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電視指南 |  體育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國家地理 |  生活頻道 |  視聽在線

首頁     欄目介紹     主持人     編導手記     家政     旅遊線路     健康寶寶大賽         



《高黎貢山》


  祖祖輩輩都是通過這條古道翻過這座山,從這條路走馬幫用馬幫的馱馱出來了原來我們南方的文明。從四川的成都一直通往緬甸和印度的西南絲綢古道是中國最早的對外貿易通道,高黎貢山是這條古道的一個必經之路也是這條古道上最險峻的一段,這些就足以勾起我對高黎貢山的嚮往。

  其實真正了解這條西南絲綢古道的人很少,而且也漸漸地被人們給淡忘了,這次我們就是要從雲南的保山開始橫跨高黎貢山親歷一下這條古道的真實感受。早在兩千四百多年前這條古道上的商旅就打通了連接印度緬甸這條貿易通道,也開始了中國最早的對外交流,高黎貢山是西南絲綢古道的必經之路,而且據説山上的古道是保存得最完好的一段。雖然當地的旅遊部門已經把這段古道作為一個徒步的旅遊景點推出,但是至今還是很少有遊人經過。

  我們很容易地就在山腳下的崗黨小鎮找了幾個嚮導,我出發的崗黨小鎮海拔是820米,高黎貢山山頂的海拔是3200多米,翻過山到對面的全程大概是70多公里,沿途又沒有什麼人煙,所以我們的生活必用品要幾匹騾馬來馱。高黎貢山地勢非常險峻,山頂成年是雲霧瀰漫,地處橫斷山脈的最西側,能夠上高黎貢山的路也只有我們腳下的這條西南絲綢古道了。

  高黎貢山最大的特點就是山上的植被特別豐富,尤其是高黎貢山上的大樹杜鵑品種特別名貴,當我們休息的時候看看山上的景致所有的勞頓也就一掃而空了。

  這是最後一家人家,過去開過小店,過往的人們買東西,過去走緬甸的馬隊都是走這條小道過山的。來了以後他們就喝杯開水,喝碗茶。

  記者:“這是什麼東西?”

  店主:“叫烏梨 。”

  烏梨現在還不成熟,還不烏。

  這山上唯一的一戶人家守著千年的古道見證了有多少年,多少人,多少馬隊。從古道上通過這些來來往往的馬幫建連了山與山之間一直無法聯絡的通道。

  “山不再高有仙則靈”正是有西南絲綢古道從高黎貢山經過所以賦予了高黎貢山許多人文氣息。

  南來北往走的腳多了,時間一長所以以至形成了馬蹄印。

  高黎貢山東坡這段古道由於千百年來來來往往的腳步已經深深地陷入地下一人多高了,千年的古道也只有從這裡可以清晰地感覺到它歲月的痕跡。

  牽著騾子往上走還有十分鐘,我們當晚住宿的是高黎貢山頂上的南齋公房,這是過去古道上的一處驛站。現在零上兩度,實際上每天在走馬幫的這些人過的是處處風餐露宿的生活,但是我發現在這樣深山古道裏生活的他們遠比我們更快活。

  高黎貢山常年是雲霧繚繞,而我們的運氣非常好,第二天就看到了日出和雲海,而南齋公房正是觀看的一個最佳地點。

  在來之前到這裡具體能看到些什麼我心裏也不是很清楚,但當我們走過這段古道又一次看到村莊、看到城市的時候,那種激動的心情很難用語言表達,這也許就是揹包旅行的最大快樂。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