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本週內容     欄目介紹     主創人員     創作隨筆     精彩回顧         



鴿經


  你知道北京的老三件是什麼嗎?是金魚、巴兒狗和觀賞鴿。金魚和巴兒狗現在生活當中經常可以看得到,至於觀賞鴿呢,可能很多北京人,都不見得有親眼見到的機會,甚至這個詞,聽到的機會也越來越少了,所以今天我們請到了幾位專家和嘉賓跟我們共同來探討一下中國的鴿文化,了解一下這些可愛的小生命。

  放鴿子,是養鴿子的鴿友最得意的時刻,看著自己馴養的這盤鴿子在城市天空中繞著自己飛,這感覺很難用語言來表述,這盤鴿子是信鴿。養信鴿的鴿友,在全國各地信鴿協會登記註冊的就有三十萬人。每年頻繁的賽事吸引了眾多賽鴿好手以試高低。中國無疑已經成為世界上信鴿活動最普及的國家。

  廣場鴿在國外已經非常普遍了,在國內,上海是最早馴養廣場鴿的城市。廣場鴿大多是由食用鴿、信鴿和各種雜交鴿種組成。廣場鴿使久居大都市的人們通過接觸這些會飛的精靈,更加熱愛自然,增加生活情趣。

  要説養鴿子的歷史,觀賞鴿則是中國人最早飼養的鴿種。在北京城什剎海湖畔的宋慶齡紀念館院內的鴿舍裏,馴養著不少品種的中國觀賞鴿。每天來這裡參觀的海內外客人發現了這群嫵媚的觀賞鴿都驚嘆不已。世界上還有這麼漂亮的鴿子,他們在鴿舍前流連忘返久久不願離去。

  數百年來經過多少人精心培育出來的貌美色妍的中國觀賞鴿,對鴿子的頭、眼、嘴、腳和羽毛花色都有自己獨特的審美要求,更強調一種含蓄、優雅的美。中國的傳統觀賞鴿從生物育種技術上就是一絕。雖然它的歷史久遠,品種多樣,但是它的遺傳基因的穩定性卻在生物育種學科中是至今尚未破譯的研究課題。而我們的祖先幾百年來在育鴿實踐中卻完全掌握了這一技術,而且培育出那麼多的花色品種,不能不讓世人敬佩。

  鴿子和橄欖枝是人類和平和社會安寧的象徵。鴿子是和平的精靈,也是人類最早的帶翅膀的朋友。我們中國人對這些會飛的精靈有著獨特的理解和交往方式。鴿子代表和平,《聖經》裏面記載了一個傳説:大洪水來的時候,挪亞夫婦把蒐集到的所有物種各選了一對搬到船上去,洪水聚集了很多天,在他們都感到失望的時候,鴿子叼來了一枝橄欖枝,大洪水退了。所以從西方這個神話傳説意義上來講,鴿子代表了一種和平、安寧,能夠安居樂業,幸福。所以就叫和平鴿。廣場鴿也是襯托出一個城市的祥和。

  在中國,關於鴿子,不光《詩經》裏邊談到了鴿子,更重要的,中國的出土文物裏邊,最早像商代的玉鴿。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就是説,在西方社會的傳説時代,中國已出現了實物,而且,從中國《周禮》裏邊講中國六禽的時候,這個禽裏面就有鴿子了,可見鴿子很早就是中華民族的朋友了。

  上至帝王將相,下至文人雅士,平民百姓,從上到下都養鴿子。歷史上的典故里有唐朝名臣張九齡。他特別喜歡鴿子,他和他的親朋好友的書信往來都用鴿子來傳遞。

  解放以前,上海有一個很著名的醫生叫李梅齡,他從歐洲引進來的賽鴿品種和咱們國內的賽鴿品種進行雜交以後,培養出他自己的賽鴿,也就是信鴿,在他們賽鴿界叫“李種”,以他的名字命名。

  二十世紀初的上海,當租界裏的西方人把一些新鮮、刺激的競技活動帶到中國時,他們也帶來了現代形式的信鴿比賽。當時上海有一個信鴿俱樂部,而這個俱樂部卻一度沒有一個中國會員。因為那時中國傳統的信鴿品種由於多年的退化,已無法和歐洲來的洋信鴿一爭高下。

  而要説起中國現代信鴿活動的發端,不能不提一位養鴿名家李梅齡。李梅齡當時是上海的一名醫生,自幼喜歡養鴿,他一心想打破當時上海鴿界的洋人一統天下的局面,李梅齡對引進的種鴿進行了精心的培育,繁殖出的幼鴿很快就在幾次短距離的比賽中漸露鋒芒。1935年在一次放飛天津的950公里遠程比賽上,李梅齡參賽的信鴿更是包攬了前五名。那個時候就轟動上海了,也轟動了西方,他們認為中國鴿子不夠水準,而現在把他們打敗了。當時上海信鴿俱樂部的會長,美國人巴斯古爾親自為李梅齡的冠軍鴿拍了照片,並主動把會長的位置讓給了李梅齡,上海信鴿俱樂部也更名為上海信鴿會,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中國人自己主持的信鴿組織。

  真正的鴿子是什麼呢?就是信鴿是一個品種,肉鴿是一個品種,然後觀賞鴿是一個品種,還應該有一個,就是野鴿子,就這四個品種,應該都是固定的,觀賞鴿,一定要漂亮,歸納一下,就是這三句話,就是相、形、色,相,就是相貌,形,就是形體,色,就是顏色,中國的觀賞鴿,它離不開這三點。一般來講,觀賞鴿的外觀特點,性格不太一樣,它一般都比較文弱。你一看到這個,就馬上知道它就是觀賞鴿,有紫玉翅,黑玉翅,有鐵翅點子,銅翅烏,鐵翅烏,銅翅烏頭,黑三塊玉……總歸就是一個美,這才達到它的觀賞效果。

  眾所週知,前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生前特別喜歡鴿子。從這幅至今還挂在紀念館墻上的照片中,我們知道了宋慶齡主席生前跟這群中國觀賞鴿是多麼有感情。

  著名表演藝術大師梅蘭芳先生,在二十世紀中葉以前長達半個多世紀的舞臺實踐中,尊重傳統,善於繼承,勇於創新,不斷地豐富和完善了京劇表演藝術,並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梅派藝術。在中國京劇發展史上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梅蘭芳先生愛好廣泛,也特別喜歡傳統的觀賞鴿,並以此為題畫出不少佳作,在他著的《舞臺生活四十年》中有著詳細的記述。

  從這些珍貴的鏡頭中我們看到梅先生和中國美術大師齊白石和書畫界的朋友們一起觀賞他馴養的觀賞鴿。

  這只鴿子叫“老虎帽兒”。

  梅先生在放鴿子時也講究目送心隨。這叫“續盤兒”。

  這些會飛的精靈也成為藝術大師實踐中的得力幫手。因為看鴿子空中飛翔時,對練習眼神有著特殊的好處。

  著名文化學者王世襄從小喜歡飼養觀賞鴿,對觀賞鴿情有獨鍾。

  養鴿、藏哨、撰文、……王世襄與藍天上飛翔的鴿子結下了不解的情緣。雖然年近九旬,至今不能忘情。他曾寫過一組《鴿話》的短文發表,其文筆流暢清新有趣,而且不是養鴿人不會體味到那種感情、那種樂趣。我們從這些短文中會得到許許多多的知識和人生哲理。其中有一篇短文《觀浴》中有這麼兩段:“浴鴿作為工筆花鳥題材,由來已久。五代黃筌有《瑪瑙盆鵓鴿圖》、《竹石金盆鵓鴿圖》;黃居寶有《竹石金盆戲鴿圖》,黃居寀有《湖石金盆鵓鴿圖》等,僅經《宣和畫譜》著錄的就有八幅之多。足見浴鴿是庭院園林,竹外花前,耐人觀賞的一景。

  我們中國鴿子品種之多,可以説是外國任何一個國家沒法兒比,就説外國編的書,他對中國鴿子所知甚少,有本鴿子全書,英文編的,裏頭只有三個鴿子品種,是香港人給提供的,中國的好鴿子他不知道,他沒有,就説有相同的種類的,他也不如咱們這的鴿子好。

  王世襄先生用自己廣博深厚的學識,坦然自若地面對半個多世紀來大起大落的人生。從老人一生中那一串串豐碩的學術成果裏,我們看到一位中國老知識分子那蘊含心底的不滅光華和催人振奮的錚錚傲骨。

  西方世界一般認為,最早一本寫鴿子的書,是一個德國人,叫奈比時,在1780年寫的,就是十八世紀的後一階段,因為達爾文還根據奈比時的這個書,分析了鴿子的演變過程,但實際上,在中國,比他更早就有了一個專書,叫《鴿經》。

  明朝末年,由中國人撰寫的第一部馴養鴿子的專著——《鴿經》問世了。這本鴿經就在《檀幾叢書》裏頭,《檀幾叢書》是康熙三十四年印的,是清朝的出版物,作者是山東省鄒平縣張萬鐘。

  為了搞清事實,趙傳集先生利用業餘時間對《鴿經》的作者及成書年代進行了資料的查找、收集和實地尋訪。

  這是山東大學收藏的清朝康熙年間編纂的《檀幾叢書》中收錄的《鴿經》,是紀錄中國古代觀賞鴿種類、特徵和飼養技術的唯一著作。

  根據《鄒平縣誌》記載,張萬鐘的父親張延登,在明朝萬曆二十年,也就是公元1592年中進士,選內黃縣知縣。

  原鄒平縣城裏,曾有一座明朝建造的石牌坊。上寫著四個大字“父子褒封”。傳説是由皇帝加封,由大書法家董其昌所題。這個牌坊是張氏族人為張都堂建造的,這個張都堂就是張萬鐘的父親張延登。

  在縣檔案館裏我們見到了這部張氏族譜。張延登曾任兩京都察院掌院御史。名聲非常大,當時的民謠這樣形容’“只知南京有都堂,不知北京有皇上。”張萬鐘就出生在這樣一個官宦家庭之中。在此期間由於家境殷實,為他能飼養、鑒賞名貴鴿種創造了條件。也使他有可能寫下這部《鴿經》。

  到明朝末年,張萬鐘參與了抗清的戰鬥。 清入關之後,張萬鐘舉家南遷金陵,也就是今天的南京,明朝亡國後,張萬鐘又參加了抵抗清軍南下的戰鬥,並出任軍職,最後以身殉國。由於這種特殊的經歷,清初又大興文字獄,所以在清康熙年間所修的《鄒平縣誌》中有關張萬鐘的生卒年月,死亡原因都不敢秉筆直書。但是他所寫的《鴿經》在康熙年間編纂的《檀幾叢書》中卻被收錄了。

  清朝出了一套叫《鴿譜》,《鴿譜》不光是文字記載,用非常寫實的方式,畫的彩畫,有180幅,甲、乙、丙、丁四集,它是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五朝,花了一百多年的時間,畫了一百多幅中國觀賞鴿,

  《鴿譜》就是既有文字,又有圖畫。比較全面綜合的這樣一本鴿子的專著。某種意義上來説,它就是五朝觀賞鴿的一個精品薈萃。

  王先生有一個軼事,王先生從小就喜歡養鴿子,甚至上燕京大學的時候,,袖子裏經常還袖一隻鴿子,後來老師罰他,罰寫一篇賦,王先生寫了賦,就叫《鴿鈴賦》。王老先生又一本鴿子的專著,叫《北京鴿哨》,有了中國觀賞鴿,民間手工藝者才製作了鴿哨,鴿哨主要是給鴿子帶的。它分中、高、低三種音色,主要是佩帶在鴿子尾巴上,在空中飛翔時,用風的力量形成一種和諧的音樂。鴿哨分幾類,王老先生書裏寫得很精闢,很清楚,就是聯類、筒類、星眼類、葫蘆類、排類這五類。

  歷史上有典故,宋史上記載,西夏跟宋軍作戰的時候,就是利用鴿哨來給對方報警,然後,西夏軍隊四麵包圍,把宋軍給消滅了,宋軍的將領也陣亡了,那個時候因為通訊比較原始,利用鴿哨作為警示,來達到軍事目的。這也是很著名的一次用鴿哨來進行戰鬥的一個戰爭例子。最早利用鴿哨的一個實例。

  這是王世襄先生收藏的製作名家小四家為他製作的部分鴿哨。有以圓型葫蘆為主的葫蘆類鴿哨,年輕時的王世襄自己動手利用“火繪”,也就是現在人們熟悉的“烙畫”工藝,在鴿哨葫蘆上燒炙出山水、花卉等等,成為一種既有價值,又有觀賞性的民間工藝品。

  這是扁圓葫蘆和管狀哨相結合的星眼類鴿哨,這是管狀竹筒製成的聯筒類鴿哨。王世襄先生的老友王熙鹹,他專門收藏、研究鴿哨,並寫成了《鴿哨話舊》的書稿,可以説是研究鴿哨的重要文獻。小四家“文”字哨陶佐文的傳人張寶桐,得到鴿哨收藏家王熙鹹的鼓勵和器重。張寶桐曾與陶佐文同住一院,陶先生孑身一人年邁體衰,張寶桐照料老人直至送終,前後近二十餘年,耳聞目染,並作為業餘愛好和陶先生學制哨。所制嚴格遵“文”字真傳。並得到專家及收藏家的喜愛和肯首。可以説八家之後又有一“桐”。

  鴿哨大多是以葫蘆、竹子為原料,經過精心刳剜,其薄如紙,不論“葫蘆類”,“星眼類”,還是“聯筒類”都需要左右對稱,造型優美,音色純正,每只鴿哨只有幾克重,因為只有這樣鴿子才能背上它在天空中自由飛翔。

  鴿哨的係佩既簡單又巧妙,鴿子的尾翎一般都是12根,在中間的四根離臀尖一厘米左右的地方,用小線平穿係牢,然後把鴿哨的哨口朝前,把哨底部的哨鼻兒插入已係好的四根尾翎中間的縫裏,再用鉛絲做的小圈穿過哨鼻上的小孔,封牢,哨鴿就安裝完成了。鴿子起飛後,隨著鴿子的飛翔,傳來那美妙的鴿哨聲,使人心曠神怡,堪稱一絕。

  今天我們跟幾位嘉賓共同了解了中國源遠流長的鴿文化,它和中國其它文化一樣,是屹立在世界文化之林的,我們現在一直在提保護環境,挽救瀕危動物,不僅僅是要挽救大熊貓、金絲猴,像觀賞鴿這樣好的物種,我們也應該努力的去保護它,為了讓這些小精靈繼續把和平和安祥帶給每一位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人,希望從今天開始,你我能共同伸出一雙手,撐出一片能讓它們自由飛翔的晴空。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