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本期內容     往期查詢         



科技興農 中國農業直面入世挑戰


  主持人: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收看《中國報道》。2002年11月25日到12月4日,中國湖南第四屆農業博覽會在湖南省長沙市新建的中國現代農業博覽交易中心舉行。湖南是中國的農業大省,産品種類多,生産規模大,本屆農業博覽會以“入世的農博,開放的湖南”為主題,共有5000多家國內外的大中型農副産品企業在展會上集中展示了農業科技的最新成果,在國內外投資者和湖南涉農企業之間搭建起了一個溝通的平臺。就農業博覽會的有關情況以及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後中國農業的發展問題,稍後,我們將在演播室中採訪湖南省副省長龐道沐先生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陳錫文先生。首先請看記者發回的報道。

  從中國湖南第四屆農業博覽會一開幕,專為本次博覽會而修建的中國現代農業博覽交易中心就一直被擠得水泄不通。一千多個佈置精美的展位前擠滿了來自各地的參觀者。四川省治縣新德鄉農民張明甫和同伴就被眼前的這些擺放在展櫃上的小玻璃瓶吸引住了,好奇的向參展商問這問那,當他得知這些都是利用植物克隆技術生産出來的農産品時,他立刻産生了要把這種農産品帶回家鄉的念頭。

  四川省治縣新德鄉農民 張明甫:這屬於轉基因作物,克隆技術,想通過這個學習一點技術回去,能夠帶動我們地方的富裕。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正在大力推進農業科技進步,農業增長的科技含量大幅度提高,像植物克隆等高新技術也揭開了它神秘的面紗,如今這些農業高新技術已被廣泛運用在農産品的開發與研製過程中,成為很多企業未來發展的核心力量,湖南立達人生物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湖南立達人生物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 易自力:在農業生産上有個基本規律,就是誰掌握了優良的種苗,誰就掌握了農業的未來,因為種子是農業生産的資源,因此我們定位在是用高新技術來培育和生産優良的種苗,以滿足現代農業生産的需要,推動農業經濟的發展,同時通過這樣的工作,我們自身在這個發展過程中也得到了提高,既收到了社會效益,也得到了經濟效益。

  除了農業高新技術的展示外,本屆農博會的最大看點要數展館一樓的展區,這裡的一百多個大型展位幾乎包攬了湖南各地的知名涉農企業。他們精心推出了糧食、油類、茶葉、禽畜水産、林産品、土特産品、花卉盆景等九大系列,兩千多個品牌的農副産品,對於在博覽會上簽下的定單和學到的經驗,各參展商均表示收穫良多。

  湖南老爹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李加興:去年農博會拿下的訂單是2000萬元,今年我們一個上午就拿下了1050萬元,預計今年的訂單可以達到5000萬元,所以通過農博會實際上也是展示企業實力的一個會,企業自身也會上一個臺階。

  記者在農博會上看到,豬肉以肉制加工品的形式,從肉架擺到了展臺,大米也有了包裝袋,有了品牌。雖然農業博覽會上的展品琳瑯滿目,但優質農産品仍然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已經解決了溫飽問題的中國老百姓也越來越重視農産品的質量問題。

  湖南省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 杜遠明:我們剛才所展出的這些産品,比如説油類,剛才所展出的這幾種,都經過了嚴格的質量檢測,我們提出的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有機食品,這次都在展銷會上體現出來了。

  據了解,本屆農業博覽會的參展企業數、展區面積、參會人數以及交易金額都創下了歷屆新高。

  記者:在中國湖南舉行的第四屆農業博覽會上記者了解到,此次參展的高科技項目比重明顯提高,一些高新技術的農業科技産品,在展會後成為湖南省當地貧困縣提高農業增長科技含量、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

  在這次農博會的投融資洽談會上,第一個簽約的國家級貧困縣瀘溪縣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瀘溪縣負責人表示,簽定的這份被稱為“藥用黃金”的盾葉薯蕷合同,總投資達五千多萬元人民幣,這對於今後在調整瀘溪縣農村産業結構和農民增收等方面將會出現雙贏的局面。

  湖南湘西自治州瀘溪縣縣委書記 向興仁:發展5萬畝以後,我們按照最保守的估計,農業可以增加一個億的收入,農村會增加一個億的收入,每畝種植黃姜比水稻要增加保守估計至少有500元以上,對我們全縣28萬人口,農村人口24萬,應該説至少人均增加200塊錢的收入,所以對改善人民的生活,跟上建設小康社會的步伐都是很有意義的。

  據了解,本屆農博會投融資洽談會共吸引了國內外投資商三十多家,簽約金額近四十億元人民幣。一些首次參加農博會的國外的對外貿易機構,均表示出加強合作的強烈願望。

  西班牙瓦倫西亞自治區對外貿易局負責人Pablo Ferrando:這次我們首先了解到湖南的農業特別發達,特別是水稻、糧食方面最發達了,我們認為這對於西班牙瓦倫西亞自治區來説,肯定有很多栽培方面的技術向湖南學習,當然西班牙也有很多好的東西,可能湖南也可以借鑒。

  湖南省作為中國的農業大省,農業人口占全省人口的三分之二,稻穀和苧麻産量居全國第一位,畜牧業和養殖業也位居前列,其中雜交水稻研究更是處於世界領先水平。農業博覽會已經成為湖南的一張農業品牌,為搞活農産品的流通搭建了一個有利的平臺。

  中國農業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副司長 張天佐:利用博覽會這種形式,廣泛地推介各地的優質農産品,是世界上各國通用的一種對農産品進行促銷和營銷的一種方式,各地在這方面做了很多的探索,很多的農博會也辦出了特色,湖南省這次已經是第四屆博覽會,我個人看它已經成為湖南省優質農産品展示的一個窗口,對外農産品的一個形象的窗口。

  湖南區位優勢明顯,被稱為中國“沿海的內地、內地的前沿” ,通過大力實施“開發帶動”戰略,湖南農業正逐漸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開放新格局。

  記者: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農業的發展主要從面向國內市場,轉向面向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有關專家認為,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中國農産品進出口的影響,將可能會在未來的幾年才能真正顯現出來,因此中國農業部的權威人士表示,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産品的國際競爭力,將成為今後中國農業政策調整的重要內容。《中國報道》記者孟濱湖南長沙報道。

  主持人:歡迎繼續收看《中國報道》。結合剛剛閉幕的湖南農業博覽會的相關情況,就中國農業發展的相關問題,現在我們開始採訪湖南省副省長龐道沐先生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陳錫文先生。首先歡迎兩位到我們演播室接受我們採訪。龐省長,我們知道湖南省是一個農業大省,歷史上就有九洲糧倉的美譽,首先第一個問題我想請問一下龐省長,現在湖南的農業發展狀況大概是什麼樣的?

  龐:湖南省作為一個農業大省、糧食大省,多年來享有湖廣熟、天下足的美譽。縱觀我們湖南的農業狀況,我們感到主要有三個特點,第一,農村的改革不斷地深化,特別是去年以來,我們開展了稅費改革,這是繼土改、聯産承包責任制以後,中國農村又一場偉大的變革,這項改革現在取得了圓滿的成功,通過稅費改革,農民的負擔大大降低,我們湖南省人平均降幅30%以上,應該説這場改革是成功的。第二個特點就是農業的基礎設施不斷地加強,生産條件不斷地改善。因為湖南是一個水患大省,湖南多災,1998年大水以後,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下,我們投入200多個億,大力加強了以水利為中心的基礎設施建設,治理了洞庭湖,提高了洞庭湖的抗洪能力。所以我們今年遇上了特大的自然災害,發生了大的洪澇,沒有潰一堤一垸,實現了三個確保,這是與多年來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分不開的。第三個特點,就是農業結構調整加大了力度,農業結構開始優化,農民的收入有所增加。所以從整個來講,湖南的農業、農村和全國一樣,形勢是看好的。

  主持人:有這麼好的農業狀況,是不是農民的收入也要比往年更好一些?

  龐:是這樣的。我們這幾年突破了農民收入增長趨緩的局面,使農民的收入有了恢復性的增長,現在每年遞增5%以上,預計今年農民的純收入可以達到2300多塊。農民收入增長主要是靠三個因素,第一個靠調整結構來增收,通過結構調整,提高了經濟作物的比重,提高了養殖業的比重,提高了二、三産業的比重。這樣使農民從農産品這一環節來保證增收。第二個方面是靠勞務輸出,就是我們的勞動力走出去來增收,湖南勞動力很多,現在在外面打工、經商的有600多萬人,這一支隊伍在外面得到了鍛鍊,而且創造了財富,增加了收入。第三個就是靠改善農民負擔增收,在現在的情況下,減負就是增收,我們這幾年抓了減負工作,特別是抓了稅費改革,農民的負擔減輕了,這就相對來講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主持人:陳主任,在這次的博覽會上,大家非常關注中國農業發展中的問題,尤其是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後,中國農業發展的問題。縱觀這一年來,可以説中國的農業沒有發生像人們以前預期的那樣説,加入世貿組織以後,農業會受到很大的衝擊,從發展的情況來看,還好于預期,對這個問題您怎麼看?

  陳:我自己是這麼感覺的,因為首先是從中央政府一直到農村基層,對於入世之後可能受到衝擊,思想上、各方面都做了比較充分的準備。第二個方面還必須看到今年大家都在説,入世一年衝擊沒有想像那麼大,這裡邊也有很大的、階段性的特殊因素在裏面,所以我個人覺得還不能掉以輕心,有些同志就覺得好像入世之後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實際上狀況我覺得要比這複雜的多。最主要的狀況,是中國從90年代後半期以來,糧食等主要農産品一直處在一個供過於求的狀態,所以國內市場這些農産品就表現在供給過剩,價格下降,這樣的情況下,境外的農産品即使進口到中國,它也無利可圖,所以進來的數量比人們預料的要少。同時從今年的狀況看,我們進口量比過去略有下降,出口比過去有所增加,所以也有些同志判斷,覺得其實中國的農業不見得那麼沒有競爭力,我覺得這個問題也需要做具體的分析。今年我們出口略有增加,很大的一個因素是過去人們都認為沒有競爭力的糧食作物,尤其像玉米,出口都比較多,這個情況是由於中國國內的玉米過剩,價格低,而且今年全球穀物是一個大減産的年份,所以國際市場價格上揚,對中國的穀物出口創造了一個有利的條件。另外一方面,原來人們估計,普遍看好的勞動密集型農産品,像一部分畜禽産品、水産品、園藝類的産品,過去都認為入世之後有很大的出口增加,但實際情況,世界各國都在提高對進口農産品的質量和安全性標準。所以使得我們這些過去認為有能力出口的這些産品,現在實際上受到多方面的遏制。所以總體來看,我覺得今年農産品的出口有所增加,進口反而有所減少,應該説是一個階段性的特殊因素造成的。入世之後面臨的方方面面壓力,我覺得還是不能低估,特別是要看到中國的農産品不可能長期地處於一種過剩狀態,而世界各國對進口農産品提高質量、安全標準的這種做法,反而會成為一種普遍的趨勢。所以從這個角度去看,我覺得前途還是比較嚴峻的,這方面還要有足夠的估計,做好更多的準備才行。

  主持人:那就是説可能隨著時間的延續,慢慢地會顯示出這個壓力來。

  陳:對,我覺得尤其是國內農産品供求關係的變化,現在供過於求,糧價比較低,儘管外國的糧食進不來,但過低的糧價對調動本國農民的積極性也沒好處,所以時間長了,如果兩、三年之後,逐漸地國內農産品趨於供求平衡,甚至有的農産品出現短缺,進口的農産品就有可能增加。相反的我們自己的農産品,即使是勞動力價格比較低,在勞動力成本方面有競爭優勢,但如果你的品種不優化、質量不提高,安全性標準不符合國際上的要求,那你照樣可能就出不去。所以這方面還要做更多的工作,才能適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新的情況。

  主持人:無論怎麼樣,做好競爭的準備是必須的。

  陳:我覺得絕不能低估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對中國農業的這種挑戰和壓力。

  主持人:對於湖南來説,到底有哪些具體的機遇和挑戰?

  龐: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後,湖南的農業面臨著很好的機遇,最主要的是兩大機遇,一個會使我們的農業更好地走出國門,有利於擴大農業的對外開放,現在看來,開放才能進步,開放才能發展,農業也是這樣,封閉、保守沒有出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後,給我們提供了這樣的條件,提供了這樣的機遇,我們可以把湖南的農産品更好地打出去,讓我們湖南的農民有條件的更好地走出去。第二個機遇就是我們可以學習國外一些有利於發展農業的先進經驗和先進技術,而且可以引進專家,引進一些新的品種,引進一些新的技術,來改造我們湖南的傳統農業。當然機遇還很多,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這兩條,而就當前一個時期來講,挑戰還表現在很多方面,形勢還是比較嚴峻的,結合湖南的實際,挑戰來自很多方面,我認為來自三個方面,一個來自國際市場的挑戰,我們的農産品要走向國際市場,還需要做很大的努力,不管是品質也好,價格也好,都還有適應的過程。第二個對我們農産品的安全、營養,特別是綠色食品的開發,我認為也是提出了挑戰。現在人們的生活習慣、消費習慣有了很大的改變,既講營養,也講安全,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把安全擺在第一位,我們要使我們的農産品來保證安全,使人們吃了放心,那還要做很大的努力。第三個挑戰就是我們的農民有一個適應的過程,我們農民這支隊伍是龐大的隊伍,農民的素質也在不斷地提高。但是按照加入世貿組織的要求,我認為還有相當的差距。所以我們要加強對農民的教育,對農民的培養,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這樣才能適應加入世貿組織以後的需要。

  主持人:我們注意到在這次的農業博覽會上,專門為國際廠商設立了一個叫國際展區,這個是不是意味著湖南也考慮到了加入世貿組織以後,農業競爭力的問題,也要走引進來走出去的路子。

  龐:可以這樣講,湖南的農博會,已經成為湖南農業對外開放的一個窗口,成為湖南農業的一大品牌。今年我們的農博會是在黨的十六大召開以後舉辦的第一屆農博會,所以今年的檔次更高、規模更大,今年我們農博會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對國外開放,對國際開放,正如你剛才所説的,我們設立了國際展區,把湖南的名特優質農産品,把湖南農業的精品、品牌,集中到這裡,向世人展出,這個目的就是要進一步擴大湖南農業對外開放,把湖南農産品進一步打出去,使湖南的農民更好地走向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所以今年的農博會將會取得新的成功,今年的農博會會使湖南農業對外開放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主持人:像湖南這樣已經考慮到的這個問題,就是要增加自己的國際競爭力,要主動地引進來走出去,如果從中國全國的情況來看,隨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隨著進口農産品數量的增加,隨著他們對中國的農産品産生一些衝擊,這樣的一些情況出現,中國怎麼樣才能增加自己農業的競爭力?

  陳:這方面其實剛才龐省長講到的很多湖南的做法,也代表著中國這幾年農業發展的一個縮影,我覺得怎麼提高中國農産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從大的角度去看,可以分成三個層面來看,第一個就是要加快農業的戰略性結構調整,把過去那種單純的追求農産品數量增長的發展,轉到更加注重優化品質,提高質量方面來,這是當今世界農産品市場競爭的一個焦點,就是品種和質量問題,在這個基礎上,追求農業效益的增加,就是怎麼樣去降低成本,降低流動的費用,使得農産品價格也具有競爭力。所以這是一個大的層面,全國各地都在推進農業的戰略性結構調整。第二個大的層面,就是世貿組織有140多個成員,各個國家的農業狀況都是很不一樣的,那麼世貿組織也考慮到這些情況,因此對農業的規則有一系列非常具體的,區別於其他産業的特殊規定,這其中就涉及到政府如何對國內的農業進行支持和保護的問題,因為總體上講,世貿組織要求農産品貿易也是越來越市場化,但是也允許各國對自己國內的貿易在規則允許的情況下,進行支持和補貼。我覺得我們國家正在努力地完善,按照世貿組織的要求完善國內的補貼和支持政策,其中大的就是兩個方面,一個就是世貿組織允許政府對農業進行,叫做內向政策的支持,這個內向政策就是,如果對農業進行基礎設施的建設,支持農業科技進步的投資,以及對農民技術培訓等等,這個都是允許的,而且不限制政府投入金額的數量,這方面我們一直強調的政府要增加對農業的投入。世貿組織允許的規則,第二方面叫還鄉政策,就是允許對一部分農産品在價格方面,或者在它的成本方面,做出一些適量的補貼,這個中國在入世的過程中,經過努力的談判,爭取到了對農産品生産總值可以補貼8.5%這樣一個水平,要根據國內的情況,盡可能把對農産品的補貼,轉變為對農民直接的補貼,尤其是那些我們競爭力比較弱的産品,像小麥、玉米、棉花等等這樣一些,能使它的補貼空間儘量達到我們爭取過來的8.5%這個空間,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提高我們産品競爭力的一個方面。第三個就是剛才龐省長也講到,努力地推進城鎮化,轉移農業的剩餘勞動力和農村人口,這樣有可能使得在農村經營農業的這些農民,他的經營規模就逐步逐步擴大,相對來説就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勞動生産率,對於提高農産品的競爭力也有很大的幫助。所以要從這幾個層面統籌考慮,經過一番艱苦的努力,使得中國農産品在國際上能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能夠有比較強的競爭力。

  主持人:説到國際競爭力的問題,我想問一下龐省長,結合湖南的具體情況來看,怎麼樣提高湖南農業的競爭力,比如説剛才陳主任談到的,比如增加農作物中的科技含量問題,可以進步的問題,您覺得在這方面能普及嗎?在湖南,它能給農民帶來什麼實惠?

  龐:我們感到農業的資源是有限的,但是農業科技的威力是無限的,所以要發展農業,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關鍵還是要看科技,要實行科教興農,提高農産品的科技含量,我們湖南是一個農業科技大省,我們有以袁隆平院士為代表的一大批農業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所以湖南的科技興農是有條件的,是有優勢的。我們下一步要進一步發展我們的農業,提高農業的品質,提高農産品的國際競爭力,還要進一步實行科教興農,特別是要發揮科技人員的作用,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要緊密結合農業農村工作的實際,推廣先進的技術,先進的科技,先進的産品,這樣使湖南由一個傳統農業大省,逐步轉變為現代農業大省,使我們的農民從低水平的小康進入全面的小康。

  主持人:農業發展最終還是要使農民的收入增加,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進入新的階段,農民增收的問題也是越來越突出了,您覺得在新時期怎麼樣,採取什麼措施,才能夠使農民的收入真正的增加。

  陳:從中央制定的政策,以及各地的實際做法來看,大概是這麼幾個主要的方面,第一個就是實行戰略性的結構調整,把農業的發展轉到以質量、效益為中心的軌道上來,其中就包括剛才龐省長講到的,要提高農産品中的科技含量,用科技進步來推動農業向更高層次發展,來增加它自身的效益,這是一個方面。第二個方面,政府要增加對農業的投入,這幾年中央政府採取了很多措施,對農村的中小型基礎設施項目和農村的公益事業給了很多投資,比如説鄉村的道路,農村的通電,以及支持農民搞新的能源建設,像沼氣、以小水電替代能源等等這樣一些,通過這樣一些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幫助農村發展教育、衛生,這樣一些措施,它實際上可以降低農民的直接生産成本,和他的生活費用,客觀上也是增加農民收入。第三個就是全國各地陸續在展開農村稅費改革,通過農村稅費改革,全國農民總體上大概減輕了30%左右的負擔,也就是每個人在稅費方面少支付了30多元錢,這相對來説也是增加了農民的收入。第四個最近這幾年,整個國家在中西部地區,積極地實行以退耕還林為中心的生態環境建設,這個建設政府是要給農民很多扶持,比如説在南方,每退耕一畝地,政府補貼300斤糧,在北方是補貼200斤,退耕還林用的樹苗和草種,政府每畝地要補貼50塊錢,另外還給退耕還林農民每畝地每年20塊錢生活費的補貼,通過這些措施,不僅有助於恢復那個地方脆弱的生態環境,也直接給農民增加了收入。再有就是最近正在推行的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像去年開始,東南沿海八省市的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已經全面市場化了,目前還正在研究主産區的糧改,糧改之後,農民就可以更加根據市場的需求來安排他的生産,用經濟學的話來説,就是資源配置將更加符合市場的需求,效率也會提高。所以從這幾個大的方面看,再加上從城鄉社會經濟的統籌發展,這是江澤民同志在十六大報告中提出的要求。推進城鎮化,轉移農村勞動力,讓更多的富餘勞動力到城鎮去打工就業,這也是增加農民收入的途徑。所以從各地的情況看,只要抓住自己的特點,結合當前中央的一系列政策,我覺得解決農民收入增長,應該説前景還是看好的。

  主持人:龐省長、陳主任,結合這次的湖南農業博覽會,就中國農業發展的問題,我們先談到這兒,非常感謝兩位到演播室接受我們採訪,謝謝你們兩位。也感謝觀眾朋友收看本期的《中國報道》,明天同一時間再見。

  主持人:趙俐婷 責任編輯:孟濱 導播:滕雙雙 字幕:寧小鴻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