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本週內容     欄目介紹     主創人員     創作隨筆     精彩回顧         



人間天庭


  我們今天是談天壇,在美國奧蘭多素有“動畫王國”之稱的迪斯尼樂園,在這個遊樂場中有一個“中國館”。這個中國館是根據天壇祈年殿的造型建造的。可以説天壇不僅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瑰寶,而且在世界建築藝術當中,也是一件珍品。

  在人類蒙昧的時期,風調雨順帶來的五穀豐登,和電閃雷鳴帶給先民巨大的恐懼,促使世界上所有的民族,抬頭仰望威力巨大的天空,於是人們開始了對天的崇拜,開始了對天的祭祀。中國歷代皇帝封天禪地的隆重儀式,把這種古老的祭天活動推到了極至。天壇便作為皇家祭天的産物而遺留至今。在先民的眼中,天是神秘莫測、至高無上的,人們又把天上想象成人間,偉大的詩人屈原,在他的不朽之作《離騷》中,抒寫自己想象中在天上,到天帝居住的紫薇宮前閭闔門叫門的情景,“吾令帝閽開關兮,倚閭闔而望予”。

  人類在自己智慧進化的過程中,用幼稚的智慧幻想構架天的輪廓,於是有了關於天的傳説。在傳説中,天空中心有三垣,這是天皇大帝的都城。其上垣太微垣,是政府所在地,為天帝布政之所;下垣天市垣為天帝聚眾貿易之所,主權衡、主聚眾;而中垣紫薇垣,則是天皇大帝的帝宮。

  後來人們不滿足於對天的幻想,開始把幻想具象化,於是便有了天壇。天壇就是在人間再現的紫薇垣,或紫薇宮,因此天壇,又有“人間天庭”的別稱。

  我們來看看中國古人對天的理解,是怎樣通過建築來實現的。圜丘壇是紫薇垣中天皇大帝星,壇頂正中的天心石,是天皇大帝的準確坐標。當你站在這塊石上輕喚一聲,就會聽到從地層深處傳來悅耳的回聲,這聲音仿佛來自地心,又似乎來自太空,使你整個心靈都沉浸在聲響的幻境中,給人造成一種天人感應的神秘氣氛。

  天心石外圍扇面磚九層,從一九遞加到九九,表示著九天至尊。圜丘三層,採用《漢書》“天有三階”之説。站在圜丘向西南俯視,有望燈臺三座,每座燈幹上懸燈五支,應天柱五星之數。皇穹宇內外環轉八柱,則源自《河圖》“八柱承天”之説,祈年殿的三重檐、三門、三齣陛,都是天有三階的具體運用。

  為營造天庭仙臺的神秘境界,在內外壝墻的東西南北四面正中分別設立了華表式石柱構成的欞星門,門頂部的石枋上雕刻有翻騰的雲,這就意味著我們這些凡人已經到了進入天界的入口。

  天這個概念在中國哲學,或者在中國文化裏面,應該説是最重要的一個範疇。周以前,殷代崇拜的是帝,上帝的帝。那個帝在殷朝人看來,是祖先的神,具有血緣關係的一種祖先神,周朝取代了殷朝以後,用天取代了帝。從此以後天就進入了中國哲學、中國文化、甚至中國老百姓的生活當中一個最高的崇拜就是天。

  天壇就是中國人用自己對天的理解,用自己的智慧, 用自己的美學思想,來建立起來的一個天的形象。

  走進天壇南門的昭亨門,順著腳下甬路的延長線,舉目向北眺望,簇擁在蒼松翠柏間的圓壇,這就是天壇的靈魂建築——圓丘。在它背後的直線上清晰可辨,遠近有兩個鎏金寶頂的圓形藍色屋頂,近的是皇穹宇,遠處就是聞名中外的祈年殿。連接這三組建築的是長360米、寬30米的通天神路——丹陛橋。它是天壇的主軸線,也是天壇的魂。

  丹陛橋畔古柏參天,鬱鬱蔥蔥,中間這條白線看上去很美,假如你在陽光下由南向北觀望,祈年殿在陽光下爍爍放光,紅墻藍瓦、碧樹青天、如仙如畫,別具一番情趣。

  當你在丹陛橋上行走,就會感到橋畔的柏樹林逐漸隱沒,橋身在不斷上升,此時你會感到天高地闊,人仿佛像高入雲霄,走到了天的盡頭,又像是時空把你帶入一種仙境,有一種超凡脫俗的感覺,靈魂得以凈化,情感有了昇華。當年的皇帝也正是從這裡漸漸升高,與天接近的。

  這座由漢白玉砌成的圓丘,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天祈雨的寶地。可以想象,當年皇上就是站在這圓丘之上,與天對話的。其實,這圓丘壇高僅5.18米,四週的壝墻也只有1.76米,只因設計者採用壓低白玉欄杆和壝墻的高度,才襯托出主體建築的崇高。而且壝墻與祭臺之間拉開了距離,從視覺效果上,壝墻就顯得更低,墻外的樹叢被推遠,樹叢就不會對祭臺形成壓力。人在這樣一個寬闊的空間裏,登上圓丘壇,就會感到居高臨下,四週空曠,你就會感到,建築的外部輪廓和天空直接相連,仿佛置身與瓊樓玉宇當中,這時你不免有種“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的感覺。

  方和圓,是一對兒古老的美學範疇,尤其是圓,長期作為民族審美意識的對象。如果從數學的眼光看,圓不過是一個幾何圖形;但是用哲學的眼光來體察,人們對圓的理解,就不僅僅指圓的外型,而是指一種精神的內涵,是一種生命的流轉。宇宙間萬事萬物,循環往復、週而复始,這是一種生生不已的運動。這圓不僅是生命的象徵,也是一種祥和的象徵。正如我們經常説的:圓滿、圓夢、花好月圓、破鏡重圓,都是美好的象徵。這種圓形也體現了天人合一的圓融境界。走出圓丘的北門成貞門,與丹陛橋相連的祈年殿似遠在天邊,又近在眼前,徐步進入壇內,透過祈年門,祈年殿以一種拔地而起,高聳雲天的氣勢,給人一種威懾的力量,在它面前,人變的渺小了。

  如果我們再換個角度來欣賞,你就會發現,這是一座三重檐的原形殿宇,端坐在逐漸縮小的三層漢白玉雕欄石基上,如果從臺基兩端起一條連接殿頂的弧線,就會形成一條半圓的弧線,這殿宇處在半圓中,這半圓既為天的象徵。設計者將有形的建築,處於無形的天體之中,建築與天相融,用有形的建築實體,將人帶入無形的空間,達到了天人合一,與天相融的境界。

  在陽光下,整個殿宇在崇高、莊嚴、神聖之中,略帶幾分寬容、祥和的感覺。無論在視覺上,還是心理上,都會讓人得到一種美的享受。當年的皇帝就是在這裡焚香,與皇天上帝“秘談”,來祈求風調雨順的。

  有趣兒的是,殿內這些象徵時間立法的28星宿,或則36天罡,如同天兵天將層層環繞,雖然它們不食人間煙火,可依然在這象徵著天帝的宮殿內,默默地守護著近600年。

  大殿中心這塊兒圓形大理石,名叫龍鳳石,俗稱龍鳳呈祥石。這墨色深的紋理頗像一龍一鳳的圖案。龍紋色深,鳳紋色淺,和殿頂藻井的龍鳳雕刻上下呼應。傳説這塊石上原來只有鳳沒有龍,而上面藻井內只有龍沒有鳳,每當夜深人靜時,龍常下來戲鳳,不料有一次,正遇上皇帝前來拜天,往石上一跪,把個龍鳳給壓在了這裡,從此就化成了龍鳳石。當然這是個神化故事,但這豐富的想象和美麗的傳説,卻為這古老的殿宇,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

  清是天的一種特徵,中國古人有著以清為美的傳統,在《黃帝內經》裏有:清陽為天,濁陰為地。《老子》第39章裏面的“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都是談“清”的,像故宮裏的乾清宮、坤寧宮,“乾”和“清”連在一起講的還是“清”。

  走進天壇的西門,一眼望去,蒼松翠柏,碧瓦藍天,一條幽深的大道直奔丹陛橋,這莊嚴、肅穆、幽靜的景象,立時把人們帶入一種清朗、寧靜而祥和的美妙境界。

  天壇的面積是紫禁城的四倍,在佔地極少的建築周圍,種植著大面積的蒼松翠柏,這綠顏色的特點就是安靜,建築上藍顏色的琉璃瓦和大面積的綠樹一襯托,天空就更加澄清明亮,給人一種安靜的感覺。

  天壇的基本色調整體是青色,不論是天空、柏樹林,還是琉璃瓦都屬於青色。“青”是祥和安寧的象徵,它體現了一種空靈的美,這種空靈的美由於實體的烘托而更加顯著。深藍的琉璃瓦和淺藍的天空,形成色彩上深淺的對比,更顯出天的澄清、明朗,反過來天的澄清、明朗又使祈年殿的外部輪廓顯得分外醒目,這就形成了中國傳統美學中的虛實相生的道理,因為虛處最能喚起觀賞者的想象。

  祈年殿周圍的天空不僅澄清、明朗,而且在殿側經常飄浮白雲,使人産生雲擁天帝的聯想,祈年殿的安靜與白雲的流動形成動靜的結合,使祈年殿的形象更加鮮明、更加美麗。

  早在兩千多年前,中國古代就出現了以和諧為美的思想。在歐洲,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學派的美學家提出,“美就是和諧”的思想。文藝復興時期的巨匠達 芬奇,用畢生的精力去探求所謂最美的同時,也提倡過美既是和諧的理論。藝術上的和諧,就是多樣的統一,多樣但是不雜亂,統一又不單調,天壇的祭天建築正是體現出這種多樣統一的和諧之美。

  這是天壇的靈魂建築圜丘壇和祈年殿。它們是一南一北,一高一低,一動一靜,一濃一淡,一虛一實。在對比中保持呼應,而這個皇穹宇處在祈年殿和圜丘壇之間,在空間、造型、色彩等方面都是一個過渡。

  皇穹宇緊靠圜丘,這不僅是祭天的需要,也拉開了和祈年門的距離,使丹陛橋得以充分展開,預示著祈年殿作為天壇主軸線上的最高峰即將出現。這一切都是在變化中求統一,達到整體的和諧。

  特別是這360米長的丹陛橋,被皇穹宇、成貞門等隔成幾段,形成了長與短的對比,給人一種氣勢非凡的深遠之美。由成貞門再向北行走,你還會感到,橋畔森森渺渺的柏樹逐漸變矮,路在不斷升高,你就有一種步步高升,與天接近的感覺,這種獨具匠心的設計效果,充分反映出古代建築師們的精湛技藝,和對美的情趣的追求,也體現了我們民族獨特的審美意識。

  體會天壇的意境,如果把故宮和天壇做一個比較,我們就會看到,故宮和天壇都很美麗,它門是北京兩顆璀璨的明珠,而且都屬於那種壯美,崇高的美,但是天壇的建築更顯著。因為故宮它整體建築,是一個宏大的群體,以氣勢取勝,顯示了皇家宮殿的森嚴,而天壇建築的量,是少而精,如果説故宮是工筆畫,天壇就是寫意畫;如果從造型上看,故宮是方形的,而且空間是封閉的,一層一層的封閉。天壇則是圓形為主,而且是開放的;如果我們再從色彩的角度來欣賞時,你會看到故宮的色彩是紅、黃顏色,富麗堂皇、華貴雍容,而天壇的基本調子是青綠色,給人一種寧靜深遠,更接近自然。

  在故宮,它是皇帝住的地方,是人間,一切都引向太和殿,要突出太和殿,太和殿是皇帝的象徵,它是以虛襯實。而在天壇是以實襯虛,建築的實體要引導你去感受天空,一切都讓你去感受天象。它們雖然都是壯美,但是天壇更多的融合了優美的東西,這也是中國美學的一個特點。講壯美也可以和優美的東西融會在一起,而西方是講壯美,就跟優美對立起來,這裡也會感到東西方文化的差別。

  每當人們在天壇裏漫遊徜徉,沉浸在美好的享受中的時候,總會為我們祖先所創造的燦爛文化而驕傲,為生長在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而自豪。

  正因為這樣,天壇以它精美的建築藝術,豐富的、深厚的文化內涵,在199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産目錄。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提到:絢爛之極,歸於平淡。他把平淡之美,歸於是美的最高境界,可以説天壇也正是體現了這一種平淡、素雅的美的追求。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