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本期內容     往期查詢         



中國生物技術邁上新臺階


  主持人:人們常常將21世紀稱作是生命科學的時代。生物技術産業已經成為許多國家新的經濟增長點,甚至是支柱産業。世界各國都在密切關注著生物技術領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發展趨勢。2003年2月18日,“新世紀生命科學論壇”在北京舉行,3位生物技術領域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專程趕來參加,為我們帶來了世界上最前沿的生物技術成果。我們的記者專訪了其中的兩位,一位是來自美國的威塞爾博士,另一位是來自德國的胡貝爾博士。同時,我們還將在隨後的演播室中採訪這次論壇的主辦者,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主任王宏廣先生。首先請看記者的相關報道。

  新聞:

  首都師範大學生物系研究生楊奇志2月18日一大早就趕到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參加論壇的討論,一進走廊他就傻了眼,由於參加論壇的人太多,會場已經無法進入了。

  首都師範大學生物系研究生楊奇志:在網上了解到有關的信息以後,知道今天五位諾貝爾獲得者要來中國,而且講述他們的成就,以及他們方法上的各種細節問題。我作為學生物的研究生,也想來了解一下他們對中國,以及好多學者都是一種促進,他們新的方法和思維、思路,以及現在生命科學發展的一些前沿、焦點都是我們所關注的。所以説知道這消息以後,就來聽一聽。

  論壇會場內同樣座無虛席,過道也擠滿了熱情的聽眾。這次論壇的主題是,“發展生物高科技,培育生物新産業”。來自國內外的900多位從事生物學與醫學的專家學者共同探討了國際生物技術的發展現狀,積極尋找適合中國生物技術及其産業發展的道路。特別值得關注的是,3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也專程趕來參加。美國洛克菲勒大學原校長、諾貝爾獎提名委員會委員威塞爾博士是著名的醫學與生理學家,因對視覺神經系統信息處理的研究作出突出貢獻,獲得1981年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生物化學研究所所長胡貝爾博士是著名的生物化學家,因在光合作用反應中心的三維空間結構中作出的突出貢獻,共享1988年諾貝爾化學獎。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長米歇爾博士也是著名的化學家,共享了1988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有如此之多的世界一流科學家參加生命科學高層論壇,這在我國還是第一次。

  科技部副部長李學勇:這項活動我覺得很有意義,它對於在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領域,我們增進交流,促進創新,加強合作,都有很好的作用。在生命科學領域的一些新的發現,在生物技術方面一些突破,生物産業的不斷發展,確實展示出在這個領域,確實是科技競爭的焦點,當然是和信息技術,包括材料技術、納米技術一樣,它也是在新的科技革命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領域,但是它是一個科技競爭中很重要的焦點,它也是各個國家,包括我們中國政府,支持和研究、開發的重點。中國政府明確地發展生物技術方針可以説是三句話,一個是大力加強研究、開發,這也是各個國家投資的弱點,在這一輪競爭中,我們不能落後。第二就是説要積極地推動産業化。第三要切實保證生物安全,通過不斷地創新,來實現我們國家生物技術和生物産業的快速發展。

  這次論壇的另外一個特點是,英語是論壇的工作語言,而且沒有同聲傳譯。但是,所有聽眾都在認真傾聽臺上精彩的演講。許多聽眾還紛紛與世界頂尖的專家就生物技術的相關問題進行深入探討。

  記者:記者從論壇上了解到,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以生物技術維重點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正在形成。許多學者預測,生物産業將成為21世紀促進經濟發展的支柱。就生物技術發展的有關問題,我們專訪了專程前來參加論壇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威塞爾博士和胡貝爾博士。

  記者:威塞爾博士,感謝您來到這裡接受我們的採訪。如今,生物經濟,或者是生物技術經濟已經成為人們經常提起的話題。您認為,生物技術真的能夠像信息技術那樣,為全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發揮巨大的作用嗎?

  威塞爾博士:首先,我是生物學家,我不是生物技術學家。我在生物技術方面的知識和經驗都有所欠缺。作為世界上的公民,我的總體感覺是,兩者都很重要,信息技術,目前在很多方面都佔主導地位,在美國生物技術已經形成幾千億美元的主體産業。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科學在中國的發展,這種變化也將發生在中國。兩者很難説哪一個更重要,兩者都結合了科學領域的發明創新,並將帶動經濟的發展。

  記者:近年來,國際上在生命科學領域不斷出現新的突破,您認為,今後幾年生命科學領域最有可能取得突破的方向是什麼?

  威塞爾博士:由於生物學的革命,生物學在許多方面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其他科學領域也有研發突破,比如能源方面,中國俄國和日本在合作。在生物領域,因為基因組項目,我們現在有許多物種的基因包括人的基因,這使得生物領域醫學領域和疾病治療方面的諸多新發現成為可能。比如幹細胞技術,全世界對幹細胞技術進行了很多討論,受倫理道德的約束,我們不能克隆人,但我們將會在利用幹細胞生産器官,利用幹細胞治療疾病方面有所突破。這是今後幾十年生物科學即將取得進步的領域。

  記者:您認為中國在發展生物技術的過程中有哪些優勢,又有什麼不利的因素?

  威塞爾博士:我沒有看到任何不利的因素,因為通過利用生物科學領域的新技術,比如説,開發新的疾病治療方法,將會幫助很多人,為患者提供治療的新方法,為人們提供就業機會,如果形成産業則會促進國家經濟發展,提供研究機會,工作機會,因此我沒有看到任何消極因素。中國有很多人才,我想生物科學在中國會得到蓬勃發展。

  記者:您如何評價當今中國生物技術和生命科學的研發水平?您認為在生命科學領域中,中國應該優先發展項目?

  威塞爾博士:和許多其他國家一樣,中國的科學也需要發展,中國有許多優秀的人才對於教育和科學都很感興趣,我是瑞典裔,現在生活在美國,我遇到很多非常優秀的中國人才在那裏進修,許多人回國工作。這次北京國家生命科學研究所招聘,許多在美國接受過教育的中國優秀人才和科學家回來應聘,他們想回國幫助國家發展生物科學和其他科學。

  記者:您好,胡貝爾博士,感謝您來到這裡接受我們的採訪。我們知道,生物技術在研發與産業化方面面臨著許多問題,比如資金短缺、研發週期長等等。您認為應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胡貝爾博士:首先需要有經驗的人才,他們需要在大學或學術機構接受培訓,同時需要資金,在美國、歐洲以及中國都曾經像雨後春筍一樣涌現了許多基金會,這對生物技術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但是這些基金會並沒有像人們期待的那樣得到成熟的發展,現在在歐洲與美國一些或許多這樣的新型小公司都已經消失了,但有些會生存下來。總體來看,未來醫學與農業領域的發展很多都要依賴生物科學技術的應用,依賴於基礎研究和從事研究的人才。

  記者:全球的生物産業競爭十分激烈,您對中國生物技術産業的發展有些什麼樣的建議?

  胡貝爾博士:我的一個建議是要支持生物和生物化學的基礎研究,然後在應用和轉化方面的支持就會自動跟上了。同時需要私有工業和政府的支持。中國政府已經對於生物技術的發展給予了很大支持,投入了許多資金給新興小公司,我很高興看到這些。

  記者:生命科學領域研究除了技術上的障礙外,還有來自社會的一些阻力。您認為公眾的理解與支持對於生命科學的發展能夠起到什麼樣的作用?

  胡貝爾博士:這當然很重要,但是我認為公眾確實理解了生物技術研究帶來的益處,這些研究能夠幫助開發新的治療方法,治療疾病,提高農作物産量,以適應人口增長的需要,對於全世界,特別是對於中國而言這一點尤為重要,我在上課時經常對一些年輕人講,過去10年中知識爆炸,在生物領域取得的突破可能超過了其他領域。生物學方面有許多需要研究的領域,有許多東西值得研究,並且已經取得了許多成果。

  主持人:經過20多年的快速發展,中國生物技術的總體水平已經在發展中國家處於領先地位。與其他高技術領域相比,生物技術是中國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最小的一個領域。尤其是醫藥生物技術的發展更是引人注目。

  新聞:

  腫瘤是危害人類健康和生命的嚴重疾病。世界上腫瘤的年發病率在2200萬人以上,每年因癌症而死亡的人數超過了600萬人。在中國,每年需要治療的腫瘤病人高達500多萬人,每年帶來的經濟損失超過1500億元。因此,世界上許多跨國制藥公司都在積極發展基因治療産業。但是至今仍然沒有一種有效的基因藥物問世。中國在這方面已經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

  記者:這個小瓶子裏只有一毫升的液體,但是這一毫升的液體中卻包含了1萬億個重組基因病毒顆粒。正是這種重組基因病毒顆粒可以有效地殺滅腫瘤細胞,使無數癌症患者獲得新生。

  解説:今年76歲的劉老先生是一位退休的大學教授。1999年,由於被查出患上了肺癌,他被迫做了肺切除手術。但是沒過多久,癌細胞開始擴散,在他的鎖骨上長了一個巨大的腫瘤,不但疼痛難忍,而且嚴重影響了日常生活。

  退休教師劉鳳璞:就是痛,這個胳膊舉不起來,很有影響,吃飯、幹什麼日常生活都不能。

  解説:這時,深圳賽百諾基因技術公司研製的一種正在臨床試驗階段的基因治療藥物給劉先生帶來了新的希望。2002年6月,在注射了這種基因藥物之後,劉先生鎖骨上的腫瘤徹底消失了。

  退休教師劉鳳璞:現在這塊就像平常一樣,我這個胳膊現在能舉很高。 

  解説:近年來,中國醫藥生物技術發展明顯加快。進入臨床的生物醫藥已達150多個,有基因工程干擾素等21種生物技術藥物投入生産,生物醫藥製品2000年銷售額達200多億元,14年增長了近100倍。

  深圳賽百諾基因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彭朝暉:基因治療就是以改變人的遺傳物質為基礎的生物醫學治療。人的遺傳物質就是指基因,基因是生命之本,對人類和健康生命威脅最嚴重的幾大類疾病,比如説腫瘤和心血管病,實際都是與基因的改變有關係。我們所做的産品,重組腺P53抗癌注射液,就是用的與人類腫瘤有密切關係的一個腫瘤抑制基因,叫P53基因。從而達到抑制腫瘤生長和殺滅腫瘤細胞的作用,再使腫瘤細胞發生程序性的死亡。

  解説:目前,生物技術不僅廣泛應用在醫藥領域,同時在農業、環保、輕化工等重要領域,對改善人類健康與生存環境、提高農牧業和工業産量與質量都開始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記者:記者從這次論壇上獲悉,中國生物技術在未來的5-10年中,將按照國民經濟翻兩番的總要求,重點發展基礎生物學,醫藥、農業、環境等生物技術,同時加強生物多樣性與生物安全建設,力爭使生物産業成為我國新的經濟增長點。

  採訪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主任王宏廣

  主持人:歡迎繼續收看《中國報道》。結合新世紀生命科學論壇的相關情況,圍繞中國生物技術發展的問題,現在我們開始採訪王宏廣主任。首先歡迎王主任到演播室來接受我們採訪。王主任,我們知道您是專門負責中國生物技術發展這方面的政策制定,包括産業管理等這些方面的問題,在這次的科學論壇上有很多專家説,説在未來生物技術的發展會超過信息産業,成為未來經濟發展的支柱産業,您同意不同意這種觀點?

  採訪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主任王宏廣:我想生物經濟的提出大致有這麼兩、三年的時間,許多科學家都同意生物經濟可能替代信息經濟,成為下一個支柱産業,成為各國競爭的一個焦點,我本人是同意這種觀點的。當然現在還有一些不太容易被社會接受,因此叫生物産業的話,可能大家更容易接受。作為生物的話,我想BT,就是生物技術已經成為現在科技研究和開發的重點。BI我們叫做生物的産業,已經成為新的經濟競爭和科技競爭的一個焦點。我們叫做BE,生物經濟可能成為下一個經濟增長點,這樣的話叫做BT、BI和BE,這三個B將會成為新的科技革命和産業革命的重要內容。隨著産業進一步的壯大和發展和生物技術産業的興起,將來可能就會形成BS,也就説生物社會,跟現在的信息社會一樣,形成信息浪潮以後下一個生物科技的浪潮,對人類影響,我個人認為生物技術對人類自身和環境的影響,將會超過現在的信息技術。

  主持人:您剛才講到三年以前就有這種提法,真正要讓生物經濟成為支柱産業,您覺得到底還需要多長時間?

  採訪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主任王宏廣:因為我們傳統的生物技術已經在人民健康、農業生産和整個環境改善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但是大家以前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比如説天花、還有一些大型的、非常嚴重的傳染病,現在都沒有得到完全的控制,實際上生物技術已經在這個裏面起了重大的作用。解放初我們人的壽命是35歲,實際上當時的各種大型的傳染病非常多,死亡率非常高,現在我們的壽命從35歲已經長到了72歲,增加這麼快,生物技術在這裡面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別是在傳染病的控制和預防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食品和農業方面來講,我們每天吃的醬油、喝的啤酒,用的味精,都是生物技術的財富,(只是)大家沒有感覺到,這個還是生物技術産品,沒有意識到這個産品,好多人都聚焦在生物醫藥或者轉基因植物、轉基因動物,或者叫基因生物芯片,他們怎麼樣在生産中起作用,因此相當一部分人認為,它可能還需要5到10年,10到15年,甚至還需要20年的時間,才能夠成為下一個經濟增長點,實際上我覺得時間可能要比這個短,應該準確地講,生物技術這是一個在過去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中,已經取得了重大成就的一個産業,同時又是一個有巨大潛力的這麼一個産業。

  主持人:就是有著非常美好的未來,發展前景也非常廣闊,説到發展前景的問題,我們注意到日本去年提出了生物技術利國這樣的口號,可見很多國家對生物技術的發展都非常重視,並且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您覺得一個國家制定這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對這個産業發展會産生什麼影響?

  採訪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主任王宏廣:世界各國在最近世界經濟低迷的同時,都在想辦法來加速整個世界經濟的發展,但是取得的效果都不是太理想,因此大家都把精力放在下一個經濟增長點上,都是在搶佔生物技術産業或者叫生物經濟的制高點,我們看到日本人提出生物産業利國,美國也是很少提出什麼科技周,但是他們現在提出了生物科技周的概念,每年的4月21日到27日,這一週是生物科技周。在歐洲,我們看到它剛剛發佈的第六個框架計劃裏面,45%的經費是跟生物技術食品和生態環境有關係的,這些國家都採取不同的措施來搶佔生物技術制高點,總的來説大致有這麼些措施,一個方面就是政府的高度重視,第二個方面就是增加科技投入,第三個方面建立各種各樣的園區,通過形成新的生物技術産業園區,促進它的發展;第四個就是培育一些大型的企業和企業集團;第五個方面就是調動金融機構和風險基金向生物技術産業發展,加速産業的形成和發展。實際上在一些發達國家,生物技術已經成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增長的速度大致在25%到30%,但是整個世界經濟增長速度平均只有2.5%左右,因此它大致是整個經濟總體平均數的10倍,8到10倍左右,因此我們説它已經成為一個增長點。在我們國家,過去在生物醫藥這一塊,大致是我們15年增長了100倍,增長的速度也是比較快。

  主持人:其實您剛才已經提到了,光有政策恐怕也不行,要有一大批的企業,要讓生物技術能夠産業化,這樣才能夠有真正蓬勃發展的生物經濟。國際上有什麼樣好的作法,另外中國在這方面,在生物技術的産業化方面,有什麼樣的政策?

  採訪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主任王宏廣:國際上的作法實際上我剛才已經講了,政府重視,增加園區,制定政策,加速企業發展,通過金融機構,調動社會力量共同來推行這個産業的發展,我們想我們國家大致也要採取這麼樣一些措施來抓,一個首先我們要重視生物技術,它未來的作用,而且從政府和企業,都要重視,因為是下一個經濟增長點,大家都加強對生物技術産業支持的力度,我們想主要是應該要通過這麼幾個方面,一個方面加速原始的創新,使它申請自主知識産權的專利,只有這種專利以後,我們才能夠為下一步的産業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我們想這是第一件要做的事情。第二個事情就是我們要有一批優秀的人才,科學的創新、企業的管理,都需要一批優秀的人才。第三個方面,我們就培育一大批的企業,這種企業完全能夠國際化運作,而且企業生産的標準完全符合國際慣例,這樣的話才能夠參與國際競爭。第四個方面,必須增加投入,我們現在的投入,力度還不夠,在這個方面我們還需要加強投入,包括政府的投入和企業的投入,特別是我們現在還沒有建立起來的風險投資機制,它將對整個生物産業的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最後一點,當然發展生物技術一定要保障生物的安全,解決消費者關於生物安全對人體,對環境的安全問題的關注和擔憂。只有市場的巨大需求,才能夠拉動這個産業的發展,也就是説要從技術到産品中間,我們最大一個問題還是要解決市場的問題,實際上我們現在面臨的一個問題,市場的空間很大,但是技術供給不足,中間産業的發展還有一定的問題,因此我們感覺到,我們國家雖然現在的起步還比較低,特別是生物技術産業起步比較低,但是發展速度非常的快,前景非常的好。

  主持人:圍繞這個話題我們先談到這兒,非常感謝王主任到演播室接受我們採訪,謝謝。觀眾朋友,和耳熟能詳的信息産業這個詞相比,生物經濟這個詞大家聽起來可能還是比較陌生的,實際上生物技術已經在我們的生活中和在我們的身邊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正像王宏廣主任談到的,隨著中國生物技術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長,未來中國生物經濟必然會成為我們的支柱産業,今天的《中國報道》節目先到這裡結束,感謝您的收看,明天同一時間我們再見。

  主持人:王世林 責任編輯:陶躍慶 助編:馬敬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