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本期內容     往期查詢         



全面推進中國農村小康建設——中共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閉幕


  主持人: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收看《中國報道》。為期兩天的中共中央農村工作會議2003年1月8日在北京閉幕。會議指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更多地關注農村,關心農民,支持農業,把解決好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作為今後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就這次農村工作會議的相關問題,我們將在演播室中採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陳錫文先生。首先請看記者的相關報道。

  在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目標後,今年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了農村小康建設的總體要求,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就解決好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作了重要講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就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農業和農村工作作了部署。會議指出,要落實農村小康建設的總體要求,就必須深化農村改革,調動和保護農民的積極性,不斷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産力,大力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提高農業的現代化水平和城鎮化水平,全面繁榮農村經濟,穩定增加農民收入,使廣大農民過上小康生活,同時要繼續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保障農民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權益,實現農村社會的全面進步。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 張曉山:通過這次會議,不僅是關注了農村的經濟發展,同時也關注了農村社會事業的發展,會上提到從今年開始在整個的國民財政支出中關於教科、文衛、社會事業的支出的增量部分,主要用於農村的社會事業的發展,這樣也就是説,貫徹我們十六大提出的城鄉經濟社會統籌協調發展這樣一個重要思想,所以在這次會議上得到了具體的體現。

  會議在深入分析農業和農村工作形勢時指出,當前,中國農村的生産力還比較落後,農民的生活水平明顯低於城鎮居民,農村教育、科技、文化和衛生等事業的發展水平也明顯落後於城市。在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進程中,農村面臨的任務比城市要艱巨得多。而隨著中國農業和農村經濟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一切遇到的問題都會得到逐步解決。新階段是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實現農業增長方式轉變的階段,是深化改革,完善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農村經濟體制的階段,是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推進農村小康建設的階段。

  記者:這次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改革開放以來,農業和農村的發展,為中國現代化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提供了堅實基礎。從中國的未來發展看,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關鍵在於農村發展,沒有農民的小康就沒有全國人民的小康,沒有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全國的現代化。因此,必須重視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工作重點放在農村。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著重抓好四個方面的工作:第一 穩定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繼續深化農村改革。第二 優化農來和農村經濟結構,培育農村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第三 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發揮城市對農村的帶動作用。第四 加強民主法制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促進農村社會全面進步。會議特別強調了穩定基本政策,核心是穩定和完善土地承包關係,尊重農戶的市場主體地位,落實土地政策和《農村土地承包法》,賦予農民長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權。同時,國家會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增加對農村經濟和社會事業的支持,進一步消除地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

  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柯炳生:農村內部發展還不平衡,東部地區像江浙一帶大中城市的郊區,廣東、珠江三角州等等,這些地方的農村經濟已經很發展,應當説在這些地方實現小康社會,還是比較容易的一件事情,但是對廣大內陸地區來説,糧食主産省還有西部的一些不發達省份來説,這個任務是比較艱巨的,我想從這幾個方面看,應該能看到為什麼説農業和農村的發展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也是難點所在。

  與會專家們普遍感覺到,今年的中央農村政策總體上具有一定的延續性,經過2002年一年的努力,中國農村結構調整的成效初步顯現,以及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一年來,農業經濟的形勢比預料的好,尤其是中國強化了一些優質農産品的生産和供給,提高了農産品國際的競爭力。除市場因素外,相關的制度改革也大大提高了中國農業勞動生産率,並激發了廣大農民的積極性。所有行之有效的重大農村經濟政策都會在2003年繼續得到貫徹執行。

  《中國改革》雜誌社總編輯 溫鐵軍:中央也多次強調,農村經濟重大戰略結構調整包括的是幾個方面,除了農業結構調整之外,還包括鄉鎮企業的發展和農村工業化的調整,還包括城鎮化的調整,那麼我們除了産業化,還包括城鎮化、還包括農村工業化,這幾個方面都有必要考慮配套政策,相關的財政政策、相關的計劃、相關的稅收政策和相關的投資政策等等,因此就要求各個部門要根據中共十六大的精神,根據這次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的精神,與時俱進,自我調整。

  今年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還要求,各級政府在制定國民經濟發展計劃,確定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研究重大經濟政策的時候,要把解決好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放在優先位置,使城市和農村相互促進,協調發展,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

  記者: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閉幕後,1月9日農業部召開的全國農業工作會議又進行了一天的會議日程,根據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分析了當前的農村形勢,全面研究和部署了2003年的農業和農村工作,下大力氣,逐步解決農村發展中面臨的各項問題,全面落實中央提出的農村小康建設的總體要求。《中國報道》記者索鏈在北京報道。

  主持人:觀眾朋友,歡迎繼續收看《中國報道》。下面我們針對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的相關情況採訪陳錫文先生,陳主任您好,歡迎您來到我們的演播室。據我們了解,在今年的農村工作會議上,農村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和農村稅費改革、金融改革等體制改革都被著重強調,有評論就説,中國是以體制改革來激活農村的活力,您對這個問題怎麼理解?

  陳:根據當前的農村實際情況,這次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著重強調了要加快推進農村稅費改革,兩個流通體制改革還有農村的金融體制改革,這樣三個方面的重點,應該説這幾個方面的改革實際都在進行過程中,比如説稅費改革,從2000年開始,國務院就在安徽進行試點,試了兩年之後,又在其他的19個省、市、自治區擴大了試點,今年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主要是安排在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都鋪開試點工作,所以強調了農村稅費改革要作為今年農村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來抓,大家都知道農村最近的一個時期農民的收入增長比較困難,所以一方面要通過結構調整來增加農民收入,另外一個方面就是要通過增加轉移支付、深化農村的稅費制度的改革,來減輕農民負擔,在一定程度上減負也是給農民增收,像去年20個省市自治區在搞,中央為稅費改革這個專項,就給予了250億元人民幣左右的轉移支付,今年再增加10個省市自治區進行稅費改革的話,中央的轉移支付要增加到300億元以上,所以實際上這300億元就變成農民減輕負擔、增加收入的一個具體的渠道了。糧食流通體制改革也是從2001年的夏天就開始了,那個時候開始,主要是沿海和大城市,一共有8個城市主要是糧食的銷區進行了市場化的改革,這次安排的糧食流通體制改革,主要是針對糧食主産區,因為主産區的改革情況比較複雜,其中最關鍵的是要涉及到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怎麼能夠繼續保持和提高我們的糧食生産能力,怎麼能夠保護農民的利益,特別是糧農的利益,改革過程中當然價格就會隨著市場波動,在市場波動中怎麼注意保護農民的利益,這是主産區的糧食流通體制改革需要認真解決好的一個大問題,因此在這次的糧食流通體制改革中,實際上不僅僅涉及到糧食流通本身,還涉及到國家對農業的支持和保護政策,涉及到怎麼按照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我們的承諾,來建立一種符合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的對農民補貼的機制,農村金融體制改革主要是由於這些年來,整個農村的金融支持力度不夠,農戶也好,農村的中小企業也好,獲得資金的途徑比較窄,獲得資金困難比較多,經過幾年的調研,國務院已經原則上同意農村信用合作社的體制改革,在這次的會議上進行了部署,今年要加快推進農村合作信用社的改革,同時也必須看到這麼大的農村,光靠信用社一家是支撐不了的,所以也要求包括農業銀行在內的其他國有銀行以及國有政策性銀行,都要努力地承擔起為農村的金融發展作貢獻提供服務的要求。所以應該説這幾個方面的改革可以説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會緩解當前農村經濟發展中的困難,也可以幫助農民在增收方面創造一些更好的條件。

  主持人:中國一直致力於調整農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就目前的情況看,現在進展怎麼樣?

  陳:從農民收入角度看,它是在穩步地增長,當然增幅並不是太高,從2000年農民的收入增長幅度只有2.1%,到2001年增長到了4.2%,2002年估計能接近在5%上下,所以可以説農民的收入開始逐漸恢復性的增長,大概到去年年底,全國農民的人均純收入能在2500塊錢上下,在這個水平上,這個水平和城裏人相比雖然還是不高,但是對農民來説,差不多這幾年每年能增加100塊錢上下的收入,所以説對於改善農民的實際生活應該説還是起了不小的作用,由於結構調整的過程還在進行中,特別是一些比較大的動作,比如説像進一步擴大對促進農産品的加工,通過精深加工來擴大農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這個就涉及到農産品加工業的發展,再比如説推進城鎮化,讓更多的農民轉移到非農産業或者城鎮中來就業,這也是一個逐步的過程,所以我個人的感覺,應該説這幾年在新階段推進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方向是比較明確的,取得的成效也是比較明顯的,但是必須看到,整個結構調整是一個漸進的,也是一個比較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有針對性地解決農業發展、農村發展以及農民收入中出現的一些突出的困難,努力幫助緩解這些困難,這樣才能使得結構調整的過程,不斷地帶動農民的收入的增加。

  主持人:剛剛過去的2002年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第一年,過去的一年可以説中國的農村和農業發展情況很值得回顧和總結,您對中國農村發展的總體評價是什麼樣的?

  陳:我想可以用兩句話來説,就國內的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來看,可以説叫平穩運行,基本上沒有什麼起伏,在主要的農産品上有一些適當的恢復性增長,比如今年的糧食總産量可以在去年水平上大概增加100多億斤,就是五六百萬噸的樣子,適當地有所恢復性地增長,其他一些重要的農産品,雖然有增加的也有減少的,但總體上來看,都沒有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都可以保證供應,所以你從市場上也能看出來,基本農産品的價格也是比較穩定的,所以從國內的農業看是比較平穩的,從農村的非農經濟,比如説鄉鎮企業的發展來看,也是在産值、出口以及利稅等方面,都保持著穩步地增長,所以國內農業總體上説是穩定運行的,平穩運行,去年我們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第一年,很多人都表示憂慮,但是實際這一年的情況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國際市場對中國農業的影響比我們想象的有很大的差別,比如以前人們都估計中國的大眾農産品,像穀物、糧食這樣的産品可能沒有競爭力,沒有競爭力就會導致國外的糧食大量地進口,入世這一年的情況看,實際上大大出乎人們的意料,進口的數量非常小,比如説小麥,我們按照向世界貿易組織承諾的,去年小麥的進口關稅配額是850萬噸左右,實際進口只有60多萬噸,沒有進口那麼多,相反地過去人家説我們的糧食沒有競爭力,但是我們去年的糧食出口明顯增加,有的品種還出現了零的突破,像食用小麥的出口,去年我們是第一次對國際市場出口,出現這個情況並不是説中國的農業尤其是糧食的競爭力突然提高了,而主要是去年國際市場上一些大的糧食生産國,比如説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都是由於旱情非常嚴重,糧食大幅度減産,所以國際市場的糧價上升,使得進入中國的市場,國際的糧食進入中國市場就無利可圖,倒反而為中國糧食出口創造了一些條件,在目前的國際農産品貿易中,大家把質量和安全標準都作為一種技術壁壘在使用,實際上這是一種新的貿易保護辦法,因此從這個角度去看,我們的農産品如果僅僅靠價格低,它並不能去更多地佔有國際市場,還要在價格低的基礎上,努力地提高它的品質,提高它的安全性標準,才能更多地出口。

  主持人:觀眾朋友,在前面的時間裏,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陳錫文先生,給大家介紹了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的相關情況,在接下來的時間裏我們繼續就有關問題進行採訪,稍後見。

  主持人:就您剛才介紹的情況來看,中國農村和農業的總體發展情況還是非常好的,在這次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還提出了建設小康社會的總體要求,您昨天剛剛參加完這次會議,您認為提出這個小康建設的總體要求是出於什麼樣的考慮?

  陳:總體上的小康水平主要是一個總量的指標和一個平均數,所謂總量指標就是我們的GDP實現了比1980年翻兩番,第二個就是人均GDP達到了800美元,這個是總體小康的概念,實現了這個指標之後,十六大其實又專門做了解釋,總體上的小康水平還是和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和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其實你看一看城市和鄉村之間的差別就很清楚,所謂低水平真正低的是在農村,所謂不全面也是農村社會經濟發展很不全面,再一個就是城鄉之間的差距非常大,農民不富裕,農村不達到小康,那麼整個國家也不富裕,整個國家也不可能實現小康,所以這次會議上強調要重視農村的小康建設,我理解是兩個方面,一個是要求農村各方面發展更快一些,第二個方面的要求就是不僅要重視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而且要重視農村社會的全面進步,這樣才能真正去實現全國的匯集十幾億人口的全面的小康。

  主持人:據我們了解,這次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探討的議題非常地多,在這些議題當中給您印象最深刻的還有哪些方面的問題?

  陳:這次會議我覺得就像你説的涉及面很廣,但是有很多提法給我印象非常深,比如第一個提法就是剛才我們討論的,就是全面建設小康,難點重點在農村,因此全黨和整個政府的工作要更多地去關注農村,關心農民,支持農業,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很深刻提法。第二個比如這次會上提出來,其實也是貫徹十六大的精神,要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的發展,這對於我們長期説的改變我們國家長期以來形成的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狀況,使得農村、農業有更快地發展,農民的生活水平有更大提高,這是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再比如説這次會議上提出來,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這也是一個很重要很新的提法,我想有了這些新的提法之後,能使我們更清醒地看到,儘管整個國家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總量有了很大增長,城市面貌也有了很大的變化,但總的來看,城鄉之間的差距還在進一步擴大,農村發展滯後的局面還是非常明顯的,這次會議提出的基本要求下,把農業農村工作做的更紮實,我想這是這次會議給大家印象最深的地方。

  主持人:為什麼説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就像您剛才提到的,要全面統籌城鄉經濟發展,尤其對農村(經濟)發展非常關鍵,為什麼這麼説?

  陳:在總體實現小康的過程中,其實農村已經滯後一步了,因此要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過程中,如果農村不能加快發展,總體上要做到要匯集十幾億人口這個小康社會就很難做得到,所以在這次會議上就特別強調要加快農村的經濟和農村社會各方面發展,要真正做到這一條,很重要就是對中國農村來説,它發展錢從哪來,這麼多的人到哪去,這是中國農村下一步發展中要解決的問題,所以在這個背景下,才提出了要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的發展,從一定程度上,城市發展的快一些,城市積累的財富也多一些,因此對農業農村經濟在經濟上應該有更多的支持,城市在不斷地發展過程中,也就是我們説城鎮化的過程中,也應當不斷地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這樣才能提高農業的勞動生産率,使農村發展的更快一些。所以城鄉統籌應該説不僅是一個重要的發展思路,更重要的它是個標誌,就是標誌著我們國家整體的經濟發展已經到了可以逐步去解決城鄉二元經濟結構這麼一個階段,條件具備,條件成熟了。

  主持人:您認為各級主管部門應該怎麼樣發揮它們的指導作用?

  陳:城鄉統籌我想主要是從兩個方面,一個方面就是國家的綜合部門,國家綜合部門如何在城鄉統籌考慮的基礎上運用好國家的財力,這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比如説各項經費,過去的發展可能更多地用在城裏邊,使城市的面貌變化快一些,以後應該考慮到怎麼樣支持農村有更大的發展,所以對國家可以調動的財力的使用上,要有個城鄉統籌,第二個方面就是各個具體部門,這次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就明確提出,對於教育、對於文化、對於醫療衛生,這三個方面今後新增加的事業經費,主要應該用於農村,從這個角度去看,政府各個部門雖然不是直接做農村工作的,但它必須按照中央的要求,把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放在更突出的位置上,去認真地考慮,去解決它,所以在城鄉統籌這個大的思路下,我想政府的綜合部門也好,具體的職能部門也好,都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在腦袋里加深中國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農村問題、農業問題、農民問題,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而這三個問題沒有得到很好解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也好,基本實現現代化也好,它是不可能真正做到的。如果全黨上下政府各部門都形成了一個共識,那我想經過18年的努力,農村的落後面貌就會有很大的變化。

  主持人:這次會議還提出了要切實加強農村黨組織的建設,而且健全黨組織領導的村民自治機制,在這方面有什麼經驗?而且對小康建設會起到什麼樣的作用?

  陳:農村的黨組織建設歷來是中央非常重視的一個方面,實際上從1991年開始,一直在進行農村黨組織各項加強的建設工作,經驗還是很多,概括起來説,就是如何更好地去體現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作為黨員也好,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幹部也好,他的思想怎麼能夠保持與時俱進,怎麼能夠保持先進性,以及他們的工作、他們的表現,能夠真正體現出執政為民這樣一個重要的本質,這是一些最基本的經驗,從村民自治這個角度去看,我們也看到十八九年的村民自治,總結了一套經驗,實際上就是為了充分發揚民主,或者叫擴大基層民主,讓農民真正能夠起來當家作主,所以我想概括起來説就是黨員和黨組織要起到先鋒模範作用,農民要能夠真正當家作主,這是我們的最基層的組織建設包括黨的組織建設的一些基本經驗,這次會議按照十六大的要求,特別強調要在加強黨組織建設和完善村民自治組織的同時,一定要做到在黨組織領導下,建成一個有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使得村民能夠認為黨支部是帶領他們奔向小康的一個重要的指揮部,而村民委員會是幫助他們解決許多具體困難,幫助他們組織進行小康建設的這麼一個具體的而且是自己的自治班子, 只有這樣做,這兩個委員會之間的關係才能處理得好,村民的積極性才能得到充分的調動。

  主持人:對於中國的農村和農業的發展來説,您認為最理想的發展格局應該是什麼樣的?

  陳:就是要在城鄉統籌發展的這麼一個指導思想下,在農業佔GDP比重不斷下降的同時,一定要做到兩個方面,就是任何時候都不忽視農業的基礎地位,同時在國民經濟的發展中做到農民的總量不斷減少,農業的效益不斷提高,這樣才能形成一個農業持續健康發展的一個大的好的格局。

  主持人:陳主任,感謝您就這次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給大家介紹了中國農村和農業發展未來的情況,謝謝您來到我們演播室接受採訪。觀眾朋友,也感謝您收看今天的《中國報道》,明天的同一時間我們再見。

  主持人:趙俐婷 責任編輯:索鏈 導播:趙妍妍 字幕:寧小鴻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