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本期內容     往期查詢         



中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六位


  2002年9月26日

  主持人:在國際經濟環境不確定因素較多的情況下,今年上半年中國國民經濟又創增長7.8%的佳績,據國家統計局提供的數字,從1989年以來,國民經濟經受住了國內外種種複雜情況的考驗,在發展的快車道上持續前行,中國的國民生産總值已經達到95933億元,比1990年增長了近2倍,排名也從1990年的世界第十位躍升到世界第六位。有關這方面的問題,我們將採訪兩位嘉賓,一位是國家統計局國際中心副主任李曉超先生,另外一位是北京大學教授蕭灼基先生。

  2002年9月22日上午九點,滿載5000標箱貨物的中國遠洋運輸集團公司,新加坡號集裝箱貨輪從上海的外高橋港起程,駛向荷蘭的鹿特丹港,從上海港務局了解到,目前上海已有100多個碼頭泊位,貨物的年吞吐量超過兩億五千萬噸,林立的塔吊,繁忙的海港都預示著上海正在向國際航運中心積極推進。

  上海港務局副局長 陳戌源:我們大力地來發展集裝箱碼頭,因為上海港總體上來説是能力和需求還是不平衡的,我們這幾年每年都投入幾十億資金,用於港口的發展,來緩解能力和需求的這麼一個平衡的狀況,我們今年的集裝箱預計可以超過800萬箱,我們去年只有634萬箱,所以從90年代到現在,上海港集裝箱每年以百分之二十幾左右的速度在遞增。

  2001年,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5098億美元,在世界貿易中的排名由1990年的第16位上升至第6位,中國對外貿易量的持續擴大,居世界位次的不斷前移,標誌著中國由貿易小國向貿易大國的跨越,投資環境的改善,社會政治的穩定,加上廣闊的本土市場優勢,使中國成為吸引海外投資者的熱土。2001年,中國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中國的對外開放也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中國外經貿部研究院外資部主任 馬宇:應該説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一個正面效用在逐步顯現,從外資來説這個也是很明顯,今年1-8月份我們吸收外資實際到位是增長15%左右,合同外資金額增長30%以上,實際上我們也看出來在這種大的背景下,我們整個對外經濟貿易還是取得非常好的成就。

  經濟日新月異的發展,與人民的生活密切相關,改革開放前,手錶、自行車、縫紉機是人們家庭財富的象徵,如今,彩電、冰箱、手機、電腦都成了家裏的尋常物件。汽車和住房才是城鎮居民家庭的消費新寵。

  記者:權威人士指出,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已經實現了重大突破,初步完成了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歷史性轉軌,中國經濟將更多地在市場機製作用下求發展,求突破,制度的創新必將為理論的創新和科技的創新注入新的活力,進而帶來社會生産力新的飛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對更新觀念和促進社會進步也必將帶來更加深遠的影響。

  首先,中國的財政體制也由計劃向市場全面轉軌,國家財力從經營性領域退出,主要用於社會公共需要和社會保障方面,在促進結構調整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發揮更重要的作用。13年來,經濟結構調整是中國發展的主線,加強了産業之間、地區之間、經濟與社會之間的密切聯絡,提升了中國經濟的整體素質和國際競爭力。可以預期,在工業化與信息化、工業化與城市化相互促進的新階段,中國經濟將在結構調整中實現新飛躍。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 呂政:企業大中小的規模更加合理,小企業為大企業配套,大企業更加做強做大,使生産要素向優勢企業集中,比如説我們現在汽車的散亂問題也開始得到治理,一些家用電器的生産向優勢企業集中,前十家的生産企業在市場佔有份額都在75%以上。

  據中國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的調查數字表明,從1998年開始,國內市場由短缺轉為相對寬裕,實現了從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的標誌性轉變。目前國內已沒有供不應求的商品品種,綱鐵、煤炭、化肥、水泥、電視機、程控交換機、糧食、肉類、棉花、水産品、水果等産量,均為世界第一位,中國城鄉居民儲蓄總額超過七萬億,投資消費向文化教育、休閒娛樂等更多領域拓展,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引發的深刻變化已經讓人們在真實的生活裏見證了變遷。

  中國人民大學投資研究所所長 任淮秀:人均GDP來説,我們已經超過了900美金,按去年的數據,我們總的GDP總值已經達到95000多億,這個水平來説應該在世界上來説屬於一個經濟的起飛階段,所以這樣也是一個從溫飽到小康,從僅僅是要吃飽肚子、有個地方住,到出現了一個大的投資時代。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在區域發展上實行優先發展東部沿海地區的策略,1999年,中央政府實施“西部大開發”,在推進東部高速發展的同時,開始加快西部建設,近年來,國家在西部地區的資金和轉移支付力度是歷史上沒有過的,僅最近三年,就在西部地區新開工30多個重大項目,總投資超過6000億元,西部大開發已經取得實質性進出口展。

  中國社會科學院西部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魏後凱:我們現在西部地區的基礎設施的建設,比如説公路、鐵路、航空還有我們的西氣東輸現在也開始了,西電東送,還有西部地區的城市的基礎設施,這麼一些大的基礎設施的項目都在不斷地推進,我們想經過5-10年左右的這麼大規模的建設,這樣的話西部地區的基礎設施會得到很大的改觀。

  短短13年,中國的經濟總量前移四位,躍居世界第六位,這標誌著中國已名副其實跨入世界重量級陣容,對於一個人口眾多、底子相對薄弱,國土遼闊的發展中國家來説,它在消除貧困,實現現代化進程中所做的努力,為世界經濟復蘇更早到來,做出了積極貢獻。

  記者:國家權威部門的統計數據表明,13年來中國的經濟實力、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都已躍上了新的臺階,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中華民族千百年來豐衣足食的夢想成真,實現了經濟發展的巨大跨越,中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六位,已經成為新的發展起點,中國將在新的基礎上,爭取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中國報道》記者索鏈在北京綜合報道。

  主持人:就中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六位的相關問題,我們現在開始採訪國家統計局國際中心副主任李曉超先生。中國的經濟總量能夠躍居世界第六位,您認為它的拉動力主要是出自哪方面?

  李曉超:中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六位2000年就實現了,2001年可以説又穩固了居於第六位這個位次,當然這是中國經濟之所以躍居第六位,實際上主要歸結為中國經濟近幾年經濟保持較快增長,當然從拉動力來説可以説是三駕馬車共同拉動的結果,首先就是固定資産投資增長比較快,大概據我們初步統計,從98年到2001年,我們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年平均增長10.3%,而消費同時也保持一個穩定的增長,因為消費佔整個GDP比重是比較大的,它雖然增長速度比較慢,但是因為它比重比較高,所以對實現第六位可以説起到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大概同期社會消費品流動總額年均增長8.3%,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儘管我們自97年遇到了亞洲金融危機,面臨著不利的國際經濟環境,但是我們的出口增長仍然保持了一個較快的增長,大概在這一時期我們的出口年均增長9.8%,所以這三駕馬車共同拉動了經濟保持較快增長。

  主持人:在當前的世界經濟環境下,中國的經濟能夠一枝獨秀,您分析一下它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

  李曉超:大概歸納起來可能有這麼幾點,第一點首先應該是社會穩定,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任何一個國家如果社會不穩定,它很難有精力去從事經濟工作,包括決策部門,包括微觀主體,它都會把精力分散到其它方面,另外社會穩定還一個很大的好處就是能夠吸引外資,從亞洲金融危機以後,儘管我們遇到不利的國際經濟環境,但是我們利用外資都保持一定的增長,第二點就是我們宏觀調控政策,可以説近幾年來實行的是非常正確也是有效的,具體表現為就是宏觀經濟政策突出體現在以下幾個特點,第一就是綜合性,就是我們宏觀經濟政策注意了綜合性,也就是不僅管理需求,而且還要改善供給,不僅加強總量的管理,而且同時還注意結構的調整。第二點我想就是靈活性,就是我們能夠隨著形勢的變化,隨時調整我們的宏觀經濟政策,比如説我們面臨著亞洲金融危機以後,我們就調整了我們的財政政策,從這個適度鬆緊的財政政策,調整為積極的財政政策,這對確保整個經濟增長可以説起到了很大作用。第三點就是間接性,就是經過20年改革開放以後,我們國家的整個經濟可以説市場份量在逐漸加大,這就要求我們要由過去主要靠直接管理,要向間接調控轉化,這一點也做得非常好,我想可能就這麼幾點,能夠確保了我們整個國民經濟保持了一個較快的增長。

  主持人:您怎麼看這五年來中國政府實行的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呢?

  李曉超:我們提出了當時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可能由面臨著國內外經濟環境決定的,首先從國內看,就是內需不足,這是一個很突出的問題,另外我們經過前一階段特別是92年以來出現了一些通貨膨脹,可能造成了一些銀行不良資産,另外從國際看,面臨著亞洲金融危機,外需不行,在這個情況下,我們就確定了採取積極的財政政策為主的宏觀調控,同時又強調貨幣政策要穩健,這樣對確保消除不良資産可能有好處,對改善整個經濟發展的環境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主持人:隨著綜合國力的增強,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斷地提高,您認為中國民眾最明顯的變化在生活方面是哪些?

  李曉超:要抽象一點看就是居民食品消費佔整個消費支出比重逐漸的下降可以看出,一般地通常來説人民生活水平質量要提高的話,人民用於吃的佔他整個消費的比重下降,這幾年來可以説我們無論是城鎮還是農村,這一比重可以説在逐年下降,目前現在我們城鎮可能還不足40%,農村還不到50%這樣一個比例。

  主持人:應該怎麼來引導他們的消費和投資呢?

  李曉超:第一點就是要改善投資環境,因為現在我們投資環境總體上還是有待改進,另外就是還一個放寬投資領域,比如説我們加入世貿組織以後,實際有很多領域我們都對國外放開,當然有些也是逐步放開的,我想這也有很多領域可以對我們國內的民間資本進行放開,這樣可能有利於促進民間資本進行投資,擴大我們的投資需求,另外從居民消費的需求來看,我想可能還主要是個結構問題,並且現在我們居民收入總量並不少,結構問題還是值得我們關注,比如説我們城鄉之間的收入差距,我們行業之間可能也有這個問題,存在著行業之間的收入差距可能在逐漸拉大,再一個從地區來看,我們東部沿海地區實際上現在基本上走向城鄉一體化,但是在西部就不一樣,西部我們現在和東部的差距還是比較明顯,可能從某種意義上來説,也阻礙了我們部分階層的消費的增長,當然這一點我們黨中央和國務院,可以説是給予了高度關注,並且強調了要加大和提高總體階層居民收入的政策,並且也進行了具體一些落實,比如説加大了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去提高總體階層居民的收入。

  主持人:中國經濟要想繼續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在今後幾年的發展中應該注意哪些方面的問題呢?

  李曉超:經濟形勢變化越來越快,這一點我們一定要跟蹤經濟形勢,除此之外,我想有這麼三點值得引起我們高度關注,第一點就是世界經濟形勢,經濟在全球化,並且我們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標誌著我們對外開放可以説在更深程度上、更寬領域的加入了世界經濟組織,世界經濟對我們影響非常大,比如現在廣東,廣東現在如果美國經濟不好,廣東的經濟就感覺非常明顯,今年美國經濟好,廣東經濟今年呈現出一個良好的發展勢頭。第二點要重視的就是要重視微觀主體,也就是説要重視企業和居民,在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要把他們的資源利用好,比如説現在我們居民的儲蓄存款已經超過8萬億元人民幣,這8萬億元人民幣如何用,我想這就是我們要調動微觀主體積極性的問題,第三點要關注宏觀經濟的調控政策,要隨時在總結過去我們取得成功經驗的基礎上,要隨著形勢的變化,不斷地調整我們的政策,以力爭確保國民經濟保持較快的增長。

  主持人:就中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六位的相關話題,我們現在開始採訪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教授蕭灼基先生,蕭教授您好,歡迎您來到我們的演播室。我們知道1990年的時候,中國的經濟總量在世界排名是第十位,在發展中國家是第二位,到了2001年的時候,中國的經濟總量已經躍居第六位,排名是發展中國家第一位了,成了世界經濟大國,到底這意味著什麼呢?中國是依靠什麼來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就?

  蕭灼基:首先説中國依靠什麼來取得這樣的成就,我想主要是三條,第一條中國的改革符合整個世界發展潮流,也能夠使得資源優化配置,所以這樣就使得中國的經濟增長每年平均以9%點多的速度增長,在全世界最快,第二條是中國的對外開放,這十年來中國的對外開放也發展得非常快,比方説改革開放初期的1979年,當時我們的出口貿易只有300多億美元,到去年出口貿易超過了5000億美元,達到5090多億美元,這樣一種發展速度是我們能夠利用國外的資源,也利用國外的市場。第三個原因,這十幾年來我們中國是經濟穩定,社會穩定,政治穩定,一個國家只有穩定才能讓經濟發展,如果沒有穩定就不能達到經濟的發展,所以我説經濟增長總量從第十位進到第六位,這麼個快速增長這是很了不起的。那麼意味著什麼呢?第一個是意味著我們整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已經大大提高了,在過去十位,現在第六位,總量達到11000億美金,這個事情説明我們整個經濟國力增強了。第二個意味著我們的人民生活水平已經有很大的提高,從人民生活水平來説,1990年那個時候城市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只有2000多塊錢,現在已經達到6000多塊錢了,農村居民的現金收入,那個時候只有1300塊錢,現在已經達到2200塊錢了,也是有很大的提高。從我們自己本身的生活感受都可以看出來,這幾年電話的普及率就很高,十年前電話全國還沒有1億部,現在已經達到3億多部,十年前那時候很多人還不知道電腦是怎麼回事,現在電腦已經很普及了,包括我們學校不僅是老師、工作人員有電腦,很多學生也有電腦,過去私人車非常少,現在私人車非常多了,都是在這十年,所以可以説這十年真是日新月異,不僅是外面來的人看到中國的變化很驚人,就是我們長期生活在這裡,都感到變化非常快。

  主持人:在上個世紀末的時候,中國的國內生産總值是首次突破了1萬億美元大關,人均GDP也超過了800美元,人民基本上實現了小康生活,從溫飽到小康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過程呢?

  蕭灼基:我們到1997年已經按GDP的總量,已經實現翻兩番了,這樣就是我們實際上提前了三年實現了翻兩番,從溫飽到小康我看有幾個突出的變化,第一個就是説多數人在生活條件上已經有了重大的改善,貧困的人口已經降到很低,回想我們改革開放初期,有30%左右的貧困人口,溫飽問題沒有解決,現在已經降到3%,第二個變化已經有相當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了,按照小平同志的理論,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他們的消費水平已經比較高,所以才能使我們來實行住房商品化,才能使汽車進入百姓的家,這個是一個很重大的變化,第三個人們的金融資産大大提高了,如果説十年前人們的金融資産還不多的話,大概平均每個人2000塊錢的話,現在全國金融資産已經達到十幾萬億人民幣,每個人平均達到1萬塊錢金融資産,這樣就使得一部分人不僅可以消費水平比較高,而且可以投資,可以購買公債國債券,可以購買股票,這樣就是説金融資産大大增加,有利資本市場的發展,債券市場的發展,這是一個變化。一個由於達到小康水平,所以使得廣大的群眾對改革開放更加有信心了。因為每個人都得到實際利益,從我們自己來看也可以看到,我們的工資這十年來也是增加好幾倍,我們所説小康水平是總體小康,還不是普遍小康,從總體小康到普遍小康還有很長的距離,怎麼叫總體小康和普遍小康,差別在哪呢?有四個差別,第一個差別就是説我們的地區發展還不平衡,像深圳去年人均已經達到5000美元,上海已經達到4000美元,北京已經超過3000美元,但是有些地區還只有幾千人民幣,差別接近十倍,第二是城鄉差別,城市去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經6000多塊錢,但是農村每個人的純收入只有2200塊錢。第三在城市裏頭高收入和低收入的差距也還比較大,如果説高收入的人已經達到小康,而且是富裕型的小康水平的話,那麼有些低收入的人是剛剛過了溫飽線,第四個是農村現在還有3000多萬人溫飽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所以從現在來看,我們要從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還有一段路要走。

  主持人:中國的經濟佈局由原來的優先發展東部,到現在的西部大開發戰略,可以説是經濟佈局向更廣闊的領域在展開,對中國的整個經濟來説有什麼重要意義?

  蕭灼基:西部的發展潛力是非常大的,西部大開發對咱們中國有幾個大的好處,一個好處就是可以增強國家的發展後勁,一個是可以使各個地區之間比較平穩的發展,一個就可以充分利用西部的資源、市場、勞動力,都可以充分利用,這樣使我們國家國際競爭力能夠大大提高,我覺得這是非常好的。這幾年西部開發進展很大,西部的基礎設施發展很快,公路、通訊、能源各方面基礎設施發展非常快,西部大開發特別要注意可持續發展,就是注意生態平衡,注意環境污染問題,注意資源的合理利用問題,如果是盲目開發那就可能造成浪費資源,造成環境污染嚴重,造成生態失去平衡,這種情況過去其他國家的發展中間以及東部發展中一個很重大的教訓,過去是先發展後治理,這是不對,應該是一邊發展一邊治理,這樣不僅是治理成本比較低,而且會使得各個方面效益更加好。

  主持人:在1995年的時候中國提出了科教興國戰略,努力地提升中國的科技和教育水平,科技創新都是大家公認的是經濟發展的源動力,那麼中國目前在教育和科技方面還存在哪些問題?應該怎麼去解決呢?

  蕭灼基:科學和教育的投入還不夠,還必須要增加對科學和教育的投入,同時在科技投入方面不僅是增加國家的財政支出,更主要是發動企業,企業來發展開發研究的經費,第二個我認為小學的基礎教育應該抓緊,雖然我們現在已經百分之九十幾的兒童能夠享受到九年制的義務教育,一個是貧困地區,貧困家庭的小孩入學還是比較困難。第三個問題我對高等學校的擴招,我覺得是這樣的,這幾年擴招的數量比較大,使得高等學校一些基礎設施、一些教學設施,包括一些教師隊伍各方面準備不夠,所以我認為擴招應該和提高質量相結合,比如説現在的學生宿舍就比較困難,也比較緊張,這樣就是説我們要擴招,必須基礎設施要配套發展,不然就會造成很多的辦學上的困難。高等教育是要發展的,高等教育要發展應該是分成不同的類型,有一些全日制的正規高等學校,應該注意重在提高質量,而不是一個擴大招生的規模,有一些我們叫作自費的、民辦高校,可以擴大一點,但是對於這些學校必須要嚴格管理,要保證質量。

  主持人:趙俐婷 責任編輯:索鏈 導播:滕雙雙 字幕:寧小鴻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