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熱點掃描     熱點透視     李峰主持     錄製大事記         



台灣當局開放政策系列談(六)——限制台資到大陸是堵台灣經濟的路


  主持人 李峰:在過去的20年中,從不事聲張到大規模投資,從牙籤、筷子到電子芯片,臺商們在大陸一步步地開創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但是,在大陸更加開放的今天,還有很多領域臺商並沒有涉足。是他們沒有必要來、不願意來?還是有別的原因呢?就這一話題,今天我們演播室請到了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經濟室的主任張冠華先生。歡迎張先生光臨我們演播室!

  北京的亞運村附近有一座紫玉山莊,它的開發商是台灣來的黃紫玉。黃紫玉八十年代末就到廣東、福建一帶做貿易和加工,進行試探性的投資。1993年開始在北京投資房地産。

  北京市台資企業協會 副會長 黃紫玉:我這個項目、亞運村這1000畝地是1992年招商、1993年項目定下來,現在要買,加三倍、五倍,整個土地的價格也要提高,還有一個,根本找不到這個機會了。在亞運村這個位置,你就出再大的代價也找不到這個機會。

  黃女士認為,她的成功是因為到大陸的時間比較早,比其他臺商的機會多一些。但是,那個時候來大陸投資冒的風險也是很大的。

  北京市台資企業協會 副會長 黃紫玉:有很多處罰的方法,你要簽證出來的時候就不讓你出來,甚至不讓你回去。你自己不敢回去,如果你明顯觸線他的那個管理辦法。早期有些出來的臺商很長時間都沒回去過,在大陸的,很長時間。

  黃女士回憶説,除了限制人的進出以外,資金的流出更是嚴格禁止的。臺商要到大陸投資,就只好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北京市台資企業協會 副會長 黃紫玉:資金有的人匯到海外,甚至有的人把台灣商品出口到歐美去、到日本去,那麼我在香港設立公司,我會把一部分錢留在境外,就是我賣給美國是100塊,但是我賣給香港公司是95塊,那麼剩下5塊錢我就留在境外了。反正每個人都有辦法的。還有一些套匯、黑市,什麼都有。

  主持人:像剛才我們節目當中黃女士遇到的經歷,我想很多臺商都感同身受。事實上,從1979年臺商到大陸投資開放以來,台灣當局一直非常地不情願,在這個過程當中不斷地施加各種各樣的壓力,設置很多障礙。首先請張先生能不能給我們做一個這個過程的梳理?

  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經濟室 主任 張冠華:從歷史的演變來看,台灣當局對大陸的投資政策基本上分這麼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在90年代以前,基本上處於一個禁止階段,對臺商到大陸投資採取嚴格禁止的態度。從90年代開始,允許部分臺商到大陸來進行間接投資,但是,當時開放的幅度非常小。1996年李登輝提出“戒急用忍”政策以後,對臺商到大陸投資、特別是一些大企業的投資進行了嚴格限制,而且在這幾年裏面,基本上沒有開放新的投資項目。“戒急用忍”執行了5年時間,嚴重傷害了台灣經濟的發展,也引起了島內工商界的強烈不滿。

  主持人:所以島內反對“戒急用忍”、要求解除“戒急用忍”的呼聲越來越高,於是我們看到在去年8月份,台灣當局就出臺了一個“積極開放、有效管理”的政策來取代“戒急用忍”,很多臺商就認為終於可以鬆綁了。那麼,半年過去了,您覺得開放的領域到底有哪些呢?

  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經濟室 主任 張冠華:首先,在對大陸投資的管理機制方面有了一些變化,比如説過去臺商到大陸投資,“戒急用忍”時代,臺商到大陸投資的上限不能超過5000萬美元,5000萬美元以上的個案項目是禁止的;還有一個,過去在投資領域上分為禁止類、一般類,還有專案審查類,新的辦法就把這種類別簡化了,簡化成所謂的“負面表列”,不在禁止類的都可以到大陸來投資,就是所謂的“負面表列”。在開放的領域上也做了一些開放的姿態。比如在去年年底開放了100多項,包括筆記本電腦、第三代移動手機等等相對來説比較高端的一些産品到大陸來投資。最近,台灣當局又宣佈要以“小規模、低度開放”來局部開放8英寸芯片來大陸投資。他在開放的態度上確確實實還是做出了一些姿態。

  半導體是台灣的主導産業之一,晶圓加工被視為台灣經濟的命脈,目前,全島共有23座8寸晶圓廠,其中有5到6座處於閒置狀態。2001年8月,台灣“經發會”就達成共識,要求當局開放8寸晶圓赴大陸投資。以臺積電、聯電為代表的産業界人士紛紛發表談話,呼籲當局儘快開放。但是,“臺聯黨”等一些“台獨”組織卻跳出來強烈反對,他們不僅在“立法院”頻頻作梗,還糾集一些社會團體組織集會遊行和靜坐示威。“戒急用忍”政策的制定者李登輝也在一家晶圓廠的落成典禮上公開反對開放,批評台灣的“紅頂商人”不顧“國防安全”。兩種意見針鋒相對,使當局相關政策難産,不僅內容一改再改,出臺時間更是一拖再拖,直到2002年3月29日,才宣佈了“小規模、低度開放”的政策。

  主持人:您認為為什麼會有這些開放呢?

  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經濟室 主任 張冠華:從短期來看,他要應付島內工商界的壓力,同時在野勢力也更加強烈地呼籲台灣當局放棄“戒急用忍”政策。台灣當局從安定島內政局的角度出發,必須要在這方面做出一定的讓步。從長期來看,台灣整個工業面臨新的升極,因為過去台灣工業發展的模式基本上是以台灣島內作為生産基地的代工模式,但是隨著島內投資環境的惡化,還有生産成本的不斷上升,台灣繼續做代工的潛力也越來越小,應該向創新或者研發以及下游具有高附加價值的服務方面發展。要做到這一點,必須要建立兩岸比較合理的、深化的産業分工體系,有大陸市場的依託,才有可能完成升級。

  主持人:剛才我們探討了有些領域已經得到開放,但是這種開放附加了很多條件,比如説允許8寸晶圓(廠)到大陸投資,必須首先在台灣建12寸晶圓(廠)而且要有一定的規模,比如還有,像高科技人到大陸來有很多限制。我想問,像這樣有條件的開放會帶來一種什麼樣的結果呢?

  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經濟室 主任 張冠華:第一個,增加了企業的經營成本,使它額外付出了很多機會成本。第二個,延誤了臺商到大陸投資的時機。我們就舉一個例子,8寸芯片的事情。按照台灣當局這一系列苛刻的條件,短期之內能夠到大陸投資的只有一些舊設備的廠商,而且技術限制在0.25微米以上,而且規模也不可能很大。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現在大陸的半導體産業一些廠商的生産技術已經達到0.18微米,而且技術設備也更加先進。如果臺商不來,你受到限制,其他的人也會來,大陸自己也會發展起來。實際上,包括一些日本的廠商、歐美的廠商,現在已經開始在大陸進行投資佈局,比如摩托羅拉已經在天津建立了8英寸的芯片(廠),還有其它一些外國的半導體産業也在加快進入大陸市場的步伐。中國大陸的半導體市場對整個世界的吸引力、誘惑力實在是太大了。

  主持人:所以機會、時機非常重要。除了我們剛才探討的有限制開放的項目之外,我們還注意到有些領域是根本不開放的,比如像農業。

  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經濟室 主任 張冠華:現在在農業方面的管制反而比過去更加嚴格,我記得,過去農業項目赴大陸投資真正被列入禁止類的只有13項,但是實行“積極開放、有效管理”以後,把禁止項目增加到400多項。為什麼這樣做呢?因為主要還是擔心,入世以後,農業方面相對來説是台灣經濟部門中受衝擊最大的一個部門,他擔心這些産品到大陸來投資以後,有可能這些産品返銷台灣,衝擊台灣的農業市場。

  在宣佈用“積極開放、有效管理”取代“戒急用忍”以後不久,台灣當局針對島內農産品赴大陸投資進行了“檢討”,將禁止類項目從原來的13項大幅度增加到436項,原本屬於准許類的種畜、種苗以及養豬、養雞、養鴨等75項改為禁止類,原本屬於專案審查類的養魚、水果、花卉、蔬菜以及大米、紅豆、花生等也都改為禁止類。台灣當局同時強調,對擅自到大陸投資未開放項目的廠商,將禁止其産品使用在台灣時的品牌名稱回銷台灣。

  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經濟室 主任 張冠華:實際上,這種擔心我覺得是多餘的,而且禁止也是禁止不住的,因為從兩岸農業合作的發展的前景來看是非常廣闊的。兩岸的農業資源互補性非常強,台灣相對來説在技術、資金或者農産品的行銷渠道方面,還有農業的生産組織方面有它獨到的先進地方,但是大陸在土地、資源還有市場方面有更多的優勢。海峽兩岸都屬於小農經濟,入世以後都面臨來自土地密集型産品的共同衝擊。如果兩岸能夠攜手合作,可以大大降低兩岸農業所受的衝擊,而且還可以提高兩岸農産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

  主持人:從您剛才的分析我們似乎能夠看出,好像“積極開放、有效管理”與“戒急用忍”沒有本質的區別。

  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經濟室 主任 張冠華:這兩個政策都是從意識形態角度考慮,對兩岸經貿關係、尤其是對臺商赴大陸投資採取限制的一種政策,但是,兩者之間也有一些不同,首先在思路上,過去“戒急用忍”政策是採取被動、保守,消極地防堵;“積極開放、有效管理”按照台灣一些高層官員的話,就是要借助於大陸的經濟資源,進一步促進台灣經濟的國際化,促進兩岸經貿關係的國際化,用這種更廣義上的安全來保護台灣自己所謂的政治利益。從策略、手段上來看,“戒急用忍”政策是採取被動的消極防守,但是防是防不住的,實際上,該到大陸投資的産業都來了,而且反而使台灣當局沒法控制到大陸來投資的企業;“積極開放、有效管理”就把臺商到大陸投資納入他的渠道進行管理,方便他的管理。實際上,“積極開放、有效管理”,他的開放是為了管理。

  主持人 結束語:也就是説,這項政策更具有隱蔽性。好,非常謝謝今天張先生為我們做的分析,謝謝!臺商在不同時期在大陸的投資産業不同,是與兩岸的經濟發展和國際經濟形勢密不可分的,臺商投資大陸是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人為地限制産業的流動,不會給兩岸帶來任何好處。為了兩岸同胞往來節省一點路費,為了兩岸的鴛鴦能夠儘快在台灣構築愛巢,為了大陸民眾也能看到阿里山的日出,為了台灣的科技精英有更為廣闊的施展天地,為了台灣居民能夠喝上台灣産的青島啤酒,為了台灣閒置的設備能夠繼續發揮作用,台灣當局是不是能再多一點開放呢?既然是一家人,不妨把門開得再大一點! 好,感謝收看今天的《海峽兩岸》節目,下期節目我們再見!(編導:汪朝暉)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