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本期內容     往期查詢         



五洲票友 歡聚京城


  為了弘揚中國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推動京劇、昆劇藝術的繁榮發展,增進中國人民與海外華僑華人和各國人民的友誼,,由中國中央電視臺舉辦的第四屆國際京昆票友電視大賽決賽,8月14日到8月18日在北京舉行。參加這次決賽的50多位選手是從世界各地25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多名選手中評選出來的。大賽期間,來自海內外熱愛京劇、昆劇的朋友在北京歡聚一堂,共同研習京劇、昆劇藝術,使電視大賽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一個窗口,成為聯絡華僑華人和各國友人的紐帶,其意義已經遠遠超出大賽的本身。首先請看記者的報道。

  這些有著不同膚色的決賽選手是從25個國家和地區、1000多名選手中評選出來的佼佼者,在北京,他們要通過最後五場決賽,産生金龍獎、銀龍獎各25名,這些決賽選手雖然有著各自國家不同的歷史文化背景,但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卻是充滿熱愛之情。

  韓國決賽選手 李承炫:我從97年開始到98年,(在中國學京劇)學過了一年半了,再練半年回韓國服兵役兩年兩個月,韓國男人都得服兵役,服完了以後再來中國。

  英國選手 丹尼爾:中國現在正面臨著一個大的發展,但是我覺得還是應該好好保護你們的文化,你們有特色的中國京劇、武術之類的。

  記者:你喜歡京劇嗎?

  愛爾蘭決賽選手 董漠涵:喜歡。我覺得它是一個中國文化最明顯的一個象徵,佼佼者,通過京劇可以學到中國古代史,我覺得是最偉大的。

  老師:因為她特別刻苦,我很喜歡她。

  法國決賽選手 李霽霞:老師對我有信心,我充滿自信,沒關係,反正該怎麼演就怎麼演。最重要就是怎麼説呢,要開心,然後反正我們老師喜歡教我,我特別喜歡我老師,所以我學得也很開心,結果怎麼樣無所謂,算什麼,最重要重要參與。

  記者:從美國回來參加這個票友大賽。

  美國決賽選手 張維燾:對。

  記者:這回是老兩口都來參加?

  張維燾:這次是我參加。

  張維燾夫人:上一屆是我。

  記者:全家已經不是一次參加這個大賽了。

  大賽評委 張關正:再往前第二屆是張先生的兒子張培章第一個入的圍,所以兒子衝在前頭,現在老兩口跟著一人一屆。

  張維燾:從小我就喜歡京劇,經常上戲院看戲,還有票房裏聽的,還有票友也演出,從小聽到鑼鼓一打,渾身就來勁了。

  這次大賽分清唱、彩唱兩組進行,參賽選手不分年齡、不分國籍和地區、不分行當,自己選劇目,每個選手都非常珍惜這次機會,決賽前的每一天都反復排練,選手中年齡最小的只有四歲。

  中央電視臺海外中心主任 趙宇輝:外國選手參賽的比例有顯著的增大,進入決賽的50名選手當中有20個是外國選手,有18個是海外的華華、華人選手,佔了80%,國內的選手只有12個,所以説這次海外的選手參賽的比例提高得是比較顯著的。

  在8月14到8月18的五場角逐中,選手們各各身手不凡,在傳統劇目《紅娘》、《霸王別姬》、《趙氏孤兒》、《四進士》、《貴妃醉酒》等幾十個表演中,唱、念、做、打、翻樣樣到位,由於他們帶著感情表演,因此很富有表現力和感染力。這是日本選手長古川辛的彩唱《三岔口》。亞美尼亞23歲選手馬麗娜表演《拾玉鐲》。加拿大電影音像師表演京劇清唱贏得陣陣掌聲,而他演唱的京劇《紅燈記》更是充滿感情。陶飛來自孟加拉,在中國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學習陶瓷藝術設計,在北京已經四年了,他非常喜歡中國文化。

  這次大賽比以往多了素質測試一項,但選手們在測試中的表現都很不錯,尤其是在才藝展示一項中,每人都有出色的表演,綜合素質比較高,擔任大賽的評委全部是京劇表演藝術家,他們對這次大賽選手的水平和素質比較滿意。

  大賽評委 楊紹春:水平比以前又有所提高,因為參賽的劇目難度更大了,尤其是唱做念打武過去全是清唱,站在那唱,現在又有舞蹈又有表演,還要有激情,還要有武功,這個難度很大,需要參賽選手付出很多的辛苦,他得苦練。

  大賽評委 艾美君:京劇能走上世界我覺得是非常非常必要,我覺得通過這個活動將來可以使我們的國粹走向國際化,跟體育、音樂一樣都可以拿到國際上來比賽,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國際交流的一種方法。

  大賽評委 張關正:作為中國人演京劇學起來尚且很難,對於一些外國朋友來講,那是難上加難了,我們也就想既要公正又要區別對待,不能一個標準,要一個標準那對外國朋友就太不公正了。

  中央電視臺從1993年開始到現在,每三年一次,已經成功地舉辦了四屆國際京劇票友電視大賽,在海內外産生了強烈的反響。

  中央電視臺海外中心主任 趙宇輝:我們舉辦這個活動就是為海外的華僑華人,包括海外的一些喜歡中國文化的外國人,給他們提供這樣一個機會,讓他們能夠以戲會友,我們在這個過程當中,能夠進行感情的溝通,交朋友,另外也是一個中外文化交流的這麼一個窗口。

  今年3月,當第四屆國際京劇崑曲票友電視大賽將要舉辦的消息,通過各種途徑,傳到世界各國京劇戲迷中間,即刻就有近千名選手報名參加,這些選手把自己參賽的劇目通過錄音、錄像帶,紛紛寄往北京,由專家組成評委會,從表演藝術等方面進行評審,並從千名報名者中篩選出來50名選手進入決賽。

  美國決賽選手 呂華:我是在一個美國很大的一個金融公司做電腦工程師,我的老闆這次知道了我入圍,知道了這件事情的話,他非常的支持我,儘管我的工作非常的忙,可是他請示了他的上級,給了我特別的假。

  第四屆國際京昆票友電視大賽導演 陳俊:影響越來越大,他們不單單為了比賽,他們更為了友誼而來,有一個加拿大的選手説,白求恩是不遠萬里來到中國,他也是踏著他(白求恩)的足跡不遠萬里來到中國,他願上帝保祐加拿大,保祐中國,他説他喜歡中國的花旦,不喜歡戰爭的導彈。

  8月的北京成熟收穫的季節,參加決賽的選手們感謝大賽給他們帶來傳統文化藝術交流和學習的機會。

  台灣決賽選手 廖秋碧:我覺得中國戲劇是一個最美的、包羅萬象的、最美的劇種之一,它從頭、臉、身、腳全部都要包括,所有的美、所有的舞蹈所有什麼都是最美的。

  愛爾蘭決賽選手 董漠涵:説實在的,我覺得京劇是一個非常美麗的藝術,也是一個中國文化的明顯象徵,我覺得它反映了5000多年的歷史,通過它你可以學到不僅僅是歷史,歷史人物和一些非常有趣的故事,而且你看那麼美麗、那麼華麗的服裝,五顏六色的特別漂亮,所以我覺得京劇是一個非常值得學習的藝術。

  在本次參加決賽的外籍選手中,江比比顯得特別出眾。江比比是英國人,英文名字叫Gareth Bibby, 今年21歲,在英國杜倫大學東亞係讀書。2001年,江比比作為中英交流學生在中國人民大學學習。在這一年裏,他喜歡上了崑曲。之後,在北京京劇院張永生老師的指導下,他學唱小花臉。經過一番角逐,江比比從1000多名參賽者當中脫穎而出,順利進入決賽。

  今天是江比比參加決賽的日子,上午早早的,他就來到中央電視臺候播廳等待。趁著時間還早,他在候播廳的走廊裏抓緊時間向張老師學戲。

  生活中的江比比是個很有性格的人。有一次,記者因為不知道他的中文水平如何,試探著問了他一句,你用中文交流行嗎?結果他非常生氣而嚴肅地告訴記者,我沒有一點問題。可跟著張老師學戲的江比比卻非常乖巧,張老師也稱讚他是一個聰明的學生,而且在舞臺上有點人來瘋,敢做戲,會用眼睛和觀眾説話。

  江比比參賽的這齣戲是崑曲《下山》的一個片段,講的是小和尚本無,因為忍受不了山中的寂寞,偷偷逃離寺廟,獨自下山。在半山腰,遇見了一個同樣思念凡間生活的小尼姑陳妙常,兩人發生了一段浪漫的愛情故事。這齣戲難度很大,按張老師的話説,是戲曲學校四年級的學生才能演的戲。

  北京戲劇院 張永生:《下山》算是崑曲當中的功夫戲,也就是比較典型的功夫,矮子、素珠包括他的唱全挺難的,因為它前後一共30多段唱,包括後面尼姑下山,他現在只能選擇一段,但是這一段他就很不容易了,第一段唱就很不容易了,因為笛子調門和胡琴還不一樣,笛子一般不容易和進去,我覺得他還是不錯的。

  張老師説,這齣戲最難的就是素珠功,其中有三個要把素珠拋向高空再用頭接住素珠的動作。為練習這個動作,江比比不知道嘗試了多少次失敗的痛苦。

  參賽選手 江比比:我表演最後的鏡頭,是我踢這個珠子,我現在學過8個月,這是我最難過的地方,很多時候我接不住,所以這是我最大的問題。

  決賽的時刻臨近了,張老師開始為江比比剃頭。化粧則請了另一位老師,因為張老師謙虛地説自己化不好。化完粧的江比比確實很像中國傳統劇中的小丑。但光樣子像還不行,不知他對這齣戲的理解如何?

  參賽選手 江比比:故事就是這個和尚他就是一個小和尚,可是他不喜歡這樣的生活,他喜歡吃葷,他也想交女孩子,所以他離開寺廟下山,他下山以後他見到一個尼姑,她的想法也一樣,她要找男朋友,要吃葷,所以離開了寺廟,然後他們遇見了,就開始談戀愛,最後結婚了,所以是一個愛情故事。

  記者:那你覺得你在表演的時候你應該注重哪方面的性格呢?這個小和尚哪方面的性格?

  參賽選手 江比比:性格大部分是高興,因為這個小和尚非常非常高興,他終於離開了寺廟,他討厭這個生活,所以現在離開寺廟他非常非常高興。

  記者:所以你的基調是一個歡悅的。

  參賽選手 江比比:愉快、樂意的(心情)。

  全身行頭穿好,江比比抓緊決賽前的最後一段時間跟著張老師學戲。重點還在素珠功上。

  決賽的時刻終於來了。江比比在舞臺上超水平發揮。

  張老師以及記者擔心的三次拋珠接珠的動作順利完成。

  和江比比演出《下山》難度同樣大的還有來自美國的選手丹尼斯。她是北京電視臺外文部的英文專家。她演出的是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的一個片段。

  演出結束後,記者見到了丹尼斯的廬山真面目。原來英武的扮相下掩蓋的是個女兒身。

  參賽選手 丹尼斯:我生活在北京,所以通知我參加比賽並不難。組織者都認識我,因為我參加了上屆,也就是第三屆比賽。他們打電話通知教我學習的老師,讓他叫我準備。我認為許多外國人對京劇都有興趣,相反中國的許多年輕人卻不太在意京劇藝術的美,有這麼多外國人欣賞京劇並且喜愛京劇,我希望能喚回中國的年輕人對京劇藝術的喜愛。

  在參加決賽的外國籍選手中,年僅10歲的美國姑娘露茜不管是臺上還是台下都是一個人見人愛的女孩兒。她演唱的劇目是京劇《哪吒鬧海》。舞臺上的露茜活脫脫是個中國傳統戲中英勇、矯健的哪吒。

  而在才藝表演中,她的惟妙惟肖的扭跨動作,讓人們又分明見到了一個西方流行樂壇上的小歌星。

  露茜的媽媽是個美國人,父親是中國人。難怪她有如此的伸手。

  記者:你學習中文是在哪學的呢?

  參賽選手 露茜:在中國。

  記者:在中國學的,跟誰學的呢?

  露茜:老師。

  記者:跟老師學的,那你學習京劇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露茜:四年前,六歲半。

  記者:你為什麼喜歡京劇呢?

  露茜:因為本身我媽媽的朋友在一個??工作,然後她就跟她一塊去工作,帶著我去,然後我就愛上了,然後媽媽又喜歡舞蹈,就讓我學武生。

  記者:你為什麼選擇學武生呢?你沒有學花旦,花旦不是很漂亮嗎?

  露茜:但是花旦比較容易,我媽媽説你要是想專業的學京劇,就最好學武生。

  藝術是不分國界的。20多名外籍選手,都是出於對中國傳統戲曲的喜愛來到中國參加本屆比賽的。可以説,是京昆藝術,架起了中國與世界人民友誼的橋梁。

  這是中央電視臺800平方米演播廳,第四屆國際京昆票友電視大賽第四場決賽的現場。臺上這位氣質端莊的女士叫秦美珠,是來自泰國的選手,她的參賽劇目《蘇三起解》,這是京劇青衣行當裏的名段,據秦女士介紹,曼谷現在還沒有一家京劇票房,她在泰國生活的30多年都是靠錄像帶、錄音帶學唱京劇的。這回是她30年來第一次登臺表演。

  常年居住在海外的華人華僑,很多人酷愛京劇,在他們心裏,京劇是中國戲劇的精華,也是他們寄託對祖國對家鄉對親人罹的最好的載體。秦美珠女士告訴我們,她的姊妹都定居在海外,但她每年都要回來四五次,她説,她的護照上簽的都是回中國,她要回來聽京戲,聽漢語,她要看中國的發展和變化。

  泰籍華人 秦美珠:我就不能看見(中國)國旗,一看見(中國)國旗我非哭不行。

  記者:為什麼?

  秦美珠:不知道。

  記者:一直都是這樣?在泰國30多年一直都是這樣?

  秦美珠:對,一聽見(中國)國歌我就受不了了,有時候看電視的時候中國運動員得獎,一唱國歌我就哭,一唱就哭,唱幾次我哭幾次。

  京劇,又被稱為“大戲”和“國劇”,外國友人叫它“中國歌劇”,京劇以它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深厚的民族情愫,成為聯絡大陸同胞和臺、港、澳同胞,聯絡海內外炎黃子孫的重要藝術紐帶。我們難以分辨這個孩子唱的是哪一齣,孩子的父親告訴我們,他們一家三口是專程人澳大利亞悉尼趕來北京參賽的,他是一名醫生,在海外已定居12年了,雖然他的孩子不會説普通話,但他讓孩子跟著他一起學唱京劇。

  澳籍華人 鄒家駿:到了海外之後,特別地對祖國的文化有一種親近感,有一種好像要尋找自己的根的這種感覺,這在國內這個感覺不是很強烈,但到了海外之後非常地強烈,這就是我為什麼會迷戀上京劇,進而自身投入的原因。現在就是説由於我自己為了準備這個比賽,把我的小孩,五歲大的小孩也感染了,他也跟著我一起練、學,真的,他現在也會唱幾段,現在來了以後看到跟他同年齡的外國小孩、中國小孩也都在這個舞臺上翻滾,他也有了這種願望,下一次是不是他也能夠學習好漢語,來參加什麼比賽。

  對不遠萬里回家參賽的華人,樂隊老琴師特別高興。

  北京京劇院鼓師 趙萬金:高興的是我們的民族的凝聚力,我沒想到京劇有這麼大的凝聚力,能把我們的中華民族等於是全球華人凝聚起來,這個凝聚力太大了,這個是我幹京劇幹一生沒想到的,真是。

  小女孩叫牟其姝,只有四歲,來逢中國黑龍江,是本屆大賽最小的選手,這是她在做個人才藝展示。儘管牟其姝吐字發音還奶聲奶氣,但瞧她的手眼身法,還真不能小看她。

  在中國,有不少孩子在牟其姝這個年齡就開始學唱京戲,父母們都希望京劇能提高孩子的修養。在祖國大陸,學戲的票友都能找到自己的老師。這個扮好了粧,一身刀馬旦行頭的小選手,就有一位老師奶奶。

  記者:您親自給孫女化粧啊?

  參賽小選手外祖母:對,給她穿衣服,基本上頭也是我幫著弄,化粧,全包。

  記者:您也學過戲嗎?

  參賽小選手外祖母:沒學過戲,但是化粧我學過。

  記者:是您喜歡京戲才影響了孫女吧?

  參賽小選手外祖母:對,她爸爸媽媽也是搞京劇的,都是哈爾濱京劇院的。

  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 張蓉華:這個孩子特別愛學,也能吃苦,因為她過去是學文戲的,跟原來一個老師學文戲,沒學過武戲,她看人家演武戲特別羨慕,她就想要學武戲,我就跟她説了,我説武戲要吃苦,因為它不像文戲,光把嗓子練好就行了,武戲得搬腿、彎腰,我説你能吃苦嗎?她説能吃苦,你就教我最難的,她要學最難的。

  今年8歲的周美慧,人緣兒特別好,在休息大廳,人們爭著跟她合影,而周美慧的藝術潛質,讓她擁有了更好的戲像。這出花木蘭,小美慧要準確把握京劇娃娃調的技巧,京劇表演藝術的唱、念、做、打、翻、手、眼、身、法、步,她都能把戲做足了。看到京劇具有如此廣泛的大眾基礎,老藝術家欣喜萬分。

  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 劉長瑜:我特別地高興,我覺得説明我們京劇是有生命力的,而且也是被我們中華民族本土人民能夠接受、喜歡接受,而且被世界人民接受的,所以我感到很大的安慰,就是我們如何能夠把它搞得更好,真正成為我們中華民族燦爛文化史5000年積澱的産物屹立在世界上,我覺得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歷經四屆的國際京劇崑曲票友電視大賽,影響越來越大,它的意義已經遠遠超出了大賽本身。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