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本期內容     往期查詢         



神舟四號安全返"家"


  主持人:觀眾朋友,你好,歡迎收看《中國報道》。在無人狀態下對載人飛行考核最全面的神舟四號飛船經過了一週的太空飛行之後,于北京時間2003年1月5日晚順利返回地面,至此中國自行研製的第四艘無人飛船——神舟四號的發射與回收取得了圓滿成功,從而為把中國航天員送上太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就此次神舟四號順利發射以及中國長期的航天發展計劃等相關問題,在演播室中我們將採訪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火箭飛船負責人許達哲副總經理和神舟飛船副總指揮秦文波先生,首先請看記者的詳細報道。

  年初的內蒙中部地區在入冬以來的連續幾場暴風雪之後,廣袤草原早已變成了莽莽雪海。從內蒙的首府呼和浩特出發向北翻過大青山,經武川縣便會到達100多公里外烏蘭察布盟的四子王旗,神舟四號的回收工作就主要在這個旗的管轄區域內展開。根據預定計劃,1月5日"神舟"四號飛船在圍繞地球運行108圈後,開始從南大西洋上空向著地球表面返回。在四子王旗已經駐紮了半個多月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的試驗隊1月5日上午從縣城出發到60多公里外的指定區域與其他搜救隊伍會合。

  神舟飛船副總設計師 王壯:主要是兩部分,一部分是有地面部隊,另外有一部分是空中搜索,在大廟這個地點空中部隊和地面部隊匯合在一起,然後地面部隊和空中部隊開始從這裡分別地到達搜索現場,對於今天晚上回收來説,困難主要是天氣非常冷,回收現場到了零下三十度,另外現在路也不好走,路都讓雪覆蓋住了,另外在黑天進行搜索,給搜索帶來許多困難,但是這些我們事先都經過了演練,因為飛船上有信標,直升飛機和地面都可以抓住這些目標,另外飛船上還有閃光燈,飛機從空中也可以看到這個閃光燈,相信回收可以圓滿成功。

  由於載人工程是項龐大的系統工程,每個分系統下又有許多子系統,因此各個環節的緊密配合是完成回收任務的根本保證。1月5日下午三點來自總裝備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等單位的30多輛搜救車從會集地點準時出發,前往60多公里外距離理論落點10公里以內的區域待命。由於雪天路滑,60多公里的路程花費了兩個多小時,搜救隊伍到達待命地點時已是1月5日的傍晚。

  字幕:1月5日下午三點; 1月5日下午五點十五分)

  記者:"經過兩個小時的顛簸參加飛船回收工作的各個系統部門的大約三十多輛車來到了我現在所佔的這個待命區域,這個待命區域距離飛船的理論落點大約有兩公里遠,在理論時間也就是5日晚上的7點40分左右,飛船將會回落,一旦直升飛機發現了飛船落點的準確位置之後,將會及時的通知地面的搜索分隊,地面的搜尋人員將會以最快的速度趕往現場"。

  根據飛船運行軌道的特點,著陸場不僅場地要開闊,地勢要平緩,地表要足夠堅硬,而且天氣狀況要好,1月5日這一天溫度較前幾日氣溫略有回升,而且風力不大,這就為飛船順利回收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條件。

  神舟飛船副總設計師 王壯:飛船返回的時候大概是這樣一個程序:一個是飛船要調姿,調姿之後制動減低它的速度,減低速度之後就載入大氣,載入大氣以後十公里的時候,打開降落傘,開主傘,距地面有兩米的時候,反推發動機工作,把返回艙的速度降到每秒兩米,這是將來宇航員可以承受的速度,這樣飛船返回艙安全著陸。

  字幕:1月5日晚7時16分)

  在待命區域等待了兩個多小時,晚上7時16分,在黑暗的夜空中傳來了砰的一聲,就在所有搜救隊員判斷方向來自何處的時候,一直盤旋在上空尋找落點的直升飛機于7時46分通知地面搜救分隊發現了目標,隨後參與搜尋的各種車輛在半個小時後抵達飛船著陸點。

  字幕:飛船著陸點

  這就是12月30日淩晨發射的神舟四號無人飛船的返回艙,當地面搜救隊伍趕到的時候它已經靜靜的躺在雪地上,在這個艙內存放著"神舟"四號進行多項應用系統科學實驗所需要的有效載荷52件,其中33件設備是首次上天。

  字幕:地面人員進行艙外氣體檢測,把伽瑪放射源蓋住。

  "現在我們師傅正在那裏連管路,主要是為了對有害氣體進行測量,在做這項工作,這次回收和我們預計的,基本上在我們的預想的經度範圍之內,這次它落下的狀態,20兆的天線拋出來了,,然後閃光燈也工作,這樣便於直升飛機尋找,直升飛機尋找了23信號,而且也看到了閃光燈,現在閃光燈還一直在閃,而且底部大底的天線已經展開了,這對地面部隊和直升飛機尋找是非常好的")

  為了神舟五號載人發射的成功,在這次飛船著陸後,增加了一項氣體檢測的任務。隨後飛船被拉起來,以便打開艙蓋。在飛船著陸後的兩個小時後,飛船的艙蓋被打開,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總裝工程部的王樹傑師傅第一個進入艙內,他最早取出的是中國科學院的兩個試驗儀器。(字幕:1月6日零時五分)這兩個儀器是用來進行了空間細胞電融合實驗的, 從飛船艙內取出的電融合儀由於受到溫度等條件的限制,快速取出後就被迅速裝上直升飛機,于6日淩晨2時45分到達北京並被送往中國科學院的空間研究中心進行試驗報告分析,飛船和飛船內的其他試驗儀器將於近日返回北京。

  (字幕:電融合儀于6日淩晨2時45分到達北京; 飛船和飛船內的其他試驗儀器將於近日返京。

  記者:一月五日晚神州四號已經安全返回地面,這次成功的發射,順利的回收為中國今年下半年的載人飛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使中國朝著航天大國目標的實現又邁進了一步。中國報道記者王子哲內蒙報道)

  背景報道:

  載人航天是人類駕駛和乘坐載人航天器在太空中從事各種探測、研究、試驗、生産和軍事應用的往返飛行活動。(字幕: 1961年4月12日)

  前蘇聯于1961年4月12日發射了人類第一艘載人飛船,航天員加加林乘坐飛船繞地球一週並安全返回地面。人類的第一次太空旅行持續了108分鐘。

  美國于1962年2月20日發射了第一艘載人飛船。這兩個國家在發射載人飛船之前,都進行過多次無人飛船發射試驗。(字幕: 1962年2月20日)

  一九九二年九月,中國正式啟動實施載人航天工程,為此研製了載人飛船和可靠性運載火箭,開展了航天醫學和空間生命科學的工程研究,選拔了預備航天員,研製了一批空間遙感和空間科學試驗裝置。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二十日,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一艘試驗飛船"神舟"一號發射成功,經過二十一小時十一分的太空飛行,"神舟"一號順利返回地球。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首次飛行試驗取得圓滿成功。神舟一號飛船成功飛天,這標誌著中國成為繼俄羅斯,美國後,第三個掌握載人研製發射返回技術的國家。(字幕:1999年11月20日)

  二00一年一月十日,"神舟"二號無人飛船發射升空,按照預定軌道在太空飛行近七天、環繞地球一百零八圈後返回。這是新世紀全世界第一次航天發射飛行7天的任務後,軌道艙和返回艙分離,軌道艙繼續留軌運行了半年,返回艙返回了地面。(字幕:2001年1月10日)

  二00二年三月二十五日,"神舟"三號無人飛船成功發射並於四月一日順利返回。這是中國發射的第一艘完全處於載人狀態的正樣無人飛船,表明中國航天已掌握了天地往返技術,並突破了一系列關鍵技術。神舟三號軌道艙在太空留軌運行了180多天,環繞地球飛行2821圈,成功地進行了一系列空間科學實驗。(字幕:2002年3月25日)

  2002年12月30日淩晨零時四十分,"神舟"四號無人飛船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起航,十多分鐘後成功進入太空預定軌道。這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進行的第四次無人飛行試驗,也是"神舟"飛船在無人狀態下考核最全面的一次飛行試驗。(字幕:2002年12月30日)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四號,此間中國載人航天發射場迄今已成功發射四艘無人試驗飛船,為中國在第十個五年計劃內實現真正載人航天飛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據悉,"神舟"四號發射前早些時候,中國航天員訓練中心的預備航天員已進入飛船進行了實際體驗。目前,中國航天員正有計劃、分階段地開展各項訓練,各項訓練進展順利。

  主持人:觀眾朋友,歡迎繼續收看《中國報道》。神舟四號飛船已經成功地返回地面了,為了使您更多地了解神舟四號飛船的相關情況,以及今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展的相關情況,今天我們的演播室特別邀請來了兩位設計和建造飛船的嘉賓,首先我來介紹一下,一位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副總經理許達哲先生,您好許總。一位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八研究院科研四部的部長,也是這次飛船系統的副總指揮秦文波先生,首先歡迎兩位今天在很忙碌的工作之餘到我們的演播室來接受採訪。現在神舟四號飛船成功地返回地面了,隨著飛船返回地面,很多專家説這意味著中國離載人航天,發射載人飛船不遠了,這個不遠了到底是有多遠?許總,您給我們解釋一下。

  許:神舟四號飛船在軌自主運行七天后,成功地返回地面,已經完成了“成功發射、正常飛行、安全返回”的預定目標,這就標誌著我們中國已經掌握載人技術、突破關鍵技術,也標誌著中國人遨遊太空的夢想很快就要實現。

  主持人:進行這麼多次的飛船試驗的目的是要保證安全,可以説在飛船飛行的過程中,安全是最重要的,您怎麼理解飛船安全飛行的意義?或者説從管理上來講,因為我們知道您是負責載人航天工程七大系統中火箭系統和飛船系統的副總經理,您從這方面給我們解釋一下,怎麼樣才能保證這個飛船安全?

  許:載人飛船和其他無人的空間飛行器最大的不同就是載人,有了人,有了生命,對産品,對我們的飛船、火箭的可靠性、質量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於人的生命來説,我們就要確保萬無一失,要幹就幹好、要幹就幹成,載人工程我們把安全性、可靠性作為我們工作的準繩,就是一定要檢驗我們的飛船、火箭具有了可以送中國的航天員上天這麼一個標準的時候,我們才説我們的一切準備工作就緒。我們第四次飛行試驗,應該説是前四次,迄今為止所做的一次無人狀態下最全面的一次考核試驗,所有的系統都參加了,航天員系統、載人飛船系統、運載火箭系統、測控通訊系統、發射場系統、著陸場系統,還有空間應用系統等等都參加了,除了沒有人這個系統,各個系統參加了,這次試驗就是考驗載人工程整個大系統的協調性、正確性,考驗我們運載火箭的安全性、可靠性,考驗飛船的工作性能和可靠性,也通過這次試驗,來獲取航天員在飛船上的生活環境、工作條件。

  主持人:秦總,您是飛船系統的副總指揮,您怎麼評價通過這四次神舟飛船的發射,您怎麼評價咱們這個飛船系統的安全標準問題?

  秦:這個剛才許副總已經講了,確實載人航天這個對質量的要求是迄今為止我們國家航天器要求最高的一種,所以説我們從神舟一號開始,就從技術狀態上、質量控制上,都是逐步逼近上人的狀態,所以説相對飛船系統來講,也是體現了全過程的質量控制,從備料、生産、試驗、交付,一直到發射,都是全過程質量控制,像在備料的時候,我們也曾經對所有的接插件都進行插拔、互換,也曾經對國外的接插件也進行這樣的試驗,我們也發現有質量不符合的,全部退貨的,這方面從備料上卡得很嚴,在試驗上對覆蓋率,就是説我上天測試的項目,地面必須要進行覆蓋,在發射場做的測試項目,在交付前我所有的産品都必須要把它覆蓋掉,不能留任何的盲點,比如説我上天的項目在地面沒測的,這是絕對不允許的,所以通過這種步步為營、節節把關,就是對每一個研製階段都進行把關,所有的質量問題都全面解決掉以後,才能轉下一階段,這樣就不帶任何問題上天。

  主持人:許總,剛才您也談到了,載人航天系統非常多,有航天員系統、有火箭系統、飛船系統、空間應用系統、通訊系統等等很多,從您負責的這塊工作來看,下一步怎麼樣為跟其他系統密切地配合做好準備工作,以備載人航天真正地實現?

  許:載人飛船和其他系統一直在密切地配合,接口協調非常關鍵,所以這七大系統經常是有接口文件交換,共同討論,而且為了達到設計功能、整個系統協調,進行了充分的地面試驗,我們集團公司承擔運載火箭和載人飛船的研製工作,運載火箭主要和飛船接口比較密切,和發射場系統關係比較密切,飛船就和航天員系統、其他系統聯絡就更多,尤其是我們載人飛船為了滿足航天員的要求,就要按照航天員人機工效學的要求、人體醫學的要求來進行設計,進行試驗,進行驗證,我們飛船的設計首先是滿足飛船整個控制的要求,滿足航天員系統對它的要求,最大的還是安全性、可靠性,我們在進行這項工作的時候,就是以質量的可靠性、安全性來建立我們這樣的質量體系,保證産品交付是可靠的。和航天員配合,一個就是驗證我們這個航天員的環境保障條件,是不是滿足載人這個要求,另外一個就是醫學的要求,要進行各種環境參數的測量,包括力學參數,要進行大量試驗,振動、噪聲、衝擊,還有有害氣體濃度的測量,還有人體氧分壓、艙內的總壓等等,要和航天員系統一起來做這些工作。我們配合它做準備工作,我們飛船提供航天員實際進入,提供實際操作,穿著航天服進艙、開艙、關艙,儀器照明系統,操作語音通訊系統進行通話等等,配合他做工作,我們也配合研製模擬器,提供航天員日常的訓練,這一次我們四號飛船,我們第一批中國航天員已進入艙內進行了實際的操作演練。

  主持人:從試驗的情況來看怎麼樣,秦總?航天員對這個飛船各方面適應不適應?

  秦:現在這個也是不斷完善的過程,舉個小例子,比如他進去的時候踩這個踏板,踏板踩的時候這個高度跟人的高度有關,從上樓梯到下樓梯太高了就要完善。

  主持人:這也得改呀?

  秦:也要改,人機工效,人和機之間的協調,還有比如他操作的時候不方便,提出來以後我們也要改。

  主持人:比如手夠不著,眼睛看屏幕是不是舒服。

  秦:有沒有可能誤操作,可能兩個按鈕太近了,按了這個以後,不當心把另外一個碰了等等,這些都要進行不斷地完善,因為有人和無人確實是差別比較大。

  主持人:觀眾朋友,結合神舟四號飛船成功地返回地面,就中國航天工業發展的問題,我們正在採訪兩位嘉賓,廣告之後我們將接著談,歡迎繼續收看。

  主持人:航天員在飛船裏面是怎麼樣跟地面保持聯絡的?

  秦:這個應該説是聲像並茂。

  主持人:就是説我們還能看到,這個通過什麼樣的辦法?

  秦:看到就是我們現在有圖像,就是有攝像頭,把宇航員在空中的運動或者動作,全部攝下來之後變成數字,數字量,這一點當時研製的時候我們起點還是比較高的,十年前數字電視大家印象還不是很深的時候,飛船上就已經開始用數字電視這個概念,攝出來以後數字量再進行壓縮,為什麼壓縮呢?因為我們的通道資源是有限的,不可能給你無限寬的通道讓你走,(通過)窄的通道,必須壓縮,然後再傳到地面,再進行解壓,解壓開了以後看到的人和動作不能失真,當時我們記得研製的時候就出現過像動畫片一樣的,人的動作像機器人一樣,動一下動一下,他就是跳躍式的,一跳一跳的,後來通過不斷地攻關,因為當時國際上至少像當年俄羅斯的聯盟號都沒有採取這種方式,對我們來講也比較難,不斷地攻關,現在解決了,大家已經看到了,上面我們應該電視上看到,就是返回艙裏的球在動,還有一些儀錶的顯示,這方面都是圖像傳下來,非常清晰。

  主持人:這次四號也是進行了這方面的試驗。

  秦:也是,從神舟一號就開始有了,所以神舟一號當時應該是很久以前。

  主持人:這已經過關了。

  許:語音通訊系統、畫面傳輸這都可以了,指令傳輸就很多了,交換就更沒問題了,這幾次試驗都是地面可以向天上注入指令,天上自主飛行,還有宇航員的手動操作系統。

  秦:這次好像元旦前神舟四號為全國人民播了一條“祝大家新年快樂”這麼一個消息。

  主持人:一個小姑娘向全國人民問好。

  許:那就是從地面傳到船上,船上又返回到地面。

  主持人:將來我們再能聽到的就是我們自己的宇航員自己傳回來的聲音了。同國際上相比,怎麼評價我們現在飛船的技術水平呢?

  許:我們儘管從加加林第一次上天至今,已經有41年了吧,41年多了,但是我們的起點像秦副總剛才説的應該是很高的,我們飛船的控制系統都是採用當今最先進的一些儀器、電子設備,起點很高,我們這艘飛船的空間也相對比較大,能容納三個人。

  主持人:按三個人的規模設計的。再看遠一點,實現了載人飛行以後,從您主管的工作來看,火箭系統和飛船系統就會非常地成功了,是不是可以保證中國能夠實現登月或者説到更遠的太空去探索?

  許:載人工程是航天事業裏一個重要的部分,也是代表當今航天科技水平一個技術領域比較先進、難度比較大的一項任務,航天其他任務像探月是屬於深空探測的這麼一個範疇,我們也在進行探月技術的研究,我們的火箭應該説從96年10月份到現在,連續27次發射成功,具有比較好的質量和可靠性,證明我們有這個能力進行載人的飛行和我們探月的這麼一個技術的研究。

  主持人:現在用您的火箭去探月是沒有問題的了?

  許:可以完成這樣的任務。當然我們要進行對月球探測的相關技術的研究。

  主持人:從科技水平上來評價的話,您怎麼看待中國目前航天科技的水平呢?

  許:中國航天應該説是在世界上還是有一席之地,在航天大國中,比我們更走在前面的有俄、美,我們還是處於世界的先進行列,但是中國畢竟是一個發展中的國家,很多方面與這些航天大國,在投入方面、研究領域方面還是有差距的,我們現在是有所為、有所不為。

  主持人:這次神舟四號是成功地返回地面了,下一步就該發射五號了,五號飛船的設計方面和四號有什麼不同嗎?

  秦:我們在研製四號的時候已經考慮到五號了。

  主持人:已經都考慮到五號的問題了。

  秦:對,所有設計原則神舟四號和神舟五號的技術狀態要一致,因為這個對可靠性採集的子樣大有好處,一艘一艘不一樣肯定對可靠性的評估不利,所以説應該説現在可以給一個結論,就是神舟四號和神舟五號的狀態基本一致,當然神舟四號成功了,還有一些要完善的,或者要改進的話,也可能體現到神舟五號上,因為像科學試驗的項目每一艘船是不一樣的,四號有四號的任務,五號有五號的任務,這方面可能有所不同,但是從基本的平臺來講,從飛船本身的框架來講是一致的。

  主持人:我們先談到這,非常感謝許總和秦總到演播室來接受我們的採訪,謝謝。觀眾朋友,剛才兩位嘉賓為我們介紹了神舟四號飛船返回地面以後的相關的情況,兩位專家都談到了隨著中國的神舟四號飛船成功返回地面,中華民族實現遨遊太空的理想不久就要實現了。觀眾朋友,今天的《中國報道》節目就到這裡結束了,感謝您的收看,明天同一時間我們再見。

  主持人:王世林 責任編輯:王子哲 導播:滕雙雙 字幕:寧小鴻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