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熱點掃描     熱點透視     李峰主持     錄製大事記         



台灣漫畫熱銷大陸


  主持人 李峰: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看今天的《海峽兩岸》節目。目前,據有關發行部門透露,台灣漫畫家朱德庸的作品自1999年在大陸出版發行以來,兩年多的時間裏,發行量已經超過250萬冊,創下了漫畫圖書銷售的新高。他的作品《澀女郎》還被改編成為電視連續劇,即將與觀眾見面。台灣的一些漫畫家的作品在大陸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這其中的原因有哪些呢?中國的漫畫業應該如何發展,才能創造出老百姓喜聞樂見,而又富有文化內涵的作品?今天我們就台灣漫畫熱銷大陸的有關話題,邀請到的是中國新聞漫畫研究會的秘書長張耀寧先生,歡迎張先生,這位是中國少年報社的主任編輯劉曼華先生,歡迎劉先生的光臨。

  解説:朱德庸,台灣著名漫畫家,祖籍江蘇,1960年生於台灣。1985年他開始在台灣報刊上發表作品,其漫畫專欄在台灣有十多年的連載歷史,其中《醋溜族》專欄連載十年,創下了台灣漫畫連載時間之最。1999年中國現代出版社在大陸出版、發行了朱德庸的《雙響炮》、《醋溜族》、《澀女郎》三部漫畫系列作品集,至今大陸地區的銷售量已經超過250萬冊。

  解説:由於他的四格漫畫,有幽默的對白和故事性,所以他的作品也受到大陸影視製作公司的青睞。以《澀女郎》為例,它描繪了同住一幢公寓的四個單身女性,一個天生麗質,要愛情不要婚姻,名曰:萬人迷,一個想要趕快結婚,名曰:結婚狂,一個只要事業,不要愛情,名曰:女強人,最後一個是思想單純的天真妹。她們由於性格及人生觀的不同而有著截然不同的生活故事。這是結婚狂的故事;這是萬人迷和天真妹的故事;這是女強人的故事。

  解説:朱德庸先生向記者解釋了這部作品取名《澀女郎》的原因。

  台灣漫畫家 朱德庸:就是因為在這澀女郎四個裏面,雖然各有各的不同的主張,但是在我的漫畫裏面一直呈現出,她們其實非常矛盾的,有的時候她們因為只是流行,或者説某種狀況,被迫去做了某一種選擇,但這個選擇其實並不是為她自己選擇,而是為別人的需求的,所以我覺得她們那一切想法,都還不真正的成熟,所以這是屬於比較生澀,所以才會取名叫《澀女郎》。

  解説:目前《澀女郎》已經由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上海分公司拍攝成為電視連續劇《粉紅女郎》。該劇邀請了來自大陸、香港、台灣的眾多演員加盟,劉若英扮演結婚狂,陳好扮演萬人迷,張延扮演女強人,台灣演員張世扮演房東。該劇現已製作完畢,將在近期與觀眾們見面。

  主持人:我想二位對這個朱德庸先生的漫畫作品已經非常熟悉了,我首先想請問的是,朱德庸先生的作品在大陸發行,銷售量達到了250萬冊,這個250萬冊,對於出版界來説,對於漫畫界來説,是一個什麼樣的意味?

  中國新聞漫畫研究會 秘書長 張耀寧:我想250萬冊,對於任何一個漫畫家來説,尤其對大陸的漫畫家來説,可以説是一個天文數字,不光是漫畫,對任何一個作家來講,他的作品能發表250萬冊,那都是相當可觀的。

  主持人:業績非常好。劉先生,您怎麼來看,為什麼朱先生的作品在大陸那麼熱銷?

  中國少年報社 主任編輯 劉曼華:他描寫的這些東西,現在在咱們這,大陸來講,有白領,這些階層的這些人,對她生活的描繪,她覺得非常有親切感,它接近現實非常近。所以朱德庸的漫畫有一個非常大的特點,它是靠一些對話,它這個對話裏面,包括很多機智的東西,而且還很幽默的東西。它有點像漫畫裏的情景喜劇。其實他人物的造型上來講,幾乎變化是很小的,他完全是靠一些對話,這些對話來講,有時候讓你覺得真是有拍案叫絕的感覺。

  主持人:因為取材于現實生活,而且大陸和台灣的生活非常相似。

  中國少年報社 主任編輯 劉曼華:現在越來越相似了。同文同種。

  主持人:能不能給我們舉出一個例子,您印象中非常深刻的,他非常精闢地描繪現實生活的語言。

  中國少年報社 主任編輯 劉曼華:他有一幅畫比較有意思的,就是夫妻兩個人,妻子就問丈夫,《聖經》上講,説女人是男人的一根肋骨,變成的,你説是這樣的嗎?後來她丈夫説,當然不是了,那女的挺高興地説,就是麼,我説不是麼。結果那丈夫轉過頭來説,是骨刺。就是説,這種東西的,很機智的東西,而且很幽默的東西,這裡面充斥得特別多。

  主持人:剛才劉先生認為,朱先生的作品之所以受到大陸觀眾的喜愛,因為切合了現實生活的需要,而且又對現實生活有所提高。您怎麼看,您認為朱先生的作品吸引您的原因是什麼?

  中國新聞漫畫研究會 秘書長 張耀寧:我覺得,它正符合了,咱們過去説:藝術創作是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其實你看他每個小故事,都是跟家庭生活,日常生活,瑣碎生活密切相關的。

  解説:朱德庸的漫畫深受歡迎的最大原因就是生活氣息濃厚,他的《雙響炮》就描繪了一對結婚30年的老夫妻的生活。作品裏,妻子兇悍,丈夫懦弱,兩人相互離不開,但是又爭吵、打鬧不斷。

  解説:除了朱德庸先生外,還有兩位台灣漫畫家的作品受到大陸讀者的青睞。他們就是蔡志忠先生和幾米先生。

  解説:蔡志忠先生的漫畫作品是1989年在大陸出版的。他的作品題材讓大陸讀者眼前一亮:取材于中國古典名著,分別有《菜根譚》、《老子説》、《莊子説》等。他以簡潔的筆觸描繪出自己對古典名著的理解。人物造型幽默,還配有簡煉的白話文。讓現代人在完全沒有負擔的情境下,吸收智慧,輕鬆學習經典。

  主持人:談到台灣的漫畫家,我們知道,比朱德庸先生的漫畫更暢銷、更早一點的就是蔡志忠先生的漫畫了,關於蔡先生的漫畫,劉先生你有沒有所了解?

  中國少年報社 主任編輯 劉曼華:他從造型上來講,吸收了好多咱們民族的東西,比如説,一些民間繪畫上的造型,比較誇張,而且他畫面做得也很清秀,而且又是我們中國文化的東西,咱們中國本土的東西,所以就説從形式來講,以及從內容來講,都符合當時大家對文化的需求。

  主持人:因為中國古典文學,對於兩岸人民的文化教育,影響都是非常深,所以它有一個共同的文化基礎。説到台灣漫畫,今天既然是聊這樣的話題,還有一個新興的人物也是不得不提的,就是最近台灣漫畫家幾米的作品在大陸也非常熱銷,您怎麼來看待幾米先生的作品?

  中國新聞漫畫研究會 秘書長 張耀寧:幾米的畫的主要特點,我的理解,像一篇非常美的散文,像是配著特別優美的音樂的,觸及你心靈的顫動的詩歌,它既不同於蔡志忠的歷史的深邃,也不同於朱德庸對現代都市人生活的調侃,所以他的作品特別適合現在的都市的年輕人,更年輕的人,沒有結婚的年輕人。假如説,結婚的小倆口對《雙響炮》有一些反應的話,那麼大學剛畢業的人,或者大學生,更喜歡幾米的東西,裏面有一些美的,好多他嚮往的東西。

  主持人:更多理想化的,情感方面的。

  解説:幾米先生的作品是以鮮明的色彩和奇妙的想象來完成故事的。《地下鐵》就描繪了一個盲女孩在城市的地下鐵裏尋找心靈中的世界的故事。幾米的作品裏,那些沒有名字的人跟周圍的世界總是厚厚地隔了一層,他們處在自我對話的狀態,非常沉默地走在都市中。幾米把處在孤寂、隔膜、壓力中的都市人的感受,用一種絢麗的畫面語言表達出來,同時散發出孤獨與溫暖並存的氣息。

  主持人:大陸的漫畫要得到迅速地發展,我們的優勢在哪?

  中國新聞漫畫研究會 秘書長 張耀寧:大陸的漫畫家,基本功、漫畫的造型能力都非常強,誇張造型。對幽默感的掌握,也都非常好。他們有比較深的文化底蘊,這是作為漫畫發展最基本的。一個好的腳本好説,一個好的故事也好編出來。但是真正的大發展需要一批有文化功底,有比較強的繪畫基本功的作者,這是非常重要的。這是咱們的最大資本。現在缺少的只是市場的運作這方面和怎麼合作這點。

  主持人:應該説,台灣漫畫家的作品在市場能夠熱銷,能給我們大陸的漫畫市場,帶動大陸的漫畫市場應該有一定的啟迪作用。

  中國少年報社 主任編輯 劉曼華:一個漫畫家就能把他的作品,能夠很快地推向市場,而且能夠被廣大的讀者所接受,我覺得,它有一個運作的過程,比如你跟出版商的合作,或者出版商他的慧眼,他一下能看中你,而且覺得你的這個作品很有讀者,這個東西來講,台灣比咱們做得好。

  主持人:大陸的漫畫市場有待培育,一個是缺乏好的作品,第二個,就是市場的環境也非常的重要。現在我們注意到一個現象,就是日本漫畫是熱銷兩岸,因為日本漫畫當中,有的是比較好的作品,但是有的也是良莠不齊的,我們怎樣來看待,面對日本漫畫的衝擊,兩岸的漫畫市場應該如何應對?

  中國新聞漫畫研究會 秘書長 張耀寧:日本漫畫也是個特殊歷史時期的特殊現象。改革開放之後,大陸漫畫市場是比較真空的時候,日本的一些出版社它不要版權,據我所知,它不太注意你,就是翻印我東西要版權什麼的,它就是要佔領你的市場。使這些書商把大量日本漫畫引進來,鋪天蓋地的,形成了一代日本漫畫的讀者。但是現在看來,首先台灣漫畫家做得很好,蔡志忠就開始反擊,用自己的漫畫,實際上,你真畫得好的話,中國人還是愛看中國的漫畫,這是肯定的,你沒有的話,只好看他的。

  主持人:日本漫畫之所以能在兩岸熱銷,它有一個很成功的原因,就是靠它的商業運作,比如説,分層次的,分年齡的,甚至有配套的,包括玩具、圖書,這些配套的一些服務出臺。通過它們這樣的運作,您認為對於大陸、包括台灣,這種漫畫業市場的培育,它有沒有借鑒作用,或者説從中我們能夠吸收到一種什麼樣的經驗或者辦法?

  中國少年報社 主任編輯 劉曼華:我覺得,日本的漫畫,它的這種運作方式是比較先進的,它有好多,包括《機器貓》、《蠟筆小新》,它絕對不會是一個作者,自己在家裏畫出來的,它是有一個班子,日本它的運作方式是,比如我以某一個畫家的名譽出版了這個,他可能就出一個造型,專門有人去給他寫劇本,專門有人去給他畫,甚至包括這畫的背景,是專門有一批人是給他畫背景的,所以它分工很細,它就形成了一個産業。我覺得,這種運作方式是咱們應該可以借鑒的。

  主持人:對於兩岸漫畫界來講,都呼喚一種中國味,那我們怎麼樣才能創作出有中國味的,有中國文化特色的漫畫作品?你有什麼好的建議。

  中國新聞漫畫研究會 秘書長 張耀寧:其實還是一句老生常談,就是一定要源於生活,漫畫家要關注生活。無論是漫畫家,還是漫畫腳本的編撰者,一定要關注生活。凡是脫離生活的東西,肯定是沒有生命力,也沒有讀者的。張樂平先生的《三毛》,他是那個時代,密切關注上海、江南一帶的一個貧窮的孩子,眼裏看的國民黨臨近崩潰時的歷史。還有葉淺予先生的《王先生和小陳》,就寫到抗戰時期,重慶的國民黨的腐敗。為什麼它能存在,能流傳下來,一定是不能脫離開當時的歷史背景。

  主持人 結束語:今天非常高興與兩位嘉賓一起探討了兩岸漫畫的有關情況。謝謝二位嘉賓的光臨。謝謝。結束語:中華民族悠久的傳統文化為海峽兩岸漫畫家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源泉,相信在兩岸漫畫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貼近中國百姓生活,讓人倍感親切的漫畫作品會大量涌現。好,感謝收看今天的《海峽兩岸》節目,下期節目我們再見。(編導:羅怡)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