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熱點掃描     熱點透視     李峰主持     錄製大事記         



兩岸改革高考制度


  主持人 李峰: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看今天的《海峽兩岸》節目。每年七月是大陸高考、台灣聯考的季節,頂著酷暑、揮汗備考,幾乎是海峽兩岸每一個高中畢業生成長中的經驗.海峽兩岸各界曾經對“一試定終身”的高校選拔人才的方式提出過一些疑問。那麼,隨著大陸和台灣教育制度的不斷改革,這種傳統的考試製度,也開始發生了一些變化,台灣今年就廢除了近50年來實行的大學聯考制度。就這些話題今天我們演播室邀請到了兩位嘉賓。這位是北京四中的副校長劉長銘先生,歡迎劉校長的光臨。這位是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院的鄭新蓉博士,歡迎鄭博士的光臨。那麼,今天在我們談話之前,我們先來看記者編輯的一個短片。一起來了解一下有關的情況,一起來看一看。

  解説:以往台灣學生由高中升入大學的主要途徑是,參加全島性的統一聯考,其主要特點是,由台灣教育部門下屬的大學入學考試委員會,統一負責各大學聯合招生,考前臨時召集部分大學教授統一齣題,考後根據考生填報的志願及考試成績統一分配到各大學,考生所考的各科都必須及格,否則總分再高也不予錄取。新的“多元入學新方案”分為“甄選入學”及“考試分發”兩大類,增加了考試上大學的渠道。“甄選入學”也就是由考生自己到各大學報名,再由各大學擇優錄取,具體做法是,考生必須先通過教育部門大學考試中心舉辦的基本能力測驗,合格後再參加各大學自辦的指定科目考試。“考試分發”則是由教育部門統一擇優分配到各大學的一種方法,分為三種方案,其中兩種方案都必須通過“大考中心”的基本能力測驗,合格後再參加由“大考中心”指定的兩到三門科目進行考試,第三種方案與以往的聯考方式相類似,只進行一次指定性科目的考試,但是由“大考中心”命題,而不是聘請教授。

  主持人:今天我們請到了兩位嘉賓,一個是研究學者的代表,一個是業者的代表,因為劉校長在長期從事大陸方面的教學的一線工作,我知道您也曾經去過台灣,對台灣聯考制度您還有什麼樣的一種印象?

  北京四中 副校長 劉長銘:台灣的聯考很像我們的高考,因為兩岸有著共同的文化的背景,所以我們的教育中也有很多相似之處,我1997年去台灣的時候,台灣的同行們就跟我説,在下個世紀,他們要逐步取消聯考的制度,在那個時候,具體提出一個什麼樣的考試選拔的方式,還沒有明確提出來。

  主持人:那麼鄭教授您研究的這次台灣廢除聯考制度,這個聯考制度已經實行了50多年,那麼現在取代它的是一種多元化入學的方式,主要的特點是什麼?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院 鄭新蓉:一種是帶有一定的推薦和自己申請,就像美國那一類的高考入學或者是升學制度,另一個呢,它還保留著,相當比例的,類似我們今天的高考和聯考的比例,但是它凡是要到高校去,通過自己申請去上大學的這些學生,他也必須參加一個類似我們的考試中心,它那個地方叫“大考中心”,舉辦的一個能力測試,能力測試基本合格以後,到你所報考的學校,指定的學科進行考試,但是這一部分的比例,看起來還不是很高的,我估計是比較資優的,一些非常優秀的學生,所以看起來是一個變革式多元化,但是我認為,還不完全是一種類似革命性的,還是一種改良,或者説一定程度的改革。

  主持人:也就是對一個考生來説,最起碼要進行兩次考試。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院 鄭新蓉:對,也有一部分學生是這樣的,他説我反正每個學科都很均衡,我就等待著有一個管道,跟原來的高考一樣,我考完試以後靠分發,教育部(門)把我分到那兒我上哪個學校,根據我填志願,類似我們的這樣的,它也保留這種管道,但是也保留甄選,就是説,我一開始能力測試過了以後,我就去報考我的學校,他初衷的目的,一個是孩子的個性、特長得到一些發揮,他可以專注于一些學科,另外一個,也給高校選拔人才和培養比較專門化的人才,或者辦學更有特色,提供一個機會。

  主持人:劉校長,依您從事教學的經驗,您怎麼來看就是説,這種標準化選拔人才的制度和這種多元化的制度之間優劣的問題,或者説各自的特點問題?

  北京四中 副校長 劉長銘:這種高考的公平,實際上是一種理想,我覺得從教育來説,最大的公平是使每個人能夠得到最適合他的發展的教育,能夠得到最適合他的發展,台灣在進行高考的改革我們也在進行高考的改革,我覺得在這一點上兩岸的認識是一致的,就是都認識到了,憑考試來選拔人才,是存在很大的弊端的,因為我們的教育倡導人的全面的發展、和諧的發展,我們很難在一張試卷上,把我們所有的教育因素都能夠體現出來,所以選拔這種靠紙和筆問答式的選拔,就産生了很大的局限性。

  主持人:應該説,包括大陸也好,台灣也好,進行這種高校制度改革也是想避免這種問題,就是説,對於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定,應該有一種更為科學的標準,我不知道鄭教授有沒有去研究過,台灣和大陸現在目前這種教育體制之間的一些共同的特點,或者區別問題?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院 鄭新蓉:其實看到台灣這個改革,我從大陸學者角度來説比較高興,一個是能夠産生一些借鑒的意義,因為台灣全島在試行過程當中,可能會出現比如頭三五年會出現一些經驗性的東西,或者是一些可以吸取的教訓,這種情形下,可能大陸在高等教育的入學考試的改革方面,可以借鑒。但是也要看到,兩地的差異。大陸如果一個很西北的很窮的孩子,你如果讓他多管道,試完清華,再試西北大學,他的見識,包括他的經濟上的承受能力,對於適應這種多管道的考試,可能要受到一些限制。

  主持人:首先應該説,非常高興,達成了一種共識,取得一種廣泛的社會共識,走出了第一步,但是實際操作來説,還是有相當的難度。比如説我們就知道,大陸現在也在進行高考制度的改革,比如今年在北京地區,還有其它一些地區,要實行3+X的考試製度的改革, 3+X本身的含義是什麼?

  北京四中 副校長 劉長銘:3+X是把高考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語文、數學、外語,作為基礎學科,全國統一考試,X是分成考理科的學生把物理、化學和生物綜合在一份卷子上,考文科的學生是把歷史、地理,政治綜合在一份試卷上,做一個綜合的試卷來進行考查。這個X題目既有分科組合、又有把各科知識融于一道題、融于一個問題中的這樣的考題,這個應該説也是考試改革的一個舉措。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院 鄭新蓉:本身3+X 是為了解放學生,不是説你一定要把要考的那幾門全都背下來,而要綜合能力,類似台灣這次(廢除)聯考,我了解了一下,從一些報道上,照理説是為了給學生鬆綁,我們叫減輕負擔,可是學生覺得更累,第一考的學校可能更多,第二你題把握不住,不是書本上的,可能也不是綱裏所規定的題,可能在改革的最初幾年,不管是台灣聯考的改革,還是我們這邊3 +X這種情形,可能最初的幾年,相反會呈現一些,學生會顯得負擔更重,因為它有一個適應期。

  主持人:有一個客觀的背景,在應試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學生,必須去面對素質教育的考試,可能對學生來説確實是一個難題,現在又到了7月份,天氣是越來越炎熱,考生的心情也是越來越緊張,因為高考馬上在7月份就要進行,我們的記者特意到了北京四中,北京非常好的一所中學去了解了一下,現在學生們的一些狀況,我們一起通過短片,來了解一下。

  解説:6月21日,記者來到了位於北京皇城根兒北街的北京四中,高三的300多名學生正在緊張地準備高考,聽任課老師介紹,高三的學生每天要上六節課,做十幾份的習題,對於今年參加高考的北京地區的考生來説,還有一個新的特點,那就是要實行3+X的入學方式,採訪中記者了解到,新的考試方法並沒有打亂學生的日常的復習安排,學生們告訴記者,北京四中非常注重學生的素質教育,所以對於3+X的入學方式,他們並沒有感到不適應。

  四中學生:3+X就是把三科綜合在一起,考能力的地方多了,而且題容易了,但是分值大了,稍不留神就很容易丟很多分,但是題和原來相比,容易了。

  四中學生:原來3+2是把歷史、政治挖得特別深,但是3+X之後,加了一門地理,它的面比較廣,深度就不是那麼難了,綜合起來難度沒什麼特別大的變化,但是學起來感覺挺有新鮮感的,而且做起來不是特別吃力。

  解説:對於北京四中的學生們來説,考什麼樣的大學,比考大學的壓力來得大,在記者採訪的10名高三學生中,有3名學生準備報考北京大學,3名學生準備報考清華大學,其他幾名學生準備報考中國人民大學、廈門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然而即便是在這樣的學校,學生們仍然普遍反映自己升學的壓力過大。

  四中學生:畢竟那麼多人的競爭,最後能上大學的人,雖然現在擴招,但是能上好大學的人並不多,所以對我們來説壓力其實挺大的。

  主持人:在我們的採訪當中,我們的記者發現一個問題,學生普遍反映説自己感到壓力非常大,據您的了解,據您的教學經驗,您認為學生們的壓力主要來自哪些方面呢?

  北京四中 副校長 劉長銘: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來自於社會方面的,來自於高考這次考試的高風險性,但是就減少高考的高風險來説,我覺得高校擴招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應該完善我們國家的用人制度,使得我們從事各行各業的人,都能夠在不同的年齡段,能夠脫穎而出,能夠獲得成功,如果把人在一生中的很多的機會,都給它壓縮到高考這一次,任何人參加這次考試,他的心理負擔都是非常重的。

  主持人:很多人就把改變命運的“寶”,就押在高考上,所以也會造成更多的一些問題,那麼對於台灣來説,台灣整體的格局是怎麼樣的?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院 鄭新蓉:我們今天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私立教育興起,對於它來説可能20年前的事情,它就已經很興旺了,私立高等教育開始興起,所以你到台灣去,我是兩三年前去過的,看到整個全台灣,它的大學應該説有100所,而且有一半以上的(私立大學),我參觀了幾所私立大學,它的條件、教學質量都非常好,我們現在是靠著我們的公立教育擴招,但實際上是遠遠不夠的,台灣高等教育靠著它的私立高等教育的興起,這以後私立高等教育介入以後,實際上它為過去政府撥款的高等教育也帶來一種壓力和衝擊,所以在這種競爭格局當中開始公立的或者官立的大學也感到壓力,後來台灣也開始逐年給私立大學一定的比例,所以它現在形成的就是説,公、私立大學共同辦高等教育這種格局,對保證質量和大量滿足高等教育需求的話,這方面的經驗我覺得我們可以借鑒。

  主持人 結束語:我想教育問題是兩岸人民都很關心的,因為兩岸的父母都是人同此心,謝謝二位嘉賓光臨我們的演播室,謝謝。無論是大陸推行的3+X的入學方式,還是台灣的多元化入學方案,海峽兩岸都在朝著改革傳統的高等學校入學考試製度方向努力,未來的升學方式如何演變,如何更好地選拔和吸收優秀人才,兩岸可以加強交流,相互借鑒有益的經驗,好,感謝收看今天的《海峽兩岸》節目。下期節目我們再見。(編導:翟鈺)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