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熱點掃描     熱點透視     李峰主持     錄製大事記         



解析“漸進式台獨”(二)——花樣知多少


  2002年3月22日星期五播出

  主持人李峰: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看今天的《海峽兩岸》節目。在上期節目當中,我們就民進黨推動“公民投票法”對兩岸關係可能帶來的危害性進行了探討。自2000年5月台灣當局新領導人上臺以來,我們不難發現台灣當局一直在思想、文化、歷史、教育等諸多領域,全面推動以貫徹其“台獨黨綱”為目的的“漸進式台獨”。今天我們的節目就是要告訴大家“漸進式台獨”産生的背景,台灣當局究竟採取了什麼樣的手法推進“漸進式台獨”!今天光臨我們演播室的嘉賓是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的黃嘉樹教授,歡迎您黃教授。這位是社科院美國研究所的金燦榮教授。歡迎金教授光臨。有評論認為,陳水扁上臺以來就宣佈了“四不一沒有”,在“台獨”問題上他是比較克制的。但事實上我們注意到,台灣當局在推進“漸進式台獨”方面做了很多的動作。 今天首先我們要明確一個概念,什麼是“漸進式台獨”?黃教授。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 教授 黃嘉樹:“漸進式台獨”它主要區隔有兩個,一個是它區隔于原來所謂“激進台獨”,“激進台獨”就是説在一個短時間內,比如説制定“新憲法”、更改“國號”這樣的方式,迅速改變台灣在法理上的地位,使台灣成為一個“獨立國家”。“漸進式台獨”它是知道這樣一種做法是不可能實現的。所以它不要求在短時間內迅速達到這樣一個目的。它漸漸地,通過一種點點滴滴積累的方法,積累基礎、建立營造基礎來逐漸趨近這個目標。另外一點,它是“台獨”的動作,換句話説它是去中國化的動作。它是一個為“台獨”張目,為“台獨”打基礎的動作。這兩個標準結合起來看,才可以説它是漸進性的“台獨”。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 教授 金燦榮:“漸進式台獨”它是隱蔽的,是漸進式的,所以它帶來的欺騙性就比較大。在推動這個方面跟公開的、顯性的“台獨”相比,它的阻力會比較小一點。從內容方面講,“漸進式台獨”它是比較軟性的,文化的內容比較多。另外,從追求的目標,它追求是一種實質性的“台獨”。如果説“顯性台獨”追求是一種法律上的“identity”,法律上的地位,“漸進式台獨”它追求的目標是尋求一種台灣獨特的文化上和心理上的“identity”。那麼一旦這種新的“identity”形成,那麼,它的影響將更為持久,更難以逆轉。

  主持人:“漸進式台獨”一個最明顯的特點就是軟性的、從文化領域著手。那我們首先來看看文化教育領域,“漸進式台獨”有什麼樣的一些表現形式?

  台灣當局領導人一上臺,便開始了刻意區隔“台灣文化”與中國文化的動作。例如,2000年5月,在其就職演説中,專門談了一段“台灣文化”,但他絕口不提“台灣文化”與中國文化的內在聯絡,別有用心地提出要“讓立足台灣的本土文化與華人文化、世界文化自然接軌”。刻意把“台灣文化”與中國文化分開、並立、對等起來。

  目前,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著60多萬件藏品。這些文物不僅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也是世界文化的奇跡,每年到此參觀的人數多達100多萬。令人意想不到的是, 2001年被“民進黨政府”任命為台北故宮博物院院長的杜正勝,卻要將這些具有中國化色彩的館藏清除出博物院。除此以外,他還提出要把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名稱改掉,換上一個能夠體現台灣“本土化”特點的名字。

  主持人:説到台北故宮博物館,館長杜正勝他就説,這次故宮博物院的更名只不過是要增加更多的具有“本土化”特色的展品的陳列,是為了讓台灣人民更多地去了解台灣,是無可厚非的。那您的看法是怎樣的呢?

  黃嘉樹:他是用所謂“本土化”做一個包裝來掩蓋所謂“主權之爭”的法理的這樣一個尖銳的衝突。表面上“本土化”容易被接受,那麼在故宮這個問題上,增加一些本土的陳列,好像誰也無可厚非,但問題是在一些“台獨”分子的心目中,故宮是中華文化的一個象徵。台灣民眾到故宮去參觀,參觀一次,實際上就是受一次中國文化的熏陶,就是加強一下中國人認同的自豪感。一看老祖宗的東西這麼光輝燦爛,這麼博大精深,它加強對中國認同的這一面。所以這個是他們芒刺在背,所以他千方百計要把這個東西改掉。

  主持人:有評論就認為,推進這種“本土化”的這種,包括展品的陳列等一系列這種行為,並不是意味著“台獨”,金教授您的看法呢?

  金燦榮:事實上我注意到在1月24日,錢副總理在紀念“江八點”七週年的會議上,也很著重強調,我們的政府是非常尊重台灣人民當家做主的意願的。這個裏面就包括對台灣本土文化的尊重。所以對凸顯、張揚台灣本土文化這一點,我想這方面並不存在矛盾,主要是島內一部分政治人物、政治勢力,他利用文化的本土張揚這樣一個過程,來追求他的另外一層目的,尋求實質文化上的“台灣獨立”。這個後一層目的是我們反對的。

  2001年3月底,台灣當局公佈了所謂“本土化教育”方案,內容是用閩南語、客家語、原住民語取代“國語”(普通話)作為教學工具,對中小學生進行教育。在台灣“歷史文化”教育方面,以台灣當局精心炮製的新編《認識台灣》作為教學範本。新編《認識台灣》從根本上否認台灣與祖國大陸的歷史文化聯絡、否認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通篇不提中國人、中華民族,聲稱葡萄牙人發現台灣,台灣自古是一個“無主之島”,迄今只有四百多年的歷史等等。

  主持人:教育可以説是一個社會發展的根本大計,從這次台灣教科書的更改,從通用拼音的推行,可以看出台灣當局在這一點上用心非常深,那麼,這一系列做法他想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目的呢?

  黃嘉樹:要以此動搖台灣人對中國人認同,割斷台灣人的所謂歷史記憶。這是從政治上來講,從學術上來講因為它本身是荒誕的,因為台灣的文化本身不可能和中華文化割斷它的聯絡,本來大家都在用中文寫作、講中文思考,無非是閩南方言,你非要換一種發音,事實上連老師都找不到。

  主持人:如果這一套方案再繼續在台灣年輕一代中推行,它會産生什麼樣的一些後果呢?

  金燦榮:這個確實是值得重視的一個視角,就是一般性的,在文化領域推進“台獨”,它的效果是可以質疑的。但是在教育領域進行強行地灌輸,對那種天真的、白紙一張的心靈,它給他塗抹上一些偏見,這個影響確實是值得更重視一些。它影響會比較長久,為兩岸以後走向和解會製造一些持續障礙。

  2001年7月台灣當局將新台幣改名“國幣”,當時就有“立委”指出,這是執政當局一切以“台獨”為本,在以“台獨意識”治臺。2001年12月份台灣新聞局以不合時宜為由,廢止帶有中國版圖圖案的新聞局局徽。2002年1月,台灣當局領導人在一個“台獨”組織的大會上宣佈,批准在台灣居民旅行證件上加注“台灣”字樣。以此作為“最佳禮物”,贈送海外“台獨”組織,可見其用心良苦。兩年內,台灣當局逢“中”必“去”,通過行政功能和教育勸説更改“國營企業” 、各類社團、公司的“中國”冠名;甚至以凍結補助款為手段,要挾“中國國際法學會”英文年報把“Chinese”改為“Taiwan”。直到近日,民進黨籍“立委”蔡同榮等更是積極推進“公民投票法”活動。

  主持人:我們也注意到台灣當局一直在國際社會上做了一些看似非常小,但是實在是值得關注的一些動作。比如説,“護照加注台灣”的問題,比如説,現在要在台灣駐外機構進行更名的問題。這些問題您覺得能孤立地去看待它嗎?金教授。

  金燦榮:我想這種“漸進式台獨”的成分是非常重的。而且在政治領域、“外交”領域做這些動作,應該講它的象徵性非常的強。也就意味著它背後,政治上的考量可能比那種一般的“文化台獨”考量,它政治性要更突出一點。

  主持人:黃教授您的看法?

  黃嘉樹:在島內它是“去中國化”,在國際社會它是逐漸去“中華民國化”,就是把它換上“台灣”。只有在兩岸關係中間,它才拿“中華民國”作為擋箭牌,説我們“一國兩制”要消滅“中華民國”,不和我們談判。好像它很愛“中華民國”,實際上它在島內也好,在國際上也好,能改掉的,它儘量都改掉。

  台灣當局從2001年5月份開始到今年1月份,5次變動軍方上層人事,培植親信勢力。台灣所謂“國防部”兩次發文,命令軍中營區拆除室外所有有關宣傳國家統一、復興中華文化、反對“台獨”等標語與口號。軍中不能談反“台獨”﹑不能談促統一,“國家統一萬歲”的口號被拿掉了﹐使得三軍迷茫﹐不知為誰﹑為何而戰。

  主持人:過去台灣的軍隊一直是反“台獨”的中堅力量,但民進黨執政之後不允許在軍隊裏高喊反“台獨”,不能談統一的問題。那麼,軍隊這一系列變化,是不是可以視為是對“漸進式台獨”做了一個很好的一種保障呢?

  黃嘉樹:這個目的最後能不能達成,要有很多的條件來判斷。我看“國防部”,所謂“國防部長”在“立法院”答辯,他還是表示他不會做“台灣共和國”的“國防部長”。至於最後台灣的軍人願意不願意為“台獨”而戰,這個問題恐怕它自己得出的答案也是不容樂觀的。

  主持人:剛才我們探討了在政治、經濟、文化、生活方方面面“漸進式台獨”各種表現形式,也有人認為“漸進式台獨”這種行為,它的産生都是有它必然的原因,有它所謂合理的解釋,那麼,金教授您怎麼來判斷?就是這些行為是一種孤立的呢?還是台灣當局有目的、有計劃的一種全盤考慮呢?

  金燦榮:方向我想是有計劃、有目的的。而且這個方面應該講將是兩岸較力,未來一段時間裏一個焦點。

  主持人:那我們回過頭來再來探討一下,為什麼會有“漸進式台獨”産生?黃教授?

  黃嘉樹:我想第一個首先是因為它“激進式台獨”搞不成,換句話説國際社會的壓力,我們大陸13億人民的壓力,包括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壓力以及島內,因為島內現在國、親、新三黨應該説還是略佔多數的,這個民意結構的壓力,包括投給民進黨票的人也不一定贊成“激進台獨”。那麼,這些決定了他“激進台獨”搞不成。但另外一方面,現在由於國際環境的因素,還有其它各方面的因素又使得島內主張“台獨”的人認為,“台獨”還是應該繼續搞,他們認為還有希望,換句話説我們的壓力又沒有大到能夠讓他放棄“台獨”,但是已經大到可以讓他不敢搞“激進台獨”,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他就只好找一個變通的方法,搞“漸進台獨”。

  主持人 結束語:有關“漸進式台獨”的話題,在以後的節目我們還會有詳細的報道。好,非常感謝二位嘉賓今天的光臨,謝謝。應該説台灣當局這兩年,應該做但是沒有做好的事情還有很多,比如説改善兩岸關係、穩定島內政局、發展經濟,無一不是當務之急。但是他們卻一刻沒有放鬆推行“台獨”分裂的主張,“小動作”不斷,企圖積小變為大變,積量變為質變,從而積累和強化分裂力量,為最終的“台獨”作鋪墊。關於“漸進式台獨”的危害性以及有無出路的問題,請關注下期的《海峽兩岸》節目。(編導:安倍含)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