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本期內容     往期查詢         



2003氣候變化國際科學討論會在中國舉行


  主持人: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收看《中國報道》。據最新公佈的《中國氣象公報》顯示,過去一年裏,中國年度平均氣溫比常年值偏高1.1攝氏度,成為僅次於1998年和1999年以來的第三個高溫年。與此同時,科學評估還表明,未來50-100年全球的氣候還將繼續向變暖的方向發展。針對以全球變暖為主要特徵的氣候變化這一國際熱點和焦點問題,近日,在中國北京舉辦了2003年氣候變化國際科學討論會。來自全球61個國家和地區的460余名代表參加了此次會議。就有關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等問題,我們在稍後的演播室裏將採訪世界氣象組織世界氣候計劃司司長Ken Davidson和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特別顧問丁一匯教授,首先請看記者發自會議現場的報道。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在大會上作了題為《關注氣候變化,依靠科學技術,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講話,表明了中國政府一貫重視氣候變化問題,支持開展氣候變化研究工作的立場。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 回良玉:在中國政府的支持下,中國國家氣候委員會在北京召開氣候變化國際科學討論會,並把《氣候變化:科學與可持續發展》作為主題,最有現實的科學意義和深遠的社會意義,這反映出中國政府和中國科學家對氣候變化及可持續發展問題的高度重視,也反映了國際科學界對氣候變化及其對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的高度關注。

  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奧巴西在向大會致辭中表示,這次科學討論會為討論諸多與氣候變化有關的問題提供了很好的機會。科學研究表明,近百年來,地球氣候正經歷一次以全球變暖為主要特徵的顯著變化。因此,氣候變化與天氣氣候條件成為此次會議上各國科學家們討論最多的問題。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Susan Solomon:在過去50年時間裏,全球正在變暖,平均氣溫上升了0.6攝氏度,當然不是每個地區都是這樣,有的地方上升得更多一些,有的地方更低一些,但是平均來説是上升了0.6攝氏度,而且平均降水量也增加了,有些地方出現了很極端的天氣現象,比如説降雨持續時間很長,有的地方還出現了暴雨的現象。

  據政府間專門氣候委員會第三次評估報告指出,到21世紀末,全球地面平均溫度還將上升1.4-5.8攝氏度。全球氣候這一變化給全球自然生態系統、全球社會經濟系統帶來很多影響,一些與會專家認為,農業可能對氣候變化的反應最敏感。

  肯尼亞農業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Dymphian Andima:我的國家是以農業為主的,農業在經濟上的重要性排在第一位位,國民多數是農民,在所有農業的生産條件中人們最依賴於氣候的變化,天氣預報系統建立起來以後,農業部門和氣象研究部門廣泛合作,幫助農民適應不同的氣候條件。

  一些專家認為,全球變暖也會導致氣候變化的不確定性。

  美國國家大氣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Michael Glantz:我們知道全球平均氣溫將會上升,但並不知道這個平均氣溫上升後具體會有什麼現象,雖然總體上地球氣候變暖,但具體到有些地區可能會更冷一些,有的地區會更暖一些。

  本次國際科學討論會下設的九個議題涵蓋了氣候和氣候變化科學研究及其與可持續發展相關的政治、經濟、環境和外交等各個方面。

  記者:在全球氣候呈變暖趨勢的背景下,世界各地頻繁發生的各種極端天氣和氣候事件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本次大會上各國科學家們就主要介紹了對20世經以來由暴雨引發的洪水、乾旱、熱帶氣旋以及沙塵暴等研究的一些最新進展。

  此次國際科學討論會舉行的兩場新聞發佈會都成了記者們關注的焦點。

  中國國家氣象局氣候中心主任 章國材:今年的沙塵暴為什麼比較少,主要原因是去年冬天到今年初春中國北方的降雨過程比較多,降雪比較多,這是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所以今年大規模的沙塵暴到現在為止還沒有出現,實際上在塔克拉瑪幹沙漠地區,在巴丹吉林沙漠、在騰格裏沙漠地區是經常出現沙塵暴,一刮大風就是沙塵暴,但是這個沙塵暴沒有影響很大的範圍,不像去年,3月18日到21日,那麼大的沙塵暴,整個北方都差不多受影響,這樣過程沒出現。

  在本次國際討論會上,與會的中國科學家除了對北方地區頻繁發生的沙塵暴與氣候背景增暖的關係進行了較細緻的分析研究外,還著重介紹了中國在長江梅雨鋒暴雨、熱帶氣旋方面取得的重大進展。顯示了中國為緩解和適應氣候變化帶來的負面影響所做出的努力。

  中國氣象局局長 秦大河:世界科學界對氣候變化的問題正在掀起一個新的高潮,我們中國科技界無論是氣象部門還是氣象界還是科學界,對這個問題極端重視,但是國家需求和國際水平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所以簡單地講,我們希望通過這次會議能夠引起整個氣象界、天氣界對這個問題的認識,激發他們科學研究的積極性,同時提高我們的研究水平。

  同時,會議期間還舉行了北京氣候中心的授牌儀式。今後新成立的北京氣候中心將發揮世界氣象組織亞洲區域氣候中心的作用。

  世界氣象組織助理秘書長 顏宏:成立北京氣候中心我認為條件很好,因為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已經是亞洲氣象通訊的樞紐,同時北京又是世界天氣警戒網裏的區域特別中心,它已經是這樣了,而且從中國現代化建設目前的速度,我們越來越成為亞洲比較強的氣象資料分析、收集、預測的這麼一個中心。

  據了解,2003年世界上有三個重要的氣候變化方面的會議在中國、美國和俄羅斯舉行,此次在北京召開的“氣候變化國際科學討論會”是第一個。

  記者:專家們認為,氣候和氣候變化問題影響著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與水安全、能源安全、食物安全以及人體健康密切相關,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高度重視氣候和氣候變化問題,已經採取了切實的措施來減輕氣候變化不利影響,並確定了在可持續發展框架下解決氣候變化問題的總體戰略構想。《中國報道》記者孟濱北京報道。

  主持人:歡迎您繼續收看《中國報道》。現在我們就氣候變化這個話題,採訪世界氣象組織、世界氣候計劃主任肯戴維森博士和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特別顧問丁一匯教授。歡迎您二位來到我們的演播室,丁教授,這次在北京召開的氣候變化國際科學討論會,有一個主要議題就是氣候變暖問題,到底世界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丁:全世界氣候變化的原因來看,大概主要就是有兩個原因,一個原因就是現在大家經常談到的溫室氣體,和溫室氣體産生的溫室效應,因為從工業化以來,200多年來我們排放的二氧化碳不斷地增加,我給你一個數字是這樣子,在我們工業化之前,就是1750年的時候,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是280個PPM,就是百萬分之一體積這個單位,現在我們多少了呢?現在我們已經到了369個PPM,增加了80幾個PPM,幾乎增加了三分之一,所以説科學家們認為這就是溫室氣體增加以後産生的溫室效應,所以我們的氣候就變暖了。這個原因大概是在近50年這個溫室效應可能加劇,所以科學家們認為,可能至少最近50年這個氣候變化的變暖可能是溫室效應起的主要的作用。當然也不排除自然的變化,因為我們地球上的大氣它這個氣候系統不斷地變化,也有一個自然的內部的變化,這個不是我們人類能控制的,這個變化也會影響我們的氣候,所以兩個原因相比,最近50年可能主要是人類活動産生的溫室效應引起來的。

  主持人:肯,在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發佈的第三次評估報告中認為,有新的和更有力的證據表明,過去50年來觀測到的大部分變暖是人類活動的結果,這個新的更有力的證據是什麼?

  肯戴維森:就是自工業革命以來,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升高,另一個是我們觀測到的全球溫度,我們非常肯定在過去100年全球溫度升高了0.6攝氏度,更重要的是這種升高是一種趨勢,1998年全球平均溫度在過去160年是最高的,2002年是第二個最暖的年,2001年是第三個最暖的年,而1980年以來已經經歷了19個高溫年,這是一個非常顯著的趨勢。這是過去3000年氣候變化最有力的證據。

  主持人:其實近幾年來我們對氣候變暖所帶來的影響有了越來越切身的體會,氣候變暖對於人類的生活和健康到底有什麼影響?

  丁:氣候變化之後,特別氣候變暖之後,自然的災害頻繁了,強度增加了,比如過去我們有一個在海洋上大家都知道厄爾尼諾現象,過去這個厄爾尼諾現象是每隔兩年到七年一次,平均就是四到五年一次,可是從80年代以後,特別是90年代以後,厄爾尼諾每隔兩年就有一次,比如90年代十年裏面我們就發生了四次,這種頻率過去歷史上很少見,這個主要就是科學家們認為和氣候變暖有關係,科學家們還發現,暴雨增加,乾旱的地方也增加了,更強烈了。比如我們在90年代就出現了兩場最大的暴雨,一個是1991年江淮地區大暴雨,延續了將近兩個多月,還一個大家都知道是1998年,1998年是非常嚴重的一次大洪水,去年大家知道全世界最著名的洪水就是發生在歐洲,歐洲的洪水也是百年不遇的,幾乎都破了記錄,這就是氣候變暖我們叫作對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一個影響,另外比如氣候變暖以後,高溫的日子也增加了,現在我們高溫的日子普遍日數要增加了,另外強度也增加了,比如現在我們北方高溫一般都是十天以上,甚至兩星期,過去我們北方的高溫天氣大部分都是在一個星期或者一個星期以下,現在日子都增加了。

  主持人:變暖以後使世界反常的氣候越來越多,肯定對人們的生活健康造成很深刻的影響。

  丁:對的,比如説現在疾病、流行病、由那種自然媒體傳播的,比如像蚊子這種傳播的,這種病都增加了,大家去年在電視上都看過很多報道,關於登革熱,登革熱就是一種由蚊子傳染的這種流行性的疾病,去年台灣就發現一千多例,大家都已經知道這個消息了,我們南方也出現了這種登革熱,這都是很少出現的。

  主持人: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存在著爭論,就是究竟哪一方該對溫室氣體的增多負責,哪一方該採取措施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對此持何種觀點?

  肯戴維森:很清楚應該負責的是整個人類,人類應該對全球溫度升高負責,所以人類作為一個整體應該共同關注和解決這一問題,很難指責任何一方,現在發達國家排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要比以前多得多,美國排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比任何國家都多,如果每個人都貪婪的話,這就會成為一個問題,如果我們不採取措施,這種情況就不會改善,所以很難説一些國家應該比另外一些國家做得更多,因為每個人都想解決這個問題,所以我認為全世界應該共同努力解決這一問題。

  主持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應該擱置分歧,共同努力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是嗎?

  肯戴維森:是,正是如此。

  主持人:丁教授,剛才我們談到了不管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應該為減少全球變暖的這種趨勢而做出他們的努力,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您認為發展中國家應該怎樣處理發展和全球變暖的問題?

  丁:這個問題對於發展中國家可能是一個共同的問題,在第一個承諾期,也就是在2012年之前,發展中國家是不承擔減排義務,因為什麼原因呢?因為過去這個責任主要不是它負的責任,歷史上的責任主要不是它負的,這就有區別了,另外它可以利用這個時間也更好地發展自己國內的經濟,因為它的經濟還不富裕,有的國家還處在貧窮線以下,你不可能説它還吃不飽飯,還很貧窮的情況下,你首先讓它去保護氣候、保護環境,所以説這個公約(京都議定書)就規定了,到2012年之後再説,先不給發展中國家規定任何減排的義務,所以具體到我們國家來講,我們是發展中國家,也同樣不承擔減排義務,在第一承諾期裏,京都議定書裏規定的,在這種情況下,但是我們國家即使是不承擔減排義務,我們仍然積極地要保護氣候,為我們全世界剛才提到共同的努力做出貢獻,比如現在我們儘量提高能效,節約能源,發展水電,種樹,退耕還林,退耕還草,保護我們的各方面的環境,所有這些努力,實際上不承擔減排,已經做了減排的貢獻。

  主持人:您如何評價中國在履行國際承諾方面的表現和中國在促進國際交流方面的作用?

  肯戴維森:實際上中國為世界其他國家做出了榜樣,不僅因為中國的鄒競蒙博士曾經長期擔任世界氣象組織主席,而且中國也以其他方式進行合作,例如,現在有一個16個國家的氣象局長組成的多國別考察團,正在中國考察,特別是中國也為發展中國家如何建立良好的氣象服務機構樹立了榜樣,這些氣象局長來自非洲、南美洲、中美和加勒比海地區,這樣的考察已經進行了15年了。每年世界氣象組織都派一個考察團來中國,中國對這一合作的貢獻在全世界都是非常突出的。

  主持人:就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等問題,我們正在演播室採訪世界氣象組織、世界氣候計劃主任肯戴維森博士和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特別顧問丁一匯教授,稍後請繼續收看我們的節目。

  主持人:很多科學家認為氣候變暖會給農業帶來最大的影響,而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您認為中國在氣候變暖後面臨的突出問題都有哪些呢?

  丁:我們科學家的估計,大概是如果氣候繼續變暖,對於我們國家的農業基本上要減産,三大作物基本上都要減産,小麥、玉米、稻米這三大作物基本上都要減産,減産的幅度根據品種地區不一樣,大概在5%到15%之間,這個減産中國科學家估計,純粹是從氣候變化的角度講,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技術改進,可以改良品種,還可以提高一部分的增産,可以把它彌補過去,所以説我們中國科學家估計,大概在本世紀中葉之前,即使是由於氣候的原因減産,也不會影響我們中國糧食的安全問題,50年之後就很難説了,因為50年之後氣候一直變暖,繼續變暖以後,大家知道剛才肯也提到這個問題,可能溫度還要上長的更高,上升的更高以後氣候還要變得更為惡化,而且中國的人口還要增加,將來水資源、病蟲害,耕作區的改變,都會發生,所以這種情況下我們現在還有很多變數,不確定因素,但是我們現在科學家正在積極努力,來估計50年之後我們能不能保證我們的糧食安全。

  主持人:戰爭是否也是人類活動的影響之一?比如説現在正在進行的海灣戰爭,您覺得這場戰爭對氣候變化的影響是什麼?

  肯戴維森:所有的人類活動都有影響,包括戰爭,這場戰爭可能帶來油井大火,從而增加大氣中的氣溶膠粒子,這顯然只會對區域而不是全球産生影響。顯然污染也會立即産生區域性的影響,但是這場戰爭最終會結束,因此不會對全球變暖産生重大的影響。但是有許多因素影響全球變暖,自然的因素,比如火山爆發,還有很多人為因素,比如城市化,不斷進行的工業化,所有這些都提供了證據,説明是我們人類造成了全球變暖。

  主持人:丁教授,剛才肯提到這場海灣戰爭對世界氣候的變化只是地區性的,您同意這種觀點嗎?

  丁:我基本上是同意這種看法的,特別是在現階段,這次海灣戰爭大概現在這個影響還僅僅限于地區性,我可以稍微講的長一點,就是在第一次海灣戰爭的時候,科威特燃燒了700多口油井,並且燃燒的時間很長,油井燃燒的多、時間長,它産生的效應就不僅僅是區域性的,局限在科威特以及伊拉克周邊了,它很可能就影響周邊甚至下游地區更遙遠的地方,油井一燃燒以後,它會釋放出很多微細的顆粒物,這些顆粒物就隨風飄到我們國家來了,通過西風,從西面就吹到我們國家來了,首當其衝的就是西藏和新疆地區,我們曾經觀測到在那些地區黑碳以及其他的氣溶膠粒子都在增加,當時有的地方就出現了黑雪的現象,在山裏面出現黑雪的現象,那就説明什麼東西呢?油井燃燒的那些粒子未燃燒完的那些粒子都吹到我們這邊來了,這將來就可以加速冰雪和冰川的融化,但是根據我們和國外德國的科學家和我們聯合起來,在那觀測發現,並沒有大範圍的影響,只是小範圍的影響,並不顯著。

  主持人:建立完整的氣候中心,觀測並評估氣候變化狀況,並且交換這些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在這方面的國際合作中,發展中國家應該發揮什麼樣的作用?

  肯戴維森:這正是所有國家包括發展中國家正在做的事情,比如中國氣象局正在進行標準化觀測,世界氣象組織提供了GTS系統(全球通訊系統),供世界氣象組織內185個成員國使用,成員國通過這一系統,交換數據,共享數據,中國的觀測數據也通過這一系統告訴世界中國的觀測結果,同時也讓中國了解世界上其他國家的觀測結果,所以這是一個快速的數據傳輸(方式),這樣每個人不僅能夠更好地了解每天的天氣,而且能夠更好地了解氣候。

  主持人:謝謝兩位專家來到我們的演播室。同時也感謝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收看本期的《中國報道》,謝謝,再見。

  主持人:楊福慶 責任編輯:孟濱 導播:趙妍妍 字幕:寧小鴻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