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本期內容     往期查詢         



戰爭與石油


  主持人:觀眾朋友,你們好。歡迎收看《中國報道》。石油是一種資源,同時也是一種商品,它與全球政治,經濟實力和國家戰略緊密相關。因此,爭奪石油資源已成為國際軍事鬥爭的一個重要目標。專家預言,未來若干年世界石油供求關係將大體平衡,但供求格局將發生變化,石油消費大國之間、消費國和資源國之間以及資源國與資源國之間的矛盾更趨複雜,各國圍繞石油資源的競爭也更加激烈。在這樣的背景下,國際輿論越來越關注一觸即發的對伊軍事行動。那麼就戰爭與石油的關係問題,稍後在演播室中我們還將採訪國家計委對外經濟研究所畢吉耀研究員和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董秀成教授。我們先來看一段相關的背景報道。

  解説:

  (一) 戰爭與石油----戰爭與石油的關係

  素有工業血液之稱的石油,是人類最重要的能源材料和戰略物資。在當代的戰爭中常常可以看到背後有石油的影子,而在中東地區發生的戰爭常常直接與石油有關。如1990年的海灣危機和其後的海灣戰爭更是一場石油之戰,不管是伊拉克吞併科威特,還是美對伊動武,都與石油利益緊密相關。戰爭的爆發導致了世界石油市場的動蕩和供應緊張,甚至引發全球經濟危機。在1956年的第二次中東戰爭爆發後。阿拉伯國家給予埃及堅決的支持,敘利亞、黎巴嫩和約旦切斷了輸油管道,沙特停止向英、法供應石油。石油供應中斷給了英、法嚴重打擊。通過這場戰爭,石油生産國體會到了石油的“威力”,於是在上個世紀60年代石油生産國成立了自己的組織——石油輸出國組織,又叫做歐佩克,這一組織在以後的國際石油市場發揮了重要作用。

  主持人:好,兩位專家,剛才看了前面的背景報道,可以説現在大家都認識到了石油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戰略資源,我注意到有的專家甚至把石油稱作是黑金子,第一個問題我首先想請問一下,你們覺得這個石油真的是那麼重要嗎?畢所長?

  畢:當然是,石油是非常重要的一種物資或者説一種資源,我們從目前人類的運輸方式來説,無論是天上飛的飛機和地上跑的火車、汽車還是海上走的輪船,都是由石油來提供能源的,提供燃料的,如果沒有這樣發達的交通工具,那麼我們的經濟全球化不會發展到今天的這個程度,貿易、人的旅行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經濟增長髮展程度也會比現在低得多,不僅如此,而且石油還是非常重要的一種化工原料,可以説從石油可以説提煉出來各種化工原料,是很多産品最基本的一個中間品,石油價格上漲,原料上漲,甚至連我們的服裝、一些面料都會受到影響,它的産品鏈是非常長的,當然更不用説石油在整個經濟仍然可以説是工業的血液,因此應該説,儘管説近幾十年來各國在減輕經濟發展對石油依賴度方面取得很多進展,但是人類並沒有真正完全能擺脫對石油的依賴,它對我們人類的生活,對世界經濟的發展,都是至關重要的原材料和戰略資源。

  董:現在通常有一種説法,石油是一種權力,權力,通常我們從理論上講權力就是一個人左右他人的能力,或者一個國家左右其他國家的能力,為什麼説石油它是一種權力呢?就是要考慮權力它有三個基本要素,哪三個基本要素呢,第一個就是武力,第二個就是財富,就是它的財力,第三個就是它的知識,如果一個國家擁有這三項東西,它就擁有權力,石油恰恰本身它融合到這三個要素裏面去了,首先有石油就有錢,我們通常把中東國家鉅額的財富叫作石油美元,不言而喻,有石油就有錢,就有財富,同時石油它也和武器有直接關係,同時石油本身就是武器,中東戰爭幾次包括現在伊拉克薩達姆提出來,某種程度上他也是以石油作為武器,這是一個。另外一個石油和武器現代化的應用武器直接相關,因為什麼樣現代化的武器,如果沒有油的話,它也發揮不了什麼作用。

  主持人:戰鬥機、航空母艦。

  董:對,第三個就是和知識有關,也是兩個方面,一個就是我有石油有錢,我可以獲取知識,這是一個方面。另外一個方面,石油工業,國際石油工業它實際上是世界上好多高精尖技術的直接應用,所以説石油滲透到了這三個要素裏面,所以把它叫石油權力。

  主持人:我們知道以前很多戰爭,就是人類有史以來很多戰爭,為的一個要不就是爭奪土地,要不就是爭奪財富等等,什麼時候開始戰爭跟石油結合在一塊了?

  畢:應該説從20世紀初開始,隨著石油在經濟中的廣泛應用,在國際關係中的作用地位也在上升,所以説戰爭往往就包含著石油因素,因為我們知道工業革命是從蒸汽機爆發開始的,隨著19世紀末20世紀初內燃機大量取代了蒸汽機,成為主要的動力工具以後,石油在整個工業運輸、各行各業的作用是越來越大的,因此我們至少可以看出,從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對油田的控制也曾經是納粹德國和盟軍一個爭奪的焦點,特別是在蘇聯這些地區,二戰以後,50年代以後,化工革命新的重化革命開始以後,石油作為化工原料作用也越來越大了,因此石油作用日益突顯,作為石油重要産區的中東地區也就成了各種矛盾的焦點地區,以後歷次的中東戰爭無不都和石油有關係,中東國家也曾經一度地把石油作為武器來迫使英美等國家作出一些必要的讓步,因此它的作用是越來越大。

  主持人:中東是全球石油最集中的地區,但它給該地區帶來的不只是福音,還有戰亂和苦難,又是該地區國家矛盾與紛爭,外部大國插手干涉中東事務的禍根。長期以來,美國一直把獲取石油作為在海灣地區的首要戰略任務。

  解説:

  (二) 戰爭與石油----美國的中東石油戰略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費國,年進口原油5億噸以上,佔世界原油貿易量的近1/3。美國石油需求的一半以上依靠進口,據美國能源部預測,到2010年,美國石油進口依賴程度將達到70%,到那時進口石油將佔到美國消費量的2/3,而其中一半將來自海灣地區,其中就包括儲量佔全球第二的伊拉克。伊拉克不僅石油資源豐富,而且長期與美國關繫緊張,動不動就使用“石油武器”,所以美國認為薩達姆的存在是對美國石油安全的最大威脅。更重要的是美國認為它有當海灣霸主的野心,而這是美國絕對不能容忍的。美國現任總統布什的父親喬治布什曾説過: “如果世界上最大石油儲備的控制權落入薩達姆手中,那麼我們的就業機會、生活方式,我們自己的自由和世界各友好國家的自由都將蒙受災難。分析人士指出:“911”事件為美國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布什打算利用反恐戰爭的時機推翻薩達姆,剪除美國在海灣的心腹大患。但是布什在接受美國廣播公司的採訪時卻説:反恐戰爭與石油沒有任何關係,反恐戰爭是總統為了保護無辜民眾。

  主持人:前面的節目中我們看到了,布什總統説反恐戰爭和石油沒有關係,這個就引發了戰爭和石油關係的討論,我們注意到我們在這採訪一些專家的時候,專家也談到了説,這次針對伊拉克的戰爭和軍事行動,跟石油也不是説有非常直接的關係,也有這樣的一種説法,你們兩位是怎麼看待戰爭和石油的關係的?

  畢:如果説美國這場推翻薩達姆戰爭的話完全是為了石油,恐怕容易引起爭論,但是説和石油一點關係沒有,恐怕誰也不相信,因為實際上美國的倒薩是它整個全球戰略的一個組成部分,推翻薩達姆政權,在伊拉克建立起親美的所謂美式民主的國家,對於美國在那裏長期保持軍事存在,對於施加它對中東地區的影響,首先來説是極其有利的,第二如果説薩達姆政權倒臺以後,伊拉克更換了一個親美的政府,它的戰後重建需要大量的資金,這些資金不可能説美國無償或者是慷慨地支援它,還是要靠它的石油輸出來換取資金,這樣一來至少給美國帶來兩個好處,第一個對於美國石油界來説,布什家族是和美國的石油公司有千絲萬縷的聯絡,這種利益是不言而喻的,從另一方面來説,伊拉克在第一次海灣戰爭之前,它的石油産量出口量大概在350萬桶左右,它的探明儲量僅次於沙特,是位居第二的,目前由於海灣戰爭以後受石油換食品計劃的約束,它的出口量是很低的,160萬桶左右,如果説一旦戰後伊拉克能夠恢復到它第一次海灣戰爭之前的産量的話,那麼整個全球的石油供應市場的供應量將大量增加,目前歐佩克組織所確定的每桶22到28美元之間這種所謂的調控機制就有可能面臨破産,如果説通過伊拉克戰爭之後,如説果最終能夠把油價推低到20美元以下,對於美國經濟的復蘇,它的就業增長,長期的繁榮,自然是可以説是有巨大的好處的,所以説所謂反恐戰爭的背後,如果説沒有石油因素的話,我想是沒有人相信的。

  主持人:董教授怎麼看這個問題的?

  董:我是這樣想的,反恐應該説是一個藉口,控制石油應該算是它的一個目的,但是我認為還不是本質,本質要從美國整個的國家它的戰略上來考慮,因為美國就是應該説前蘇聯解體以後,就是冷戰結束以後,美國要確定它的世界霸主地位,也就是説它要建立它自己的按照美國政府自己説的就是世界的領袖,這是本質,而要想保持這種地位,實際上它必須控制中東,因為中東從歷史上、從地緣政治上來説,我們過去經常説的它是一個叫心臟地帶,現在它又是個能源的聚集地,兩者不謀而合,美國必須控制這個地區,控制這個地區就能控制世界,所以我認為從本質上來説應該從這個角度來看。

  主持人:就是説戰爭本身不只是為了伊拉克一個國家的石油,而是為了中東地區的石油戰略。觀眾朋友,就國際輿論普遍關注的對於軍事行動以及戰爭與石油的關係問題,我們正在採訪國家計委對外經濟研究所畢吉耀研究員和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董秀成教授,稍後我們將接著談,歡迎接著收看我們的節目。

  主持人:石油是伊拉克所擁有的最大財富,伊拉克是全球第二大儲油國,擁有佔全球10.9%的原油儲量。在海灣戰爭前,伊拉剋日産石油350萬桶,年出口255億美元。當時伊拉克70%的食品都是用石油換回的美元去別國購買。

  解説:

  (三)戰爭與石油----石油換食品計劃

  在海灣戰爭結束後,安理會決定允許伊拉克每半年出口16億美元的石油,換取基本的人道主義物資-食品和醫藥用品,這項計劃被稱為石油換食品。在這項計劃公佈的當天,伊拉克政府就宣佈拒絕接受該計劃,對於伊拉克而言,完全解除制裁才是其追求的目標,而石油換食品計劃只不過是制裁的一部分。1994年,伊拉克國內的農産品欠收,收穫的作物僅能滿足需要的10%,伊拉克民眾的配給額已經降到了聯合國規定的溫飽線以下,緊張的聯合國經費只不過是杯水車薪。這時國際社會認識到,只有讓伊拉克出售石油,才能解決人道主義災難。於是在1995年4月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986號決議,與以前不同的是,這份決議完整地勾勒了石油換食品的執行細節,使其成為隨時可以付諸實踐的操作手冊。伊拉克第一批石油于1996年12月15號出口。石油換食品計劃最終得以執行,標誌著聯合國在對伊拉克制裁和人道主義危機中,終於找到了一個平衡點。這個決議讓人們再對安全感到放心的同時,也了卻了道義上的壓力。對伊拉克而言,石油換食品計劃是不得不走的獨木橋。

  主持人:從前面的節目中我們也看到了,在海灣戰爭結束以後五年時間,伊拉克沒有出口石油,從1996年恢復以後才少量地出口石油,所以石油換食品計劃可以説是大家比較關注的,現在有個問題我想問一下董教授,就是石油換食品計劃,對於當時的國際石油市場的價格或者説整個的石油生産有沒有什麼影響?

  董:是這樣的,應該説石油換食品這個量就是聯合國允許它(伊拉克)出口的量非常非常小,大概就是世界市場的1%到2%,所以説它整體來説對世界石油供求關係沒有産生影響。

  主持人:但是相比海灣戰爭之前,伊拉剋日産原油那時候是355萬桶的時候,那個時候的量相比來説,反差還是比較大的。

  董:是這樣的,整個現在國際石油市場是這樣的,總體上來説是供大於求的,所謂供大於求就是説世界上的石油生産能力遠遠地高於市場的消費能力,消費需求,遠遠高於,比如説中東相當一部分國家,就説歐佩克吧,就是石油輸出國組織,它實際上是限産的,也就是説它沒有按照它的實際生産能力來生産石油。

  主持人:你這不生産了馬上就有人補上,是這樣嗎?

  董:對,是這樣一個概念,所以説它整體上來説它的剩餘生産能力比較大,包括伊拉克、包括沙特、科威特這樣一些國家,它都有比較大的剩餘生産能力,調節價格。

  主持人:就是説這個石油換食品計劃對於石油市場沒有什麼特別大的影響。

  董:沒有什麼太大影響。

  主持人:自己可能調整過來。還有一個問題問一下畢所長,就是假如説戰爭結束以後,石油換食品計劃停止了,伊拉克可以正常出口石油了,對世界石油市場有什麼影響?

  畢:我想短期來説,伊拉克通過戰爭以後很快能夠恢復石油供應,恐怕還是需要一定時間的,因此就短期來説,應該説這場戰爭如果爆發以後,首先伊拉克目前160萬桶實際上可能200萬桶,它有一部分走私的,這個産量可能就沒有了,這還是在戰火現在在伊拉克境內情況下,如果戰爭結束以後解除了對伊拉克的制裁,伊拉克重新恢復它的生産,我想是需要一定時間的,因為經過十年的禁運,伊拉克很多的油田應該説設施也老化了,投資也嚴重不足,一方面恢復到這次戰爭之前的生産水平,如果戰爭破壞了的話需要一定時間,如果要整個恢復到第一次海灣戰爭之前,恐怕也是需要相當一段時間,而且這個前提還是説新的伊拉克政府歡迎西方的石油公司來投資,但是建設是需要比較長時間的。

  串場:

  在第一次海灣戰爭前的1990年7月,一桶石油的價格只有14美元,到10月則突破了40美元,布倫特油價最高時達到了42.10美元一桶。12年後,一場新的海灣戰爭又在醞釀中,那麼醞釀中的戰爭對世界石油市場的石油供應以及價格會有何影響呢?

  解説:

  (四)戰爭與石油----戰爭對石油供應與價格的影響

  由於針對伊拉克的軍事行動正在緊鑼密鼓地準備,以及美國原油庫存下降到歷史最低水平,自今年以來,國際原油價格已猛增20%,每桶原油已超過37美元。據估計,如果繼續保持這個價位,各個國家的能源開支都將大幅增加,三大經濟體之一的歐盟的能源開支將增加1000億歐元。針對戰爭對石油供應以及石油價格的影響,各國都在調整能源戰略,增加原油戰略儲備。歐盟委員會負責能源和交通的副主席德帕拉西奧對記者説,歐盟計劃增加石油儲備,使其儲備量與美國持平。歐盟輪值主席國希臘的發展部長措哈佐普洛斯也認為,增加歐盟的石油儲備有助於消除可能爆發的伊拉克戰爭對歐盟經濟的負面影響。隨著美伊局勢日趨緊張,印度政府也正在考慮分階段增加原油的戰略儲備,以確保達到45天的儲備標準。戰爭對美國經濟的影響也不容低估,美林證券美國首席策略員伯恩斯坦在一份報告中説,儘管“雙底衰退”的機率增加了,但看來這不是由全球競爭及通縮造成的,反之,要排除傳統石油恐慌導致衰退的可能性,是越來越難的了。

  主持人:我們接著來談戰爭與石油的話題。縱觀現在世界的石油市場,可以發現石油的價格正在上漲,已經超過了30美元,期貨已經達到37美元,歐佩克的石油價格是31.9美元了,今年會不會出現像上次海灣戰爭時那樣,一個先揚後抑的這麼一個曲線呢?

  畢:這個可能性存在的,首先説目前的油價上漲,今年的油價上漲應該説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非經濟因素引起的,年初以來我們發現委內瑞拉的大罷工中斷了石油供應,現在最主要是伊拉克戰爭有一種一觸即發的感覺,市場有恐慌心理,油價是不斷推高的,但是實際從需求面上來看,世界經濟從去年底今年初的表現來看的話,增長並不是很好,還是屬於復蘇乏力的狀態,原油需求並沒有明顯地大幅度回升,因此應該説目前市場上的油價有相當一部分是由於所謂的戰爭溢價購成的,由於戰爭溢價或者風險溢價,因為如果按照目前世界經濟正常情況下這種需求、這種增長速度來説的話,應該目前能夠到22、25美元之間就是相當高的水平了,這場戰爭一旦爆發以後,初期由於戰局不明朗,油價可能會進一步衝高,但是我們一般的預期來説,美國有可能能夠掌握戰爭主動權,在一個比較短的時間內結束這場戰爭,隨著局勢的明朗,不確定性因素的消除,油價是有可能回落的,但是問題就是回落到什麼程度,第一次海灣戰爭時期從42美元的高位,回落到22、23美元的水平,現在還有沒有這個可能呢?我個人感覺到可能有一定的難度,為什麼呢?就是現在和海灣戰爭時期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就是目前來説全球的石油儲備、工業用油儲備降到了27年來最低水平,而第一次海灣戰爭時期當時煉油公司還有一些商業用的石油儲備量是相當充分的,這裡面造成商業石油儲備的下降的原因有兩個方面,一個就是90年代以來由於信息、網絡技術發展,企業在這種所謂零庫存戰略的實施,為了減輕成本,因為管理效益提高了,所以石油的儲備相對減少,再一個石油公司在90年代大的並購,整合的大的系統內,它可以減少這種石油儲備,這些因素造成目前石油的商業儲備量是比較低的。還有一個就是目前實際上中東地區很多油田是上個世紀30年代、40年代開始開採的,老化程度比較嚴重,投資也嚴重不足,北海石油的開採基本上也是到了飽和狀態,現在剩餘生産能力有各種不同的説法,有的認為可能高達650萬桶的剩餘能力沒有能夠馬上投入市場,但是有的機構認為,實際真正馬上能夠投入到市場的,就是馬上能夠生産、能夠産出油的也就不過250萬桶左右,就是它有一個時間的時值的問題,因此我覺得從近期看,儘管説油價隨著戰爭的爆發,有可能出現一個先揚後抑這麼一個走勢,但是今年能不能夠回落到比較低的水平,我覺得還不敢説這樣的話。

  主持人:董教授,現在大家都認識到了石油儲備是非常重要的,各國都在增加石油儲備,如果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對未來世界石油市場會有什麼影響?

  董:石油儲備前面已經提到了,它是影響國際油價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主要因素,西方國家已經建立了比較完備的石油儲備體系,在關鍵的時期或者在市場動蕩的時期,它動用它的儲備來平抑市場價格,這個已經越來越顯示它的重要性了,其他國家包括我們中國,剛才提到的印度這些國家,現在也著手開始要建立自己的戰略石油儲備,隨著這次戰爭結束以後,可能越來越多的國家,特別是缺油的國家,可能越來越重視石油戰略儲備的建設問題,隨著世界各國如果大家都重視儲備了,儲備量越來越大,對於平抑整個世界油價,應該説它的作用就更大了,就是有利於平抑整個國際市場的石油價格。

  主持人:就這個話題我們先談到這,非常感謝兩位專家到演播室接受我們採訪,謝謝你們二位。觀眾朋友,剛才兩位專家從幾個方面為我們分析了戰爭與石油的關係問題,就相關的問題,以後我們在節目中將繼續給予關注,今天的《中國報道》到這裡結束,感謝您的收看,明天同一時間我們再見。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