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本期內容     往期查詢         



關注中國軟體産業


  主持人: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收看《中國報道》。軟體産業是信息産業的核心內容,它的發展是推動社會信息化的重要動力,目前如何培養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軟體企業,從而帶動軟體産業整體發展的問題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近日,在中國軟體行業內進行的2002年度中國軟體企業十大領軍人物評選結果揭曉,在入選的十位企業家身後是目前中國軟體行業實力較強的一批主流企業,針對中國軟體業的發展現狀以及未來發展方向等相關問題,在稍後的演播室中我們將採訪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先生和中國電子信息産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李穎女士,好,首先請看記者發回的相關報道。

  這次由中國信息産業發展研究院、中國軟體行業協會等機構支持主辦的“2002年度中國軟體企業十大領軍人物”評選活動,組織軟體業界專家對國內主要軟體企業的經營狀況、負責人業績及資金、技術實力等方面情況進行了綜合考察,最後評選出用友軟體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企業的負責人為“十大領軍人物”。

  中創軟體總裁 景新海:這個獎項是對我們公司價值的肯定。

  交大明泰總裁 何恩培:很榮幸成為十大領軍人物。一個産業發展需要領軍人物、果敢企業,我想我會更珍惜這個機會,讓我和我的企業更優秀。

  十位獲獎者所在的企業,從企業規模、年銷售額、技術力量等各個方面來看,都可以算是國內軟體行業中的佼佼者,它們的發展狀況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著中國軟體企業的發展態勢。

  中國軟體行業協會顧問委員會主任 楊天行:在國務院的18號文件和47號文件支持下,我國軟體産業這幾年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每年的增長幅度都超過了30%。

  業內人士把2002年稱為“中國軟體年”,在這一年,中國軟體市場實現銷售額1100億人民幣,比上年增長60%左右,軟體産業的發展受到更廣泛的關注,2002年11月,中國政府出臺《振興軟體行業綱要》,規劃了在2005年實現市場銷售額2500億元、出口額達到50億美圓、形成若干個銷售規模過50億元的企業等發展目標,併為順利實現這些目標提供了很多方面的政策支持,這對中國軟體業的迅速發展,無疑是一個重要的機會。

  中國互聯網實驗室首席分析家 方興東:(政府)扎紮實實的做一些事,能夠真正的幫助中國的軟體公司,能夠找到自己的位置,能夠幫助他們真正切切實實地佔領一定的市場,然後逐步的開始發展起來。

  但是專家也指出,以中國軟體企業目前的發展速度,要實現這些目標並不容易。回溯中國軟體企業的發展歷史,從20世紀70年代末,“北大方正激光照排系統”的研發成功拉開中國軟體業發展的序幕到今天,整個行業的發展速度似乎並不令人滿意。

  記者:經歷了近20年的發展,中國軟體行業無論在技術力量、資金實力還是行業經驗上都有了相當的積累,可以説為下一階段的發展打下了較為堅實的基礎。然而這並不足以使中國軟體行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在未來的發展戰略和規劃方面,仍然有很多問題在困擾著中國的軟體業從業者。

  首先面臨的問題就是整個行業對未來發展道路的規劃並不清晰。出現這種情況的重要原因在於對行業現狀和國內、國際市場情況缺乏足夠的認識。

  中國互聯網實驗室首席分析家 方興東:目前中國軟體業是處在非常混亂的一個狀態裏面,到底自己實力有多少,這個市場規模有多大,未來的方向到底怎麼選,我覺得都是一個非常混亂的時候。

  與中國同為發展中國家的印度,在近十幾年的時間內,逐步打開了以美國為主的國際市場,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軟體出口國,於是,2002年,很多業內人士提出中國軟體業發展可以走以産品出口為主的“印度模式”,然而時至今日,這種思路正在逐步受到置疑。

  浪潮通用軟體公司總裁 王興山:印度確實有很多成功的經驗值得我們中國的軟體企業去學習。

  微軟中國區總裁 唐駿:但是我們再來看一下,印度的市場那和中國是完全不同的。

  中國互聯網實驗室首席分析家 方興東:如果有能力打進美國市場,學習印度是完全可以的,如果你打不進去這個市場,我覺得學印度是不可能學的。

  賽貝斯中國區總裁 馮星君:我覺得現在中國最大的優勢,是別人沒有的,或者是比不上的,主要的是這個內需的市場非常龐大。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中國和印度的經濟、人文環境都存在較大差異,印度軟體業的發展模式並不完全適合中國,因此,中國軟體企業應該立足於國內市場,儘快確定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

  在宏觀規劃上的徘徊,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軟體企業的發展速度,這就帶來了中國軟體業面臨的第二個問題:企業數量眾多,但規模普遍較小,缺乏核心競爭力,即便是在國內處於領先位置的企業,也還是很難與國外企業競爭。

  中國互聯網實驗室首席分析家 方興東:微軟的一個公司(年)收入300億美圓,用友這樣的公司才5億人民幣。

  中國未來軟體業應該採取的模式,應該是更多的規模化的發展模式。

  中國互聯網實驗室首席分析家 方興東:你肯定要有核心的技術,核心的産品、核心的企業。

  賽貝斯中國區總裁 馮星君:最主要的還是研髮式的,做出自己需要的軟體。

  由於缺少大型企業和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産品,目前在中國市場中,國內企業所佔的市場份額僅為30%左右。專家指出,這個問題的,一方面必須以行業的整體發展為基礎,另一方面,還需要解決一系列制約企業發展的具體問題,其中最急需解決的問題,就是建立良好的軟體企業管理體系。目前,國際軟體行業中,有很多種不同的管理體系,中國正在引入的管理體系稱為CMM認證,這種體系在印度使用最為廣泛,它通過對軟體産品的質量、成本控制情況等進行測評,來發揮管理企業的作用。然而對於這一體系在中國的推行,業內人士的看法並不完全相同。

  浪潮通用軟體公司總裁 王興山:CMM這一塊應該説是全球比較先進的一個軟體過程管理和質量保證的一套體系,對於中國軟體企業來講是非常有必要的。

  點擊科技有限公司總裁 王志東: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軟體管理就等同於CMM了,大家都搞CMM,但是你説美國有哪個企業會標榜自己得到CMM了,很少,CMM可能適合印度的模式,但他不適合其他模式。

  業內人士認為,儘管目前中國軟體業的發展仍存在很多問題,但政府的積極引導和政策支持,以及國內各行業信息化工程的推進,都在為這些問題的解決創造有利條件。

  記者:有專家指出,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後,國際化的大環境給中國的軟體行業帶來的機遇大於挑戰,而中國政府的支持也為軟體業的迅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在這一背景之下,尋找一條適合於中國的發展道路,增強中國軟體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對於中國軟體行業的發展就顯得至關重要。《中國報道》記者李苒北京報道。

  主持人:歡迎您繼續收看《中國報道》。針對中國軟體業的發展現狀以及未來發展方向等相關問題,我們現在開始採訪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先生,您好倪先生,歡迎您來到我們的演播室接受採訪。我記得比爾蓋茨1997年訪問印度的時候説過這樣一句話,他説21世紀的軟體超級大國不是美國,也不是一些歐洲國家,而很有可能是印度,確實是隨著印度這些年來軟體産業的飛速發展,它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二大軟體出口國,所以很多人都認為中國也應該像印度一樣,採取這種以貿易帶動生産,以生産再促進技術發展的印度模式,您對這種説法怎麼看呢?

  倪:我覺得印度的軟體産業發展確實是很好的,剛才説到印度作為軟體出口來講,世界可以排到出口的第二大國,現在從總體規模來講,印度和中國的軟體産業相差不大,但是我覺得印度有兩點特別值得我們學習的,第一印度的軟體産業基本上全是本國的軟體産業,而中國我們説中國的軟體産業規模總體比印度差不了太多,但是中國只有三分之一是自己的,就意味著三分之二的軟體都是國外的軟體公司的,第二方面印度的軟體基本上都是出口的,中國大概按照去年來看,出口大概不到10%,所以這兩個來講中國是不如印度的地方,但是我們認為所謂印度模式不太適合中國,因為這兩個國家它的國家的具體國情有很大的不同,印度主要來講它是依靠美國的市場發展,因為它是接美國軟體公司的訂單,進行加工出口,可以説是一種勞務出口,而中國我們現在看中國由於信息化有很大的國內需求,我們依靠國家自己內部的內需市場的拉動來發展,這是很大的不同,第二印度的出口它一般不掌握知識産權,它的産品是美國的軟體公司的,它是進行加工,而我們主張中國發展特別要發展有自己知識産權的這些産品,所以我們覺得中國應該有自己的發展模式。

  主持人:您覺得因為國情不同,所以中國不應該模倣印度的這種模式是嗎?

  倪:是的,我們認為印度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但是它的發展的具體國情不同,條件不同,我們中國不太可能像印度那樣依靠外國的市場發展,我們主要依靠國內市場的需求來發展,同時我們應該強調發展有自己知識産權的,有自主的産權的軟體産業,不完全依靠國外公司的加工訂單來發展。

  主持人:倪先生,您覺得中國現在是否具有那種可以自主開發知識産權軟體的能力呢?

  倪:我覺得應該説我們已經具備這個主客觀的條件,因為最重要的我覺得軟體發展首先是有市場,由於國家實行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就是新型工業化的道路,這樣一個方針,所以我們形成了一個非常大的內需市場,而中國信息産業的規模很大,現在超過一萬個億,所以在這樣巨大內需市場推動之下,我們軟體産業就有發展很大的一個需求,從主觀上我們國家目前的軟體人才也有50多萬人,同時應該説中國本身搞軟體應該是中國人一個優勢,很多人都覺得像印度、中國都是非常適合搞軟體的,主觀上我覺得我們應該説有很多公司現在都在做工作,也有很多創新。另外我們相應的政策也基本上具備了,知識産權的保護也加強了。最近像政府採購法也實施了,所以這一切都使得我們國家的軟體産業可以很大的推動。

  主持人:近些年來中國軟體業有了飛速的發展,所以一些人認為,現在中國的軟體業的春天好像已經來到了,今年又是軟體年,不過也有一種説法,覺得目前中國的軟體業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比如説像市場佔有率低,沒有核心技術等等,您對這兩種説法是怎麼看的呢?

  倪:我覺得這兩個説法有不同的角度,第一我們要肯定中國軟體産業最近的發展是很快的,我們看2002年的數據,2002年中國整個軟體産業的規模,包括系統集成,就是軟體和服務業都加起來,去年達到1100億元人民幣,差不多比前年增長了46%,出口達到了15億美元,也增加了一倍,從相對增長速度來看是非常快的,這是要肯定的,第二方面我們也看到過去的基礎比較薄弱,比如説中國的軟體産業,我剛才説到只有三分之一是國産的軟體,而且我們要注意到這三分之一里面大多數,可能有60%左右是應用的,特別是基礎性的軟體,像操作系統、數據庫、大型應用,這些帶有基礎性的軟體基本上都是國外的産品,所以這樣來看,也看到我們國家軟體産業薄弱的地方,所以我覺得這兩方面都應該看到。

  主持人:您覺得目前中國軟體業面臨的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倪:我覺得最大的問題就是説,因為中國軟體産業這些企業都很小,實力很低,而軟體産業它的特點就是説相當有壟斷性,我們看到國外一些跨國公司,比中國公司實力大上幾千倍,成千上萬倍,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怎麼能夠使得我們軟體企業能夠在競爭之中發展起來,在整個中國軟體産業發展中,我們國家本國的軟體産業能夠發展,是個很大的問題。

  主持人:那您現在有沒有解決這種問題好的辦法?

  倪:我想我們還是要鼓勵創新,鼓勵自主産權的發展,通過各種政策,比如政府採購,來推動中國自主軟體産業的發展。

  主持人:倪先生,我不知道您有沒有逛過軟體市場,我在逛軟體市場的時候,我發現這樣一個問題,我覺得國産軟體的價格和國外軟體的價格好像相差懸殊,是什麼原因造成這個問題呢?

  倪:我覺得這還是一種觀念問題,比如過去來講,我們國家很多信息化工程,系統集成、集成工程,軟體的費用往往只給5%左右,現在國家有政策,就是説像國家採用財政性資金,信息化項目,我們要求軟體的費用不得少於30%,這是用制度來保證,用法規來保證,因為由於長期對於知識産權的觀念比較薄弱,所以對軟體的價值不能得到正確的體現,這個跟盜版一樣,同樣對於國産軟體的發展很不利,我相信通過一定時期,由於國家對於知識産權保護的加強,同時通過這些法規,對於軟體産業價值的體系給予保證,對於國産軟體的發展就會有很大的好處。

  主持人:您覺得目前中國這種發展模式繼續下去的話,它的前景會不會樂觀?

  倪:我覺得應該是很樂觀的,我剛才已經提到,我們去年發展速度達到46%,我們可能估計在今後幾年之中,可能會有30%到35%這樣的速度,所以按照這個速度發展下去,我覺得中國軟體産業確實能夠很快地趕上來,特別是我們國家一系列的政策,像18號文件,基本上解決一個稅收的問題,而現在47號文件也會在政府採購等一系列方面給予中國軟體産業很大的支持,所以我們覺得發展的潛力還是很樂觀的。

  主持人:好,我相信中國的軟體業隨著國家政策的支持,還有我們自身的努力,一定會有一個非常好的發展。也非常感謝倪先生今天來到我們的演播室接受採訪,謝謝。就中國軟體産業發展的相關情況,接下來我們還將採訪中國電子信息産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李穎女士,廣告之後請繼續收看。

  主持人:就中國軟體産業發展的相關情況,我們現在開始採訪中國電子信息産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李穎女士,李女士您好,歡迎您來到我們的演播室接受採訪。我想先問您這樣一個問題,假設您是一家大型軟體企業的老總,現在同時有兩個人來應聘,應聘軟體工程師這樣一個職位,一個是具有名牌大學軟體專業博士學位的人才,另外一個是能夠熟練掌握軟體專業技能的一個高中畢業生,兩個人您只能錄用一個,您會選擇哪一個?

  李:關鍵看我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因為應該説從整個軟體産業發展的整個的大環境來比較,從國際化和産業化的角度來説,如果説對於大規模的生産來講,這種企業它可能就需要很多編碼的所謂軟體藍領工人,但在中國來講,很多企業其實規模還很小,可能是企業剛剛在産品的開發的初級階段,它可能需要對於整個系統的開發,軟體工程比較了解的,需要能夠建立整個産品核心能力的這個過程,這時候可能還是要一些知識水準比較高,對於軟體工程和軟體整體的知識應該説比較豐富的這樣的人才。

  主持人:這也是目前國內的很多軟體企業面臨的一個難題,因為現在國內的很多軟體企業,他們對從業人士的學歷要求非常高,但是很多具有碩士學位、博士學位的人,他們一旦進入這個軟體企業之後,往往會面臨一種英雄無用武之地的這樣一種困境,因為他們所從事的工作,比如像程序編寫這類的工作,可能不是他們的特長,所以導致這些人才頻繁地跳槽,但是我們發現在國外軟體工程師好多僅僅是高中畢業生,所以很多人都説其實現在的中國就是缺少這種專門的産業工人,我不知道您是不是贊同這種説法?

  李:因為我覺得人才問題,它最歸根到底的還是個市場的問題,是個需求問題,從發展的趨勢來講,無論是從産業的國際化和産業化的角度,還是從中國的經濟結構發展的這種勞動密集型的這種特點的角度,在全球的大的産業配套的過程中,我覺得對於人才來講,相當於藍領的這種軟體工人,他未來是有很大的需求,但現階段並不像説的這麼嚴重。而現階段我覺得最關鍵的其實我們還是需要一個廣義的軟體實用人才,整個項目管理的人才,真正軟體工程的這種大型工程的人才,真正對於軟體核心的系統的設計這樣的人才,特別是説,因為軟體的核心實際上是管理,對各種各樣的應用行業的理解,對各種各樣的企業它本身業務流程的這種了解理解,這種人才實際上特別少。

  主持人:很多人現在一提起軟體企業的時候,就會想起比爾蓋茨,很多人都覺得現在中國之所以軟體企業的發展不是像美國那麼樂觀,是因為沒有像比爾蓋茨這樣的領軍人物,您對這個問題是怎麼看的呢?

  李:因為我們國家的軟體産業應該説發展確實還是比起發達國家我們歷程可能還是比較短,另外中國原來是大的計劃經濟的背景,我們市場化的進程其實也剛剛開始,這樣的話中國不光是在軟體産業,其實它在各行各業都是非常缺少這種真正的企業家,真正的這種職業的經理人,在軟體這個行業更是這樣,很多我們過去的軟體産業,軟體企業的領軍人物,都是手上具有自己的核心技術,這種有比較高技術的背景的人,所以如果説要想把軟體企業真正做好的話,實際上我們還是需要不僅是有技術,最關鍵是要有這種懂得整個軟體企業的經營、管理,懂得整個軟體産業的整個系統的設計和整個項目管理的這種綜合性的人才。

  主持人:在我們的採訪中有一位境外的軟體企業負責人,他覺得中國軟體産業目前急需要解決的問題是要建立一個有序的市場環境,您覺得對於目前的中國軟體産業來説,最急切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李:從促進整個産業發展的這個角度來講,其實我們國家我覺得政府在這方面應該説也是付出了非常大的努力,我看了國外的一些軟體園,我感覺他們其實並沒有政府很多的,我們想像的比如説稅收的政策,房子的租賃的政策,它並沒有,它還是靠整個大的産業鏈的配套,靠裏面核心企業的這種帶動作用,靠整個企業真正核心的這種産品的競爭力,所以我感覺應該説我們後面整個軟體産業發展,除了有這種軟體産業的産業端面的優惠政策,除了我們要有有序的、公平的、合理競爭的市場環境之外,對知識産權有一種合理的保護之外,最關鍵的還是産業要針對市場的需求,能夠真正地、迅速地把自己的核心能力,企業把自己的核心能力做起來,真正企業的核心能力做起來了,我們産業自然也就在這個過程中發展了,産業化和國際化也就不是一句空話了。

  主持人:您覺得加大知識産權的保護力度,對於中國來講,是機遇大於挑戰呢還是挑戰大於機遇呢?

  李:應該説從知識産權的保護來講,因為軟體這個行業它是個知識密集型的産業,軟體的産業如果説知識産權不能得到保護,其實我們軟體的企業它就沒有存在的基礎了,因為它開發出來的軟體全部是知識産品,在給社會提供這種服務的過程中,實際上在社會上這種價值得不到應有的這種認可或者回報,企業當然就沒有能力再繼續擴大再生産,當然這樣的服務就不可能有序,所以説應該説知識産權的保護,是我們軟體産業應該説長期發展的一個非常非常關鍵的問題。2002年就針對世界貿易組織規則項下的這些我們對全球夥伴的承諾,知識産權的保護條例,就是計算機軟體的保護條例又進行了重新的修訂,這個過程應該説也是整個從中國的軟體知識産業的保護,雖然説我們現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確實是已經有了一個不斷提高的過程。另外一塊我覺得知識産權的保護還要靠全民知識水平的提高,靠我們整個對於知識産權的教育,在這一點上來講,我覺得這些年也是有很大的進展。

  主持人:前不久比爾蓋茨再次訪問中國,這已經是他第八次來到中國了,這次他帶來的開放源代碼計劃換取了很多大的合作意向,當然也獲得了包括很多政府部門在內的多方面的好感,我們很想知道這個開放源代碼計劃是一個什麼樣的計劃,會具有這麼大的魅力?

  李:整個全球來講,原來過去的軟體産業,基本上它核心的競爭力或者它的Know how,就在於它本身的核心的技術,所以它原來來講都是不開放的,後來由於Linux開放系統的這種推動,應該説對整個全球軟體業的發展整體的從技術開放性上來講,應該説也有非常大的貢獻,我覺得從整個微軟的這個新的思路,應該也是應對整個Linux競爭的格局,或者整個全球現在越來越大的技術開放的、大家合作的這種大的背景,也是微軟在整個全球化特別是跟中國今後的整個産業合作的一種新的思路,就是説它要採取一些更加開放的,或者説更加具有創新意義的一種合作的模式。

  主持人:也就是説我們常説的雙贏的格局。

  李:對,應該説咱們中國的企業,如果説在軟體産業過程中,我們一直認為從這麼多年我們在這個産業中跟很多企業溝通了,大家一直認為在中國的整個這塊土地上,無論是你從哪個國家來的,你只要是貢獻在中國的軟體這個市場,我們都可以認為大家是可以合作的共同發展的一個大的集團利益,在這個背景下,我們中國民族的産業、企業怎麼樣能夠跟國際上的一些企業共同的發展,應該説這是每一個企業的共同面對的一個問題,最終還是要尋找到一條合適的途徑,能夠真正地服務於你的客戶,服務於社會,作為企業來講,你能夠給社會提供一個有價值的服務,然後你能夠解決很多就業問題,然後你又能給國家納稅,我覺得企業它的責任其實也就足矣了。

  主持人:我想隨著中國軟體企業的不斷發展,軟體就是服務這樣一個信念一定會深入人心的,非常感謝您來到我們的演播室接受採訪,謝謝。同時也感謝觀眾朋友們收看我們本期的《中國報道》,明天同一時間我們再見。

  主持人:耿姝 責任編輯:李苒 導播:趙妍妍 字幕:寧小鴻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