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欄目介紹     主持人     編導手記     家政     旅遊線路     健康寶寶大賽         



草原風情(二)


  瑪曲縣地處甘肅南部,青藏高原東端。從蘭州市出發乘坐長途汽車,約需十個小時才能到達瑪曲縣城。這裡草原廣袤、水草豐美,大片大片的高原牧場如詩如畫,令人陶醉。這裡曾是党項、鐘存、先零、諸羌等藏族先民的牧居之所,直到現在這裡的藏民仍然保留著較為傳統的生活習俗,遊客可以親身感受到藏族風情。這裡河流彎彎曲曲,孕育了大大小小的河灘、沼澤、濕地,是體驗濕地旅遊的理想去處。所有這一切無不吸引著國內眾多的揹包族遊客來到瑪曲。到瑪曲遊覽,一定要先安排好交通工具,因為這裡交通大多不便,所以建議您到縣交通大隊對面的停車場花二、三百元包租一輛越野吉普車,在這之後,您就可以輕鬆到草原上感受一下高原牧場那變幻多樣的色彩了。

  記者:“這是我第一次上高原,第一次來到美麗的高原牧場。一下車我就被它那個綠色深深吸引了。那個綠不是像你想像的那樣,就是一個大綠毯,一個顏色,不是,它是不同的綠色。太陽沒落山之前,天是湛藍湛藍的,後來天就漸漸地變成了金色。這個時候飄來幾片烏雲,金色的天再襯著灰色的雲,從灰色的雲裏還能鑽出幾道太陽的金光來,最後太陽就完全落山了,天上就飄滿了霞光,在霞光裏,一切的事物都是那種金紅金紅的。”

  在這樣的一種環境下,相信您一定能夠理解草原人那嘹亮的歌聲,那粗獷、豪邁的性格,以及對大自然的那種崇敬之情。因此在觀賞完草原美景之後,我們建議您到被藏族群眾視為雪域青藏六大神山之一的——阿尼瑪卿山感受一下藏族最重要的民俗活動“煨桑插箭”。

  記者:“‘煨桑插箭‘是藏區牧民生活很重要的民俗活動,這個是女人不能參加的,所以我只能在山下遠遠地觀望,但是那種虔誠的背影和發自內心的吼叫的聲音仍然可以直通人心。我覺得那是牧民對大自然的一種敬畏。”

  “煨桑插箭”最早起源於藏族原始宗教——苯教,其意義是為人祈福。依照所祭神類不同,所選祭日和祭奠者的範圍也不同,瑪曲地區的每個村莊部落都有自己的山神,因而在全年都可以觀看到這項民俗活動。隨著時代的變化,這項活動也演變得有了新的內容,像組織族人野餐、聚會、歌舞、體育比賽等,而這種活動是任何遊客都可以參加的。與當地藏民接觸多了,大家就成了朋友,這些藏民邀請我們去草原深處,他們放牧的地方,那是一塊濕地為了安全,我們沒有讓旅遊者李蓓前往,而是和另外一位北京遊客進入濕地。

  我們每個人都聽過紅軍長征過草地的故事,也許就是從那時起,我們就嚮往著體驗濕地沼澤,體會一下紅軍當年的艱難。正是這樣一個原因使北京來的揹包遊客和我們的攝製組

  走入了濕地沼澤。

  導遊:“我們進入的濕地叫喬科草原濕地,位於瑪曲縣東南,距縣城約80公里,總面積約2200平方公里,是草原牧民理想的冬春牧場,同時也是丹頂鶴黑頸鶴、白天鵝等珍稀動物棲息的樂園。”

  嚮導告訴我們,所謂濕地沼澤,就是上面一層浮草,下面是水澤,人過沼澤的時候,只能走浮草根部聯絡緊密的地方,步行速度儘量緩慢,變換腳步時,動作要輕柔。即使是這樣,我們也頻頻遇險。

  導遊:“你小心!不然的話掉你(下去)!你看一下裏面,你小心,特別小心!沒有得登的!底下,空的!”

  記者:“真應該穿雙鞋早知道,裏頭都是隔年的草,我們才走了有不到3公里,來回花了將近3個小時。當年,想想當年,紅軍也真不容易的。從這裡過去得犧牲多少人?而且現在這個沼澤地已經有些退化了,當初應該是更難走。”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