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本期內容     往期查詢         



三峽庫區又一座新縣城落成


  2002年10月3日節目

  主持人: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按計劃將於明年6月正式蓄水,而耗資400億人民幣的三峽移民工程因為“涉及上百萬人的生存權”被認為是三峽工程成敗的關鍵。據了解,到今年9月中旬,14萬三峽外遷移民安置工作已全面結束,同時因為三峽工程引發的大規模城鎮外遷工作也陸續展開。在整個三峽庫區需要整體搬遷的10座縣城中,有三座已全部遷往新城址。有關三峽移民的問題,我們將採訪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新聞發言人遲文江先生。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53個國慶節前夕,因為處在長江三峽庫區淹沒區而需要搬遷的湖北省興山縣縣城完成了整體搬遷,3萬多興山縣城鄉百姓涌向縣政府,參加新縣城落城剪綵儀式。

  湖北省移民局局長 汪元良:我們現在看來中國這九座縣城建設的起點都比較高,從規劃來看,都提前了20年,那麼提前20年都來自於三峽工程建設帶來的機遇,如果不是三峽工程建設的機遇,我説我們湖北省搬三個縣城,搬一個縣城就不敢想。

  興山縣是中國漢明妃王昭君的故鄉,建縣已有1742年曆史,王昭君的家鄉就是在離老縣城所在地幾公里外的昭君村,按照三峽水庫淹沒到海拔175米高城的方案,興山縣除了縣城被淹外,還有三座集鎮被淹沒,全縣要移民3萬多人。

  1994年在縣鎮府所在地高羊鎮16公里外的古夫鎮,興山縣新縣城破土動工了,新縣城佔地面積3.8平方公里,規劃人口是5萬人,到目前為止,縣政府各機關和大部分居民已經搬遷。新縣城落成當天,興山人以各種民間表演的形式,喜氣洋洋地迎接著縣慶、國慶的到來。

  在整個三峽庫區的建設過程中,預計有113萬移民要搬離他們的居住地,這其中就包括重慶市的七座、湖北省的三座縣城要整體或部分搬遷。雖然説故土難離,移民們對於家鄉都有著強烈的、難以割捨的情感,但是畢竟新的城市、新的生活對他們更有吸引力。

  周靜是興山縣實驗中學初三年級(五)班的學生,今年9月1日一開始,她就和同學們從老縣城搬到了新縣城了新學校。據了解,興山縣目前已有4所中小學的5000多名學生開始了他們在新學校的學習生活。

  興山縣實驗中學學生 周靜:樓梯以前在老校的時候只能過兩個人,同學們只要稍一跑的話,就撞一塊了。但是在新校的時候,無論怎麼跑,可以自由行走,都不會撞一塊。

  記者:樓梯寬了多少,你量過嗎?

  周靜:樓梯寬了一倍吧。

  周靜的新家就在學校馬路對面的住宅小區,新縣城按照中國山水園林城市的規劃要求,城區和各住宅小區的綠化面積都達到了35%以上,進入小區,剛剛搬進來的住房正在打掃公共環境的衛生,雖然這些移民對新環境還有一些陌生,但是他們對新生活的滿意還是寫在了臉上。

  周靜的家有三室兩廳,110多平方米,買下它用了10萬元人民幣,其中移民被償款1萬5千元,單位補貼了4萬元,周靜的父母還拿出了4萬5千元積蓄,而在老縣城這家人的住房面積只有一室一廳,40多平方米。

  興山縣稅務局 周立友:我們都想住寬敞的房子,但是沒有開發商,買不到房子,沒有地方蓋,他們學校都建在山上,上學都還是走山路,不搞移民遷建的話,我們想住這樣的房子是達不到願望的。

  興山縣老縣城中心區的一處三叉路口,當地人把這個路燈接坐形象地稱作是世界上最小的轉盤,雖然有警察,這也常常是大卡車、小轎車、三輪車和行人擠作一團,而在新縣城,七條城區主幹道的寬度都達到了十幾米,馬路邊也都留有寬敞的步行道。另外在新縣城,興山人吃上了嚴格消毒的自來水,一座日處理生活污水1萬5千噸的城市污水處理廠和日處理垃圾115噸的城市垃圾處理廠也正在修建中。

  中共湖北省興山縣委書記 吳開保:1997年我剛當任縣委書記,全市組織文明衛生城鎮評比,興山得了個倒數第一,我心裏非常難受,下決心再不參加類似的文明衛生城鎮評比。

  記者:真就再沒參加過,這幾年?

  吳開保:連續兩年我們都沒有參加,搬到新建城來之後,我們一定要參加,不僅參加市的評比,還要參加全省的評比,不僅要參加評比,而且要爭創第一名。

  據了解,三峽工程蓄水後,涉及搬遷的21個移民縣,大部分位於湖北、重慶邊境的長江支流兩岸,以山地為主,是中國著名的連片貧困區之一,人均農村耕地不到一畝,90年代,庫區的人均社會生産總值和人均國民收入仍然處於全國最低水平。

  興山縣高陽鎮響灘村的211戶人家,有125戶就地後靠,搬遷到了海拔175米以上的半山腰上,按照國家規定,每位村民獲得了建房補償金和1畝田地,由於村裏移民的新房都建在公路邊,王三年家就開起了小餐廳和小賣部,加上大兒子搞運輸,全家人的年收入增加了4萬元。

  興山縣高陽鎮響沙灘村村民 王三年:過去聽到説是要想富先修路,但是我自己沒有親身體會,庫區辦起來以後,建起這麼好的公路,我在公路邊上可以搞交通運輸,也可以辦一個小吃店,這是我的親身體會。

  記者:要想富就要先修路。

  王三年:要想富先修路。搞好交通運輸,辦個小吃店。

  記者:這現在是你們家最主要的收入嗎?

  王三年:最主要的。

  據了解,三峽庫區的湖北、重慶兩個省市,共規劃移民113萬人,其中湖北省20萬,重慶市93萬,今年二期移民工作結束時,湖北省已移民16萬,重慶是移民48萬,共計64萬人口完成了移民。

  記者:專家分析指出,搬遷給城市規模的擴張、人口的聚集、老百姓生活質量的提高,城市功能的更新,以及投資環境的好轉,都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隨著一座座新城拔地而起,三峽庫區一個新的城市體系正在形成,同時隨著開發是移民政策的得益執行,60多萬已經搬遷的庫區移民開始感受到了新生活的希望。

  主持人:到今年9月底三峽庫區外遷的14萬移民已經完全安置完畢了。據我們了解,其中有7萬是遷往像廣東、上海這樣一些沿江沿海發達地區的,我想許多人都很關心,生活在這些消費比較高的地區的移民現在生活得怎麼樣?

  遲文江:到今年的9月底,三峽庫區共外遷移民14萬人,這就超額完成了國務院確定的12萬5千人的外遷任務。這14萬人當中,大體上可以分為三種情況,第一種情況就是重慶庫區有7萬人,這是由政府組織外遷到上海、江蘇、浙江、湖南、廣東等11個沿海沿江經濟發達的省份來安置。第二種情況還有4萬5千人,這是由湖北省、重慶市統一組織在本省市範圍內,其他非庫區的縣進行安置。第三種情況還有2萬5千人,這是農村移民通過自找門路,自主外遷到其他省市的,絕大部分移民到了一個新的地方以後,心態比較穩定,安居樂業,已經把這個精力投入到發展生産上。當然移民到了一個新的環境以後,一開始他有一個過渡的時期。比如説他原來的大部分生活用品,不能隨人搬走,在當地把它變賣了,到了新的地方以後,肯定感覺到有某些不太方便,從生産角度來講,他的生産環境,生産的方式都發生了變化,這是一個實際的困難,當地的政府就發動幹部、群眾幫助這些移民,給他進行幫扶或者送溫暖,幫助他解決實際的困難。例如對移民的土地,包括他們應得的承包的土地、自留地、建房用的宅基地,這個要規定做到不能低於當地農民的平均水平。另外就是從我們主管移民工作的政府部門來講,下一步準備還要對搬遷一年以上的外遷移民的生産、生活狀況要進行抽樣調查,就是為後期扶持做一些準備。

  主持人:在移民工作中有一個特殊而又重要的現象,就是三峽整個庫區有10座縣城要整體搬遷到另外的地方,一般人很難想象到,一個縣城要整體地搬到另外一個地方,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景象?是不是縣城的選址工作都很重要,也很難做?比如説要有足夠大的地方,要其中包納學校、企業、還有機關等等,也要充分考慮到一個城市未來的發展?

  遲文江:這些城市和縣城,都具有悠久的歷史,這是經過長期自然發展形成的,設想在短短的十幾年當中,把這些縣城異地搬遷,舊貌變新顏,這個難度之大是可想而知的。第一,就是説縣城的選址比較難,從三峽庫區城鎮的形成和它的規模,這是與當地的地情條件、區位條件、交通條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水平密切相連的,水庫蓄水以後,新城鎮的選址要滿足以上這些條件,還是有一定的困難。特別是湖北的巴東到重慶奉節這個區間,山勢比較陡峭,可以利用的土地資源有限,要能夠選擇一個縣城的這樣一個城址,是比較有難度。第二,就是建設難,據了解,整個庫區有滑坡和崩岸這種地質災害體2400多處,另外就是在再加上這些地區的地質基礎,包括岩石的岩土條件都不是很好,這樣就增加了建設的難度。第三就是搬遷難,因為現在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城鎮居民就業的門路是多樣化,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它對搬遷以後居住條件、環境要求也比較高,怎麼樣能夠把這些城市居民妥善安置好,使他們的生活水平不至於下降,這個還需要做很多工作。講到這10座縣城和城市,都有了一個可行的,既符合實際,又考慮到長遠發展的這樣一個總體規劃,基本上城市的建設都初具規模,有3座城市已經完成了整體搬遷。

  主持人:實際上計劃當中的113萬移民當中,就地後靠的移民就佔了很大的比例,到現在安置的情況怎麼樣呢?還有多大的安置量?

  遲文江:現在統計已經搬遷安置了64萬6千人,這個佔規劃可搬遷人數,規劃人數113萬的57.2%,大概是這個比例。在這64萬當中,剛才我們講到了有14萬人是通過外遷安置了,就地安置的已經安置了50萬6千人,按照移民工程和樞紐工程相銜接這樣一個進度,到2009年還有48萬人需要安置。

  主持人:縣城搬遷以後,城市的功能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的變化問題是怎麼解決的呢?

  遲文江:從舊城來講,大部分縣城房屋佈局不太合理,建築密度比較大,房屋之間的距離比較小,衛生條件比較差,而且這些房屋都年久失修,市容也不整,道路比較狹窄,交通不便,像這些問題在新縣城搬遷的過程當中,要逐步地加以改善。第一,做好規劃,我們喊著規劃性,就是根據城市功能和環保的要求,做好城鎮的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第二,就是按照規劃,科學地按規劃辦事,在一個縣城或一個城市之內建設,要按照移民補償投資,分項包乾的資金和任務,分解到有關部門,協調地做這個事情。涉及到多個部門的,這就由政府來出面組織,來協調這個工作來抓。第三個就是要多方籌集資金,因為這個城市它要復原,還要考慮發展,僅靠移民投資是有限的,所以還要通過其他渠道,這由地方政府來籌集資金,比如説通過對口支援,通過其他形式來完善這個城市功能。

  主持人:遲先生,整個三峽庫區有1599家企業也要搬遷,這些企業的員工實際上也是移民,現在搬遷了有多少家了,是怎麼樣實現企業的整體搬遷的?

  遲文江:我們在做企業的搬遷過程當中,根據結構調整的需要,就是破産、關閉、淘汰了一批五小企業,就是污染嚴重的,産品沒有市場的,資不抵債的等等小企業。通過對口支援,扶優扶強,也發展了一批企業,就是為庫區企業結構調整奠定了一個基礎。在這個企業的搬遷當中,我們始終堅持一個就是以結構調整作為主線,採取了幾個措施,第一從湖北庫區、重慶庫區,都要有一個企業搬遷的總體規劃,這不能亂來。第二就是從中央到省,都成立一個領導小組,就是在組織上得有保證。第三就是有一個政策性文件做指導,使這個工作能夠規範有序地進行。第四,為了保證這些工作的順利進行,而且對企業職工一次性安置出現的資金缺口,這個國家財政部等有關部門,在資金上給予支持,幫助職工在安置當中資金缺口問題。另外還協調有關銀行,對關破企業在銀行裏的呆壞賬實行核銷等等。這些措施加起來,對這個企業的搬遷,提高企業的産品升級,還是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主持人:三峽工程舉世矚目,自然中國人也非常關注這個工程了,移民發生在湖北和重慶兩個省市,除了國家支援之外,各省市還有哪些地方支援呢?

  遲文江:您講的這個問題,我覺得還是很有意義的話題,三峽工程開工以來,全國有20個省市,10個大中城市,中央50多個部門,按照優勢互補,互惠互利,長期合作,共同發展,這樣一個原則,積極開展對三峽庫區移民工作的支持,我們統計一下,當然這是不完全統計,就是到今年的7月份,通過對口支援,給庫區引入的資金是112億人民幣,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這112億人民幣就相當於同期國家投入到移民工作當中經費的三分之一,這些錢辦了多少事呢?啟動了庫區經濟類的合作項目是2191個,這裡邊還不包括援助了庫區417座希望小學,還有包括庫區的,像沿海地區輸出勞務,搞培訓等等,包括幹部交流這些工作。從這個成效來講,還是非常顯著的。第二個支援方動員本省的一些名優企業到庫區,幫助庫區的一些企業,通過改組、改造、兼併這些措施,幫助庫區來調整産業結構,比如像現在浙江的娃哈哈,全國比較有名的一個企業,上海的白貓集體,這是做洗衣粉的,廣東的格力,北京的匯源集團,現在都在庫區幫助庫區,通過兼併、改造,使得庫區企業本身,提高了它自身的競爭能力。

  主持人:遲先生,您剛才説了14萬外遷移民已經全部安置完畢了,整體搬遷的縣城也已經基本完成了,可以説三峽移民完成了一半,一期、二期的外遷移民到新搬遷的地區已經生活了一段時間了,作為主管部門,有沒有發現移民後出現的一些新的問題呢?

  遲文江:後靠的農村移民現在存在著一種安置不穩定的問題,這個方面的因素,舉例説,像重慶庫區,二期水位135米以下,後靠安置的農村移民大約有5萬人,這5萬人當中有55%的農村農民,他現在平均所佔有的耕原地略低於他搬遷以前。在現在後靠移民當中,他農業收入的70%,還是靠原來沒有淹的老的土地。明年要蓄水以後,這部分老的土地將要淹掉,新開發的土地現在熟化的程度還不是很好。在城市裏面,比如像企業的下崗職工,城市的純居民,包括在移民附近當中佔地移民,這三部分人的困難問題也不能忽視,比如説企業職工,我們調查湖北、重慶市企業搬遷當中富餘的下崗人員一共是11萬人,還有7萬人現在處於待業的狀況。如果像這些問題不能很好地解決,對社會的穩定也是一種不安全的一個因素。

  主持人:政府提出三峽移民要做到搬運得出、穩得住、逐漸能致富,那怎麼解決這些新的問題?

  遲文江:第一要解決農村移民的土地問題,使耕者有其田,通過改良土壤,搞好水利配套,提高土地的質量,提高單位面積産量,這是一種方法。第二個就是要協調有關部門,通過國家對坡耕地,退耕還林還草這樣一個政策來增加農村移民的收入。第三就是多方籌集資金,來發展庫區的高效生態農業。最近三峽建委辦公室和農業部、科技部一起組織搞了兩個規劃,一個就是利用庫區的資源發展柑桔生産,再一個就是發展草食動物,養羊、養牛,來帶動庫區經濟的發展。對企業要堅持一個還是堅持調整産業結構。另外在城市、城鎮的建設方面,擴大門面房的建設,門面房就是將來職工有一個門面,做點經商活動,他可以增加一點收入。還有一個後期扶持問題,就是國家準備在三峽電站的發電收入裏邊,要提取一定的資金比例,返還給庫區,用於發展生産和解決移民的生活困難。

  主持人:整個移民工作會在什麼時候結束呢?

  遲文江:移民工作和樞紐工程相銜接,這樣就是到2009年移民工程要全面完成。

  主持人:趙俐婷 責任編輯:楊海莉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