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本期內容     往期查詢         



中國核電工業再創輝煌


  主持人:近日,中國原子能機構有關負責人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上表示,中國在和平利用核技術方面取得積極進展,與此同時,“九五”期間中國最大的能源建設項目之一嶺澳核電站一期工程建設完工並投入商業運行,它的建成投産使中國核電工業的發展邁上了一個新臺階。稍後我們還將就中國核電工業發展的相關情況在演播室採訪原中國核電工業總公司副總經理、現任廣東核電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昝雲龍先生和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學術顧問委員丁大釗先生。首先請看記者的相關報道。

  在深圳大亞灣核電站旁邊,赫然矗立起一座新的核電站,這就是嶺澳核電站。嶺澳核電站總投資37億美元,是繼大亞灣核電站之後的又一座大型商用核電站。其建設規模為四台百萬千瓦壓水堆核電機組,首期建設的兩台機組已經完工。一號機組已于5月28日投入商業運行,二號機組目前正在調試階段,預計將於今年12月並網,明年3月投入運行。

  嶺澳核電有限公司總經理 劉錦華:嶺澳核電站它的裝機容量將近200萬千瓦,也就是差不多相當於深圳地區所需要的容量的1/2,從4月底以來,廣東省的用電量已經是超過了歷史最高水平,所以在這個時候,嶺澳核電站的投産,應該説是對廣東省的經濟發展起到了一個比較好的一個保障作用。

  1997年5月正式開工建設的嶺澳核電站在堅持國際標準的基礎上採用國際上十分成熟的壓水堆型核電技術,其工程設計在大亞灣核電站的基礎上進行了多項重大技術改進,使這座核電站在安全性能、技術水平等方面與國際核電發展的新趨勢基本接軌。

  嶺澳核電廠廠長 張志雄:從商業運行20幾天來看,嶺澳核電站一號機組在各方面的性能指標都已經達到設計要求,核電站的安全是得到保證的。

  人們在利用核能發電的同時也為其安全性擔憂,15年前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洩露事故使人們有很長一段時間談核色變,而嶺澳核電站採用的新型技術使其安全性能得到了有效保障。

  廣東核電集團專家 張育曼:大亞灣核電站和嶺澳核電站採用了國際上普遍採用的主流堆型,就是壓水堆堆型,這種堆型從設計上來看,壓水堆具有良好的自調節性能,第二個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沒有壓水堆所具有的安全殼,這個安全殼是用鋼筋混凝土建造成的,即便就是你安全殼裏有了少量放射性(物質),出來以後它也漏不到外面來影響公眾。

  據了解,核能發電開始於50年代,如今它已經成為世界三大支柱能源之一,約佔世界總發電量的61%,具有清潔、安全、高效的特點,發展核電曾是發達國家在兩次世界能源危機後解決能源供應、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手段。中國的核電工業80年代初開始起步,1985年,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秦山核電站正式開工,1994年,利用外資和引進外國成套設備興建的大亞灣核電站也投入商業運行。與大亞灣核電站所不同,剛剛建成的嶺澳核電站在自主化和國産化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中國17個省、市的180多家製造廠或供應商為嶺澳核電站提供設備,國産化設備製造的能力達到30%,其中核心部分的大多數系統和設備有中國製造廠不同程度的參與。

  記者:嶺澳核電站是在大亞灣核電站按國際水平高起點建設的基礎上,實現了工程管理、建築安裝和部分設計自主化和部分設備製造的國産化。與此同時,為確保核電站高質量安全運行,他們建立了完善的放射性廢物處理設施和嚴格的環境監測體系。

  這是大亞灣核電站和嶺澳核電站共用的中低度放射性廢物處理場,在核電站10公里半徑範圍內,有7座輻射性監測站,從不同方位圍繞大亞灣核電站和嶺澳核電站形成一個連續監測網。同時其自動檢測系統、實驗室監測系統和流動監測系統對周圍環境的放射水平進行常規監測。有數據表明,大亞灣核電站環境放射性水平與運行前基本沒有變化,美麗的大亞灣依然碧海藍天、綠草鮮花,宛如一處優美的風景區,每年都吸引著大批白鷺在此棲息。

  嶺澳核電有限公司顧問 嚴柏敏:可能公眾還有一種心態,就是覺得核是怎麼危險,所以我説如果我們把安全質量工作做好,核電站的運行應當説對公眾的危害程度是相當少的,影響程度相當少,我就隨便舉個例子,在我們核電站工作一年一個員工大概他受到的放射性劑量大概相當於你從深圳到北京來回乘趟飛機的劑量。

  在核電站廠區內,隨處可見“安全第一,質量第一”的標語,這是核電站建設的基本方針。66歲的嚴柏敏是嶺澳核電公司的顧問,1986年從中國核工業部調到大亞灣,分別參與了大亞灣核電站和嶺澳核電站的建設,並先後擔任籌建辦公室和工程部負責人,搞了一輩子核工業的亞柏敏給記者講了這樣一件事,在嶺澳核電站的常規島安裝時,6台核心設備由外國一家跨國公司提供,而中方卻表示在質量問題絕不讓步,在與外方經過了一個多月的艱苦談判後,嶺澳核電公司不惜代價聘請中國權威專家赴歐洲監督製造。

  嶺澳核電有限公司顧問 嚴柏敏:對核電的建設者來講或者運行者來講,安全跟質量始終是第一位的,是永遠要記在腦子裏的事。

  中國已運行核電裝機容量僅佔中國電力裝機容量的1%,核電工業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而中國正在建設的四個大型核電站,即浙江秦山核電站二期、三期工程,嶺澳核電站二期工程和江蘇田灣核電站工程也將於2002年到2005年陸續建成投産。

  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濮繼龍:今後我們在廣東地區還會再建造新的核電機組,按照廣東省的能源需求的計劃,未來15年之內廣東地區將要建設10台大亞灣這樣的機組,也就是説我們有大亞灣核電站、嶺澳核電站,還會有三個這樣的電站。

  目前,全世界共有400多座核電站,有不少國家核電已成為主力,法國核電量已經佔其總發電量的75%,有關專家預計,到2020年作為一种經濟、安全、清潔的新能源,核電將與火電、水電三分天下。

  記者:在“十五”期間積極發展中國的核電工業已成為各方面的共識,有關部門正在制定詳細的發展規劃,使核電工業按照“以我為主,中外合作,引進技術,推進國産化”的方針,逐步實現核電站的自主設計、自主建設、自主營運。計劃到2010年以後,以中國人自己開發的核電技術為主,開始建設新一代的核電機組。《中國報道》記者璐塵深圳報道。

  主持人:觀眾朋友,歡迎繼續收看《中國報道》。針對中國發展核電工業的有關情況,我們現在開始採訪廣東核電集團董事長昝雲龍先生和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學術顧問委員丁大釗先生,歡迎二位光臨我們演播室。説起核電人們馬上就會想到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核洩露事件給人們帶來的災難,至今讓人還記憶猶新,中國在安全利用核能方面有沒有出現過什麼隱患?

  昝:我們利用核能方面應該説是非常安全的,我們是從70年代初開始研究核電、核能的和平利用,就是搞核電站,我們搞的時候有一個基本的原則,就是要採用國際上發達國家或地區的核安全標準和規範,來進行設計、設備製造、工程建設和電站的運行。第二我們國家的核安全局制定了一系列的、完整的核電站設計、設備製造、工程建設以及生産的一些安全規範,我們在實施過程當中嚴格執行所有的規範,我們現在建成的核電站,都是符合國際的安全標準規範的,從我們實際運轉的情況來看,比如大亞灣是94年開始投入運行,到現在運轉8年多一點時間,總的運行過程當中都是非常安全的,沒有發生過重要的核安全事故,另外我們也沒有發生過明顯的核洩露事故,我們運轉8年多,我們周圍的環境沒有發現有什麼異常的變化,在我們核電站的工作人員工作這麼長時間,從來沒有發生過任何由於輻射等等造成的問題,現在就強調叫作要建立核安全文化,核安全文化就是要使所有的管理者和工作人員,都是為了自己的事業來建設核電站、運轉核電站,而不是受哪一位領導要求你這樣做等等,我們正在朝這個方向努力。

  主持人:我們都知道核能當初最初利用是被作為大規模的殺傷性武器去利用的,就像1945年8月6號,美國投擲在日本的兩枚原子彈,其中一枚綽號叫小男孩的原子彈就造成了14多萬人的死亡,所以現在人們一提到核,馬上就會想到核武器、核戰爭,人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要把核作為對人類有益或者是造福人類的一種事業來做呢?

  丁: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如果按照發展核武器的這條路子走下去的話,這個很難和平利用原子能,只有在1948年一個年輕物理學家想出了另外一種技術路線,這種技術路線就是現在我們核電站用的主流的技術路線,就是壓水機的技術路線,1948年想出來以後,人們才開始發展和平利用原子能的時代,但是當時還是把它放在船艦上面,所以1953年核潛艇下水,而利用這種堆型,這種反應堆來驅動、來發電的話,1961年出現真正示範的原子核電站,所以要講思想早就有,可是技術發展成熟是在60年代初期。但是真正成為一個産業,是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的,大規模的核電的發展是在上個世紀70年代,誘發的因素是石油危機,所以才在全世界範圍大規模發展核電。

  主持人:中國的核電工業是從70年代起步,相繼建成了秦山、大亞灣核電站的,現在建的嶺澳核電站一號機組已經投入運行了,中國的核電發展走的是一條什麼樣的路子呢?

  昝:中國核電從70年代初發展到現在將近30年,有四分之一世紀多,現在回顧整個走的路的話可以這麼講,整體上看來我這麼歸納叫作以國際先進水平為目標,實施後發追趕戰略,比如到現在我們一共是建設和運轉的一共是890萬千瓦,這890萬千瓦裏我們有多少呢?有740萬千瓦都是引進國外的現代的成熟的先進的核電站技術來建設的,目的就是想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創新然後擴大自主化,提高我們的水平,擴大規模,來完成我們追趕的第一步。

  主持人:丁教授,您的觀點呢?

  丁:我想我基本上是同意昝總這個看法的,周總理在72年8月份確定造秦山一期的時候,要造核電站他就説了一句話,因為那個時候國際上是對我們封閉的,我們也沒有地方去學習,當時估算秦山一期是6億3(千萬人民幣),周總理説了六個字,6億3學個乖,就是講花6億3(千萬人民幣),我們自己學會這個東西怎麼做,所以周總理説6億3學個乖,可是到了改革開放以後,在80年代初的時候,我們就同法國談判,要引進當時在法國一些大量安全運行的核電站的技術,那時候鄧小平同志就拍板,要從法國引進先進技術,我們在學習、吸收、消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走出自己的路。

  主持人:目前中國的核電發展是處於一種什麼樣的階段?

  昝:是不是可以這樣講,正在處於一種加速追趕國際水平的階段,一個就是從國際水平進入國際先進水平,我們已經做到國際水平,我們要做到國際先進水平,這是一個。第二個就是要加速推動我們自主化和國産化的進程,我們現在已經開始瞄準國際上現在正在考慮未來的更下一代的東西,我們準備跟蹤或者派一些專家和國外一起進行一些研究,那可能要到2010年以後才能決定的一種更新的核電站,更加安全、更加經濟、更加有效的核電站,來進行建設。

  主持人:曾經有政協委員提出,發展核電是優化能源結構,保證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要求,也有人提出説核電可以説是一種非常環保的資源和能源,那它的優勢在什麼地方?

  昝:確實是這樣,從國際上核電發展近50年的經驗來看,確實是一個安全、清潔、經濟而且可靠的一個電源,從我們已經建成的核電站來看,特別像是大亞灣核電站是很有代表性,它是兩個100萬千瓦的,它每年換料大概就是50噸核燃料,如果要用煤的話600萬噸煤,600萬噸煤的運輸,600萬噸煤造成的煙塵的污染,很多有害物質的排放,那是不可比較的,所以核電是一個安全、清潔的能源,經濟和可靠的能源,高效的能源,在我們的實踐當中已經證明了。

  主持人:丁教授。

  丁:我想發展核電確實是優化我們國家能源結構的一個很重要的措施,這涉及到我們國家能源安全,也是經濟安全的一個重大的問題,核電的高效、安全、經濟性、清潔已經是論證的,剛才昝總已經説了,舉個例子,100萬千瓦,就是半個大亞灣核電站,這樣一個煤電站一年要花250萬噸煤,它的運輸是很大的,它向大氣排放的二氧化碳600萬噸,還有幾十萬噸的煤渣,一個100萬千瓦的核電站一年它所排放的燒過的核燃料我們專業上叫乏燃料25噸,25噸多少呢?5個卡車,而這個東西你可以嚴格地把它密封起來,把它管理起來,可以跟人的生活圈是隔離的,所以從這個情況來講,它確實是對環境、環保方面有很大的優勢。像秦山,秦山在海鹽,海鹽它就搞核電科技遊,就作為海鹽的一個支柱産業,人家可以到那去遊覽,已經接待了60萬人了。

  昝:你説這些委員們提出就是優化我們國家的能源結構,需要搞核電,這是非常迫切、非常符合實際的,特別是在東南沿海地區,東南沿海地區沒有多少煤,也沒有很大的水利資源,是不是,就是氣、油都是非常有限的,所以非常需要發展核電。

  主持人:我們還想了解一下,核電産生的核廢料怎麼來處理?就像您剛才解釋已經説清了,廢料一般不會對人造成輻射、危害,它不斷地産生核廢料,這些廢料怎麼處理呢?

  丁:我想説一下,剛才説核電站排放的叫乏燃料,就好像我們煤球爐燒了以後的煤渣,乏燃料裏99%可以回收可以利用,真正的廢料,大概一個100萬千瓦的機組,就是半個大亞灣核電站,真正的核廢料是多少呢?60公斤,這個是現在的技術不能利用的,所以人們現在想到就把它跟生活圈隔離起來,把它深埋在幾百米以下的礦井,讓它自然慢慢死亡,但是這種是消極的辦法,現在人們正在研究,想要開發一種技術,是能夠把這種所謂的廢料再通過放到反應堆裏頭去,再把它變成可用的資源,這個就説明我們核科學技術還在不斷地追求新的高度,有新的發展,這些方面現在還沒解決,當然從物理上面、從科學上面講,這個是有這種可能性的,但真正發展成為技術的話,恐怕還得要三四十年。

  主持人:昝總,大亞灣核電站對核廢料是怎麼處理的?

  昝:我們分兩類,一個就是中低放廢物,一個就是剛才丁教授講的乏燃料,中低放就是指在核電站工作以後的手套、樹脂、過濾器和水裏一些沉積物這些,這些東西有一個我們專門建的一個中低放處置廠,這個是完全按照國際標準對它進行處理的,但現在這方面的量還比較小,第二部分就是剛才講的乏燃料,乏燃料就是我們在中國核工業集團的下屬公司,就是專門處理核廢料的公司我們簽訂了合同,就是在我們用過的核燃料,比如説放了十年以後,根據計劃交給他們處理,這個已經有一個商業的安排。

  主持人:目前世界核電工業已經進入了調整期,許多發達國家對它的核電政策進行了調整,就是從量的建設上向質的方向去發展,中國的核電業也試圖實現産業化,它怎麼樣來實現這個發展目標?它的發展戰略是什麼呢?

  昝:全世界的核電就是50年代開始研究,到60年代特別是70年代大發展,到80年代因為在哩島事件以後進行調整,放慢了速度,但是也還是不斷在發展,比如83年全世界核電站才300多個機組,到上個世紀末到400多個機組,也還是在發展,但是因為數量大了以後,你看它增長的比例好像減少,但是每年都還是繼續在建,不過從美國來看,美國從80年代以後就逐漸地停止了新的核電站的建設,它雖然停止了新的核電站建設,但是怎麼搞好核電站的安全運轉?怎麼提高核電站的安全可靠性?怎麼提高核電站的使用效率?作了大量的工作。因此比如説80年代美國核電站的複合因子有百分之六十幾,現在到八十幾,也就是提高了百分之二三十,提高百分之二三十意味著什麼呢?80年代以來它沒建設,特別在後期沒有建設什麼核電站,但是它把它的可用率提高了百分之二三十,實際上也增長了百分之二三十,另外它把核電站的使用壽命也延長,原來説的是35到40年,現在根據測試的結果,各種鑒別分析的結果,它認為可以到五六十年,而且逐個審查在放,所以它雖然沒有建設,但是實際上它的核能在增加。你看從80年代美國核電的比例到現在,美國現在還是16%、17%,其他電站已經建了很多了,它核電發的電量的比例減少得並不多,但是對它來講,進一步的發展再用這種方式提高可用率或者延長壽命,也還達不到要求了,再加上其他多種因素,美國政府現在已經在提出,要考慮未來核電的發展,據我們和美國的有關部分交換意見,已經提出了一個計劃,到2025年,大概是要建5000萬千瓦,現在他們正在組織研究,它肯定不會建現在這種了,它要建就是更加安全可靠、更加經濟,他們預計大概在2012或者2013年可能建成第一個機組,以後將會有一個批量的上來,我們也在跟蹤這個,我們和美國有關單位在考慮是不是我們國家有些單位可以分攤一些研究任務,甚至派一些中青年參加某些課題的研究,跟蹤它十年、八年,到時候我們自己研究,到一定時期我們就研究決策是不是要採用他們所搞的。

  主持人:丁院士對中國核電業發展有什麼見解?

  丁:我想是這樣,首先我們政府應該有一個定位,就是對核電在我們國家能源裏應該佔什麼地位,應該有個政策的定位,然後應該有一個定量的頂層設計,核電我們應該發展到什麼樣的規模,但是我認為化學能源、核電跟水電應該是我們國家能源構成的三個支柱,既然是支柱,那絕對不是像現在的百分之一、二、三。

  主持人:您對未來核電工業發展的市場前景怎麼看?

  昝:我剛才講了,在我們沿海地區應該是非常有市場需求的,社會進步要求環境要好,經濟發展需要有新的電源支撐,我們在局部地區有一些研究和考慮,比如我們在廣東這裡就考慮了,我們設想到廣東2025年搞到2000萬千瓦,2000萬千瓦可能佔裝機的20%,發電量可能達到20%或者30%,就像剛才丁教授講的,支柱總還有一定比例,如果1%,百分之零點幾,那談不上支柱,三分之一、四分之一那還説得過去,現在我們認為完全可以做到這個,對廣東來講也是完全有這樣的市場需求的。甚至還可以做得更多,廣東省大小跟法國一樣,是不是,法國是多少,75%的核電,今年的全國政協委員就在會上正式提出提議,要研究制定核能的發展政策,來指導我們整個核電相關工業持續、健康、穩定的發展。

  主持人:丁院士是不是也對核電未來的前景看好啊?

  丁:我是充滿信心的,我覺得我們國家應該發展核電,而且應該是相當大的規模發展核電,因為核電的優越性以及經濟上的可競爭性,實際上已經證明了。

  主持人:兩位,今天我們圍繞中國核電工作發展的問題就談到這,感謝兩位來到我們的演播室接受採訪,謝謝。觀眾朋友,也感謝您收看這期節目,歡迎您明天繼續收看《中國報道》。

  主持人:趙俐婷 責任編輯:璐塵 導播:滕雙雙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