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熱點掃描     熱點透視     李峰主持     錄製大事記         



台灣大學生訪問團在北京


  2002年4月19日星期五播出

  主持人: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看今天的《海峽兩岸》節目。近年來,在海峽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兩岸人員往來和各個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持續發展,通過交流,增進了兩岸同胞之間的相互了解。為了能讓台灣青年更全面、更客觀地了解祖國大陸,進一步地拉近兩岸青年學生之間的距離,近日,兩岸青年學生規模最大一次的交流活動在北京拉開了帷幕,請看記者的報道。

  陽春三月,風和日麗,北京的好天氣讓初來乍到的台灣學生看到了最明媚的春色,走下飛機,喜悅的心情溢於言表。

  台灣學生:很高興,希望能夠多交流一些回去。

  台灣學生:我希望對這邊的人士能更了解,然後能學習到不同的人生經歷。

  台灣大學生訪問團是應全國青聯的邀請,由台灣十傑基金會組織,于3月30日至4月7日來北京參觀訪問的,訪問團中有大學生147人,是歷年來兩岸大學生交流中規模最大的一次,他們分別來自包括台灣大學、台灣新竹清華大學、台灣政治大學等在內的台灣北部和中南部的55所高等院校,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同學是首次來祖國大陸的。

  台灣十傑基金會 執行長 翁林澄:我想兩岸的傑出青年也好,或者是我們兩岸的大學生也好,青年一代對兩岸的歷史因素,我想他們由於多元化的社會,有他們的看法,無非是也很希望借由互相的了解,彼此有溝通的渠道,取得互相更深層的理解以外,可能也希望多建立一些友誼。

  訪問團此行最重要的活動是到幾所大陸知名高校參觀,北京大學是本次學生重點參訪的高校之一,也是台灣學生都想與之親密接觸的大學。

  北京大學地處北京西郊,佔地4062畝,創辦于1898年,是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這所享譽海內外的大學,現有155個博士點,177個碩士點,86個本科專業,以及覆蓋139個專業的29個博士後流動站,各類在校學生總數近四萬名,其中台灣學生近兩百人,教授、博士生導師、兩院院士以及國家重點學科和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數量均居全國高校之首,北京大學圖書館總的藏書量達到600多萬冊,是亞洲地區藏書量最多的圖書館。從1998年起,北京大學就開始接待 前來大陸開展交流活動的台灣學生,這一次已經是第五次了。

  在短短的三天時間裏,台灣學生不僅參觀了北大校園、圖書館,還聆聽了北大教授的專題講座,並且和北大同學深入交流,詳細了解他們學習和生活情況。台灣學生不僅喜歡上了北大優美的學習環境,更被北大在許多學科的研究方面所達到的國際水平以及北大學生紮實、勤奮的學習態度深深吸引。

  台灣成功大學 學生 洪梓馨:在台灣有看一些報道就知道北大一些古跡很多,很漂亮,來之後才知道真的很大,很漂亮,其實北京的大學生比我們想像中的還活躍很多,其實都很活潑、很熱情。

  台灣成功大學 學生 李琳:像我爸以前也有來過北京,他就跟我説,你要好好學學北大的學生,他們都從早上開始唸書,要念到晚上,其實這是我們台灣學生應該要學習的,因為台灣普遍大學生就比較不用功,我是這樣覺得。

  洪梓馨和李琳還告訴北大的同學説,他們的家人近幾年都先後到大陸旅遊或探親過,親眼目睹了大陸各方面的進步,很希望洪梓馨和李琳今後有機會來大陸的高校繼續深造,但是由於目前台灣當局仍然不承認大陸高校的學歷,並且台灣學生對大陸高校招生情況也缺乏了解,使得很多台灣學生都無法如願。

  台灣成功大學 學生 洪梓馨:既然語言都通的話,其實一些我們學習的科目上面,要在這邊學習也比較好銜接的上。

  台灣成功大學 學生 李琳:美國學校就會來開資訊展,留學資訊展,然後大陸就沒有,我們就不太清楚大陸這邊的學校。

  在交流過程中,北大的同學總是盡其所能為他們解疑釋惑,他們真心希望今後能有機會和這些台灣同學在同一個校園裏讀書。

  北京大學學生:以後有機會還是要到大陸來,最好以後能到這邊來讀研究生,然後這個時候你會發現北大的學生,乃至整個北京市全整個大陸的學生會對你們很熱情。

  在北京西北部繁茂的園林景區內,有一座聞名中外的高等學府--清華大學,而在海峽對岸的台灣新竹東南部亞熱帶自然風景區內也有一所清華大學,兩岸的清華大學同出一脈,兩岸的清華學子無論走到哪,他們都以清華人相稱,雖然兩岸的清華園被一條海峽隔開,但是兩岸的清華學子在學術交流和科研合作方面從未間斷過。

  在北京清華大學任教已11年的楊慧珠教授,畢業于台灣新竹清華大學動力機械所,2001年4月,她曾帶著自己的一位博士生在台灣新竹清華大學進行了40多天的學術交流。在本次訪問團中有一位正就讀于台灣新竹清華大學動力機械所碩士一年級的學生葉孝益,他在台灣時就聽導師講起過師姐楊慧珠教授,這一次能有機會來到北京,葉孝益專門來到清華大學拜訪師姐,見面之後,他就連珠炮似的問了師姐為什麼要放棄在台灣已有的成績到大陸發展,在大陸的工作、生活情況,並順便向師姐取取經。

  台灣新竹清華大學 學生 葉孝益:現在兩岸逐漸在開通,然後在台灣似乎有一些學生想要來大陸這邊進修,或者是一些深造,不曉得依照老師個人的經驗來這裡這麼多年,就是需要可能適應上會有哪些方面的困難?

  北京清華大學 教授 楊慧珠:我覺得比去外國要好很多很多,因為那個畢竟是跨文化的,而我們是一個同文化的,最少最少説也是類文化的,所以那是很接近的,所以你來的話,第一個語言你沒有困難,沒有任何問題,像你現在跟我用我們的母語在説話,然後文化的差異,這個是很大的,所以有時候你的思維方式等待,你跟老外的觀念是很難溝通的,兩岸的中國人雖然它因為一些環境背景各種的因素,可能有一些差距,但是不是那麼大,再加上比如飲食,生活習慣,我覺得不是太難,最主要的還是可能一些觀念上面要有一些溝通。

  葉孝益也把自己在清華參觀的心得告訴了楊慧珠教授。

  台灣新竹清華大學 學生 葉孝益:感覺上在清華這邊你們的理論基礎非常的強,然後在我們那邊感覺到理論基礎並不是很紮實,但是因為我們時常跟工研院,他們叫工業研究院或者是一些企業有做一些合作的模式,所以我們可能對他們的一些行動或者他們想要的比較了解,所以,我想説如果以後類似像暑假和寒假可能組織一個Team,這邊三、四個人,那邊三四個人,組成一個Team ,然後可能替某一樣東西做研發或者怎麼樣,也許是一個很好的互相學習的方式。

  除了在北京的高校參觀訪問之外,全國青聯還為台灣學生安排了不少遊覽活動。穿梭于北京的名勝古跡之間,行進在北京寬闊的街道上,台灣學生感受著北京這座有著悠久歷史和現代文明的、既古老又年青的文明古都和世界名城的無窮魅力。很多同學在遊覽結束後都表示,特別希望有更多的台灣同齡人能親自到大陸看看,這樣既可以領略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了解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更能讓台灣青年客觀地認識大陸。

  台灣師範大學 學生 楊中浩:因為年輕人總是比較自己有主見,可是有主見是好事,但是我覺得既然對這件事情要有看法,要給它下一個最好的定論,我覺得必須要搜足充分的一些資料,現在台灣學生有一些人的可能是小缺點吧,就是説他沒有來過大陸,他可能也是只是聽別人説一説,説這些缺點,甚至是這些缺點是根本不存在的,會對這邊的大陸有一些錯誤的觀念。

  長城是中國古代的一項防禦工程,自公元前七、八世紀開始,延續不斷修築了2000多年,分佈于中國北部和中部的廣大土地上,因為它縱橫交錯綿延起伏10萬餘裏,因此稱它為"萬里長城",它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據第一個登上月球的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報道説:長城是在太空和月球上能用肉眼所能辨認出的地球上僅有的兩項特大工程之一,有人曾做過粗略的統計,若用修築長城的磚石修一道高5米寬1米的大墻,那麼這道大墻可環繞地球十幾圈,如此浩大的工程不僅在中國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絕無僅有的。

  台灣大學生訪問團遊覽長城的時候,雖然正趕上大風天氣,可是大家的熱情絲毫未減,個個爭先恐後,他們將青春的身影定格在長城上,將青春的歡笑留在了長城上。

  台灣學生:不到長城非好漢,我終於來了,好興奮,好興奮,好興奮。這是我的簽名。

  在台灣學生訪問大陸期間,台灣于3月31日發生了強烈的地震,訪問團的成員都很為遠在台灣的親人擔心,抽空了解家鄉的災情。其實關心台灣災情的不僅是身居大陸的台灣學生,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陳雲林在會見訪問團的部分團員時,也希望通過台灣學生來轉達他對受地震影響的台灣同胞和他們家人的誠摯慰問。陳雲林主任還希望能有更多的台灣青年到大陸這個充滿了發展機會,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地方多看一看。

  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 主任 陳雲林:從兩岸關係的發展來看,我覺得最具有活力,最具有影響力的莫過是年輕的一代,因為未來是屬於他們的,兩岸之間的青年的交流最重要的,就是能夠互相真正地通過交流,能夠達成理解並且能形成一些共識。也希望台灣的方面,尤其是主管的當局方面,能夠在這些交流方面提供更多的方便,同時希望在各種台灣的現有的政策、法規方面,能夠進一步地為兩岸的青年學生的交流提供一個寬鬆的環境。

  七天的訪問活動很快就要結束了,為了給本次兩岸青年學生交流活動留下永久的見證,兩岸青年在中國青年志願者防沙治沙綠色行動營種下了象徵著友誼的松樹,他們希望兩岸青年能攜手努力,共同建設一個美好的綠色家園。

  北京大學學生:我是北京大學學生,我是台灣大學的。

  記者:今天兩個人共同種下一棵樹,感覺怎麼樣?

  學生:我們挑了一棵松樹,代表友誼長存。對,因為松樹是長青的嘛。

  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 副秘書長 呂虹:本來植樹來講,它就是一個造福人類造福社會的這麼一個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活動,兩岸的青年現在是在長城腳下我們來共同再造祖國大陸的山川秀美,這個意義是很重大的,也進一步地標誌著兩岸青年攜手並進、共創未來的這麼一個良好的心願。

  主持人 結束語:青年是民族的未來,台灣大學生來大陸參觀訪問,和大陸的大學生交朋友,不僅增進了彼此的理解,建立了感情,也將有利於未來兩岸關係的健康發展,好,感謝收看今天的《海峽兩岸》節目,下次節目我們再見。(編導:畢輝)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