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熱點掃描     熱點透視     李峰主持     錄製大事記         



台灣高山族同胞廣西行


  主持人 李峰: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看今天的《海峽兩岸》節目。説起廣西人們首先會想到桂林如詩如畫的自然風光,其實,廣西不僅山美水美,而且還有著豐富多彩的民族風情,人們熟悉的劉三姐的故事就發生在廣西,壯族姑娘劉三姐以歌代言,團結百姓尋找幸福生活的故事,傳遍了大江南北、海峽兩岸,為了了解祖國大陸少數民族的風情,近期有70多位台灣高山族的同胞來到了廣西,親耳聆聽了劉三姐曾經唱過的山歌,請看記者發自廣西的報道。

  解説:廣西壯族自治區位於中國西南部,面積240100平方公里,少數民族人口達2000多萬,是少數民族眾多的民族自治區,這裡山清水秀、人傑地靈。當台灣高山族同胞來到桂林漓江時,不禁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著名的漓江發源於桂林北面興安縣的貓兒山,全長437公里,人稱“百里漓江,百里畫廊”,唐代大詩人韓愈曾以“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的詩句來讚美漓江的風光。正是在這風景如畫的漓江之上,流傳著劉三姐的動人故事,“歌仙”劉三姐是壯家女,她以歌代言,用歌聲團結百姓尋找幸福的生活,六十年代的電影《劉三姐》中對唱的情歌,至今還在民間廣為流傳。

  電影:《劉三姐》片段

  解説:劉三姐所唱的民歌是桂北一代的曲調,體現了壯族同胞“無事不歌”的風俗。為了解廣西少數民族的風情,近期來自台灣花蓮、南投等地的70多位高山族同胞來到了劉三姐的故鄉,廣西12個民族的青年男女身著節日的盛裝,載歌載舞歡迎他們的到來。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張文學説,廣西有濃郁的民族風情和優美的自然風光。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 副主席 張文學:陽光、沙灘、海浪、仙人掌、還有一個老船長,我用台灣的一首歌説明廣西的風景,廣西是個少數民族自治區,有12個世居民族,我們民族風情也很濃郁。

  解説:廣西的壯族人口達1700多萬,是中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這是廣西東北部的龍脊梯田,傳説壯族同胞的祖先看到這裡山清水秀、並且有一條盤龍,所以決定把家安在這裡,漸漸形成了大大小小十三個壯鄉,這也是“龍脊”地名的來歷。壯族同胞的房屋依山傍水,或是在山腰的梯田間,或是在潺潺的溪水旁,壯族人的房屋稱為“吊腳樓”。為了防潮,一樓飼養牲畜、二樓住人、閣樓存放糧食,看到這些,台灣泰雅人田貴芳先生説,泰雅人也居住在山裏,但原始的村寨沒有廣西保存得好。

  台灣高山族同胞 田貴芳:這邊的風景相當有自然景觀的特色,很少有人工的特色做出來,所以説,不管它的景觀也好,自然生態也好,發覺這個地方的景色比台灣還好得多。

  解説:樹上挂的面具是壯族的神,帶上面具主持祭祀的人,被稱為師公,面具可以驅鬼神,腰間的麥穗代表五穀豐登,當記者來到壯族的村寨時,看到正在為女孩舉行成年禮的儀式,女孩走過眾人用手搭成的小路,表示經歷了萬般磨難,走過千山萬水,已經長大成人。壯族姑娘成人以後,不但要幹農活,而且還要掌握一門好的手藝,這些色彩豐富的壯錦和富有民族特色的蠟染,都出自壯族姑娘之手。壯族同胞居住在山裏,以農耕為主,所以他們喜歡青蛙,青蛙象徵著豐收。而阿美族同胞因為依海而生,所以他們崇尚海中的龍王,因為龍王可以保祐他們出海平安。台灣阿美人林銘興先生告訴記者,阿美人也保留了許多傳統節日。

  台灣高山族同胞 林銘興:我們阿美人在台灣(高山族)裏面人口最多,大部分是在花蓮跟台東,西部地區等於説移民過去的,所以整個人口來講的話,阿美族可能有18萬人口,我們原住民的部分10大族來講的話,可能有40萬人口。(阿美人)到6月份有個捕魚祭,到7月 8月 9月有個豐年祭,到11月份有個捕鳥祭。

  解説:廣西的12個民族和台灣高山族同胞同樣勤勞質樸,他們各自的語言、服飾、生活習慣、構成了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如壯族的三月三歌節、瑤族的盤王節、苗族的踩花山、仫佬族的走坡節都充滿著濃郁的民族風情。當台灣高山族同胞走進瑤族鄉,來到這個農家小院時,瑤族姑娘按當地的風俗與台灣朋友喝起了交杯酒。熱情的瑤族人還捧來了自製的油茶等小吃,招待遠方而來的客人,瑤族人以耕種為主,善於捕食河裏的小魚,所以自然要用這裡的特産招待台灣的朋友。

  台灣高山族同胞 周利根:這個部分我看就像小米爆起來,然後再加一些佐料,湯,這個樣子,是不是,好吃,好吃。

  台灣高山族同胞 廖文光:感覺比較有親切感,像是説在唱歌方面、還有服裝方面的搭配,有一點大同小異。

  解説:為了感謝瑤族人的熱情款待,台灣朋友為他們唱起了高山族情歌,這個農家小院頓時熱鬧起來。

  現場:高山族歌曲

  解説:到過廣西的人都知道,壯族的山歌、瑤族的小吃和侗族人的建築被稱為廣西的“三絕“。當台灣朋友來到侗寨的時候,看到了代表姓氏的鼓樓和富有民族特色的風雨橋,走進橋內仔細觀察,竟然看不到一釘一卯和任何一個金屬構件。在離風雨橋不遠的侗寨裏,侗族小夥正在吹奏《踩堂曲》,使用的樂器是蘆笙。每當節日慶典,侗族人都會吹奏這首曲子。悅耳的音樂打動了台灣朋友詹阿盛,他興致勃勃地買了一把,正在練習吹奏。

  解説:台灣高山族同胞在廣西期間,不但感受到少數民族的風情,還對大陸的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産生了濃厚的興趣,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族事務委員會組織的座談會上,台灣泰雅人林震輝先生就自治縣的有關政策提出了問題。

  台灣高山族同胞 林震輝:請教的是這個自治縣、民族鄉總的來説,是不是受制于廣西壯族自治區?

  解説: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族事務委員會政策法規處的處長周健先生説,大陸的民族區域自治是中央統一領導下的自治,自治權利由中央統一領導。

  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族事務委員會 政策法規處 周健:自治州、自治區、自治縣,它的行政功能應該説是統一于中央政府的,那也就是説剛才你問的自治縣,它的行政職能應該是統一于我們廣西壯族自治區的。但是它跟其它縣有沒有區別,肯定有區別,比如説它的行政長官是那個自治民族的,比如説瑤族自治縣,行政長官必須瑤族人才能當,漢族、壯族其它是不能當的。

  解説:聽到這些,阿美人周利根先生説,大陸對少數民族的政策是阿美人非常羨慕的。

  台灣高山族同胞 周利根:你們有自治區,又有自治州,又有自治縣,還有民族鄉,我們非常羨慕這個部分,我們在台灣,我想各位專家你們都應該很清楚,我們分成山地原住民跟平地原住民,山地原住民,山地鄉里面的鄉長還是由他們來當鄉長,其它的漢族不行,我們平地原住民就沒有辦法跟漢人生活在一起,甚至人口數的比例裏面他們佔多數,所以你要想當市長或者是當鄉長的話,一定要跟他們競爭,這一競爭下去,這麼幾年來,大概都因為人口數的關係,我們是比不過他們。

  解説:為了解廣西少數民族的發展狀況,交流團的團員一起來到了廣西民族學院的博物館,在這裡,他們看到了熟悉的圖騰和勞動的工具。

  台灣高山族同胞 田貴芳:我發覺他們的織布,跟我們台灣少數民族的織布有相同的地方。

  記者:這個菱形代表什麼呢?

  台灣高山族同胞 田貴芳:菱形代表吉祥。

  解説:看到壯族同胞使用的石臼,台灣阿美人廖文光先生和呂雪梅女士告訴記者,他們的阿媽就是用這樣的工具製作米糕的。

  台灣高山族同胞 廖文光:以往節日的時候,我們有做年糕,做糯米糕,都是用這個石臼。

  台灣高山族同胞 呂雪梅:糯米飯煮熟了以後,就放在裏邊打,用人工去打。

  台灣高山族同胞 廖文光:打下來聲音很脆,嘣一下,表示糯米已經打好了。

  主持人 結束語:不論是壯族、瑤族、侗族還是高山族同胞,都同樣勤勞勇敢、聰明智慧,在中華文明的長河當中,他們創造了燦爛的民族文化。在交流活動即將結束時,台灣阿美族同胞周利根先生表示,廣西少數民族的文化和大陸民族區域自治政策是台灣高山族同胞所羨慕的,他們希望有更多的高山族同胞能夠到廣西來走走看看。好,感謝收看今天的《海峽兩岸》節目,下期節目我們再見。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