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熱點掃描     熱點透視     李峰主持     錄製大事記         



港臺航約香港續談


  主持人 李峰: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看今天的《海峽兩岸》節目。在台北舉行的臺港航約第一輪談判失敗十多天之後,續約談判移師到香港,目前雙方正在進行緊鑼密鼓的第二輪磋商,雖然談判對外一直保持低調,但人們的關注程度卻在不斷上升,這是因為現行的臺港航約很快就要到期了,只能維持到6月30日,簽約與否會影響到台灣航空業者巨大的商業利益,以及民眾往返兩岸的通路問題,而且由於空難原因,台灣最大的航空公司“華航”被凍結了新航約的航權分配,由此又給談判帶來新的議題,今天我們的演播室邀請到了兩位嘉賓,這位是北京大學的張植榮副教授,歡迎張教授的光臨,謝謝主持人,這位是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的朱磊先生,歡迎朱先生的光臨。在我們開始談話之前,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新航約談判的最新進展情況,一起來了解一下。

  解説:5月13日,臺港航權續約談判的第一回合在台北舉行,台北市航空運輸商業同業公會的代表與香港的國泰、港龍兩家航空公司的代表參加了會談。由於台灣方面堅持改變以往民間對民間的談判模式,台灣“陸委會”和“交通部”的官員出面介入,使原本預定一天的談判,在尚未進入議題前就宣告破裂。5月24日,臺港航約第二輪談判移師香港,對於這次談判雙方都很低調,沒有驚動媒體。

  解説:臺港航約始於20世紀50年代,一直是每5年續簽一次,航約的主要內容是約定雙方在航線和班次中的分配。現在執行的臺港航約是在1996年6月12日簽署的,有效期為5年。2001年6月12日有效期屆滿前,由於雙方在談判主體上沒有達成共識,在台灣“陸委會”的授權下,台灣“民航局”在2001年6月辦理第一次延約,在此之後,雙方雖有非正式接觸,但談判主體的僵局始終無法打開,台灣方面在2001年12月第二次辦理延約,有效期延長至今年6月底。

  解説:現行的臺港航約規定,雙方每週營運的班次,客運各為121班,貨運各為6班。雙方每週客貨運的具體分配是,台灣華航:客運105班、貨運6班;台灣長榮:客運16班;香港國泰:客運100班、貨運6班;港龍航空:客運21班。據台灣媒體報道,臺港雙方準備在新的航約中,每週增加客運班次49班,貨運班次16班。

  主持人:首先我要請教朱先生,目前民眾要往返兩岸的話,只有兩條航空通路,一條是中轉香港,一條是中轉澳門,那麼據我們了解到的情況,香港中轉的旅客量是非常大,它每年平均達到了400萬人次,那麼我們想了解的是,如果這次續約談判失敗的話,破裂的話,它的危害性會有多大?

  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經濟室 朱磊:如果談判破裂的話,這個航約不能續簽,那麼整個對於台灣的航運業來説,損失非常大,因為從去年的情況來看,這個航運量非常大,航班次數也比較多,人們都已經習慣了臺港之間的往來,航約的談判破裂會對於臺港航線的正常運轉造成衝擊,這樣會對航空業,以及其它方面的人員、商業都帶來不利的影響。

  主持人:據您的經驗來分析,這次破裂的可能性會有多大?

  北京大學國關學院 副教授 張植榮:在我看來事實上破裂的可能性比較小,第一個有兩岸經貿往來強大的要求,特別是台灣的航空業界,要求是特別的迫切,如果破裂的話,有那麼多的人員往來受到影響,那麼對臺商也是很大的影響,第二個如果破裂的話,會對來往于兩岸三地的學者、人員的往來,心理是一個很大的壓力,特別是對台灣方面的人員,因為兩岸三地的往來人員主要是台灣往祖國大陸來的,如果破裂的話,那麼他們會想未來從台灣到祖國大陸就很難了,那麼對他們的心理是很大的負面因素。

  主持人:因為它直接牽動了廣大業者的商業利益,那麼如果一旦破裂的話,會造成的損害可能是傷筋動骨的,所以也有評論説,這次談判可能會有驚無險,朱教授您怎麼來看?

  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經濟室 朱磊:我認為臺港航約談判問題,本身並不複雜,如果僅僅是從經濟角度來看,因為很明顯涉及到無論是航空業,還是其它各個行業人員的利益問題,影響非常大,但是現在之所以弄得比較複雜,就是台灣方面總是想借這個問題,製造一種政治得分,政治效應。

  主持人:現在之所以媒體廣泛提到這次談判可能會出現破裂這種陰影,是緣于從去年開始,“陸委會”要介入這次航約談判,那麼據我們了解,現行的臺港航約模式是起源於50年代,這種模式一直延續到了現在,如果在雙方沒有出現根本性分歧的話,我們的慣常思維就是這種談判,這種續約談判應該是順理成章地簽下去的,那麼張教授您怎麼來看,之所以現在可能會出現談判破裂的陰影,原因在哪?

  北京大學國關學院 副教授 張植榮:我想有兩個,第一個就是台灣方面在從前兩岸三地航約談判之中,都是民間對民間,公司對公司,或者同業公會對同業公會,這種談判就比較順利,這些都是功能性和事務性的談判,那麼現在台灣“陸委會”捲入之後,就有一定的政治性,這是第一個。我想第二個就是,台灣方面還是希望臺港航約談判,為未來兩岸的政治談判打下一定的政治基礎,也就是先練練兵,那麼這樣的話,就超越了事務性和功能性的談判。

  主持人:也就是説原來這種航約談判只是在業者之間進行的,現在台灣方面希望以一種官方的身份出現,那麼於是出現談判主體的爭論問題,那麼朱教授您怎麼來看?

  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經濟室 朱磊:我覺得張教授算是一針見血把這個臺港談判問題的癥結找到了,因為實際上現在的分歧焦點就在於,究竟臺港航約談判是要民間對民間,還是要官方對官方,我們現在臺港之間的航約是1996年簽的,它的有效期是5年,按理説去年就應該續約,續約之後再實行5年,去年出現問題在哪呢?以前都是民間對民間,現在台灣方面提出來要官方對官方,這個香港方面沒有接受,沒有接受之後,台灣方面又提出來新的要求,説是我們可以不官方對官方,但是我們官員可以以其他身份出現在談判的隊伍裏面,然後要求香港方面要有同樣層級的官員,這實際上是變相的一種官方對官方,所以香港方面還是沒有答應。後來台灣方面又提出來,“民航局長”背書籤字,這樣的話保證航約談判的有效性,但是“民航局長”本身也是官員身份,你這樣做的話,還是等於把民間對民間的模式變成了官方對官方,所以香港方面又沒有答應。

  主持人:也就是説“陸委會”它要求有這種審批權。

  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經濟室 朱磊:對,等於説台灣當局方面一再地尋求一種政治效應,他們總是希望把這個臺港航約談判的問題,取得一些政治上的得分效果,凸顯所謂的“主權”,那麼其實還是尋求一種政治上效果。

  主持人:我們聽到最近台灣當局領導人對媒體有一個講話當中談到,在續約談判當中台灣只要不被矮化、不被地方化、不被邊緣化,就可以考慮委託民間機構進行談判,那麼張教授您怎麼來看,從現行的續約談判當中,是否存在台灣被“三化”的問題?

  北京大學國關學院 副教授 張植榮:我看根本沒有存在所謂矮化台灣,或者邊緣化,或者台灣地方化的問題,從過去台灣和澳門航權談判來看也就沒有,事實上在兩岸目前存在一定政治僵局的情況下,大家求同存異,擱置爭議,大家共同發展經濟層次,航空層次問題的話,那麼對兩岸來説都有很大的好處。

  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經濟室 朱磊:實際上如果僅僅是從經濟因素考慮的話,那麼就不會存在他所説的這些政治前提的問題,民間對民間不存在矮化和地方化的問題。

  主持人:臺港航線之所以被稱為黃金航線,有人認為在這條航線上蘊藏著巨大的商機,那麼朱先生您怎麼來看,臺港航線它的優勢體現在哪?

  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經濟室 朱磊:現在兩岸“三通”沒有開通,那麼很多客運和貨運都是要通過香港來轉運,這樣的話香港的位置就更加的重要。

  北京大學國關學院 副教授 張植榮:除了這一點之外,還有就是與台灣島內情況比較,更顯得臺港航線是個黃金航線,台灣島內的航空業者經營非常慘澹,今年就比去年下降了12%,可是臺港航線卻總是滿員,基本上能達到90%以上的客座率,那麼對台灣的航空業者來説,是很了不起的成績。

  主持人:所以台灣也有學者指出來,由於現在兩岸出現貿易順差,大量人員往來,兩岸的經貿往來,實際上臺港航線的重要性對於台灣的業者來説,是更重要的。

  北京大學國關學院 副教授 張植榮:那當然,特別是要與過去比較的話,因為台灣的航空業是兩家,一個是“華航”,還一個是長榮,它們的競爭是很大的,這種競爭有國際的競爭,有島內的競爭,如果在這種強烈競爭之下,如果有來往于兩岸三地的航空人員的增加,對台灣的航空業來説是一個很了不起的成就。據統計,去年港臺黃金航線它們達到了67.5億新台幣的收入,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

  主持人:那麼有關台灣航空業的情況,我們一起再來看一個短片。

  解説:台灣目前共有6家航空公司,分別是“華航”、長榮、遠東、復興、華信、立榮,在這6家公司中,成立於1959年的“華航”規模最大,目前開通了20個國家40個目的地的航線,擁有波音、麥道、空中客車等各型飛機56架。在另外5家航空公司中,除了長榮公司較具規模,其它都比較小,只經營島內航線及部分國際貨運航線。

  解説:在目前進行的臺港航約談判中,遠東航空已經向台灣當局提出申請,要參與經營臺港航線的業務,但獲准的可能性極低。

  解説:近兩年島內航空市場受經濟不景氣影響,加上去年機票價格大幅調高,島內各航線載客率明顯衰退,航空公司承受著極大的經營壓力。目前“華航”、長榮、 遠東、復興4家航空公司已獲准在北京等地設辦事處,只等兩岸實現“三通”後,參與大陸航空市場的經營。

  主持人:那麼現在大家比較關注的一個新的事件,就是“華航”空難之後,在新航約談判當中,“華航”被凍結了航權的分配問題,您認為這個事件,這個突發事件對於這次續約談判,會産生什麼樣的影響,朱教授。

  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經濟室 朱磊:這次“華航”空難對於“華航”的營運來講衝擊比較大,從近期來看的話,“華航”公司的退票率達到了一半以上,那麼同樣在這個臺港航約談判裏,可能會對它造成一些不利的影響,比如説像航班次數會減少,減少了多少?

  北京大學國關學院 副教授 張植榮:把這個給“華航”的1年的航權分配,全部轉到長榮公司去了,長榮每週班次從從前的16個班次增加到49個班次,那麼對長榮公司來講,大大提高它的競爭能力。

  主持人:由於出現了這樣的調整,實際上是給台灣的航空業出現了新的佈局、新的調整,未來台灣航空業的發展態勢是怎麼樣的?

  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經濟室 朱磊:“華航”是第一,它的規模各方面都是首屈一指的,“華航”空難究竟會有多大的後續效應,對於它在臺港航約談判之後會有什麼影響,這個還有待觀察,但肯定是很不利的,有可能會造成其它航空公司借著這個機會,迅速發展壯大,搶奪市場份額,造成一種新的航空業的佈局,這是有可能出現的。

  主持人 結束語:那麼續約談判正在進行當中,我們將密切關注談判的最新進展,今天謝謝二位嘉賓光臨我們的演播室,謝謝。在目前兩岸不能實現直接通航的情況下,現行的臺港航約模式,也就是民間對民間的方式在連接兩岸同胞往來上發揮了重要作用,有分析人士指出,對於此次談判,各方有著不同的期許,台灣“陸委會”希望通過政治干預,將通航問題提升為官方行為,業者更為關心的是航線商機的掌握,而港方和大陸方面則希望通過民間模式,為未來的“三通”談判發揮垂范作用。好,感謝收看今天的《海峽兩岸》節目,下期節目我們再見。(編導:高輝)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