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本期內容     往期查詢         



中國正朝向基礎研究大國前進


  導語:

  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收看《中國報道》。基礎研究是一個國家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整個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近幾年,中國的基礎研究發展速度遠遠超過了以往,並在人類基因組.水稻基因組.納米科技等領域取得了一批突出進展,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中國科學院作為中國的國家科研機構,是中國基礎研究的一支主要力量。中國科學院召開的首次基礎研究工作會議今天在北京閉幕,會議確定了中國科學院基礎研究在本世紀初的發展目標。為了更多地了解中國基礎研究未來發展方向的有關問題,稍後我們還將在演播室採訪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先生。首先請看記者發回的報道。

  解説:

  來自中國科學院下屬100多個科研機構和1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代表參加了會議。中國科技部、教育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有關領導也出席了會議。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白春禮在總結中國科學院基礎研究方面的成績時説,近年來,中科院在人類基因組、水稻基因組、古生物和古人類、納米科技等領域的研究取得了突出進展,同時一些新興的學得領域,如結構基因組、金融教學、量子信息學、幹細胞生物學等從無到有,由弱到強迅速發展了起來。然而,中國科學院基礎科學局局長金鐸表示召開這次大會的目的並不是要列舉成績,而是尋找目前基礎研究工作存在問題並提出解決辦法。

  中國科學院基礎科學局局長 金鐸:我們看到雖然我們的進步很快、也很大,但是我們面臨的問題,對我們提出來的挑戰更加嚴峻,特別是世界上國家和國家,世界國力的競爭,現在我們各國的領導人,尤其是我們國家的領導人,深刻地認識到國力的競爭是體現到科技實力的競爭,而科技實力的競爭關鍵是人才的競爭,這樣我們就自己感覺到了這種壓力。

  解説: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白春禮在報告中用相當長的篇幅列舉了目前基礎研究工作中存在的九大問題。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 白春禮:有一種看法認為,基礎研究需要自然探索,不應該提需求導向,需求導向會壓抑探索的自由。這種看法把國家對基礎研究的目標導向與自然探索對立起來,在研究動機方面,只強調憑興趣出發,在研究內容上,片面提倡自由選題。

  解説:

  九大問題涉及了基礎研究的管理、人才隊伍的建設、科研人員的工作方式、思想觀念等多個方面。同時報告提出九項改進措施,包括保證用於基礎研究的經費佔全院投入總經費的40%左右等。

  大會確定了中國科學院基礎研究在本世紀初的發展目標之一,在若干重要的前沿領域取得一批獨創性的重大基礎研究成果,在中國本土醞釀出具有諾貝爾獎水平的研究成果。

  記者:

  為了加快基礎研究的發展步伐,中國科學院決定在2010年前後,建成三到五個國際一流的研究機構,目前中科院下屬的各科研院所正在積極尋找差距,採取措施,比如以更靈活的方式吸引人才和邀請國際專家評估科研成果。

  解説:

  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37歲的研究員葛力明去年放棄了美國NEWHAMPSHINE大學終身教授的職務和估厚的待遇歸國服務,當記者問是什麼力量促使他做這樣的決定,他的答案是這裡有良好的學術環境。

  歸國海外青年科學家 葛力明:一個主要原因就是這裡一個條件在改善,另外一個就是有機會,這邊對數學感興趣的學生很多,而且能找到很好的學生,這對學科的發展很有幫助。

  解説:

  究竟什麼是國際一流的研究機構?中科院提煉了四大標誌,國際一流的人才隊伍,領導時代潮流的原創性研究成果,獨具特色的研究手段和尖端實驗設備,科學、高效、規範,富於創新的管理體制,這其中一流的人才是第一位的。中科院的管理者們越來越意識到,要吸引海外優秀人才,費力地提高價碼,到不如營造一個良好的學術環境來得現實有效。

  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院長 楊樂:我們要吸引海外的優秀人才回來,最主要的作為我們一個研究機構,還是要有很濃郁的學術環境,而且我們各種管理模式要跟國際上接軌,同時使他們覺得到這來能夠更好地發揮作用,比如説他能夠培養更多的優秀學生,有更多的年輕人和他一起來進行工作,所以他會覺得回國以後工作更有成效,進展得更快,待遇也是個重要的方面,但是確實這個方面不是,現在我們跟國際上還有比較大的差距,也不是短時間能夠消除的。如果我們能把前兩點做得很好呢,那麼第三點會得到一定的彌補。

  解説:

  建立科學公正的評價體系也是縮短與國際一流研究機構之間差距的重要途徑。中科院的一些院所正在嘗試國際專家評價制度。這樣做法起碼有三個好處,一,可以在更大的範圍選擇相同領域水平更多的專家;二,可避免人情觀念和複雜的人際關係,使評審更客觀公正;三,更符合國際慣例,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最近一次對正研究員的任職評審中,一些國外著名學者在評審結論中寫道,我認為A先生應該列入世界上該領域名列前茅的學者。D博士是一位領袖,還有的專家組寫道:顯然W博士在幾個領域是一位優秀的研究員,但我認為他還不是以提升為正教授。目前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正在總結幾年來國際評審的經驗,使之系統化。

  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院長 楊樂:我們現在國際專家評審制度,越來越制度化,比如説我們剛開始做,只是在某一項重大獎勵方面,但是最近兩年,我們工作量增大了對我們正研究員任職評審,我們要通過國際專家來進行審核和認證。我們覺得這個工作還是有成效,我們今後打算把有關於國際專家各種情況,放在我們的庫裏,更加有助於我們今後的國際評審工作的進行。

  解説:

  從某種意義上説,敢於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拿出來接受國際一流專家的評審,就意味著一種自信。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所長 王恩哥:在組織材料各個方面來講,顯然我們還有很多地方要改進,有些提供的材料來講的話,並不完整,專家都提出了非常苛刻的意見,我覺得非常好。如果説成功,建立了我的信心,建立了物理所的信心,物理所的工作能夠拿得出去,能夠讓人家來一評。

  解説:

  明確了創建國際一流研究機構的目標,努力尋找差距,並不斷縮小差距,實際上就是把現階段推動基礎研究發展工作具體化了。

  記者:

  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重大科學工程和重點野外觀測臺站,也是國家支持基礎建設的重要措施。中國科學院計劃在五年內建成160個重點實驗室,其中包括6到7個國家實驗室,並希望在2010年前後,將20個左右的實驗室建成世界公認的著名高水平實驗室,形成學得齊全、佈局合理的重點實驗室體系。《中國報道》記者王冬妮在北京報道。

  主持人:歡迎繼續收看《中國報道》。針對中國基礎研究工作的有關問題,我們現在開始採訪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先生。陸院長,您好,歡迎您來到我們的演播室。説到基礎研究這個概念,在普通人的概念當中,讓人們很難産生更多的聯想。但是正是在這個基礎研究的範疇內,有兩個概念是人們非常熟悉的,像納米、人類基因圖譜等等,正是這兩個概念使得中國的基礎研究引起了社會各界,可以説是國際社會的注目。除了這兩個方面之外,中國的基礎研究在哪些方面還有成果,在國際上佔有一席之地?

  路甬祥:基礎研究總的來説,就是人類對於自然與社會的認知,就要去研究現在還不知道的自然界規律或者社會方面的規律。最近幾年,中國科學院跟中國科技界還是取得了不少基礎研究方面的成果,除了你剛才提到的,比如我們完成了1%的人類基因圖譜,跟在納米科技方面取得了許多基礎性的成績以外,另外中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先完成了水稻基因的基因框架圖,同時完成了它的數據庫,還率先在全世界公佈了,這個影響很大,因為這個項目有希望將來對水稻品種的改良,包括品質和産量以及抗逆性方面的改良起非常重大的推動作用。除此以外,我們在古人類、古生物研究方面,在黃土古氣候研究方面跟季風的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另外蘭州,我們有一個近代物理所,他們近幾年在世界上發表了許多關於新核素方面的文章,發現了許多在自然界沒有的,但是他們的加速器裏面觀察到的許多壽命比較短的核素,這核素不光對了解重元素的原子結構是有幫助,而且也有可能被用在醫學跟工業等方面。

  主持人:那您説的這些成就,對中國的建設到底意味著什麼呢?

  路甬祥:我前面已經説了,基礎研究它實際上是高技術與産業發展的源泉跟基礎,也可能是技術發展的先導,比如水稻基因圖譜完成了以後,如果我們進一步做工作,能夠了解它每一段基因所對應的水稻功能調控的話,有可能利用這個特性,有目的的來改良水稻的品種,提高水稻的産量,同時來改善它的品質,甚至是提高它的抗逆性,比如説在鹽鹼的土地裏邊,它也能夠高産。所以這樣對農業的發展會有重大的影響,比如剛才説到的黃土古氣候、古環境研究,實際上是提供了一個方法,可以了解長週期的中國主要地區氣候跟環境的變遷,這個對探測未來的氣候變遷是一個基礎的知識。同時了解了過去就可以展望未來。

  主持人:近幾年中國的基礎研究可以説是它的發展速度大大超過了往年,您分析是什麼原因?

  路甬祥:我想主要是黨中央跟國務院重視基礎研究,而且實實在在增加對基礎研究投入,還號召中國的科技工作者努力在基礎研究方面做出世界水平的成績來。這樣做為中國基礎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條件跟環境,比過去好得多的條件跟環境。從另外一方面提升了從事基礎研究科學家的自信心,我們的科學家現在做基礎研究,不再滿足於跟蹤國際上的一些方向了,也提出一些自己的長遠目標。

  主持人:在今天科技飛速發展,全球化程度越來越深的大背景下,我們應該怎麼來理解中國的基礎研究,對中國乃至整個人類,它的意義呢?

  路甬祥:基礎研究本質上是全球化的一個創新活動,它研究過程當中也要大量的國際合作,它多數的研究成果也要向全世界公開,成為人類文明、人類知識的共同財富。所以中國的基礎研究,它的成果大多數也是在國際上公開發表,所以這本身就是對世界科學的一項貢獻。

  主持人:中科院在中國基礎研究這樣一個龐大隊伍當中,佔有的位置,是個什麼樣的位置?

  路甬祥:科學院從它建院開始,一直非常重視基礎研究,當然我們也做跟國家的經濟、國防安全跟社會可持續發展相關的戰略研究,大概我們在基礎研究方面,科學院經常的投入份額,在人力、物力方面投入份額,要佔到全院總投資的40%左右,可以説科學院是中國基礎研究當中一支最重要的力量,當然另外還有研究性的高等學校,它也是一支很重要的力量。我們在歷年的自然科學獲獎的情況來看,大體上總量要佔40%以上,在一等獎範圍內大概要佔59%還多。

  主持人:據我們了解,這次中科院召開的基礎研究工作會議,是中科院召開第一次關於基礎研究的會議,在這個時候,召開這樣的會議,是不是出於什麼特殊的考慮?

  路甬祥:我想應該説是新世紀的第一次,過去也開過類似的會,我們主要考慮,因為2001年國家召開了基礎工作會議,江主席跟中央的其他領導同志也不斷地強調,在注意為國民經濟做貢獻的同時,為了增強中國科技創新的後勁,我還要鼓勵大家做基礎研究工作,做科學家有興趣的,好奇心驅動的工作,基礎研究本質上它作為一個技術與産業革命的基礎跟先導,如果我們不加以加強,中國未來的科技發展跟經濟發展就會缺乏後勁,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科學院作為國家的自然科學與高技術研究的發展中心,我們理所當然要加強基礎研究。另外一方面,科學院在中央支持下,開始知識創新工程,到今年已經整整四年。我們希望在面上調整了科技目標,同時重組了研究隊伍,提升了創新的文化,改善了研究條件之後,我們也需要分別對一批戰略高技術發展,基礎研究跟與中國可持續發展相關的一些基礎性工作方面,加以重新的戰略研究跟定位。所以這是召開這次基礎工作會議一個重要的緣由。所以這次基礎工作會議,我們希望能夠貫徹中央,全國基礎工作會議的精神,同時貫徹江總書記最近在兩院院士大會,跟531講話的基本精神,也要貫徹科學院的新時期的辦院方針,來推動我們科學的基礎研究工作,希望能夠通過這次會議和會後的貫徹,使科學院的基礎研究提高到一個新水平,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

  主持人:觀眾朋友,圍繞中國基礎研究方面的有關問題,我們正在採訪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先生,廣告之後,歡迎接著收看。

  主持人:您説過這次召開基礎研究工作會議,不是要説成績,而是要找問題,而且要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那這次會議達到這個目的了嗎?

  路甬祥:我們不光是找到了若干個問題,比如説現在原始性創新的成就比較少,還有一些科學家習慣於盲目地跟蹤世界科學熱點,研究工作當中,推動學科之間的交叉比較困難。另外在使用儀器方面,購買國外已經商品化的儀器需求比較旺,但是按照自己的科學思想,來設計儀器、創新儀器,相對就比較少等等。所以我們制定了9條改進的措施,第一條首先要保證投入,而且隨著國家經濟發展,逐步地增加投入。但我們以為投入固然重要,但並不是第一位,更重要的是要有自主的科學創新思想,基礎研究題目從哪來呢?就是要加強國家戰略需求的研究,要加強世界科學前沿的分析跟研究。總之,當中能夠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能夠確定我們基礎研究的長遠目標。另外一方面,我們有許多基礎研究,它的突破往往是學科交叉當中發生的。所以我們要鼓勵學科與學科之間的交叉,比如物理、數學、信息科學跟生物科學之間的交叉等等。基礎研究它又是一個國際性的活動,它需要提高起點,需要了解世界上發展的動向,我們不光要能夠改善網絡、咨訊方面的條件,而且還要推動科學家進一步加強國際性的交流與合作,基礎研究,許多歷史上的成果,優秀成果,往往是在青年時期發生的。所以我們在發揮老科學家的指導作用、引路作用的同時,要積極鼓勵青年科學家做獨創性的工作,要注重、培育跟造就一批優秀的青年科學家。基礎研究往往需要一定的氛圍,一定的環境跟條件,所以我們要著力進行基地方面的建設,比如説建立若干有國際水準的研究機構,建立若干學科交叉的國家實驗室,建立若干個能夠瞄準世界科學前沿,能夠成為跨學科研究平臺的大科學工程裝置。當然另外一方面文化也很重要,因為科技創新需要提倡理性的質疑,需要科學的精神,實事求是的精神,另外還要善於交流跟協作,而且要寬容失敗。所以我們在加強基礎研究工作的同時,我們也非常注重創新文化的建設與改善方面工作。

  主持人:我們注意到在這次會議的工作報告中,在談到如何改進中國基礎研究工作部分時,把保障投入放到了第一位。那是不是您認為資金投入的不足,是制約中國基礎研究發展最主要的障礙呢?

  路甬祥:在相當長的時期當中,中國對科技投入的資金,投入不足,當然成為科技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障礙,包括基礎研究在內。但是最近五年,中央大力地增加科技方面的投入,情況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所以目前我以為,主要的矛盾已經並不是經費問題,主要問題還是要提升我們創新的自信心,要提升我們科學思維的能力,要能夠自主地選擇一些重要的方向,有的是為國民經濟長遠建設相關的一些基本問題,有的是世界科學前沿的重大問題,這些問題的突破,不光為世界科學,更為中國的經濟跟社會發展,都會提供許多新的支持,新的幫助。

  主持人:這次會議中提出了改進措施,有一條就是關於改善評估制度,現在據我們了解,中科院的許多院所,都用的是國際專家評估制,這個是怎麼回事?

  路甬祥:準確地説,我們在一些主要從事基礎研究的研究所,試行了國際專家的評估辦法,因為基礎研究只有放在世界的標準當中去衡量,只有讓國際上著名的、第一流的同行去評價,才能夠得到比較準確的評價。

  主持人:那這種做法會不會涉及國家的安全呢?

  路甬祥:因為我們試行國際評價的這些研究工作,這些研究所,它主要是從事基礎知識方面的發展,跟國家安全技術方面發展並不是直接相關的,所以應該沒有問題。

  主持人:陸院長,剛才我們説到了資金投入方面的問題,吸引人才,可以説資金不是唯一的保障,資金也不是唯一吸引人才的地方。那麼對於中科院來講,是不是認為良好的環境更重要呢?

  路甬祥:是吧,我想投入應該到一定的水平,使他能夠做,工作能夠有基本的條件,當然也有適當的待遇,在中國社會當中可以排除許多後顧之憂。但是更重要的是為從事基礎研究的科學家創造一個安定的、寬鬆的,更有利於學科交叉,跟國際交流的一個環境,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基礎研究它的一個創造性的勞動,所以人是最關鍵,人不僅需要他有很好的科學素養,同時他當然也要有崇高的科學理念跟道德,跟崇高的科學目標的追求。科學家也應該有腳踏實地,不斷創新,在失敗面前、挫折面前不折不撓的這種探索精神,因為一個基礎研究,新知識的探索並不是一次就能成功的,有的要經過許多次失敗以後,才能夠真正認識客觀的規律。所以我們現在非常注重發揮中老一代科學家的作用,傳幫帶的作用,希望還是在青年人身上,因為歷史證明,科學史證明,基礎研究的許多創新成,往往是在年輕時代做出的,比如是在二十幾歲到五十歲之前,往往就有很大成就,當然他被社會承認也許要晚一點,所以我們現在注意青年人才的培養跟造就,也注意海外人才的引進,把這幾方面能夠結合起來,現在已經有了一支比較好的隊伍,經過最近改革開放,特別是最近十年左右的努力,科學院已經引進了高層次的優秀人才,大概有600人左右,非常優秀,有博士學位的比例也大幅度提高了,有的研究所已經到了科技人員人數的30%、40%、50%,個別所已經到60%這樣。當然人才方面,我還想表達一個觀點,學術&&人跟將帥創新人才固然是重要,但是梯隊合理的結構也很重要,比如做研究工作,誰要研究,必須要有優秀的技術人才,他能夠根據科學家的設想跟需求,做出創造性的儀器設備來,而且有崇高的服務精神,願意做無名英雄,配合起來,這樣才能夠真正地完成一個高水平的研究工作。

  主持人:過去我們搞基礎研究,更多的是跟蹤式的,但是這幾年似乎自主開發被越來越強調重視,中科院在未來的研究方向上,會不會做一些調整。

  路甬祥:我們對世界上的發展,科技的前沿,我們還是不斷地要跟蹤,不斷地要進行分析,我講的是不能盲目地跟蹤,因為世界上基礎研究的學科門類也很多,方向議題也非常廣泛,我們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只能夠有所為有所不為,選擇其中我們有優勢的,或者對我們中國未來的發展關係重大的來進行。我們提倡跟國際上廣泛交流,但是更提倡我們要能夠自主地來選擇我們的題目,當然這個自主也不是主觀的,要根據科學前沿,根據科學知識內部的結構性矛盾,根據我們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國防安全需求所提出的一些基本問題來開展我們的工作。所以我們現在提倡的在基礎領域裏面,還是要實現研究水平、研究目標的跨越式發展,跨越到我們有自主的目標,從模倣逐步跨越到原始性的創新或者原創性方面的工作。

  主持人:趙俐婷 責任編輯:王冬妮

  製片人:王世林 導播:趙妍妍 監製:王廣令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