸來,那是很正常的,如果你只限于原先的那樣子的一個教育模式,一個生活方式以及你一個社會形態,可能還是比較片面,比較狹隘的,了解認識畢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通過相當的時間之後,慢慢就會彼此接納,彼此了解。你自己設這個限制,對於台灣的學生來説,對於所有台灣同胞來説沒有任何的好處。

  主持人 結束語:越來越多的台灣學生來大陸攻讀研究生已經成為一種趨勢,這將使台灣學生和大陸同胞之間建立起良好的人際往來,也會使台灣學生更多地認識和了解大陸,在未來兩岸交往當中將會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好感謝收看今天的《海峽兩岸》節目,下期節目我們再見。(編導:畢輝)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