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往期回顧     編導手記     欄目簡介         



認識體溫(2003年6月11日)


  非典期間,許多人清早起床面對的第一件事就是測量體溫。有的城市甚至要求小學生們每天測量五次。體溫真有那麼重要嗎?它究竟意味著什麼呢?

  當我們聽到心跳和呼吸的聲音,我們已經能夠確定生命的存在了,其實體溫也是生命跡象存在的標誌之一。體溫的存在也許就是我們為自身生命所設置的一條警戒線,一旦體溫超出或低於一定的範圍,就相當於為我們的健康發出了警報。

  自然界中,動物有著它們各自的體溫,青蛙的體溫只有25℃,蛇的體溫大約30℃,貓和狗的體溫則在37℃左右,家畜中豬的體溫較高,超過了40℃。而馬、大象、老虎的體溫卻與我們人類的體溫比較接近。

  對於人類來説,人的正常體溫是以人的平均體溫而界定的,35℃至36.8℃之間是一個健康人的體溫範圍。是由於受年齡、性別、情緒、環境等因素影響,我們的體溫會出現正常的波動。兒童體溫略高於成人;女性的體溫比男性高。在一晝夜之中,人的體溫高峰是在上午9點至11點,而到了晚上22點30分人的體溫開始下降,這時是最佳的睡覺時間,如果你此時安排入睡,會很快進入夢鄉。

  外界溫度冷熱無常,但是我們人類自身有一套自我調節體溫的功能,保證我們的體溫在正常範圍內。炎熱的盛夏,人體靠發汗散熱來保持正常體溫;寒冷的冬季,人除了用各種保暖服裝和設備來保持體溫外,還可以用自身的寒戰來增加産熱量。人體能夠忍受的高溫極限是44C,當體溫上升到44C時人將失去意志。而在零下10C至20C時,保暖不良的人體開始出現凍傷。

  動物本身也有自我調節體溫的功能,兩棲類、爬行類和魚類它們的體溫調節機制差,體溫會隨著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夏天的中午,蛇的體溫比較高,可到了夜晚,它的體溫就和周圍環境的溫度一樣低了,這些動物被我們稱為冷血動物。而鳥類、哺乳類的動物,它們的體溫調節機制比較完善,無論環境溫度如何變化,它們的體溫始終可以保持相對的穩定,這些動物被我們稱為溫血動物。而人也包括在其中。

  有趣的是,科學家甚至對植物的體溫也進行了初步的研究,發現植物不但有體溫,而且白天和晚上的體溫不同。實驗顯示,白天植物的體溫會低於空氣中的溫度,這大概是因為植物白天光合作用的同時會伴隨著吸熱反應,所以會造成溫度偏低。到了夜晚,植物開始將貯存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自身生命活動的需要,這一活動使得植物的體溫高於空氣中的溫度。

  但是無論人還是動物,一旦體溫出現過低或過高時,那肯定是生病了。這是因為當人出現炎症、過敏、神經系統紊亂等症狀時,人自身的新陳代謝發生變化,於是我們的體溫升高,這也就是我們常説的發燒。發燒是我們肌體一種自然的防禦反應。(低熱:37.3--38.0; 中熱:38.1--39.0; 高熱:39.1--41.0)

  體溫在35度以下,那就是體溫過低。一般早産兒以及全身衰竭的危重病人才會出現體溫過低的現象。

  當非典結束,生活恢復正常時,你可能會忘了這段與體溫表天天約會、親密接觸的日子,但相信體溫的科學會永遠留在你的記憶中,成為你人生中值得回憶的一段特殊經歷。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