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人物期刊(2002下半年)     臺前幕後     經典回訪     人物檢索         



張開濟:此地無聲勝有聲……


  1935年冬天的一天,在上海最大的一家英國人開的建築事務所公和洋行裏,一個23歲的中國繪圖員向總建築師威爾遜説:“我在這兒已經幹了半年了,還沒有拿過工資。”威爾遜沒有正面回答他的問題,而是説在我工作的頭七年裏都是不拿工資的。這個年輕人無法接受威爾遜的説法,於是提出要離開這家事務所。按照慣例這個年輕人會從公司得到一封推薦信,在威爾遜寫的信中有這麼一句話,這個人將來很可能是一個成功的繪圖員,但他絕不能做建築設計。這個被英國人斷定不能做設計的人後來成了新中國的一位出色的建築師,他就是張開濟,在中國現代建築史裏張開濟已經成了一位很重要的人物。

  以前在中國沒有建築師這一説,中國只有工匠,所以咱們祖師爺就是魯班,從來沒有説天壇是誰設計的,故宮是誰設計的,沒有,不知道,所以建築師這個職稱是從國外引進的。

  張開濟學建築有幾個原因,一個原因是他從小就歡喜繪畫。第二個是他在上海長大的,看著許多高樓起來,那時候上海最高的高樓叫國際飯店,他覺得很羨慕,所以很願意做設計高樓這樣的工作。

  他中學畢業之後,父親叫他考銀行,那時候銀行這個職業比較穩定,但是他不願意,因為他對這個沒興趣。當時他看到一本書,上面介紹建築學,然後他和父親説,我要學architecture(建築學)。

  父親問,哪兒有呢?你要到外國去學,家裏供應不起。後來他發現南京中央大學有architecture這一門課程。最早這門課程是在東北大學,梁思成辦的。後來東北淪陷,所以中央大學辦了這個建築系。

  後來作為北京建築設計院總建築師的張開濟,接受了設計觀禮臺這項工程。當時要求大家五天做出第一輪的方案,天安門是個文物建築,在文物建築前面按理不能再設計附加的東西了,但是這個看臺又有這個需要,因為那時候每年國慶都有遊行,許多貴賓要有坐的地方,休息的地方,還要有廁所,這問題怎麼解決,所以要蓋這麼個看臺。

  當初這個看臺的設計也舉行了個小規模的競賽,最後採用了張開濟的方案,因為許多人的方案,看臺設計得很華麗,也有琉璃瓦等。但是這個地方本來是不應該有建築的,一定要有建築的話就不能讓這個建築太醒目,所以這個看臺張開濟設計的高度不超過紅墻,顏色完全是紅的,沒有什麼雜色,讓它跟這個天安門混然一色,水天一色。所以路過的人也沒覺得這兒多了個看臺,這是他的成功之處,此地無聲勝有聲……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