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熱點掃描     熱點透視     李峰主持     錄製大事記         



清明臺胞返鄉祭祖忙


  2002年4月5日星期五播出

  主持人 李峰: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看今天的《海峽兩岸》節目。清明節是中國人祭祖掃墓的日子,除了以家庭為單位的祭拜先人的家事活動之外,祭拜中華民族的始祖更是中國人最為看重的事情,每到這個時候,兩岸之間的航線就開始變得格外繁忙起來,今年在民眾的強烈要求下,“清明節祭祖金廈直航”首次開通,讓返鄉的臺胞減少了不少的奔波之苦。

  3月29日上午,“清明祭祖金廈直航”的首批團組——台灣金門“林氏宗親團”共180多名團員,乘坐金門“馬可波羅號”到達廈門和平碼頭,這是半個多世紀以來,兩岸的首次清明節直航。這些團員大多都是同安的金門同胞,而他們此行的目的正是為了回大陸福建漳州、泉州等地祭祖掃墓。

  3月30日,128名在福建生活、工作的臺商也從廈門出發,經金門中轉回台灣地區祭祖,他們説此次金門、廈門實現“直航”,確實感到方便多了,但同時又表示,作為個案被當局批准的這次清明節“直航”遠遠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

  福建臺商:泉州地區第一次從廈門到金門“直飛”台灣。我們希望常常有定期的航班,這是迫切需要的。

  福建臺商:因為本來一次的費用3000多塊(人民幣),現在一次費用1150塊,相對回去坐回去一趟,從這條路上走,可以回去3次,如果一年原本回去3次到4次的話,我們就可以回去到12次。

  福建臺商:在節省時間跟金錢方面,增加蠻大的方便,所以我覺得還是“三通”好。

  據記者了解,4月4日,也就是清明節的前一天,經由“金廈直航“回大陸各地返鄉祭祖的台灣同胞人數高達4000多人。

  主持人:今天我們演播室特意邀請了兩位來自台北的嘉賓,這位是台灣著名的專業畫家,被稱為荷花大師的張傑先生,歡迎張先生,謝謝;這位是台灣心裏美全民推展協會理事長何若蘭女士。二位剛剛來到北京,經過了多少時間的旅程?

  海峽兩岸文化交流訪問團 團長 張傑:我從上午6點開始起床,到飛機場我們要走一個多鐘頭,飛機場要等飛機,到了澳門,還要轉機,還要簽客,還要檢查行李。

  海峽兩岸文化交流訪問團 總發言人 何若蘭:從家裏出門,到北京的旅館要12個小時。

  海峽兩岸文化交流訪問團 團長 張傑:一天折騰下來真的很累,可是我們很興奮,不覺得累,晚上洗個澡,快要睡覺的時候,累得不得了。

  主持人:特別趕到清明節,清明節趕來是不是有特別的意義?

  海峽兩岸文化交流訪問團 團長 張傑:清明節是中國的一個很重要的節日,紀念祖先的,因為中國人還是很重視祖先。

  主持人:那麼何女士,這次帶隊,很多台灣朋友一起來參加這個祭祖活動,你們團員們的情緒怎麼樣?

  海峽兩岸文化交流訪問團 總發言人 何若蘭:非常激昂,一聽説祭祖,我要參加、我要參加,大家都來了。所以這回團員來了50個人,是相當龐大的一個團,因為中國人對祭祖是非常重視,我們在台灣一直都這樣做,所以一聽到説回到祖國來,又要到八達嶺長城華人懷思堂來,大家都説我要來、我要來。

  主持人:那這個祭祖活動,有什麼樣的一些儀式安排?您能不能給我們做個介紹?

  海峽兩岸文化交流訪問團 總發言人 何若蘭:4月5號上午10點鐘,在懷思堂的炎黃二帝的殿堂裏面做一個很肅穆的儀式。我們還有祭文,那個祭文好長。

  主持人:主要是表達什麼樣的意思?

  海峽兩岸文化交流訪問團 總發言人 何若蘭:完全就是緬懷我們的先祖,中華文化綿遠流長到整個世界,讓所有的華人, 除了流著中國人的血之外,還有中國人的思想、中國人的文化,大家都不管多遠都要回到我們這片土地來。

  4月5日上午在北京八達嶺的長城華人懷思堂舉行了“情係中華、葉落歸根”的清明祭祖活動。海峽兩岸的代表以及一些海外華僑的代表共計100多人齊聚禮祭大廳,面對莊嚴肅穆的炎黃二帝巨型銅像,緬懷中華始祖、期盼兩岸和平統一。

  來自台灣祭祖團的馬克山老先生作為臺胞的代表宣讀了祭文,之後在凝重悠揚的古樂聲中,眾人敬香、鞠躬,表示對炎黃二帝的敬意與懷念,歐洲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的主席張曼新作了發言。

  歐洲和平統一促進會 主席 張曼新:我們無限地懷念始祖、前賢、先烈,思考著祖國早日和平統一大業和民族偉大復興。要把孝順的心擴大為民族的感情,去敬愛民族,奉獻于國家。

  海峽兩岸文化交流訪問團 李欣聃:我在台灣呆了五十幾年,我就一直想大陸,今天能夠到這裡祭炎黃二帝,我感到非常感動,我剛才感動地都要掉淚了,這是我們的祖宗啊。

  海峽兩岸文化交流訪問團 馬冠榮:我們想念祖國,我們朝思暮想,可是因為兩岸的政治大環境,我們無可奈何,沒辦法,我們時時刻刻想趕快統一吧。

  主持人:我知道台灣非常看重這個過清明節,一般有一些什麼樣的講究?

  海峽兩岸文化交流訪問團 總發言人 何若蘭:清明節頭一天,大家都往鄉下跑,台北市萬人攢動,那個火車站、汽車站擠不進去。有一年我都被擠得不能呼吸了,我才曉得台灣民間特注重,深更半夜就坐車回去、開車回去到鄉下,一大早就攜家帶眷,老老少少都上山去祭拜。要拔草、要種樹,之外還帶了牲禮、水果、鮮花,還帶了一些金紙,燒錢給祖先,讓他們在陰間也好過。同時有一個東西很特別的,就是要親手做的,我每年都教我的侄兒、侄女做,就是做春卷,炸了就是春卷,不炸就叫潤餅,就做這個東西,一卷一卷,卷好去炸了,去拜,這個東西是少不了的,除了雞、鴨、魚、肉以外。

  主持人:台灣在清明的習俗、傳統是一脈相承。

  海峽兩岸文化交流訪問團 團長 張傑:像我母親在台灣過世的,那我們清明節一定是全家去墳墓前獻花、點香燭,也看看有草,把它拔掉,墳墓有問題,我們把它修繕一下。

  主持人:張先生,您怎麼來看,就是中國人為什麼這麼看重清明這個節氣呢?

  海峽兩岸文化交流訪問團 團長 張傑:還是中國有個傳統就是對父母要孝順,你借這個機會去紀念他,尤其對下一代,我們有子孫,子孫就知道,上一代對祖宗是這樣重視,他將來也會很重視。我是生在上海的,所以我回祖國來,我是非常興奮的,尤其跟大陸已經隔了十多年,我就想起初中時候有一首歌的一段,我想唱給你們聽:我們祖國多麼遼闊廣大,她有無數田野和森林,我們沒有見過別的國家,有這樣的豐富的財産。

  主持人:非常好,非常好

  海峽兩岸文化交流訪問團 團長 張傑:就從這幾句裏面,你就看到,中國強大了,剛才我們講到中人,我非常興奮,有少數人認為他不是中國人,我説你會後悔,我身為中國人,我非常驕傲,現在有個雜誌出我的書,叫“新中國人的驕傲”,我們21世紀是新中國人,因為抬頭了,強大了。

  主持人:張先生這番話確實非常感人,由此看出張先生對祖國的感情是非常深。

  海峽兩岸文化交流訪問團 團長 張傑:因為我們大陸去的,也會影響台灣,那台灣當然也有一部分會影響我們從大陸去的人,其實都是非常接近的,各方面都差不多,文化是一致的。

  字幕:金門臺胞到廈門杏林村尋根祭祖。

  “每逢佳節倍思親”,每到清明節,無論是大陸同胞,還是台灣同胞;無論是從大陸去台灣的“外省人”,還是在台灣土生土長的“本土人”,對宗族的認同,對祖先的敬仰,對逝去先人的懷念都是一樣的,幾千年流傳下來的中華文化已經深深融入了每個中國人的血脈。

  維壬午之春,二月清明,海峽兩岸,炎黃子孫,謹具香花五穀,酒醴三牲,雲集于西川祭祖之堂。

  字幕:2002年四川成都寶光寺清明祭祖大典。

  在莊嚴肅穆的寶光寺祭祖廣場上,紅燭高燒、香煙繚繞、鐘鼓禮炮齊鳴,來自海峽對岸的台灣同胞、海外僑胞以及當地群眾近萬人肅立在祭祖堂外,金龍、瑞獅在祭樂中翻騰,2002隻信鴿展翅藍天。

  同樣在歷史文化遺産非常豐富的陜西省,每年都要在黃帝陵舉行的清明節的祭祖儀式,這也使得許多臺胞年年都來這裡拜祭。

  字幕:2002年陜西黃帝陵清明祭祖大典。

  全國臺聯 研究員 楊毅周:因為以前海峽兩岸被隔絕以後,台灣同胞就沒辦法過來,他們的清明節掃墓,挂紙等等一般都是在台灣進行,隨著兩岸不斷交流,兩岸交流逐漸增多,更多的台灣同胞又逐漸回到自己原來的祖籍地,去祭祀自己的祖先,在台灣還保留著很完整的祭祀黃帝的傳統習俗,這個也是對我們整個民族的根的一個認同,對我們民族的最早起源的崇拜,我想這反映了實際上兩岸同源同根、同文同種,實際上是同樣的一個來源,我想這種對祖先的祭拜,實際上反映了海峽兩岸有著共同的祖先、認同和文化。

  主持人:這次團員當中除了參加集體的祭拜活動之外,他們自己有沒有一些安排呢?

  海峽兩岸文化交流訪問團 總發言人 何若蘭:有,他們這個活動結束以後,好多人都回他們的老家去祭祖。

  主持人:他們的老家主要分佈在哪些地方?

  海峽兩岸文化交流訪問團 總發言人 何若蘭:各個省都有。

  海峽兩岸文化交流訪問團 團長 張傑:完了以後我就準備回上海,我準備在上海就找個房子住下來。

  主持人:在上海安一個家。

  海峽兩岸文化交流訪問團 團長 張傑:我們惟一的希望就是趕快“三通”直航,一切都很方便。

  主持人:雖然這個“金廈直航”是千呼萬喚始出來,畢竟它有了一個很好的開頭,也希望這種模式能夠延續下去, 真正方便台灣的民眾,謝謝二位,謝謝。提到清明節,在我的腦海裏總能閃現出一幅這樣的歷史場景:一批批臺胞攜妻帶子,一家人渡海回到福建、廣東等地的故園掃墓,追憶先人創業的不易,教育子女要奮發圖強.這種儀式性的、具有象徵意義的傳統,一直沿革到了今天。如果説,兩岸是一脈相承,那麼承的就是這香火,這血脈親情。好,感謝收看今天的《海峽兩岸》節目,下期節目我們再見。(編導:柴玉潞)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