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本期內容     往期查詢         



讓每個孩子都有學上——中國解決流動人口子女就學問題


  2002年9月2日節目

  主持人:觀眾朋友您好,歡迎收看中國報道,縮小直至消滅城鄉差別是中國政府和全社會共同努力的目標,在中國改革發展的進程中,各大城市出現了一批暫時被稱為“流動人口”的特殊居民,他們的孩子在當地接受義務教育的情況一直為社會所關注,隨著9月1日新學期的開始,外地到北京來的學齡少年兒童在北京學校就讀的借讀費將大幅降低,同時,原來被稱為“黑戶”的、以接受流動人口為主的“打工子弟學校”也將由相關教育行政部門審核整頓,與公辦學校聯合辦學以達到國家規定的辦學條件和教育水平。圍繞流動人口子女的教育問題在稍後的演播室中我們將採訪: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王建國先生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趙樹凱先生。下面請看記者的報道。

  解説:

  9月1日對學生來説是個隆重的日子,新學期的開始標誌著新的知識,新的成長。而對北京大多數學校的中小學生來説,今年9月1日還標誌著更多的新同學的到來。

  根據北京市教委日前發佈的《關於對流動人口中適齡兒童少年實施義務教育的暫行辦法》,從新學期起,降低借讀費用標準。小學生每學期的借讀費從500元人民幣降到了200元,初中生每學期的借讀費由000元人民幣降到了500元。

  家長:就是一學期500元錢(人民幣),另外一個月加60塊錢伙食費,就這些。

  記者:500塊錢是學費還是雜費?

  家長:全包括了。主要是它不要借讀費,因為俺是外地的,借讀費太高也不行。

  解説:

  北京市教委指出,這一“降費”政策的發佈,是為了吸引更多的流動兒童進入公立學校就讀, 促進外地來京流動人口的子女接受9年義務教育。根據統計,目前北京學齡流動人口子女共約15萬人,其中有10.4萬人在各類全日制義務教育學校借讀。另外還有近

  5萬學生在流動人口自辦的學校就讀。

  北京行知打工子弟學校負責人 易本耀:過去的幾年裏邊,流動兒童學校,就是簡易學校,曾經起到過一定的積極作用,為緩解外地來京的孩子,他的教育問題出來的。但是簡易學校普遍辦學條件比較差,包括我們行知打工子弟學校也是一樣,辦學條件現在跟公辦學校有很大距離。

  解説:

  中國現行的基礎教育體制是地方負責,分級管理、九年義務教育經費由地方政府負責籌措。適齡兒童原則上應在戶籍所在地入學,但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全面深入和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口涌向經濟發達地區,以期追求自身勞動價值的提高。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流動人口約有1.2億人,其中學齡少年兒童300多萬人。

  行知打工子弟學校是北京最大的一所專門接受流動人口子女就學的簡易學校,像這樣的學校、北京有200所。

  記者:為什麼不把他送到公立學校上學呢?

  北京行知打工子弟學校就讀生家長:我覺得那邊還是費用高點,當然我希望公立學校學費最好能低點,還是希望上那邊的學校。

  解説:

  這些家庭大部分都是家長先到北京,取得一定經濟基礎後再把孩子接過來。北京的流動人口中有95%的子女都在公立學校就讀,這位家長在北京作豆製品營銷已經兩年了。

  北京玉泉路小學就讀生家長:主要的目的就是想把他們帶在身邊,自己隨時可以指點他們,就是這個意思。

  北京玉泉路小學就讀生家長:我家在物美連鎖店,7個連鎖店,都雇了人,就一個孩子,不放心,今年剛轉過來唸書。我自己的孩子轉到這學校,我希望他在這一直念下去,不準備今年在這念,明年又轉過去,我想一直在這念下去。

  記者:您對這學校還比較滿意?

  家長:還可以吧。

  解説:

  近年來,北京市政府已經為解決流動少年兒童借讀投入了大量經費,僅朝陽、海淀、豐臺三個區去年就支出專項教育事業費1.5億元。

  記者:

  作為首都北京的每一項建設成就都凝聚著流動人口的辛勤勞動,做好流動人口子女的義務教育工作,既是北京應盡的義務,同時又是為首都的現代化建設創造良好的服務環境。

  解説:

  外地孩子就學的迫切需要,是打工子弟學校産生發展和壯大的新出臺的根本原因,北京市教育部門已經舉辦了專門招收流動人口子女的學校,而且根據《暫行辦法》的規定,北京市玉泉小學也在嘗試與打工子弟學校聯合辦學的新途徑。

  北京石景山區玉泉路小學校長 王梅: 就是説它那邊的學生特別多,辦學的條件比較簡陋,不如咱們正規學校條件好,但是生源特別多。因此我想到我們學校的硬體設施、軟體設施都是比較不錯的,這樣的話,我想我們可不可以聯合起來,這樣可以為這些流動人口的子女到咱們正規學校來接受正規教育,給他們提供這樣一個好的學習成長環境。

  記者:現在看來合作的效果好嗎?

  王梅:目前我覺得合作效果不錯,因為我們生源,去年的時候我們是200多人,現在已經差不多到了五百零幾個,我們是以收回學生的書費來統計的,目前為止,可以説是比原來翻倍了。

  解説:

  以流入地政府管理為主,以公辦學校接收學生為主是中國保障流動人口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原則。所以從發展的角度來説,開辦打工子弟學校的目的,是最終“取消”打工子弟學校。

  記者:

  從長遠來看,這些流動人口的孩子中很大一部分將成為事實上的北京市民,他們的素質高低直接影響到北京的城市形象。加強流動人口子女的基礎教育,必將對城市的發展起到深遠的意義。《中國報道》記者田超穎北京報道。

  主持人:觀眾朋友,這裡是中國報道,歡迎繼續收看,圍繞中國流動人口子女就學的問題我們現在開始採訪國家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王建國先生,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研究員趙樹凱先生,歡迎兩位光臨我們的演播室。中國的首都北京有幾百萬是來自廣大農村的流動人口,所以説降低“借讀費”的消息一齣來可以説是一片叫好聲,但是也有人説,他們已經期待很久了,應該早一些出臺,您對此怎麼看?

  王建國:北京市決定降低“借讀費” 實際上是反映了北京市在這個問題上的一個態度。我認為這個問題的實質,一個是北京市在解決流動人口子女問題上的認識有一個新的提高,他們已經認識到,解決這些民工子女就讀的問題是自己應盡的責任。第二,從更高的層次來講,就是北京市政府決心主要依靠政府的財力來解決流動人口子女就學的問題。最近教育部在杭州召開了“全國進城務工農民子女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的經驗交流會”,從這個會上我們獲悉有很多的大中城市也採取了類似于北京這樣的措施,來降低或者減免流動人口子女的“借讀費”

  主持人:趙先生您是一直從事流動人口研究的,您對這個肯定最有發言權,據我們了解北京社科院的社會研究所的韓嘉玲博士就專門對北京市流動人口做了一份《流動子女教育調查報告》,那學術界對這個管理新辦法怎麼評價?

  趙樹凱:大規模的農村勞動力跨區域流動就業,在我看來是中國改革的一個標誌性的成果,九十年代初期開始,流動就業的規模迅速擴張,研究屆,就是各個方面的學者的關注和研究也增加,到了九十年代中期開始,流動人口的子女問題,就表現出來了,因為開始大家只講勞動力,經濟上也講,勞動力是一個要素,要素在流動,實際上勞動力是一個人群,它不僅僅是一種生産要素,它就是有這個人群在流動,他就有一些家庭的問題、子女的問題甚至婚姻的問題都出來了,其中流動人口子女的教育問題是這個方面中很突出的問題,九十年代中期開始,一些學者開始看到這方面的情況,特別是發現了一些外地人自己辦的打工子弟學校,或者叫簡易學校。就開始呼籲政府要出臺一些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中間呢是教育部和公安部在96年和98年分別出臺過《流動兒童少年就學暫行規定》但是北京市的《暫行辦法》就一直沒有出來,所以到今年北京市《暫行辦法》出來了,這是一件好事,學者們,我了解還是持一個肯定的、積極的評價。但是,大家也有一些擔憂,對這個辦法解決這個問題的程度,就是這個力度,還是有些擔憂,因為從降低“借讀費”這個角度講,這個辦法是很有力度的,擔憂在哪兒呢?就是從一開始,九十年代中期開始,那時候“借讀費”小學是500元(人民幣),那時候從我們的研究來看,500塊錢就不是北京市流動人口家庭送孩子到到北京市(公立)學校的一個主要的障礙,障礙在哪兒呢?障礙在這個“贊助費”,他需要贊助,“贊助費”在制度上沒有規定,因此我的看法,如果借讀費降下來以後,不能有效地控制贊助費的收取,這個辦法的作用還是有限的。

  王建國:剛才講的借讀贊助費的問題,應該説政府的政策是非常明確的,除了到那些民辦公助的這一類的,國家允許它收取一定的贊助費,“擇校費”的地方以外,只要他是符合條件,在就近進入公立的中小學,應該説他只需要交借讀費就可以了,如果這些學校還要收取贊助費等等,是不符合我們的政策。

  主持人:有沒有什麼監督措施呢?

  王建國:這個監督措施應該説是很明確的,也很具體的,教育部最近,你們也知道,和財政部、和國務院糾風辦等等聯合發出了通知,要求要治理中小學的亂收費。我想這種亂收借讀費,亂收擇校費等等這些情況,都應該是在糾正的範圍之內。各個省有專門的教育內部的紀檢監察機構,專門有舉報電話,比如説北京市就設立了舉報電話,大家覺得有違規收費的,可以説打電話進行舉報,我們教育部門,還有其他的物價部門等等,都要去查糾。

  主持人:對於政府來説,借讀費降低這項政策的出臺,意味著要加大專項投入,對這個投入有沒有一個框算?

  王建國:降低借讀費,實際上反過來説就意味著政府也加大對教育的投入,那麼在我們教育界裏面,我們有一個詞語來描述政府投入的力度,我們叫生均預算內的教育費用,我可以講一個數字,2000年的統計,北京市的小學生均預算內的支出,大約在1500元人民幣,初中在1700元人民幣。全國的平均水平,小學是在450元人民幣左右,初中在600元人民幣。我們可以框算一筆帳,北京市現在有10萬零4千流動兒童子女在公辦的中小學就讀,按照10萬來算,大體上北京市政府,各級政府每年需要增加1億5千萬的投入。關於全國的數字,根據專家們的估計,現在有8千萬到1億流動人口,框算大體上有300萬左右適齡的少年兒童。如果按照全國平均低標準來算,每年從各級政府需要增加15億(元人民幣)的投入,如果按照北京市的標準來計算,需要增加45億(元人民幣),這裡邊實際上大多數的流動兒童少年,他們是在大中城市就讀。所以這個費用要遠遠高於全國的平均數,所以我覺得大體上框算下來,政府每年要增加投入應該説在30億到50億(元人民幣)之間。

  主持人:現在我們經常可以在大街上看到一些孩子,從他們的衣著和口音當中可以分辯出哪些是北京的孩子,哪些是跟隨父母打工來到北京的。這些小孩要到公立學校去借讀的話,他們肯定有一種心理上的壓力,就是面對一些小孩,吃得好,穿得好,而且上過很好的幼兒園,而且説一口漂亮的普通話。那麼怎麼樣才能保證這些小孩在心理上不受這些壓力,或而且少受這些傷害?

  趙樹凱:對這個問題,我覺得可以是兩個層面上的問題,第一個層面上的問題是一個文化問題,這個就需要對這些孩子進行心理方面的健康教育,他自己有一個適應過程,這個沒有辦法的。我從那個地方,窮山溝裏來,我到北京大都市,自然我看到什麼事情,我就有點緊張,很難説,很正常説會遇到各種各樣問題,這裡邊可能不是一個智商的問題,有好多是經驗問題。我不會過馬路,可能不一定是我笨,那可能就是説我沒有適應城市生活的能力、經驗,這是一個文化問題,在哪都一樣,誰也解決不了,要靠他本人自力自強,儘快地適應環境。還有一個問題,就不是文化問題,是一個制度問題,是一個體制問題,這個問題解決要靠調整制度,讓他感到在制度上,在體制上,我們都是公平的,大家都是一樣的,我們平等競爭,一起生活。

  王建國:從我們教育政策來説,我們應該制定有利於這些流動兒童少年,儘快融入我們城市生活,或者叫主流社會,這麼一些政策。比如説我們就明確規定,在公辦中小學借讀的這些學生,享有和城市孩子完全一樣的待遇,他們同樣可以評優、評先,同樣可以入團、入隊,我可以舉個例子,北京市的廣安中學,就有47%的流動兒童少年獲得了三好學生的獎勵或者是當班幹部。

  主持人:目前北京有200多所流動人口自己辦的學校,雖然這些學校條件簡陋,但是很受流動人口的歡迎。也有人説,史建於上個世紀90年代的這些流動人口學校為打工者可以説是雪中送炭,而且遠遠比這些孩子家鄉的學校質量高得多,所以説應該給予大力支持,兩位怎麼看?

  趙樹凱:比較流動人口自己辦學校的教學質量和他們家鄉的教學質量,大概我們不大好一概地説高於他們家鄉這些學校的教學質量,因為我們知道在中國農村,有一些地區的教育是很發達的。那麼比較教學質量,顯然講好的教學質量,更好的教學質量,是在城市的公辦學校,比如北京市的公辦學校無論從硬體,從校舍、賽場及其他教學設施、師資,那都是明顯的好。為什麼從90年代中期以來,外地人口自己辦的學校發展這麼快,這裡面説明什麼問題,説明兩個問題,一個是這些學校的出現,適應了流動人口的需要。另外一個可能也值得我們反思,就是説我們從90年代中期開始,政府出臺了一些政策,出臺了一些辦法,要解決這個問題,想儘量減少這種簡易的,不符合條件的,不論是師資,還是校舍,條件不太符合的這樣的不符合學校的數量,想盡可能讓他們就近進入當地的公辦學校。

  主持人:王司長,像這種簡易學校在全國各地還有很多,這些學校的存在,既然對流動人口子女入學很有意義,那麼政府做了些什麼來去發揮它的優勢,又應該做些什麼來去解決它的弊端?

  王建國:簡易學校我們給它這麼一個定義,它是由社會力量舉辦的,是專門招收流動人口子女的,辦學條件還尚未達到標準的這一類學校,從現在我們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情況看,在一定時期之內,簡易學校還將會是流動人口子女就學問題的解決形式之一。既然是簡易學校還將要在一定時期內存在,我們就在考慮怎麼樣來加強管理,怎麼樣來規範。現在從我們的政策層面來説,我們想一方面是加強管理,同時也給予必要的扶持,從加強管理來説要做這麼幾件事,首先是各省區市要制定簡易學校的辦學標準和審批辦法。第二就是對於符合條件的這些學校,要及時、方便地給予審批。我們想簡易學校,因為它是還達不到我們《社會力量辦學條例》規定的那個標準的,我們在一定時期內也可以允許它的標準比民辦學校稍微低一點,但是有幾個根本的東西是不能降低的,一是師資的水平和質量;第二個就是校舍必須是堅固耐用,不能出現安全、衛生的隱患,這是很重要的。第二個方面緊接著各地就要對現有的簡易學校進行清理,進行規範,對符合條件的及時方便地予以審批,即使是不符合條件的,我們也督促他們儘快地來規範,最後實在達不到標準,需要撤消的,我們也特別注意在撤消之前,要非常妥善地安排好在簡易學校就讀的每一位學生,這是一方面規範。在規範的同時我們還要給予必要的扶持,對簡易學校扶持我們想是從幾個方面,從政府和教育部門來説,要在校舍、土地使用等等方面,給予政策和資金等方面的支持。第二個方面就是我們的學校,公辦的中小學校要對口地來支援和扶持這些簡易的學校,從師資力量,從教學管理等等各方面,來幫助這些簡易學校儘快提高水平,來達到或者接近我們公辦學校的水平。我們還是要堅持以公辦中小學為主,我們現在允許或者説規範簡易學校,目的不是要它長期存在下去,我們今天鼓勵、支持簡易學校的發展,是為了明天它不在了。為什麼呢?因為這個學校有一個非常特別之處,它只招收流動人口的子女,學生的成份單一,這種學校有它的好處。但是長期這種學校存在,對於這些孩子近早地融入主流社會,作為城市當中主體的一員,實際上是不利的。所以很多專家,包括教育工作者,都認為應該是努力挖掘我們公辦中小學的潛力,盡可能使更多的流動人口子女到公辦學校來,與城市的孩子接受完全一樣的教育。

  主持人:對於流動人口子女入學的問題,下一步還有什麼目標嗎?

  王建國:總的來説我們想當前特別需要加強政府的領導,政府和有關部門要承擔起這個責任來,按照我們講的,以流入地政府管理為主,以全日制公辦中小學為主,依法保障流動人口子女就學的權利,我們希望經過幾年的努力,能夠建立起一種政府加強領導,各有關部門齊抓共管,流入地和流出地相互密切配合,採取多種形式,因地制宜地接收流動人口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這麼一種工作機制,達到流動人口子女能夠進得來,讀得起,學得好的這麼一個目標。

  主持人:兩位,今天由於時間關係,圍繞中國流動人口子女就學的問題就談到這,感謝兩位來到我們的演播室接受採訪,謝謝。觀眾朋友,中國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于2002年9月2日全面改版,《中國報道》欄目也以更充實的內容和全新的包裝和觀眾見面,節目的首播時間不變,第一次重播時間由原來的北京時間5點30分改為4點30分,歡迎您繼續關注我們的節目。觀眾朋友,今天的《中國報道》節目就到這,感謝您的收看。

  主持人:趙俐婷 責任編輯:田超穎 導播:趙妍妍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